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愚公移山
字數:4858 加入書籤
在古代,太行山脈的餘脈之下,有一處被群山環抱的小村落,名為回龍村。村子四周,連綿的山巒似一條條巨龍蜿蜒盤踞,其中最為高聳險峻的當屬王屋山與太行山。這兩座大山,如兩尊沉睡的巨人,雄踞一方,它們阻擋了回龍村通往外界的道路,讓村民們世代被困於此。
愚公,本名言山,是回龍村的普通村民。他身材魁梧,皮膚黝黑,歲月的風霜在他臉上雕琢出一道道溝壑。他少年喪父,與寡母相依為命,在這艱苦的山坳中摸爬滾打,練就了一身不屈的筋骨。從記事起,他便跟著母親在山間開墾荒地,種植耐旱的穀物和豆類。每天天不亮,他便扛著鋤頭出發,沿著崎嶇的山道,翻過一道道山梁,才能到達那片貧瘠卻賴以生存的土地。
王屋山與太行山的存在,猶如兩道不可逾越的天塹。它們的存在,讓回龍村的村民們飽受困苦。山道狹窄陡峭,僅容一人側身而過,且布滿荊棘與碎石。村民們若要到山外的集鎮采購生活必需品,如食鹽、布匹、鐵器等,往往需要耗費數日。孩子們上學更是艱難,翻山越嶺的路途上,危險無處不在。許多孩子因山路崎嶇而失足墜崖,或被山間毒蛇野獸所傷,因此年幼便輟學。農作物收成不佳,因無法便捷運往山外銷售,村民們的日子越過越貧苦。愚公的母親便是因山路難行,在一次運送糧食下山途中,失足跌落山穀,香消玉殞。
愚公和村民們也曾多次試圖改變現狀。他們一起動手修整山路,砍伐樹木墊平崎嶇,用藤蔓加固鬆動的山石。可王屋山與太行山的山體太過龐大,山道全長數十裏,僅靠村民們的雙手和簡陋工具,修整工作如杯水車薪。幾年下來,山路依舊坑坑窪窪,危險重重。有人提議舉村搬遷至山外,可山外的土地已被其他氏族占據,無安身之所,且世代居於回龍村,故土難離。愚公看著鄉親們失望的眼神,心中滿是無力。
一日清晨,愚公獨自站在村口的那棵古槐樹下,望著連綿的群山,心中湧起前所未有的決絕。古槐曆經百年風雨,樹幹粗壯,枝葉繁茂,是村民們休憩納涼之地。此刻,微風輕拂,樹葉沙沙作響,似在傾訴著村莊的無奈與希冀。愚公回想起母親臨終前的遺願 —— 希望他能帶村民們走出這方小天地,過上好日子。他想起村民們因山受困的種種苦楚,想起孩子們因無法上學而純真眼神中流露的失落,想起壯年男子為開墾土地,在山間累彎的脊背。他的胸膛中有一團火越燒越旺,那是改變命運的渴望,是向命運發起挑戰的豪情。
愚公大步流星地回到家中,取出祖輩留下的鐵鍬、?頭等家什,又將家中的麻繩、竹筐一一收拾妥當。他將這些工具置於院中,站在院子裏,深吸一口氣,向著四周的山巒大喊:“我言山,要移走王屋、太行這兩座山!從此讓回龍村父老鄉親們不再受困於這大山,讓孩子們能平安上學,讓莊稼漢們能輕鬆地把糧食運出山外換錢,讓日子能越過越好!” 聲音在山穀間回蕩,驚飛了枝頭的雀鳥。
村民們聽到這驚人的消息,紛紛從家中湧出,圍攏在愚公的院子外。有的人臉上寫滿震驚,有的人眉頭緊鎖,也有人麵露不屑。村長劉長貴是第一個進院的,他年過六旬,滿頭銀發,是村裏德高望重的長輩。劉長貴顫抖著雙手拉著愚公的衣袖,語重心長地說:“娃啊,你可知道移山有多難?這兩座山,山連著山,根連著根,從古至今,無人能做到。你這般力氣,怕是還沒開始,就被這山給磨沒了精氣神。別再瞎想了,老老實實過日子吧。” 愚公卻堅定地望著劉長貴,回答道:“村長,這日子沒法過了。為了咱們的子子孫孫,我就是要試試,哪怕拚上這條命!”
