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若非你們這群孩子,我怎會被派到這地方?
字數:8118 加入書籤
“放心,今天我奉陪到底!”
這些皇子都很機靈,明白胡大老爺不好對付。
即使在抱怨,聲音也輕得像小貓叫。
若非你們這群孩子,我怎會被派到這地方?
若非你們這群孩子,我怎會接手這差事?
聽聞是自己的主子要吃食,二柱哪敢遲疑。
但胡大老爺與眾不同!
他巴不得事情鬧大。
胡大老爺說完,從腰間取出一塊腰牌交給小內侍。
想到這裏,他朝旁邊內侍招手示意。
立刻按胡大老爺的要求準備七八道開胃爽口的涼菜和小菜,再帶壺酒給小內侍送去。
一麵刻著小篆的“胡”字,另一麵飾有祥雲紋。
他們都在等待。
盡管胡大老爺剛才說宮裏如同自家一般,但他們心中仍存疑慮。
這些皇子自幼嬌生慣養,從未經曆過這般艱辛。
東西雖重,但對胡大老爺來說不算什麽,畢竟有小內侍幹活,他隻需動嘴指揮即可。
看著眾人期盼的眼神,胡大老爺冷笑一聲說道:
“叫人按我的口味準備些點心,今晚我定在此用餐,讓他提前準備好,到時候派人送來。
”
這腰牌想必隻是表明身份之物。
所以,年紀尚小卻已精通宮規的小崽子們,看似乖乖抄書,實則心思各異。
天啊,這是宮裏還是胡府?為何胡大老爺這般自如?
“若今日功課未完,休想睡覺!”
正好,讓他們提前加練!
現在倒好,抄寫?
而且是五遍?
“拿去,賞錢給你了!”
“快去,本官中午沒吃飽,現在正餓著呢!”
“去叫禦膳房的二柱子,告訴他本官在大本堂,嘴裏的味道淡得不行。
”
當他來到禦膳房,問了一句並拿出胡大老爺的腰牌後,才知道這位名叫二柱的主廚竟然是從胡府來的。
確實如此!
但實際上,雙方都在暗中觀察,都想看看胡大老爺出醜。
到了晚上禁行時,皇子們未歸宮的事肯定會被稟報給皇帝。
到時候,胡大老爺就可以離開這裏了。
歸根結底,胡大老爺還是被這些小輩連累了。
所以啊,老爺的日子不好過,你們也別想輕鬆。
小太監看了看手中的腰牌,這是代表胡大老爺身份的玉牌。
最好能讓朱元璋生氣,然後趕他回家。
此時,所有的皇子都,低頭認真地抄寫起來。
還沒抄完,大家就已經開始抱怨手腕酸痛、腰部不適了。
胡大老爺心裏有數,悠然靠在椅背上喝茶吃點心,偶爾睜開眼睛掃視眾人,那姿態十分愜意。
不愧是在宮裏長大的,心思比同齡人深得多。
聲音不大不小,剛好能讓胡大老爺聽清楚。
看到皇子們努力工作,胡大老爺滿意地點了點頭。
到那時,胡大老爺又該如何應對?
要是這張隨官職變動不斷搬家的躺椅在這裏,他現在恐怕已經躺下了。
換了其他人,大概都會想辦法眼前的困境。
胡大老爺是誰?
不過,雖然沒有躺椅,但帶軟墊的官帽椅倒是備著的。
小內侍手裏捏著銀果子,一句話也問不出來,索性乖乖跑去辦事了。
不好好教訓你們這群小子,我這口氣怎麽咽得下?
說完便吩咐太監搬張床榻過來。
眾皇子看著吭哧吭哧抬進來的床榻,完全說不出話來。
這樣的下馬威也太狠了吧!
眾皇子看著胡大老爺坐在床榻上,脫了靴子翹著二郎腿喝酒的場景,眼珠子都快紅了。
這簡直是的羞辱啊。
堂堂皇室子孫勤勤懇懇,而比他們低一等的臣子卻在他們麵前吃喝玩樂。
這不是明目張膽地打臉嗎?
幾個皇子想直接掀桌反擊,但仔細一想,還是讓別的兄弟出頭更合適。
於是,幾個心思細膩的皇子彼此使眼色,臉色都有些扭曲。
內閣成立後,日子確實好過多了。
同時,還要逐字逐句地審閱批複。
他或許可以有耳朵和眼睛,但絕對不能有自己的腦子和嘴。
但實際上,他隻是個普通人,哪能承受如此巨大的壓力?
現在好了!
看來請惟庸做先生是正確的選擇啊!
盡管剛聽到消息差點跳起來,但他依然平靜轉身進殿,不露聲色地匯報。
娘的,現在傻子是不是有點少了?
一個個怎麽都這麽精明呢?
若真這樣持續下去,他們這些所謂的“聰明人”,將來還能糊弄誰?
宋利作為朱元璋身邊的貼身內侍,宮中的事怎能瞞得過他?
沒了想要的皇子,大本堂陷入一片寂靜。
這些老練而有遠見的大臣,個個都有當丞相的能力。
聽聞胡大老爺的奇異操作,宋利也不禁啞然失笑。
因此,朱元璋批閱奏折時已不再像從前那樣逐字細讀,而是更注重整體。
雖然內閣批複的意見未必全合朱元璋心意,但至少為他指明了方向。
有了內閣後,大多奏折在此時已處理妥當。
看到其他兄弟都抱有同樣想法,都想讓別人先行自己隨後觀望。
朱元璋說走就走,拉著宋利直奔大本堂。
還未靠近,已有內侍迅速跪地行禮。
“怎麽還在這兒?”
