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小心胡大老爺”

字數:8367   加入書籤

A+A-


    至於非科舉出身的官員仕途可能不如科舉出身的順利,那也是以後的事。
    到時候再想辦法也不遲。
    而且大多數人明白自己根本到不了那個高度。
    出身什麽的,說到底不過是借口。
    與其在科舉中與眾多天才勾心鬥角,不如抓住眼前的機會。
    這次招考比科舉簡單多了。
    不必提別的,下一屆科考還得三年呢,現在至少省了好幾年時間!
    這麽多好處,再多猶豫就是對自己不負責了!
    考!
    真是的!
    當眾多學子興衝衝地收拾行裝趕往應天府時,這次考試的主考官胡大人竟然連禮部都沒去。
    在他看來,這事情急什麽?還有三個月呢!
    禮部辦這種事早就是駕輕就熟了,到時候他再去也不遲。
    眼下,他得盡忠職守!
    既然朱元璋把教坊司交給他管理,那他就要負起責任。
    考察姑娘們的業務能力、形體條件以及教坊司的服務質量,這些都是他的職責所在。
    沒辦法,胡大人就是這樣心善。
    尤其看到衣衫單薄的美貌女子,就會心疼。
    於是趕緊摟著對方用自己的體溫溫暖對方的身體,再溫柔地聊聊天,噓寒問暖一番?
    沒成想,如果不問,他還不知道,那個剛被他誇讚舞跳得極好的姑娘竟然是大有來頭。
    這位是李善長從江南戲班特意挑選來的,後來坐上花轎正式進門的小妾。
    胡大人摟著她低聲交談時,才知道。
    明白了對方身份後,胡大人恍然大悟。
    難怪這姑娘眼波流轉,身姿曼妙,一舉一動都仿佛帶著勾人的魔力。
    原來人家不僅是從小接受專業訓練的職業舞者,還在韓國公府見過世麵啊!
    難怪如此!
    不過,胡大人也隻是關心一下她的業務水平,摟摟抱抱、低聲交流而已,僅此而已。
    胡大老爺無意在教坊司涉足,他自認為是正經人,即便心動也不會逾矩。
    然而,內心莫名升起的煩躁讓他略感尷尬。
    忽然,他記起許久未見如詩她們了。
    那可是專屬他的“專業人士”,許久未去,正是補救的好時機。
    想到這裏,胡大老爺顧不上聽完下一首曲子,隨意吩咐幾句後便直奔如詩和宛如的小院。
    望著熟悉的院門,胡大老爺心中暗道“今夜注定無眠。
    ”
    朱元璋獨斷專行,無人能及。
    世間權貴,終究不過塵土。
    丞相李善長被殺、丞相製廢除之事漸漸平息,最多隻是議論是否會有更多牽連,或誰因新職位被牽扯而失去官職。
    真正的關注點在於即將舉行的底層官員招考。
    從最初的小道消息到最終公布,此事引發了無數人的關注。
    學而優則仕,這句話足以體現這個國家對官職的重視。
    許多人考公不僅為安穩生活,更因覺得官職天生尊貴。
    上輩子的胡惟庸雖然賺了不少錢,也購置了房產和車輛,但在鄉親們看來,卻不如那些公務員家庭的兒子。
    即便在信息發達的現代社會,情況依舊如此,更別說現在這個分明劃分士農工商四個階層的時代了。
    “寒門再難出貴子”的說法,在某些人口中流傳,但實際上,在這個時代,很多人根本沒資格被稱為寒門。
    隻有祖輩是功名在身的讀書人,且因家道中落才稱得上寒門。
    普通家庭即使貧窮,也不能自稱為寒門,否則會被視為逾越,招來責罵。
    因此,當有這樣的機會時,大家自然會瘋狂追逐。
    這是能迅速改變身份、提升階層的機會!一旦通過考試,就是真正的官員,屬於“士”的階層了,怎能不令人期待?
