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馬皇後召見
字數:9488 加入書籤
朱元璋的心性、手段、能力、智慧以及那股不服輸的精神令人敬佩。
另外,拋開他對胡大老爺的隱隱戒備,朱元璋實際上對他相當寬容。
胡大老爺可以在宮中自由出入;
與朱元璋交談時就像老朋友一樣隨意;
還能在朱標麵前以長輩的身份認真對待。
能享受厚祿,還能在家與佳人相伴;
也能在惹出諸多爭議後依舊保持灑脫……
這些殊榮,皆由朱元璋特批。
人心都是肉做的!
若朱元璋壽終正寢,胡大老爺定會慶幸躲過一劫,同時歡喜日子安穩下來。
然而此刻見朱元璋因操勞過度顯出疲態,胡大老爺心中頓生不滿。
朱元璋這才回過神來。
他揮退了慌亂如鵪鶉的內侍和宮女,隻留宋利在旁。
朱元璋走出禦案後,拉過胡大老爺一同坐下,苦笑說道:
“唉,現在還能這樣跟我說話的,恐怕隻有惟庸你了。
”
“標兒、宋利甚至皇後都勸過我,可我……”
朱元璋說到這裏便停住,凝視殿門。
胡大老爺不知該如何開口,顯然皇帝這是自陷迷惘。
哦,對了,他還廢了丞相!
沒了丞相,所有事務便全壓在他身上。
累嗎?
當然累!
本就繁重的政務已讓他不堪重負,如今又攬下丞相職責,疲憊理所當然。
但他不能訴苦!
更不能抱怨!
在朱元璋樸實的理念中,既然廢除了丞相製度,就絕不能讓任何人有理由指責。
否則,他之前的決定豈不成笑話?
因此,即便朱元璋早已疲憊不堪,仍強撐著前行。
不僅自己堅持,還帶著胖兒子一同努力。
然後……就這樣累成了現在這樣!
胡大老爺剛才說的話和他家胖兒子的抱怨,朱元璋都聽進去了。
實際上,他堅持到現在也快撐不住了。
少了兩位丞相的幫助,確實很辛苦。
但朱元璋這個人這輩子最看重的就是麵子,強硬是他一貫的風格。
他能輕易低頭認輸嗎?
於是,沉默了一會兒後,朱元璋轉向討論“正事”。
“惟庸,這次官員招考你辦得不錯!”
“尤其是這次六部和百姓中無人不說考試公平。
”
“最難能可貴的是,選出來的人來了就能幹活,不是那種隻會讀書的書呆子。
”
“這一點很好。
”
“你覺得這事以後還能不能多搞幾次?”
胡大老爺見朱元璋根本不提自己差點過勞死的事情,心中暗歎。
不過,他今天確實做得有點過了,再繼續可能會顯得不知輕重。
所以,他順著朱元璋的話往下說。
“如果要將此事作為常例,有幾個問題需要解決。
”
“首先,陛下得確定誰能參加這個考試。
”
“要是隻有有功名的人能報考,那什麽樣的功名算數?”
“要是所有人都能報考,那豈不是跟科舉衝突了?”
“畢竟有了這樣一個考完就能授官的考試,很多人可能就不去科舉了。
”
“這對朝廷來說,可不隻是多一場考試那麽簡單。
”
朱元璋聽完默默點頭。
沒錯,考試遠不止是考試。
這件事歸根結底就是在突然間開辟了一個“上升通道”。
這對某些官員和士林中的人可是不太好了。
科舉製度已有千年規矩,本已穩固。
突然出現新式上升通道,讓這些舊勢力難以接受。
朱元璋詢問時,胡大人並未直接提出建議,而是先強調其中存在的問題。
“首先,此次招聘未考慮六部平衡及品級差異。
無論是八品還是九品,都采用相同考試與流程。
這種做法顯然不太合適,需進一步商討。
”
“未來若再次舉辦類似考試,應明確職位數量及品級安排。
各部是否統一考試,或自行組織,都需要慎重考量。
”
朱元璋點頭表示理解。
胡大人的提問並非小事,涉及敏感的品級分配。
同一考試,不同品級結果,這不符合常理。
胡大人見朱元璋未作回應,便先行告退。
剛從謹身殿出來,就被一個小太監攔住,說是馬皇後召見。
胡惟庸邊往坤寧宮走,邊心中疑惑,不知皇後找自己有何事。
朱元璋雖常說後宮不得幹政,但馬皇後已多次插手朝政,不過多是為朱元璋化解矛盾,安撫大臣。
她就像大明開國時期的定海神針,絕不會無事召見。
到了坤寧宮,行禮寒暄後,馬皇後直接道出目的:“惟庸,這次找你,還是為了重八。
”
“你剛也見著他了,看他那樣子,我真的很擔心他撐不住。
”
“他性子倔強,現在還在硬撐,還帶著標兒一起。
”
“我們看著他們父子倆著急呢!”胡惟庸略顯惆悵地對馬皇後說道,“皇後,咱們認識這麽多年,我也就不跟你繞彎子了。
”
“這事本來我就因為這個跟陛下爭執過一次。
”胡惟庸接著說,“你也知道他的脾氣,隻要他認定的事,絕不會輕易改變。
”
“在他心裏,退一步就是丟臉,沒麵子。
這麽多年他一直要強,現在年紀大了,反而更固執了。
”
“我真的勸不動他。
”胡惟庸歎道。
聽到這裏,馬皇後也深感無奈。
“胡大人說得對。
我自己也知道我那個丈夫是什麽樣的脾氣。
”
她太了解他了!