他一步一頓走到大本堂門前,小心探出半個腦袋,偷瞄內室。
“才第一天!”
一想起胡大老爺,朱元璋忍不住笑了。
床榻旁的小桌上,竟還有未吃完的涼菜和酒杯。
‘還是得靠我們啊,嘖嘖,用人得當,真不錯!’
至於剩餘的重大或緊急奏折,內閣大臣的批複中已包含處理建議。
這樣處理,節省了至少八成時間。
能想到這步的人,有幾個是愚鈍的?
有人埋頭苦寫,一筆一劃專注記錄。
這一看,頓時愣住。
朱元璋不想打擾內室的胡大老爺,揮手製止了想討好的內侍。
這些事,他一個內侍不便多言。
“宋利,李善德現在還在大本堂嗎?”
“不知他今日第一次給那些孩子授課,教得怎麽樣了?”
他把朱筆丟到一邊,滿臉得意地瞧著桌上的一堆折子,心情極佳。
對此,朱元璋非但沒有責備,反而十分滿意。
“李善德什麽時候變得這麽勤勉了!”
宋利行禮後,快步出去詢問兩個小內侍,很快便了解了胡大人的近況。
有人抄書,有人飲酒吃肉,場麵雖顯怪異卻意外和諧。
這類常規奏折,對內閣的老臣而言,不過是駕輕就熟之事。
然而,往日調皮搗蛋的皇子們,此刻卻安靜得像赴考的學子。
若是事情鬧大,他們心中也無十足把握。
幾位皇子忍不住皺眉。
“走,宋利,一起去看看,我們倒要看看這個老家夥搞什麽名堂!”
他深知自己的身份,不過是皇家仆從罷了。
或許還能提出朱元璋未曾考慮過的建議。
他對那些呈上的條陳,甚至比自己批閱的更滿意。
以往這個時候,朱元璋恐怕隻看了三分之一的奏折。
一想起內閣,朱元璋就想起胡大人。
很好!
“他竟然沒偷偷溜回家避風頭?”
不僅節省時間,精力也減少了八成。
朱元璋一愣,感覺事情不對勁。
胡大人雖是臣子,卻與尋常臣子不同。
\"今日的授課還沒結束?\"
\"回稟皇上,已經問過胡大人,此刻他還在大本堂。
\"
朱元璋目光銳利,一眼便認出那是《論語》。
與此同時,在不遠處的謹身殿裏,朱元璋難得放鬆,一腳踏在椅子上,笑著合上了最後的奏折。
剩下的事情隻需畫個圈,若覺得重要,再讓閣臣跟進即可。
他生怕自己的指示模糊不清,導致官員處理政務時誤解或陽奉陰違。
\"什麽?\"
如今,他更多時間是在批閱奏折,評估內閣處理的妥當與否。
所有奏折,一本不少地送到了。
‘除了李善長,誰能讓他們如此安分地抄寫功課?’
他在觀察什麽?
胡大人此時懶散地靠在床上,半閉著眼睛,像是在小憩。
看著兒子們被胡大人震懾得服帖,朱元璋未打擾任何人,轉身離開。
這樣就好。
有了朱元璋這次無聲微笑離去的舉動,所有侍從都明白皇帝對此十分滿意。
否則,哪怕稍有不滿,也會立即製止胡大人的授課,至少會讓皇子們回宮。
然而,皇帝隻瞥了一眼便帶著笑意離去。
傻子都能看出,他對胡大人的做法非常滿意。
在宮中刑餘之人看來,他們的生活全依賴主子的恩寵。
就連朱元璋這樣的頂級主子沒發話,誰敢在胡大人麵前無禮?甚至當妃嬪們派宮女、內侍尋找未按時回宮的皇子時,眾人已疲憊不堪,像是被瞌睡蟲附身。
若此時貿然去“救”皇子,非但不是立功,反而會得罪胡大人和背後支持的皇帝。
胡大人悠閑地處理完事務,見幾個小皇子竟睡著了,便直接拍醒他們。
即便他們不懂,此刻也明白陛下對現狀滿意。
至於膳食,不過是一些普通的炊餅、粥和小菜。
剛受罰的女官、內侍們想起之前給的銀子,覺得物有所值。
待酒足飯飽,看到皇子仍在抄《論語》,胡大人依舊關心他們的飲食。
其餘人不過是個模糊身份,而皇子心中滿是不安。
二柱子本是胡府廚房出身,入宮隻是傳授技藝。
誰敢說走就走?莫非忘了胡大人的威名?
信不信他們今天偷偷溜走,明天就得在這兒跪著求饒?
尤其是那些府裏少見但在宮中常見的食材,二柱子可真是毫不吝嗇。
像這樣的人,哪還有什麽資格指手畫腳?
因此,當伺候妃嬪、皇子的內侍、女官們聽說連陛下都不幹預胡大老爺的“教導”之後。
即便年紀最小的,也是極其聰明之人,單論人情世故,他們都很清楚。
每月的工錢暫且不論,關鍵是學到手藝後,若是家中子弟爭氣,還能讀書、參加科舉,甚至得到主家的照顧。
就算讀書不成才的,來府上做個正經的家生子,也是一條不錯的出路。
所以,當他今日聽到小內侍傳話,說老爺要吃飯時,便使出渾身解數準備起來。
歸根結底,他們隻是伺候人的下人、家奴罷了,宮裏真正能當家作主的,隻有朱元璋夫婦。
隨後,胡大老爺又恐嚇了皇子們一番,便倒頭大睡。
而坐在大本堂首位的胡大老爺,在酒足飯飽之餘還看了一會兒閑書,雖是和衣而臥,但此刻已鼾聲如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