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草木皆兵

字數:1948   加入書籤

A+A-


    東晉時期,天下戰火紛飛,群雄割據。前秦苻堅,憑借鐵騎踏破四方,一統北方,意欲揮師南下,吞並東晉,一統華夏。東晉政權飄搖,朝堂上下人心惶惶。而在這亂世之中,謝安,這位身負經綸的宰相,宛如一顆定海神針,雖麵色清瘦,卻雙目如炬,肩負起守護東晉的重任。
    苻堅的戰書如同冬日裏的凜冽寒風,吹散了東晉都城建康的安寧。戰書上,苻堅以勝利者的姿態寫道:“我率百萬之眾南征,投鞭於江,足斷其流。東晉若識時務,當速速投降,免遭屠戮。” 當朝皇帝晉孝武帝司馬曜收到戰書,手足無措,朝堂之上議論聲此起彼伏。有人主張投降,有人主張死守,可群臣皆知東晉兵微將寡,與前秦硬拚無疑是以卵擊石。一片混亂中,隻有謝安靜坐不動,仿佛心如止水。
    謝安起身,聲音清朗卻透著不容置疑的堅定:“諸位,前秦雖強,但其內有隱患,苻堅好大喜功,朝中奸臣當道,民怨沸騰。我東晉若能以智取勝,定能讓前秦铩羽而歸!” 他的話語如春日暖陽,驅散了朝堂的陰霾。可眾人仍憂心忡忡,畢竟前秦的鐵騎在戰場上幾乎是無敵的存在。
    謝安回到府中,召集心腹將領劉牢之、謝石、謝玄等人商議對策。謝玄,作為謝安的侄子,深知此次戰役的重要性。他看著謝安,眼神中滿是擔憂:“叔父,前秦兵強馬壯,我們該如何應對?” 謝安微微一笑,輕搖羽扇:“玄侄,兵貴神速,我們先派遣精兵駐守淮南,阻擋前秦的進攻,再以淝水為防線,與前秦一決高下。” 謝玄心中雖有疑慮,但也知道謝安素來謀定而後動,於是領命而去。
    與此同時,苻堅率領大軍浩浩蕩蕩南下。八公山上,前秦軍隊如黑雲壓境,漫山遍野都是帳篷,戰旗獵獵作響。苻堅登上高處,俯瞰東晉的防線,見對岸晉軍兵力薄弱,心中暗自竊喜,認為東晉不堪一擊。而東晉的謝石與謝玄也在暗中觀察前秦軍隊的動向,指揮晉軍秘密加強防守,等待合適的時機。
    戰爭的序幕在淝水之畔悄然拉開。東晉軍隊在謝安的指揮下,憑借淝水天險死守,與前秦軍隊對峙。前秦軍隊雖人多勢眾,但因地形不利,無法發揮騎兵的優勢,雙方陷入僵局。苻堅心急如焚,他知道時間拖得越久,對前秦越不利,於是他決定冒險,命令軍隊後撤,企圖在晉軍半渡時發起進攻,打亂其陣腳。
    然而,這正中謝安的下懷。晉軍趁前秦軍隊後撤之際,全線出擊。東晉軍隊在謝石、謝玄的率領下,如猛虎下山,殺入前秦陣中。前秦軍隊本就士氣低落,陣腳大亂,死傷無數。晉軍的呐喊聲、戰鼓聲與兵器碰撞聲交織在一起,震天動地。
    在混亂之中,前秦軍隊的恐懼如野火般蔓延。士兵們在慌亂中四處逃竄,尖叫聲、哭喊聲此起彼伏。夜色中,他們驚恐地發現,遠處的草叢中似乎有無數敵軍潛伏,那隨風搖曳的草木竟被他們看成了手持刀槍的晉軍士兵。樹梢上傳來的風聲,也被當作是晉軍戰馬的嘶鳴,仿佛死亡隨時將至。
    苻堅在亂軍之中狼狽逃竄,他回頭望去,隻見自己的軍隊已潰不成軍,原本整齊的陣列早已散亂如麻。他心中充滿了恐懼與不甘,卻也無可奈何。東晉軍隊乘勝追擊,直逼前秦腹地。前秦的統治根基在這場戰役中被撼動,北方再次陷入分裂的亂局。
    東晉在淝水之戰中以少勝多,成功擊退前秦,保住了半壁江山。而這場戰役中最令人難忘的,便是前秦軍隊在潰敗時的慘狀——他們在極度的恐懼中,將草木都當成了敵軍,徹底陷入了絕望的混亂。
    成語感悟:
    “草木皆兵” 出自淝水之戰,生動地描繪出人在極度恐慌時,會對周圍的一切產生莫名的恐懼與懷疑。從古至今,我們在生活中也會遇到各種挑戰與困境,當內心充滿恐懼與不安時,往往會把一些無關緊要的事物看得過於嚴重,甚至會杯弓蛇影,自亂陣腳。這個故事讓我們明白,保持沉著冷靜的心態至關重要。在麵對困難和危機時,我們要學會控製自己的情緒,用理性的思維去分析問題,才能避免因恐懼而做出錯誤的判斷,從而走出困境,迎接希望與轉機。
    喜歡成語故事科普請大家收藏:()成語故事科普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