    於是,大明各地的學子紛紛前往應天府。
    這一幕甚至比以往的科舉更熱鬧。
    應天府的客棧、餐館、酒樓、青樓等生意人,又迎來了新一輪賺錢的好時機。
    對於他們來說,這些外來學子非常受歡迎。
    即使是貧困的考生,也來自小地主家庭,腰包裏不缺銀子。
    再加上年輕人容易衝動、愛麵子的特點,簡直就是大肥羊。
    誰能不心動呢?此時,學子們也不去細算兜裏的錢是否足夠了。
    他們穿梭於各個酒樓、青樓和客棧之間,無非是想從應天府消息靈通的學子那裏獲取更多信息。
    畢竟在天子腳下的首善之地,這裏的門路和消息遠非外地學子所能及。
    果然,隨著時間推移,一些稀奇古怪的消息或建議開始流傳開來。
    其中最重要的一條便是“小心胡大老爺”。
    當胡大老爺得知這個傳聞時,正一手攬著如詩,一手摟著宛如,享受著齊人之福。
    “什麽亂七八糟的?”
    “他們打聽來打聽去,最後就打聽了這個?”
    “荒唐!”
    “我雖在科舉時略微改動了題目,但也沒特意針對誰啊!”
    “什麽意思?自己考砸了還賴在我頭上?”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這幾日被胡大老爺寵得容光煥發的如詩和宛如,聽到這話忍不住笑了。
    如詩性子爽朗,知道胡大老爺私下很隨和,甚至比她們還要瘋。
    於是毫不在意地笑著問“老爺,您這話,自己信嗎?”
    胡大老爺一臉坦然地點點頭。
    “當然信!為什麽不信?”
    “本官一向坦誠,沒做就是沒做,我為的是盡忠職守、選拔賢才,絕非刻意刁難!”
    胡大老爺的話剛說完,如詩和宛如便笑出了聲。
    這笑聲是最好的回應!
    惱羞成怒的胡大老爺深吸一口氣,運起內力,雙臂齊發力,左右開弓,一把抱起兩位女子,大步走向內室。
    顯然,胡大老爺意識到嘴上爭不過,決定用行動解決了!
    豈料這妮子竟敢嘲笑自家老爺的過錯,如此放肆,必須好好教訓一番!
    胡大老爺在別院裏悠然自得地享受生活,仿佛已忘卻歸途。
    同一時間,朱元璋感到自己的統治愈發穩固。
    簡直痛快至極!
    李善長不在丞相之位,朝廷便成了他的一言堂。
    再無人能牽製他,也再無人敢於直言。
    眾大臣如今不過是他傳令的工具。
    曾因李善長帶頭反對而擱置的禁海令,如今在朱元璋毫無阻礙的情況下順利通過。
    見滿朝文武無論真假,皆齊聲附和,朱元璋內心充滿滿足。
    此等順心之事,連喝水都覺得甘甜。
    極為暢快!
    對於他這般固執霸道之人,這般獨斷專行的體驗堪稱極致享受。
    此刻,他慶幸果斷除掉了李善長,並廢除了丞相職位。
    若有丞相在,絕無今日之順遂。
    丞相畢竟也要顧及顏麵,哪怕對重大國策持有異議,也需發表意見以示存在感。
    如今丞相已去,未來也不會再設。
    實在令人愉悅!
    ()
    工作狂朱元璋總能在繁忙事務中尋得樂趣。
    朱元璋此刻的心情無比暢快,尤其是這種無拘無束、盡情施展權力的感覺,讓他感到格外舒爽。
    可以說,他的掌控欲望達到了極致。
    一言既出,便能讓朝堂震動。
    至於真正的鬼神是否震驚,朱元璋並不清楚,但他很清楚,朝中那些官員的表現卻如同聽話的鬼神。
    然而,這種感覺如此令人陶醉,以至於朱元璋沒有注意到一些細節被忽略了。
    直到幾位尚書帶著疲憊的眼神來找他訴苦,他才意識到問題所在。
    擦!
