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同樣是做官,差距怎麽這麽大呢?

字數:9247   加入書籤

A+A-


    “如果是關於我個人的事情,或許胡相是在開玩笑。
    ”
    “但涉及國家大事,胡相所說必然屬實。
    ”
    “畢竟以您的性格,是不會拿正經事開玩笑的。
    ”
    胡大人愣了一下,隨後哭笑不得地指著章善說:
    “你這老狐狸倒是機靈得很!”
    “如果沒有別的事情,那就先告辭吧?”
    章善環顧四周,隨即便點頭同意。
    胡大人毫不遲疑地轉身離開。
    工部的一眾官員看著胡大老爺急匆匆離去的身影,心中滿是無奈。
    為何這位胡大人總要顯得如此特別呢?
    待眾人在尚書辦公處商議後走出,途經侍郎辦公室時。
    隻見胡大老爺悠閑地躺在躺椅上,抱著茶壺,翹著二郎腿,偶爾輕啜一口,懶洋洋地享受著陽光。
    這一刻,眾人仿佛體會到了現實的殘酷。
    同樣是做官,差距怎麽這麽大呢?
    第二天早朝時,朱元璋如往常一樣和群臣討論江南水患問題。
    戶部撥款調糧,工部築堤建房,這些都是應對天災的必要措施。
    麵對這樣的災難,沒人能置身事外,該承擔的職責必須承擔。
    就在大家商討之際,新上任的章善嚴肅地站了出來,高聲說道:
    “陛下,臣有奏疏。
    ”
    朱元璋眉頭微蹙,語氣略顯不滿:“章善,何事奏報?”
    “可是工部對此次事務有所異議?”
    這話帶著幾分質問之意,隱隱含有警告意味。
    意思是讓工部安分守己,別添麻煩。
    然而章善卻出乎意料地強硬回答:
    “陛下,工部確實有不同看法。
    ”
    朱元璋尚未發怒,章善已將昨日胡大老爺所言詳細匯報。
    朱元璋聞言,立刻起身追問:
    “章善,此話當真?”
    “真有這般神奇之事?”
    隻要不是狂妄自大、無視權威之人,稍微不那麽恭敬也無傷大雅。
    在朱元璋看來,有才華的人有些個性是正常的。
    看吧,剛才章善的表現就像完全沒領會朱元璋的暗示一樣,直來直去。
    但朱元璋非但沒生氣,反而興奮地問:
    “哈哈,章善,太好了!”
    “沒想到你剛到工部就發現了人才!”
    “這個主意是誰想的?”
    “這麽重要的事情,為何到現在才被發現?之前那些工部官員都在幹什麽?”
    朱元璋就是那種吃飽喝足還挑毛病的人。
    在他眼裏,有能力的人就該拚盡全力為他效力。
    章善確實有功有才,可明明有人就在工部,也有能力,為什麽之前的工部官員都沒發現呢?
    他們該死!
    他們怎麽就不能向章善學習呢?
    看看章善,才剛去幾天啊。
    遇到這種困難,不但沒退縮,還提出了新辦法。
    這就很好嘛。
    朱元璋對章善一陣猛誇。
    誇得章善麵露尷尬。
    但他不敢打斷朱元璋的話。
    直到朱元璋說完,他才苦笑著說:
    “陛下,您的誇獎讓我無地自容!”
    “這事實在不是我的功勞,我隻是照搬罷了!”
    “混凝土的事,其實是工部侍郎胡惟庸提出的。
    ”
    “我隻是複述而已,實在擔不起這樣的誇獎!”
    又是惟庸?
    朱元璋聽到這裏都呆住了。
    不對!
    怎麽又是胡惟庸!
    對了!
    胡惟庸在哪?
