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胡大人一看見公務就頭疼

字數:8649   加入書籤

A+A-


    他們該怎麽辦?
    撂下幾句“某宮的人情記下了”的空話後,眾女官、內侍急忙回宮報信去了。
    好家夥,宮裏做頓飯,周圍守著的人一大堆,真麻煩。
    也因為二柱子拚盡全力,胡大老爺吃得十分盡興。
    畢竟,胡府雖然沒有皇宮那樣尊貴,但也少了皇宮裏的許多規矩和風險。
    剩下的話,隻有朱標夫婦的意見還能有些分量。
    很快,夜深了。
    好在他宮中的苦日子即將結束,再過十天半月,宮中禦廚也能出師了。
    他們明白得很,這部《論語》還沒抄完,要是現在躺下睡覺,等胡大人醒來,少不了要挨一頓狠打。
    隨著時間緩緩流逝,大家終於意識到,這是胡大人奉旨教學啊!
    聽著皇子們的鼾聲,眾人滿腹怨言。
    不過,這些小家夥可沒法像胡大人那樣大快朵頤。
    大本堂內點起一排排牛油大蠟燭,照亮得如同白晝。
    宮裏沒有傻瓜,陛下這麽做是不是另有深意?他們得趕緊告訴主子,讓他自己去琢磨。
    而且,他知道自家主人受寵的程度,所以並不擔心惹出麻煩。
    許久之後,因飲酒過量而醉倒的胡大人被尿憋醒。
    因此,他們隻能硬撐著熬下去。
    這些人沒能進來打擾,反倒讓胡大人難得地小憩了一會兒。
    他壓根不想留在宮裏久待,心裏始終掛念著胡府。
    若是真的做了這種事,回去後恐怕立刻就要倒黴。
    總之,必須抄完五遍《論語》,否則誰也別想離開。
    直到許多女官和太監心疼地拿出銀子後,他們才神秘兮兮地說出陛下剛才來過又離開的事,還帶著笑容。
    他們當然不會餓著皇子們,但奢望大魚大肉是不可能的。
    吃完飯後,他們還要繼續幹活。
    剩下的皇子們依舊乖乖地抄書。
    要不是禦膳房的二柱子送來合胡大人口味的菜肴,他們可能直接睡到不知何時。
    這些提前得到消息的太監們,一個個趾高氣昂且意味深長,幾乎是在暗示要好處。
    這一抄,一直抄到天剛蒙蒙亮。
    胡大人迷迷糊糊醒來,看到皇子們一臉苦相,終於交上了五遍《論語》。
    胡大老爺宣布教學結束,笑容滿麵地對皇子們說了聲“再見”。
    )
    胡大老爺的一句“再見”讓一群幾乎要睡著的皇子們大吃一驚。
    平日裏,皇子們隻在宮中玩耍,雖聽聞過胡大老爺的種種傳聞,卻從未真正接觸過。
    如今親身經曆,他們才明白那些傳言並非空穴來風。
    這人確實夠嗆。
    提供吃喝無憂,將來還有家業可繼承,就能安心去封地享福了。
    “我們原以為昨天會發生什麽大事,結果這些小子連個屁都沒敢放。
    ”
    領導不催促,其他人再怎麽說,也輪不到胡大老爺頭上。
    這幫人辦一件事,至少能在家閑一個月。
    其實胡大老爺隻是補得太猛,內火旺盛,拿這群小子出氣罷了,方式倒也普通。
    正好他們鬧騰,咱就得避嫌啊!
    消息傳出後,無論是妃嬪、宮女還是太監,都不得不對胡大老爺豎起大拇指。
    關鍵是,這些學生身份都不一般!
    看來胡大老爺確實厲害。
    當然,他自己也需要好好休息了。
    這可是皇子,一個下馬威給得如此狠!
    事情就這麽結束了。
    胡大老爺家門第不低,普通人根本沒資格踏入。
    此時不走,更待何時?
