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禮部三勇士
字數:8381 加入書籤
我們寧願和其他人一起競爭,也不想麵對胡相後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
那根本不是考試,簡直就是一場折磨。
得了!
說到這裏,大家終於明白了這次考試為什麽會鬧出這麽大的笑話。
如果不是親身經曆的人,可能很難準確描述考生們麵對胡大人時的恐懼和不適。
那完全是一種無盡的折磨和反複折騰。
就像被從不同角度反複刁難,讓你對自己的判斷產生懷疑。
所以,與其在這裏忍受胡大人的折磨,不如轉身去應對其他考官,放手一搏不是更好嗎?
與此同時,一群學子開始議論“禮部三勇士”。
或者說,他們更喜歡稱這三人為“禮部三傻”。
他們實在無法理解,這三人是怎麽想的?
難道他們是腦子有問題?
不然怎麽會如此大膽,敢去報考禮部?
那可是胡大人的地盤,上上下下都是他的心腹,考試時即便他不在場,事情也早已安排妥當。
這豈不是說,這幾個考生是在隔空與胡大人較量,還被他花樣百出地折磨?
這不是找死嗎?
於是,方孝儒三人成了眾人眼中的笑柄,被認為是頭腦簡單的人。
然而,沒過多久,這些考生就笑不出來了。
因為隨著選拔官員考試結果的公布,大家驚訝地發現。
他們看不起的“禮部三傻”,竟然全部通過了!
這三個考生居然都被禮部錄取了!
這下可有意思了!
他們根本不屑一顧的“禮部三傻”,居然成了地位尊崇的禮部官員。
那些去工部、刑部、大理寺和戶部做小官跑腿的人,以及那些直接落榜的,到底怎麽回事?
他們嘲笑的“禮部三傻”全都上榜了,那些沒上榜的,按理說豈不是連傻子都不如?
一時間,原本嘲笑的考生們都愣住了。
如果您使用第三方應用或瀏覽器插件打開此網站導致內容錯亂,請稍後再試。
感謝理解!
結果一出,所有考生都震驚了。
這不能怪他們震驚,因為實際上大多數人根本沒上榜。
胡大老爺就是這樣,“不把你教訓一番,怎麽顯出我的能耐?”
筆試階段,幾千人參加,十選一,最後隻通過了幾百人。
到了麵試,數百人中最終錄取了一百多人。
有些部門明明十幾個人報考,卻一個都沒錄取。
這態度簡直像是在罵他們是廢物。
可好,這邊他們自己落榜了,沒能成為官老爺。
而他們看不起的“三傻”,卻成了真正的官員。
這可不是小事。
這次考試吸引了那麽多人報名,大家都滿懷期待地前來爭取機會。
圖什麽呢?
還不是因為這次提供的不是小吏的職位,而是正式的官職嗎?
而且是有品級的!
官吏雖常並稱,實則並非同一回事。
就實際而言,吏員無品級,不可自稱本官,也無法直接成為官員。
這不是誰定下的規矩,而是官場默認的規則。
若想步入仕途,要麽像胡仁彬那樣被推舉,要麽通過科舉。
除此之外,皆為末流。
然而,朱元璋打破了這一傳統。
不管未來考試如何,目前這場考試,考生確實得到了實惠。
但也正因如此,考生們心生不滿,甚至酸意橫生。
在他們看來,這三人不過是運氣好罷了。
禮部僅錄三人,毫無選擇餘地,自然全盤接受。
他們忘記了還有職位無人錄取的情況,隻認為這三人是僥幸入選。
這種想法讓考生越發不解,進而主動找到上榜者詢問。
方孝儒尚未離職,仍需前往教坊司。
周繼儒出身不凡且為本地人,不便貿然上門。
隻剩李道濟符合條件:外地人、獨居客棧。
這些因素綜合起來,學子們自然認定他是容易對付的目標。
榜單剛出不久,李道濟就被一群學子圍在客棧裏。
他今日並未去查看榜單,而是留在客棧看書。
對於是否上榜,他隻是讓同鄉幫忙留意。
結果沒多久,他就被堵在這裏了。
李道濟一開始有些緊張,但後來眾人七嘴八舌地說了一通,他隻聽清自己上榜當官了,雖隻是個小官,但他已覺身份不同。
他的性格一向獨特,此刻更添幾分自信。
麵對喧鬧的人群,他突然大喝一聲:\"安靜!\"這一聲讓眾人安靜下來。
他嚴肅地說:\"各位如此喧嘩,實在讓我難以招架。
若有問題,請依次提出。
\"
眾人互相看了看,都覺得對方眼中滿是驚訝。
李道濟的表現顯然不同於常人。
既然他已經考中,眾人也不好再像以往那樣隨意說話。
大家的問題大致相同,第一個提問者問及禮部麵試的內容。
很明顯,他們還是想知道李道濟是否有真才實學。
李道濟看似思維獨特,實則記憶力超群。
這個問題無需隱瞞,他坦然給出答案及解析,眾人起初默然,隨後意識到他的回答相當出色,特別是關於報考禮部的理由,直戳眾人內心,堪稱大家的代言人。
接下來的問答圍繞筆試和麵試題目展開,李道濟憑借實力在明朝首次公務員考試中脫穎而出。
一路作答,他表現從容,未顯半分膽怯。
然而,當聽到一個驚人的消息時,眾人震驚不已。
胡大人根本沒出現在禮部麵試現場,隻有禮部官員在場。
經李道濟確認後,學子們深感失落。
原來這三人並非普通角色,而是極為精明之人。
他們不僅避開胡大人,還躲過其他競爭者,輕鬆取得功名,這讓其他學子滿心羨慕與不甘。
為何胡大人不按常理出牌?主考官為何始終缺席?這不是故意戲弄他們嗎?他們正是被戲弄的對象。
如果您使用非主流瀏覽器或插件訪問,可能導致頁麵錯亂,請改用常用瀏覽器重新加載。
感謝支持!