而且有些話她雖沒明說,但心裏卻清楚得很。
朱元璋現在這種倔強,實際上是為了廢除丞相製度。
他在朝堂上跟百官較勁,也在跟自己較勁。
這樣僵持下去,兩人都會累垮的。
不過胡惟庸說的確實是事實。
經過一番思考,馬皇後猶豫地開口:“惟庸啊,我們明白重八在想什麽,他不過是死撐罷了。
”
“畢竟丞相製度是他拚盡全力廢掉的,他那麽在乎麵子,怎麽可能現在妥協呢?”
“但我們也不能就這麽看著不管啊。
”
“再這樣下去,他和標兒恐怕都要被拖垮了!”
“所以,你能不能想想辦法?”
“既要保全他們的麵子,不讓丞相製度重新設立,又要幫他們分擔一些事務。
”
“無論如何,不能讓他們再這麽拚命下去了!”
“唉,這事確實棘手,但我們隻信任你,這件事也隻有你能解決!”
“先給您賠罪了。
”
話音未落,馬皇後便站起身,對胡大老爺深深一揖。
完了!
胡大老爺見狀,心裏頓時慌了。
他立刻站起,連連擺手說“不至於”,卻又礙於禮製不便伸手攙扶。
一番折騰後,兩人重新坐下。
此時,馬皇後臉上已不見之前的愁容,反而笑盈盈地看著胡大老爺。
而胡大老爺卻完全沒了之前的從容。
糟了!這老太太這不是給我安排活兒嗎?
關鍵是,這活兒不好幹啊。
馬皇後的意思很明顯,她一開始就想讓胡大老爺幫忙打理。
說得直白些,就是在為朱家辦事。
髒活累活都推給胡大老爺,她家朱元璋父子就能輕鬆了。
至少不用費心費力,調養休息不成問題。
在馬皇後看來,這主意簡直太妙了。
畢竟胡大老爺曾做過丞相,能力毋庸置疑。
朱元璋有了這樣的助手,還能不放心?
可胡大老爺不同意了。
他心裏暗罵:又是這樣?
難道我們胡家欠你們朱家什麽嗎?
為什麽總讓我們幹這些苦差事?
不幹!
都不幹!
來到大明後,胡大老爺最得意的就是擺脫了丞相的職位。
現在怎麽又要陷進去?
得想辦法,看看還有沒有別的出路!
胡大老爺皺眉思索,還真被他想到一個辦法——內閣!
事情的起因頗為有趣,竟然是朱元璋的第四子促成的。
胡大老爺剛一思索,就覺得這事有些問題。
在明朝中後期,內閣首輔的權力已經和丞相相差無幾。
若將這樣的製度推出去,朱元璋定然不會答應。
不過,胡大老爺稍作思考後,便想出了一個不懷好意的主意。
八旗時期設立的軍機處,不就是典型的秘書機構嗎?雖然名義上是奴才,但承擔的工作卻不少。
若將這兩者結合起來,或許真能滿足朱元璋的需求。
他不過是想要一批人替他辦事,同時又不願賦予太多權力罷了。
就這麽辦!
胡大老爺稍作考慮後,對皇後說道:
“皇後娘娘,我這裏有個想法,您聽聽看,不知是否可行。
”
“如果合適的話,我再去和陛下詳細商議。
”
“我想設置一個機構,名為內閣,或者也可稱作軍機處。
”
皇後聽後,微微點頭,表示願意聽取詳細計劃。
胡大老爺接著說道:
“皇後娘娘,我知道陛下內心所想。
”
“他既需要一個丞相或類似丞相的機構來治理國家、處理政務。
”
“但他同時也害怕後代子孫無法控製權臣,導致朝廷動蕩,皇權旁落。
”
胡大老爺說話極為謹慎,仿佛每一句話都經過深思熟慮。
因為此刻,他不得不將自己的猜測直言於眾。
但這些話實在過於敏感,表明他已經完全理解了朱元璋的想法。
“皇後娘娘,其實我很清楚陛下的心思。
”
“他需要一個像丞相一樣的機構來協助治國理政。
”
“但他又擔憂後世子孫難以駕馭權臣,從而引發朝局混亂,皇權被架空。
”
胡大老爺語氣溫和而慎重,每一個字都像是經過精心挑選。
這事,對臣子而言,是頂尖的能力與榮耀。
但對某人來說,心思被臣子看穿則是極大的忌諱。
胡惟庸因此格外小心地說道。
馬皇後若有所思地點點頭,顯然明白胡惟庸話中的深意。
看到馬皇後聽進去了,胡惟庸暗自鬆了口氣,在心裏又抱怨了朱元璋幾句後,才慢慢開口。
“咱們換個角度想,陛下需要什麽呢?”
“他需要有人或者一群人幫他處理國政。
”
“然而,一方麵他需要這些人有能力、有資曆,這樣才能真正協助他治理國家。
”
“另一方麵,他又不能讓他們權力過大,不能讓他們成為雖無丞相之名卻有其實的存在。
”
“皇後覺得我說得對嗎?”
馬皇後仔細思索後不得不承認,胡惟庸確實摸透了朱元璋的心思。
這樣的分析簡直是一針見血,將朱元璋目前的困境剖析得一清二楚。
這種做法就像在手掌上觀察紋理,所有的問題和需求都清晰可見。
馬皇後此時終於覺得請胡惟庸來是對的。
看看,單從開頭就能看出不同。
別人不是半天說不出所以然,就是誇誇其談裝作輕而易舉。
唯有胡惟庸,講究的是條理分明。
想到這裏,馬皇後幹脆站起來親自給胡惟庸倒了杯茶,笑著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