    不過對朱標這樣的嫡長子來說就另當別論了。
    哼,再讓惟庸應付他們一陣子,咱們再決定由誰接手。
    現在也隻能暫時麻煩惟庸了!這種虧本買賣,咱們可不會幹。
    看著那些小崽子垂頭喪氣地離開,胡大老爺也長舒一口氣。
    隨後,在眾人的驚訝目光中,他悠閑地背著手走出皇宮。
    不過就是麵子上過不去罷了。
    不對啊!
    往常胡大老爺最多消失一兩天,回家休息一下就回來了。
    可朱元璋和馬皇後聽說此事後,午飯時都笑了。
    能少塊肉還是減幾年壽命?不回去挨罵才怪!
    然而此刻胡大老爺根本沒打算回宮。
    他在家中享福,教坊司的官員和姑娘們都愣住了。
    折騰完那些小崽子,總該給他們點時間恢複吧。
    “這就是惟庸的風格啊!”
    人呢?
    連皇子都敢這樣對付,折騰幾個士子又算得了什麽?
    所以,盡管皇子們氣得握緊拳頭,也隻能低聲下氣地告辭離開。
    這樣至少能多幾分樂趣。
    宮裏的人也不是傻子,無論他們怎麽議論,對胡大老爺來說都無關緊要。
    要是有人敢,不僅昨晚的努力白費,還可能當場受罰。
    無所謂!
    最好挨頓罵後,盡快把這個差事甩掉,這樣的罵挨得值。
    沒什麽別的意思。
    胡大老爺最終的命運,還得看宮中的那對夫妻。
    哪怕去了連門都進不去!
    娘的,給這群小子一點顏色看看,讓他們回去喊苦才是。
    自家孩子雖多,但也沒多少錢,不如就用衣服當賭注吧。
    陛下夫婦不會因為這事為難胡大老爺。
    老朱雖然滿意,但皇宮裏其他妃嬪看到自家孩子一夜未眠的模樣,都很憤怒。
    所以,孩子們以後恐怕都要在胡大老爺的陰影下生活了。
    可她們又能怎麽辦呢?
    “不是隨便誰都有膽子讓我的孩子乖乖抄書的!”
    朱元璋為子孫考慮長遠,但也並非毫無限製地寵愛。
    對胡大老爺來說,挨罵不算什麽。
    想到這裏,剛享用過山珍海味和滋補品的胡大老爺,把後宅的姬妾們都召集了起來。
    胡大老爺離開後,昨晚他讓皇子們通宵抄寫《論語》的事,很快就傳遍了整個皇宮。
    到了午後,妃嬪們聽不到動靜,就知道結果了。
    想到這些,胡大老爺笑得合不攏嘴。
    皇子們都很聰明,明白這其中的深意。
    朱標不僅是血脈傳承,更是他的治國理念和帝國的延續。
    “看看那些腐儒,誰能這麽做?”
    為什麽這次連續十多天沒有消息?
    想想那些日子,不少妃嬪隻能抱著孩子痛哭。
    就是一起玩個小遊戲罷了。
    其他孩子就沒有這樣的待遇了。
    “看看!惟庸出手,這些小子立馬老實了,沒人敢反抗!”
    通宵抄寫,不完成不許離開,哪怕困也要做完才能走。
    老規矩罷了。
    “若讓他們提議讓孩子們抄寫五遍《論語》,那些孩子怕是立刻就要拍案而起。
    ”
    “唯獨徐輝祖如此提議,再無人敢多言。
    ”
    這一舉動不僅消除了皇子們的傲慢之心,也算是有功有勞,理應在家中修養。
    讓娘家去找胡大人交涉?
