第567章 許昌理政(二)

字數:4330   加入書籤

A+A-


    劉璟見劉亮領命,眼中笑意更深,帶著幾分促狹道“既然擔任了樞密使,政務上的事,你出於避嫌不便多言,這軍事部署、將帥任免,亮弟總不會再推脫了吧?這可是你分內之事了。”
    劉亮聞言,神色一正,拱手肅然道“大王請講,軍事乃臣之本分,義不容辭!”
    “好。”劉璟收斂笑容,走到巨大的中原地圖前,手指劃過新得的疆域,“中原之地,四通八達,乃天下腹心,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裏,都會是我們北上攻齊或南下渡江的戰略先頭堡,其軍事地位,至關重要。”他頓了頓,語氣轉為凝重,“我不可能長期親自坐鎮於此,一旦局勢初步穩定,我必須返回長安,總攬全局。因此,中原必須效仿邊塞重鎮,設立都督府,委任一位能員都督,總攬中原軍事,鎮守一方。”
    劉亮深以為然地點點頭“大王所慮極是。中原初定,人心浮動,外有強鄰環伺,非重臣大將不足以鎮之。不知大王心目中,可有合適人選?”
    劉璟略作沉吟,說出了三個名字“於瑾、楊忠、王思政,此三人如何?你且為我剖析一二。”
    劉亮知道這是考較,也是真心詢問他的意見。他仔細思忖片刻,條分縷析地答道“於瑾將軍隨大王起兵於微末,從征多年,戰功赫赫,更有戍守隴西、經營安西的豐富經驗,用兵沉穩謹慎,尤善安撫地方,建設邊防,可謂老成持重。楊忠將軍……”他提到妻弟,語氣稍顯謹慎,“乃大王義弟,勇猛過人,現任北庭大都督,鎮守北疆多年,用兵靈活機動,不拘常法,常出奇製勝。至於王思政將軍,鎮守泰州要隘多年,素無紕漏,昔年玉壁之戰,以孤軍力抗齊軍主力,震懾敵膽,在我軍中素有‘鐵壁’之稱,堪為方麵之任。”
    他總結道,“無論是於瑾將軍的老成謀國,還是王思政將軍的穩如磐石,皆為不二之選,大王均可酌情考慮。”
    劉璟聽他分析得頭頭是道,不由笑道“我還以為,亮弟你會力薦我家三弟呢!”
    劉亮也笑了,但笑容中帶著一絲實事求是的冷靜“大王說笑了。雖說舉賢不避親,但臣不得不直言。楊忠的用兵風格,善於也敢於行險招,往往能收奇效。然而中原之地,四戰之區,當前首要之務在於‘穩’和‘守’,在於消化吸收,鞏固根基。臣擔心,若由楊忠鎮守此地,以其好動喜功的性格,恐怕會與北齊、乃至南梁多有摩擦,不利於我們當前的休養生息之策。”
    劉璟歎了口氣,臉上流露出幾分真實的想念“亮弟所言,切中要害。實不相瞞,自三弟遠鎮北庭以來,我甚是想念。總想著能把他調回身邊,兄弟相聚,也能隨時商議軍國大事,以解相思之憂。但北庭地處邊陲,靠近突厥諸部,乃國防重鎮,非絕對親信、智勇雙全之將不能鎮守。三弟在那裏,我才能安心啊。”
    劉亮也感慨道“大王兄弟情深,令人動容。確實如此,我那妹婿……活潑好動了些,整日裏不是出塞巡邊,就是演練騎兵,動靜搞得極大,嚇得北邊突厥諸部是屢屢遣使來抗議,說我們漢軍挑釁。舍妹在家書中屢次勸他穩重些,他卻隻當耳旁風,真是讓人為難。”
    劉璟腦海中立刻浮現出楊忠那小子在自己麵前也時常不拘小節、甚至偶爾挖鼻孔的混不吝樣子,嘴角不自覺地上揚,那份兄弟間的親昵衝淡了方才討論軍國大事的嚴肅氣氛。
    他收斂笑意,繼續話題“思政用兵,最大的特點就是謹慎持重。有他坐鎮泰州,晉陽的齊軍便不敢輕舉妄動。若要調他來中原,泰州防務也需一員大將接手,恐怕就隻能將韋孝寬從南線調回來了。”
    劉亮聞言,立刻搖頭“臣不讚同此時調回韋孝寬將軍。據南線情報,孝寬正與江南那三位蕭梁皇子做著‘大買賣’呢!利用貿易之利,已替我們的長江水師暗中購回了數百艘改良型的金翅戰艦。同時,他還在秘密督造船廠,加緊訓練長江水師。此事關乎未來南下大計,如今初見成效,此時將他調回,不免有些可惜,前功盡棄亦未可知。”
    劉璟點了點頭“既然如此,權衡之下,隻能調於瑾回來了。於公久鎮邊塞,飽經風霜,勞苦功高,正好借此機會回中原腹地,也享享清福。”
    劉亮也笑著附和“隻怕於公在邊塞吃慣了肥美的羔羊,喝慣了烈性的馬奶酒,反倒吃不慣中原這些精細的美食了。”
    君臣二人相視,不由哈哈大笑,殿內氣氛輕鬆了不少。