一眾學子此刻已不隻是感到心裏酸楚,而是意識到自己一直被胡大老爺牢牢掌控。
從他們與胡大老爺打交道起,就始終處於劣勢。
特別是這次官員招考中,每當他們以為勝券在握時,回頭卻發現胡大老爺高傲地站在一旁,冷眼旁觀,仿佛看著一群愚笨至極的人。
他們本想避開胡大老爺,選擇不參加禮部的考試,但最終發現禮部的職位如同天上掉下的大禮包,幾乎唾手可得,盡管仍有難度,但遠比其他部門的競爭激烈程度輕鬆得多。
想到這裏,學子們無不心驚膽戰,感歎命運的殘酷。
如今,在這些學子心中,胡大老爺儼然成了一個帶有惡意趣味的大魔王,無論怎樣努力都難以超越他。
然而,胡大老爺對此毫不在意。
他為何要在意?眼前的美景、美味足以讓他滿足。
至於名聲,他根本不在意,不在乎別人如何評價。
看著那些怨恨卻無能為力的人,他反而樂在其中。
而且,這也正是他塑造個人形象的一部分。
他並不想當官,也不想辛苦工作,隻願享受安逸的生活。
就像這次一樣……
若非朱元璋執意堅持,他也不會走到今天這一步。
幹不幹這份差事對他來說並無區別,畢竟俸祿照拿不誤,難道還會因為表現優異而多得一筆重賞?
一想起朱元璋,胡大人便不由自主地打了個冷戰。
總覺得哪裏不太對勁。
不得不說,人的預感往往如此,好事不來壞事到。
這朱元璋果然叫人提心吊膽。
才剛在心裏嘟囔幾句,胡大人抬頭就見宋利笑盈盈地站在麵前。
胡大人皺眉問:“又是傳旨讓我進宮?”
宋利點頭微笑。
胡大人無奈起身,長歎一聲,顧不上換衣,邁著沉重的步伐向外走去。
外人看來是去宮裏聊天,不知情的人還以為他要去受審。
一路無言,直抵宮門。
這次胡大人享受了更優待的禮遇,可以直接乘馬車至謹身殿門口。
下車、登階、入內。
正準備隨便行禮的胡大人突然看見許久未見的朱元璋,頓時愣住。
“陛下,您怎麽了?”
胡大人並非無禮之人,隻是眼前朱元璋的模樣實在令人震驚。
往日隻是鬢邊斑白,如今卻大片白發叢生;
往日雖顯消瘦,但尚有餘肉附於麵頰,如今竟已形銷骨立,臉頰凹陷得可怕;
而那雙習慣半眯的三角眼中,此刻更是烏青一片。
胡大人頓時怒不可遏,全然不顧場合,直接一腳踢向宋利。
胡大老爺這次的行為令人意外,誰也沒想到他會當眾對皇帝的貼身內侍動手。
還沒等旁人反應過來,他就憤怒地指向朱元璋,對宋利大聲質問:
“宋利,你是聾子嗎?”
“皇上都已經這樣了,你怎麽盡職盡責的?”
“你要是想死,我幫你一把,省得繼續誤事!”
“告訴我,是不是想死?”
宋利和朱元璋都被這話驚住了。
平日裏胡大老爺看起來隨和,像位溫和的大叔。
但此刻,他的氣勢讓謹身殿陷入寂靜。
朱元璋愣愣地看著胡大老爺,一時無言。
胡大老爺的怒火豈是一腳能平息的?這時,朱標也聽到了動靜,走進來。
胡大老爺見到朱標,立即問道:“太子,你覺得我是你的伯父,該認嗎?”
朱標猶豫地點點頭。
“既然如此,作為長輩,我想問問你,監國時到底在做什麽?”
“你看看父皇現在這樣,難道沒察覺到嗎?再這樣下去,他會被累垮的。
”
胡大老爺的話讓所有人都沉默了。
他的出發點無疑是正確的,朱元璋的狀態,在場的人都看在眼裏。
朱標起初被責備時還有些懵懂,但聽完了胡大老爺的抱怨後,他比任何人都顯得激動。
“伯父,我明白的!”
“我已經勸過很多次了!”
“而且我自己都快撐不住了。
”
“作為太子,我協助父親處理政事,已經疲憊不堪了。
”
“最近幾天我就意識到,我真的堅持不下去了。
”
“伯父,隻有您能說服他,連我母親也無濟於事。
”
“我父親固執起來,誰的話都不聽。
”
“正好,伯父來了,您跟父親好好談談吧。
”
“先說我的立場,我確實扛不住了。
”
“爹,我們不能把一輩子的事都一年做完,休息一下吧。
”
朱標表態了,這件事還有轉機。
胡大老爺對朱元璋的態度相當複雜。
一方麵,朱元璋的殘忍和暴虐讓胡大老爺十分畏懼。
胡大老爺早就決定,要避開朱元璋,等到他去世後再出來也不遲。
但另一方麵,隨著相處時間增加,胡大老爺對他深感欽佩。
一個文盲、放羊娃出身的農民子弟,通過各種機遇和不懈努力成為開國皇帝,這確實是一部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