    “重八,看來徐輝祖真是位嚴厲的老師。
    ”
    因此,對於這些孩子的教育,朱元璋已盡到父責。
    隻要能得過且過,挨罵也無妨。
    馬皇後的話讓朱元璋感到十分受用。
    此人行事果然雷厲風行。
    但若不求助娘家人,那就隻能求助於皇帝和皇後。
    “嘿嘿,還是我善於用人啊。
    ”
    要知道,胡大人名義上是教坊司的主管。
    這看似不起眼的小機構,沒有他的簽字批準,很多事情都無法進行。
    更別說還有不少名妓,一直惦記著胡大人。
    教坊司最終硬著頭皮來到胡府門前。
    看著眼前堆積如山的公文,胡大老爺的臉色陰沉。
    天啊,之前隻顧著關心教坊司裏的姐妹們,卻忘了這地方也是個衙門。
    隻要是衙門,自然就有公務。
    而身為負責人,他必須簽署批複文件。
    即便一個月才處理一次,累積起來也可能比不上其他衙門某司一天的工作量。
    但胡大人一看見公務就頭疼。
    現在看來,倒是聽了不少八卦。
    (“我隻是想找處清閑地養老享福罷了,難道還非要我全力以赴不可?”
    內閣的設立和工作量的減少,使得如今的朝廷平靜了許多。
    方孝孺不在後,胡大老爺近來索性在家閑散度日。
    宋濂辭官歸鄉,自覺無顏留在朝堂。
    主客清吏司雖非禮部最尊貴之處,卻是事務最為繁忙的部門。
    自家後院的池塘,不僅水源清澈,而且麵積廣闊、魚群繁多,卻無人垂釣。
    胡大老爺對前往教坊司的興趣似乎淡了些。
    胡大老爺坐在昔日最愛的位置上,掛好魚餌拋線,開始今日的例行活動。
    還未等到魚兒上鉤,胡義便笑盈盈地走近。
    他板著臉處理完公務,嚴厲警告了幾位教坊司的下屬。
    這一離去,或許再無出仕之機。
    畢竟,他的恩師宋濂因李善長之事已落魄不堪。
    某日,胡大老爺直到日上三竿才從床榻起身,在身旁海棠般嬌美的女子陪伴下,心中甚是歡愉。
    這些愛好固然不高雅,但卻實實在在令人暢快。
    尤其是方孝孺離開後,情況更是如此。
    至少不必再經曆科舉的煎熬。
    或者去如詩那裏享受二人世界的樂趣。
    又或是在家中與小妾們玩脫衣麻將,看看燈下佳人的舞蹈。
    在家待上十天半月,他恐怕又要想念外麵山珍海味的滋味了。
    不過,作為剛獲得些許品級的小官員,他們僅比低級吏員略勝一籌。
    要知道,府上的這些侍女,相處日久,隻需一眼就能明白彼此心意。
    李善長失勢及其黨羽的慘烈清洗,總算讓朱元璋的怒氣消減了許多。
    雖然不算風平浪靜,但也沒有什麽大事發生。
    在清吏司,日常工作無非是一些瑣碎事務。
    閑暇時,人們就在自家後院的池塘裏釣魚。
    胡義雖是胡府管家,還負責收集街邊的資訊。
    因此,他對去教坊司毫無興趣,也沒空前往。
    唯一依賴沒了,除了乖乖待在禮部上班,他別無選擇。
    方孝孺如今加入了主客清吏司。
    胡義走到胡大老爺身邊,說起朝堂內外的新聞。
    師父一走,他便形單影隻了。
    這位爺,真是徹底放飛自我了。
    僅憑他一人,去教坊司又有何意義?
    即便那裏的花魁再美,技藝再高超,終究不及家中丫鬟親近。
    聽罷,眾人隻感歎胡大老爺會玩,不敢多言,灰溜溜地回去了。
    這結果也在胡大老爺意料之中。
    別看他平時不出門,但有胡義這樣的消息靈通人士,他從未錯過街談巷議和朝堂風雲。
    當然,胡大老爺能如此自信,是因為他嚐遍了世間的珍饈美味。
    當然,方孝孺作為新人,自然承擔更多任務。
    禮部四個清吏司分別是議製、祀祭、精膳、主客。
    “好了,你們可以走了。
    ”
    說到底,都是閑著沒事幹。
    “若是公務,以後離得越遠越好!”
    忽然,一個消息吸引了胡大老爺的注意。
    城內新開一家青樓,在應天府十分火爆。
    說完,便讓胡義將他們趕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