    笑罷,劉璟決斷道“那就這麽定了。由於瑾出任中原都督,總攬軍務。李弼新附,但其在中原素有威望,且熟悉洛陽防務,可出任副都督。其餘各州……讓王軌督洛州、王雄督兗州、權景宣督豫州、王僧辯督穎州、杜朔周督梁州、侯莫陳崇督宋州。如此安排,亮弟以為如何?”
    劉亮略一思忖,表示讚同,隨即想到一個問題“大王安排甚妥。隻是於瑾將軍調任中原,那安西都督府的重任,該由何人接手?”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劉璟顯然早已考慮過此事,從容答道“就讓庫狄幹去吧。他歸順以來,雖忠心可鑒,但畢竟曾為齊將,若讓他直接參與對舊主作戰,總是不近人情,易生尷尬。安西遠離齊境,正可讓他一展所長,亦顯我用人不疑。”
    劉亮躬身道“大王思慮周全,體恤臣下,臣替庫狄幹謝過大王!”
    就在這時,殿外傳來一陣豪邁的腳步聲,隻見高昂穿著一身常服,大大咧咧地闖了進來,人未到聲先至“大哥!我聽說你要把侯莫陳崇和杜朔周都給調走了?那我身邊豈不是連個能打的副將都沒了?”他一臉“我很吃虧”的表情。
    劉璟這才想起,剛才任命名單裏的杜朔周和侯莫陳崇,確實原本都在高昂麾下效力。他不由失笑,調侃道“怎麽就沒副將了?不是還有劉永業和剛升遷的竇毅嗎?竇毅那小子可是差點殺了高歡,武藝差不了。”
    高昂把嘴一撇,滿臉嫌棄“劉永業?他那兩下子,連我一招都接不住,帶出去都嫌丟人!竇毅嘛……馬馬虎虎能過幾招,但也經不住我認真打啊!我要的是能跟我一起衝鋒陷陣、斬將奪旗的猛將!”
    劉璟被他的樣子逗樂了,笑道“行行行,那你直說,想要誰?隻要大哥能辦到,都滿足你。”
    高昂眼睛滴溜溜一轉,顯然早有打算,湊近些壓低聲音說“大哥,我聽說周軍那邊投降過來兩個挺能打的,一個叫蔡佑,還有個叫趙貴的,都是驍勇善戰之輩,現在還沒正式安排差事吧?要不……”
    一旁的劉亮忍不住插話,帶著提醒意味“高將軍,那趙貴可是有‘逃跑將軍’之名,邙山之戰就……”
    不等劉亮說完,高昂自信滿滿地一擺手,咧嘴露出森白的牙齒“軍師放心!我要他就是想教教他怎麽做人!在我高昂手下當差,他要是再敢臨陣退縮,不用軍法,我親自閹了他!”他說得煞有介事,仿佛真在考慮行刑方案。
    劉璟聞言,先是愕然,隨即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指著高昂道“你呀你!好!都依你!蔡佑和趙貴,就劃到你麾下聽用!我倒要看看,你怎麽把‘逃跑將軍’帶成‘先鋒猛將’!”
    “謝大哥!”高昂目的達成,喜笑顏開。但他似乎還沒說完,撓了撓頭,換上一副看似憨厚的表情,問道“大哥,我剛才在門口好像聽見……我爹他……要不幹了?”
    劉璟一愣“你在哪聽說的?”
    高昂理直氣壯“就在門口啊!我聽見你們在談事,就沒急著進來,等了一會兒。”合著他剛才在外麵偷聽來著。
    劉璟無奈地看著這個弟弟“那你想怎麽樣?”
    高昂搓著手,嘿嘿笑道“我覺得吧……我爹要是真不幹了,那個門下侍中的位置空出來……你看我怎麽樣?我也讀過幾天書,認識不少字呢!”
    劉璟被他這異想天開的話氣得差點背過氣去,笑罵道“你給我滾蛋!你要當門下侍中,處理全國機要文書,參決政事?那我大漢怕是離亡國就不遠了!快滾快滾!”
    高昂也不惱,反而“嘿嘿”一笑,一邊往外跑一邊回頭喊“大哥別生氣,我這就滾!別忘了我的蔡佑和趙貴啊……”
    望著高昂那活力四射、毫無拘束的背影消失在殿外,劉璟臉上的慍怒早已化為無奈的寵溺和一絲不易察覺的溫暖。
    在這紛亂擾攘的世道,他最珍惜的,便是這份打斷骨頭連著筋的兄弟情誼。縱然三弟遠在北庭,二弟又是這般灑脫不羈,但他們之間的信任與扶持,卻是他在這個冰冷權力場中,最堅實溫暖的慰藉。
    他搖了搖頭,低聲笑罵了一句“這個混賬東西……”
    喜歡北魏謀國這個玄德太強了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北魏謀國這個玄德太強了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