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臥薪嚐膽
字數:3640 加入書籤
在春秋末年,諸侯爭霸的亂世風雲中,吳越兩國的恩怨情仇,宛如一部波瀾壯闊的史詩,而越王勾踐的“臥薪嚐膽”,則是這部史詩中最為跌宕起伏、蕩氣回腸的篇章。
當年,吳王闔閭雄心勃勃,欲吞並越國,親率大軍進攻越地。越王勾踐,這位初登大寶的君主,血氣方剛,不聽謀士勸阻,執意出兵禦敵。兩軍在槜李交鋒,吳軍陣勢嚴整,戰車隆隆,步兵如潮。越軍雖頑強抵抗,怎奈實力懸殊,被吳軍殺得潰不成軍。闔閭長劍一揮,越軍死傷無數,屍橫遍野,鮮血染紅了李樹下的土地。勾踐左衝右突,拚死才率殘兵逃回會稽。
會稽城內,一片狼藉。王宮被火焰吞噬,百姓哭聲震天。勾踐登上城樓,望著滿目瘡痍的都城,悲憤交加。他的目光中既有對闔閭的刻骨仇恨,也有對自己冒進決策的深深懊悔。謀士範蠡挺身而出:“大王,吳軍勢大,我越國已處絕境。唯有屈辱求和,暫保殘喘,方能圖謀東山再起。” 文種也隨聲附和:“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臣願隨大王赴吳,請罪求和。”
勾踐在城樓上徘徊良久,最終咬牙點頭。他脫下華服,身著粗布衣裳,與王後、範蠡、文種等大臣一同,前往吳營請降。吳營中,闔閭端坐帥帳,周身甲士林立。勾踐雙膝跪地,叩頭如搗蒜:“吳王陛下,越國甘願臣服,年年進貢,歲歲稱臣。臣願攜王後入吳為奴,以表誠心。” 闔閭見勾踐已成甕中之鱉,誌得意滿,但在伍子胥的進言下,心知放虎歸山終是隱患,欲殺勾踐以絕後患。
太宰嚭貪圖越國財寶與勾踐的臣服,急忙勸阻:“大王,勾踐已臣服,若殺之,恐惹天下非議。不若將其攜回吳國,日日羞辱,讓越國永無翻身之日。” 闔閭猶豫良久,最終被太宰嚭的讒言所動,同意將勾踐等人帶回吳國。
在吳國,勾踐一行被安置在闔閭父王闔廬的墓旁,住進一間潮濕陰冷的石頭屋。這裏原是看守王墓奴仆的住所,四壁爬滿青苔,地上滿是穢物。勾踐與王後親自打掃,用石頭將地麵夯實,再鋪上些枯草,算是落腳之地。每日,勾踐要在王墓前晨昏定省,為闔廬燒香磕頭,還要負責喂養看守墓地的馬匹。王後與大臣們則在府外清掃街道,浣洗衣物。
最讓勾踐屈辱的是,闔閭生病,他竟被命令去品嚐吳王的糞便,以此判斷病情。他捏著鼻子,顫抖著手,用舌尖輕觸那散發著惡臭的糞便,根據顏色和氣味,故作鎮定地說:“主上之病即將好轉。” 闔閭聽後大悅,卻不知勾踐內心早已被屈辱與憤怒填滿。他在心裏默默發誓:“有朝一日,定要雪此恥辱!”
三年的奴仆生涯,勾踐嚐盡人間苦楚。但他從未放棄複國的希望。在這三年裏,他暗中觀察吳國的軍事部署、政治局勢和百姓生活。他發現吳國雖然強大,但闔閭驕傲自滿,太宰嚭貪得無厭,朝政漸有腐敗跡象。
三年後,闔閭在與楚國的戰爭中身負重傷,彌留之際,將王位傳給兒子夫差,囑咐他務必除掉勾踐這個心腹大患。然而,夫差年少氣盛,聽信太宰嚭的讒言,認為勾踐已成階下囚,不足為患,便將勾踐一行遣返回越。
勾踐回到越國,百姓扶老攜幼,夾道相迎,眼中滿是期望與淚水。勾踐在城樓上揮手致意,神情卻無比凝重。他深知,越國已元氣大傷,欲複興談何容易。當晚,勾踐在王宮召開緊急朝會,當眾跪下,向群臣謝罪:“皆因孤剛愎自用,才致越國生靈塗炭。如今孤歸,望眾卿與孤同心協力,共謀複興。” 文種、範蠡等謀士紛紛落淚,表示願為越國複興竭盡全力。
勾踐下令在宮中柴房搭建一鋪矮床,床上鋪滿柴草。每到夜深人靜,他便躺在柴草之上,身上蓋著破舊的粗布被。那苦膽被懸掛在床頭,每日晨昏,他都要起身嚐一口苦膽。那苦澀的味道瞬間彌漫口腔,直衝腦門,讓他瞬間清醒。他告誡自己:“勾踐,你不能忘卻在吳國所受的屈辱,不能忘卻越國的慘敗!”