    不是吩咐過惟庸負責招考官員的事了嗎?
    人呢?
    事情為何毫無進展?
    朱元璋疑惑地看向宋利。
    “宋利,惟庸負責的招考一事,最近有什麽進展嗎?”
    宋利思索片刻,記憶中並未發現禮部近期有任何相關匯報。
    他遲疑了一下,低聲說道“皇爺,老奴未曾見過與此事相關的奏報。
    ”
    “要不要我去禮部看看?”
    朱元璋聽後心中一沉。
    不是說好三個月內完成考試嗎?現在兩個月過去了,為何毫無動靜?
    想到胡大老爺平時懶散的模樣,朱元璋不禁打了個寒戰。
    不會吧!
    朱元璋開始著急起來,連連催促宋利盡快前往禮部查看情況。
    即使宋利匆匆離開,他依然心神不定,連批閱奏折的興趣都沒了。
    宋利一臉愁容地跑回來時,朱元璋僅憑他的表情就感到一絲寒意襲來。
    “皇爺,禮部那邊似乎有些焦急,胡大人至今未去禮部商議此事。
    ”
    聽到這話,朱元璋感到太陽穴隱隱作痛,仿佛瞬間成了絕頂高手。
    他揉了揉眉心,煩躁地問“那惟庸在做什麽?”
    “這事已經交給他了,他不會又躲回家了吧?”
    宋利苦笑著點頭“皇爺,胡大人這次沒有像往常那樣躲在家裏。
    ”
    “近兩個月來,胡大人一直在教坊司盡職盡責。
    ”
    朱元璋聽完這“盡職盡責”的評價,差點一口老血噴出來。
    教坊司?
    他實在無語,胡大人的德行,天下皆知。
    若是在別的地方,他或許還能做出點成績,但在教坊司,恐怕早已樂在其中。
    想到胡大人的性子和朝堂人才匱乏的情況,朱元璋頭痛欲裂。
    他本想讓宋利去把人叫來罵一頓,但話到嘴邊又咽了回去。
    畢竟當初選中胡大人的原因是他最符合條件,若因此讓他辭職,豈不是白費力氣?
    想到這裏,朱元璋忍住心中的煩躁,揮手說“我知道了,你再去趟禮部。
    ”
    “關於這次招考的具體事務,負責的官員想必早已確定。
    ”
    “趕緊派人去教坊司請惟庸到禮部商議!”
    “多派些人去,若是隻派一兩個,恐怕連人都見不到!”
    宋利聽到朱元璋的吩咐,驚訝得合不攏嘴。
    皇上,您清楚自己在說什麽嗎?
    雖然您與胡大人交情不錯,但也不必如此偏袒吧。
    這不是把所有繁重的任務都推給禮部了嗎?
    其實朱元璋一句話就能解決的事,卻要繞這麽大一圈。
    這未免太看得起禮部了吧!
    宋利心中滿是疑問,思慮萬千,最後也隻能應道“是,皇爺!”
    即便再次站在禮部門口時,宋利依舊困惑不解。
    好在已到禮部,他隻需傳達口諭即可。
    至於後續的問題,就留給那些官吏自己去煩惱吧。
    當宋利召集此次參與協助胡大人組織考試的所有禮部官員,並宣讀了朱元璋的旨意後,整個禮部幾乎沸騰了。
    禮部上下無不抱怨胡大人的諸多要求。
    更讓他們難以接受的是,即便已向陛下訴苦,結果依然如此。
    所有官員垂頭喪氣地接令,無人敢有異議。
    但他們的失落情緒毫無掩飾。
    宋利對此毫不在意,轉身便離開。
    有些事情他還需回去細細思索。
    待宋利離去,眾官員不敢怠慢,立即趕往教坊司。
    他們內心充滿無奈。
    喜歡大明我在洪武當鹹魚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大明我在洪武當鹹魚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