    朱元璋突然抬起頭,在朝臣中尋找胡惟庸。
    他已經找了兩遍,仍不見胡惟庸的身影。
    於是他轉向宋利問道:“胡惟庸呢?他是不是告假了?”宋利聞言愣住,額頭冒汗,急忙解釋說胡惟庸之前提到無要事不上朝,朱元璋已經同意了。
    朱元璋聽後臉色陰沉,但隨即釋然,認為即使胡惟庸不上朝,也能為國家效力。
    想到這裏,他甚至覺得不讓胡惟庸上朝是自己的英明決定。
    要是胡惟庸知道,恐怕會感激得鼓掌,但也可能要求辭職。
    此刻,胡惟庸正想著回家打麻將、釣魚,覺得在家比在工部輕鬆多了。
    他喝茶、曬太陽的樣子讓人羨慕,但他心裏卻覺得委屈,不明白為何不能繼續享受這種悠閑的生活。
    話說朝堂之上,朱元璋終於回過神來。
    “嗯,若真是胡惟庸搞出來的,倒也不奇怪。
    ”
    “畢竟他雖懶散了些,但立下的功勞不少。
    ”
    “所以這事若出自他手,我們倒是很期待。
    ”
    “這樣吧,你們工部先試試這個東西,看看效果如何。
    ”
    “要是真像他說的那樣,咱們再大規模推廣!”
    朱元璋此言一出,在場的大臣們心裏直翻白眼。
    這便是皇帝對老兄弟、老臣子的待遇?
    還是因為胡惟庸成了皇親國戚才這般優待?
    為何他們要勤勤懇懇,胡惟庸卻可以悠閑度日?
    不過,朱元璋剛才提到的一點讓眾人心服口服——
    胡惟庸雖然懶散,但功勞卻不小。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當然,有些官員還是忍不住羨慕嫉妒。
    在他們眼裏不算什麽的事,到了朱元璋那裏就成了功績。
    唉,人與人之間終究不同啊!
    散朝後,章善回到工部立即召集人手準備試驗。
    工部上下對此事充滿期待,人人都想分一杯羹。
    然而,作為這件事的核心人物,剛到工部任侍郎卻從未實際操辦過的胡惟庸,卻毫無激動之色。
    胡大老爺悠然自得地站在人群,盡管周圍的人情緒激動,臉漲得通紅,他卻從容不迫地端起茶壺,輕輕啜飲一口。
    斯哈……
    這樣的天氣喝口枸杞茶,倒也能暖暖身子。
    嗯,雖然我已經被係統強化過。
    不過保養身體總歸是好事。
    更何況,現在這年頭的枸杞,哪有半點純野生的好啊。
    這些還是我從宮裏帶出來的呢。
    對他來說,隻要看看情況,說說話就行了。
    難道還得讓這位前丞相、現工部侍郎親自上陣幹活?
    其他人到時候的功勞怎麽算?
    因此,眾人對胡大老爺的表現感到十分滿意。
    這樣挺好!
    胡大老爺指揮著,其他人埋頭苦幹!
    到時候有功勞下來,大家都有份,挺不錯!
    對於胡惟庸而言,水泥這種東西,上輩子見得多了。
    但他具體如何製作土水泥,尤其是在這個時代如何生產,他也隻是略知一二。
    這一點知識,還是他在一本據說作者查資料相當仔細、謹慎的網絡小說中得知的。
    這不,胡大老爺此時正指揮著手下開始試驗生產。
    “嗯嗯,生石灰,就是這個,先把它磨碎!”
    “要磨得越細越好!”
    “還有黏土,也要用碾子多碾幾遍,總之這兩樣東西都要弄細,快動手吧!”
    胡大老爺此刻也隻是負責指揮而已。
    他也在嚐試。
    畢竟,雖然他知道大致的方法,但實際操作還是第一次。
    確實,具體的配比他並不是特別清楚。
    而且如今的測量設備實在難以令人信賴,要是想要精確測量,恐怕還得用那種小秤一點點慢慢來才行。
    不過大致嚐試一下還是可以的。
    雖然前期製作的水泥效果不如記憶中理想,但肯定比現在用黏土作為粘合劑要好。
    此時正在幹活的都是工部技藝最精湛的工匠,旁邊還站著幾位官員幫忙,既是助手,也是監督和學習者。
    對這些官員而言,他們很享受親手做些事情的過程。
    看到生石灰和黏土被碾成像可食用的麵粉一樣細膩,胡大老爺滿意地點了點頭。
    “嗯,那煤渣和鐵渣準備好了嗎?拿來,也要碾碎,和剛才一樣,必須碾得非常細。
    ”
    “至於剛剛碾好的生石灰和黏土,按照一比一的比例混合,攪拌均勻後放進窯裏燒製!”