旁邊的年輕人阿強忍不住哈哈大笑:“就憑你?這山比天還高,比石頭還硬。你那點力氣,挖到哪年哪月才能挖平?別在這做白日夢了,小心累死在山裏,連名字都沒人記得。” 愚公看向阿強,眼神無畏,他說:“阿強,我現在做不到,但我兒子能做到,我兒子做不到,我孫子還能繼續。總有一天,這山會被我們移平。人隻要有一口氣,就永不言敗!”
年紀稍長的獵戶老張,擦了擦額頭的皺紋,沉聲說道:“愚公,你這想法雖好,可這山是咱們的依靠啊。山上藏著野味、藥材,要是挖壞了山體,怕是會得罪山神,引發山崩,那咱們可就真沒活路了。” 愚公搖了搖頭,認真回道:“老張,這山是自然之物,不會輕易怪罪咱們。隻要我們小心謹慎,慢慢挖,不會出事。”
眾人七嘴八舌,議論紛紛,可愚公心中移山的信念卻愈發堅如磐石。他深知,這是一場艱難的挑戰,或許窮盡一生也看不見山被移平的那一刻,但這並不能阻擋他為子孫後代開辟新生活的決心。
第二天,天剛蒙蒙亮,愚公便帶著簡單的幹糧和水,獨自一人向著王屋山進發。他肩上扛著鐵鍬,腰間別著?頭,腳步沉穩有力。他沿著那條走了無數次的崎嶇山路,每一步都踏得堅定。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灑在他身上,形成一片片光斑。他來到山腳下,抬頭仰望,王屋山巍峨聳立,山頂直插雲霄,山腰間雲霧繚繞,仿佛是神秘的巨獸,正俯視著這個渺小的凡人。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愚公深吸一口氣,將工具放下,開始揮起?頭挖山。?頭與岩石碰撞,發出清脆的 “叮叮” 聲,在山穀間回蕩。碎石泥土在他的努力下,一點點鬆動,又順著山勢滑落。起初,進展緩慢,愚公拚盡全力,一天也隻能挖下一小堆土石。他的手掌磨出了血泡,血泡又磨破成血肉模糊的傷口;他的肌肉酸痛,每揮動一次工具都似有千鈞之重;汗水濕透了他的衣衫,在背上凝結成白色的鹽漬。可他從未停下。
他想起了母親生前的音容笑貌,想起了她手中織布的忙碌模樣,想起了她對自己的殷切期望。為了不辜負母親,為了子孫後代能過上好日子,他咬緊牙關,繼續揮動工具。日複一日,愚公的身影成為山間一道獨特的風景。他的動作漸漸熟練,挖山的速度也在慢慢提升。
與此同時,村裏得知愚公開始行動的消息後,村民們紛紛前來探望。他們看著愚公瘦削卻堅毅的身影,看著他身旁逐漸堆積起來的土石,心中湧起複雜的情緒。阿強帶著些許嘲諷,說道:“我說愚公啊,你就別白費力氣了。這山這麽大,你這樣挖到何年何月也挖不完。還不如和我們一起打獵、種地,好歹能有口熱乎飯吃。” 愚公擦了擦額頭的汗,看著阿強,微笑著說:“阿強,我知道很難。但我不能看著大家一直被困在這裏。隻要我還能動,就要一直挖下去。”
村裏的孩子們也被吸引而來。他們好奇地看著愚公挖山,眼中充滿了對未知和冒險的向往。愚公看著孩子們,便放下工具,給他們講述外麵的世界,講述山外廣闊的田野、繁華的市集、精致的學堂。孩子們聽得入神,眼神中閃爍著渴望的光芒。他們漸漸明白,愚公是在為他們的未來開辟道路。
日子一天天過去,愚公的執著開始打動了一些村民。老張有一天扛著獵物路過,看到愚公累得癱坐在地上,雙手滿是鮮血,卻還在咬牙堅持,便默默地放下獵物,回家取來傷藥和酒食,送到愚公麵前。愚公抬頭,眼中滿是感激:“老張,你也覺得我這事兒能成?” 老張撓撓頭,沒說話,但那遞上來的傷藥和酒食已說明了一切。