白日裏,勾踐身先士卒,帶領群臣下地勞作,親自耕種,鼓勵百姓生產。他推行一係列休養生息的政策,減免賦稅,獎勵農桑,讓百姓能安心耕種。他還四處招賢納士,廣開言路,虛心聽取百姓和臣子的建議。鄰國的能人異士,被他的誠意打動,紛紛投奔越國。越國上下,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在軍事方麵,勾踐暗中積蓄力量。他命範蠡秘密訓練兵馬,利用山林地形,打造一支行動敏捷、驍勇善戰的軍隊。他們日夜操練,武藝精進,隻待複仇時刻的到來。勾踐還命人打造精良兵器,暗中囤積糧草,為戰爭做好萬全準備。
與此同時,勾踐在外交上施展手段,離間吳國君臣。他命文種攜重金前往吳國,賄賂太宰嚭,讓其在夫差麵前進讒言,打壓伍子胥等忠臣。伍子胥多次勸諫夫差警惕越國,卻被太宰嚭誣陷謀反。夫差不辨忠奸,賜伍子胥死,將他的一顆忠心赤膽之心徹底碾碎。吳國朝堂,忠良盡失,為越國複仇鋪平了道路。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十年過去了,越國國力逐漸恢複,兵強馬壯,百姓安居樂業。而吳國在夫差的統治下,連年征戰,百姓疲憊,國庫空虛。夫差為彰顯武力,執意攻打齊國,舉國上下怨聲載道。
勾踐見時機成熟,召集謀士商議出兵事宜。範蠡胸有成竹:“吳國主力遠征齊國,都城空虛。我軍可乘虛而入,直取姑蘇!” 文種也表示讚同:“此乃千載難逢之機。我軍士氣高漲,吳國朝堂混亂,此戰必勝!” 勾踐點了點頭,拔出寶劍,高舉過頭:“越國兒郎,隨我出征!雪洗前恥,就在今朝!”
越軍如洶湧的潮水,向吳國都城姑蘇奔湧而去。他們身著堅硬鎧甲,手持鋒利刀槍,在勾踐的引領下,一路過關斬將。吳國留守的將士,麵對越軍的強大攻勢,倉皇應戰,卻如蚍蜉撼樹。百姓紛紛簞食壺漿,迎接越軍。
姑蘇城下,夫差聞訊火速回援,卻已為時過晚。越軍已將姑蘇團團圍住,箭雨如蝗,擂鼓震天。勾踐身披戰甲,立於帥旗之下,目光如炬,直視城頭的夫差:“夫差,你我之間,恩怨已持續太久。今日,便是了結之時!” 夫差看著城下的勾踐,眼中閃過一絲驚慌,卻強裝鎮定。
經過數日血戰,姑蘇城破。夫差被越軍生擒,吳軍全軍覆沒。越軍將夫差押至勾踐馬前,他已沒了當年的威風,跪在地上,額頭滿是汗水。勾踐冷笑著:“夫差,你可知罪?” 夫差瑟瑟發抖:“我……願降。” 勾踐卻搖了搖頭:“你當年欲殺我滅越,如今我怎會讓你苟活?” 說罷,命人賜夫差一把短劍。
夫差握住劍柄,淚水奪眶而出。他想起父王闔閭的臨終囑托,想起自己在位時的昏聵,想起那些被自己殘害的忠臣百姓。短劍沒入胸膛,血染戰袍,他帶著無盡的悔恨與痛苦,倒在了勾踐的馬前。
越軍班師回朝,百姓夾道歡迎,歡呼聲震天響。勾踐登上城樓,望著歡呼的人群,心中五味雜陳。他想起在吳國當奴仆的那些日子,想起自己嚐苦膽時的苦澀,想起那些為越國複興付出汗水的臣子百姓。淚水從他的眼中滑落,滴在寶劍上。
從那以後,越國在勾踐的治理下,繼續繁榮昌盛。而“臥薪嚐膽”這個故事,也如同一顆璀璨的明珠,在曆史的長河中熠熠生輝,成為後世無數仁人誌士在困境中崛起的精神指引,提醒著人們:隻要心懷信念,忍辱負重,必能在黑暗中迎來曙光,在失敗中鑄就輝煌。
而勾踐,這位在逆境中書寫傳奇的君王,也成為千古一帝,被後世傳頌。他用堅韌與智慧,詮釋了生命的韌性與力量,讓我們明白,在命運的漩渦中,唯有自強不息,方能破繭成蝶,書寫屬於自己的輝煌篇章,創造一個嶄新的天地。
喜歡成語故事科普請大家收藏:()成語故事科普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