    胡大老爺雖是隻負責指揮的人,但他幾句話就安排好了全場的工作。
    由於之前已經提到會有煆燒這道工序,所以工部早已將原材料和所需工具搬到窯爐附近。
    因此,胡大老爺剛吩咐完,那邊就已經開始仔細稱量合適的生石灰和黏土分量,隨後混合攪拌起來。
    工部這次試製十分嚴謹,每一步完成後都要讓胡大老爺檢查確認。
    隻有得到他的認可,他們才會繼續下一步。
    此外,旁邊還有兩名專職記錄員。
    他們手拿紙筆,隻要胡大老爺有任何指示,都會認真記錄下來。
    顯然,這就是最初的試驗記錄了。
    對於工部這樣的安排,胡大老爺覺得還算滿意。
    至少對他來說,隻需動口指揮就能完成工作,已經是件好事了。
    這次試製隻要能成功,之後的事就和胡惟庸沒什麽關係了。
    胡惟庸深知自己的能力。
    他不過是個擅長吃喝玩樂的混混罷了。
    雖然前世的經曆給了他超越時代的見識和雜亂無章的知識,但他從不因此輕視古人。
    在朱元璋的督促下,這些人一定能做好這件事。
    不論是找礦、備料還是建工坊,這些工部官員比從未涉足工部的胡惟庸更熟悉這些事。
    這樣挺好的。
    隻要這次順利,剩下的工作和功勞都是他們的。
    胡惟庸毫不在意。
    接著,他又讓工匠重新煆燒煤渣和鐵渣,這兩種東西也要加入。
    等到一切都準備好後,胡惟庸難得地激動起來。
    在細致的叮囑下,一位手最穩的老匠人按比例將四樣東西放入大盆,慢慢攪拌。
    反複攪拌多次後,他才鬆了一口氣。
    “嗯,我覺得差不多了,拿點水來,我們試試效果!”
    一聽這話,一直等待的工部官員們立刻精神起來。
    不管胡惟庸之前說得多麽好,結果還是要靠實際效果。
    不少人心裏也在想,這會不會是個笑話?
    但實際上,可能是運氣好,也可能是胡惟庸前世的知識太精準了。
    大家午休回來後,發現一切已經準備妥當。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原本鬆散的水泥已初步硬化。
    胡大老爺查看後點頭,叮囑要適量澆水。
    交代完畢,他返回自己的房間。
    至於記錄和設置對照組這類細節,工部早就著手處理。
    作為大明六部之一,工部經驗豐富,不容小覷。
    胡大老爺隻是提出概念,工部迅速製作出數百份樣品,並開始多變量測試。
    次日,工部尚書章善在朝會上匯報喜訊,朱元璋聽後立刻前往工部查看。
    他親眼見到成品經受刀斧劈砍,甚至親自敲擊後仍完好無損,震驚不已。
    這材料若能廣泛使用,大明將受益匪淺,不僅限於堤壩橋梁,還可用於邊關防禦及房屋建設。
    朱元璋感慨萬分,對胡惟庸讚不絕口。
    朱元璋注視著眼前的水泥樁,震驚得一時說不出話。
    片刻後,他突然大笑起來。
    “哈哈,好!太好了!”
    能在臣下麵前如此開懷大笑,朱元璋實屬少見,可見他此刻心情極佳。
    笑聲平息後,朱元璋興奮地在章善肩上用力拍了一下。
    “幹得好,章善!我沒看錯你這個工部尚書。
    ”
    朱元璋身強力壯,手掌寬厚,經曆過戰場的磨煉。
    即便登基為帝多年,他也時常練習武藝。
    而章善則是典型的文官。
    因此,朱元璋這一拍雖是讚賞之意,卻差點將章善拍倒在地。
    見章善齜牙咧嘴的樣子,朱元璋險些笑出聲。
    但為了維持皇室威嚴,他隨即收起笑意,轉向那熾熱的火窯。
    喜歡大明:我在洪武當鹹魚請大家收藏:()大明:我在洪武當鹹魚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