不久後,又有幾位村民被愚公的毅力感染,紛紛前來幫忙。他們中有年輕力壯的後生,也有經驗豐富的老者。大家帶來了更多的工具,一起揮舞著?頭、鐵鍬,挖山不止。人多力量大,挖山的速度明顯加快。山體上出現了一道道深深的痕跡,土石堆積成小山。村民們挖累了,就圍坐在一起,分享幹糧,互相鼓勵。愚公看著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心中滿是欣慰。
然而,就在挖山隊伍逐漸壯大時,一個意外發生了。那日天色陰沉,烏雲密布,狂風大作。村民們正忙碌地挖著山,突然聽到一陣低沉的 “隆隆” 聲從山上傳來。大家抬頭望去,隻見山腰處一塊巨石鬆動,正以排山倒海之勢向下滑落。愚公大喊:“快跑!” 眾人慌忙丟下工具,四散奔逃。巨石擦著愚公的肩頭飛過,在他身後的土地上砸出一個深坑,塵土飛揚,碎石四濺。
塵埃落定後,村民們驚魂未定地聚在一起。有人受傷流血,有人驚恐哭泣。阿強顫抖著指著巨石滑落的地方,怒氣衝衝地質問愚公:“你瞧瞧,這就是你移山鬧出的禍事!這山太危險,會要人性命的,咱們還是別幹了,趕緊回家吧!” 其他村民也紛紛點頭,害怕得不敢再上前一步。
愚公望著受傷的村民和滑落的巨石,心中滿是愧疚。他深知,移山本就是冒險之舉,可為了大家的未來,他不能放棄。他站出來,擦去臉上的塵土,沉聲說道:“鄉親們,今天的事我有責任。可這山不除,我們的日子就永遠沒有盼頭。這石頭滑落是意外,隻要我們小心防範,就不會再有危險。我們不能因為一次挫折,就放棄希望。大家若想走,我絕不強留。但我會繼續挖,哪怕隻剩我一個人。”
愚公的話語就像一陣風,吹散了村民們心中的恐懼。老張第一個站出來,拍了拍愚公的肩膀:“娃,老漢信你。這山,咱接著挖!” 阿強也低下了頭,沉默片刻後,小聲說:“我也留下。不能讓大家的辛苦白費。” 其他村民也陸續站了出來,他們的心重新凝聚在一起。
為了應對危險,村民們想出了新辦法。他們在山腰設置了觀察點,安排專人負責觀察山體變化。每次挖山前,都會先用長杆敲擊山石,檢查是否有鬆動的隱患。挖山的路線也進行了調整,避免觸動不穩定的區域。眾人齊心協力,移山的工程繼續推進。
一月又一月,一年又一年,王屋山和太行山的山腳下,留下了村民們無數的腳印和汗水。愚公從一個身強力壯的漢子,變成了兩鬢斑白的老人。他的子孫們也長大成人,接過他手中的工具,繼續挖山。愚公的信念如同一顆火種,在子孫們心中燃燒得更加旺盛。
就這樣,經過幾代人的不懈努力,王屋山和太行山終於被挖平了。陽光照亮了回龍村通往外界的道路,村民們歡呼雀躍。他們第一次如此暢快地走出大山,去感受外麵世界的繁華。孩子們在新修建的學堂裏朗朗讀書,年輕人帶著山貨外出經商,換回了精美的器具和五彩的布匹。回龍村變得熱鬧非凡,村民們的生活蒸蒸日上。
“愚公移山” 這個成語,道出了一個穿越千古的真理:隻要有堅如磐石的信念與持之以恒的毅力,哪怕麵對再大的困難,也能攻克。生活中,我們會遭遇諸多看似無法逾越的障礙,但隻要我們以愚公之心,將困難當作山石逐一擊破,腳踏實地,永不言棄,那些障礙終會化作腳下坦途。
喜歡成語故事科普請大家收藏:()成語故事科普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