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如何應對那些外族勢力

字數:9300   加入書籤

A+A-


    胡大老爺在眾皇子嚴肅的目光下,隨意寫下瓦剌、韃靼的名稱於地圖上方。
    他笑著問道“現在是不是覺得有點棘手了?”
    “是不是覺得鎮守邊疆,像燕王那樣掌控重兵,也沒那麽吸引人了?”
    隨著胡大老爺授課的深入,皇子們漸漸進入狀態。
    麵對他的提問,眾人不再像以往那樣嘴硬拒絕。
    或許是氛圍使然,又或許是胡大老爺講得太投入,讓皇子們放下戒備。
    總之,這些皇子此刻竟乖乖點頭回應。
    這麽說吧,他們終於坦白了內心的恐懼。
    “人都有雄心壯誌,誰不想輕鬆愉快地生活?誰願意每天都提心吊膽、忙忙碌碌?”
    說句心裏話怎麽了?
    這沒什麽可羞恥的!
    反而那些藏著掖著的人才讓人覺得尷尬。
    胡大老爺看著眾人點頭說道“感到擔憂和害怕是很正常的!”
    “所以,換位思考一下,你們這些小想法根本不算什麽。
    ”
    盡管胡大老爺這輩子和上輩子都沒做過老師,但他上輩子在公司做培訓時,可是能滔滔不絕講一個小時的。
    他這番自嘲又帶安慰的話,讓原本有些忐忑的皇子們都露出了笑容。
    畢竟,他有兩輩子的經驗積累,要糊弄這群年輕人並不難。
    “在這方麵,我最有發言權。
    ”
    過去,這是難以想象的。
    “你們父皇讓我做事不少,但我該躲就躲,能推就推!”
    不過,胡大老爺覺得很欣慰。
    他們自己都沒有察覺,現在所有的情緒和注意力都被他吸引過去了。
    “不管你怎麽害怕,最終還是要接受你們父王的安排,對吧?”
    胡大老爺猜測,也許這群年輕人真的把這裏當成課堂,把他當作老師了。
    “好了,言歸正傳。
    ”
    隻有這樣,他們才能稍微放鬆一些,說出真實的想法。
    “雖然你們承認對外敵感到害怕,但這並不能解決任何問題。
    ”
    “為什麽?”
    在皇宮這種人多嘴雜的地方,他們怎麽會輕易說出可能惹得朱元璋不悅的話?
    但現在呢?
    他們確實說了。
    “還不是為了能在府裏舒舒服服地生活嗎?”
    “到時候該你麵對的,自然躲不過。
    ”
    “所以,今天我們討論的重點是如何應對那些外族勢力。
    ”
    “不僅要有能力抵擋他們的進攻和擾,甚至還要考慮是否可以從他們那裏獲取利益。
    ”
    胡大老爺的話剛說完,窗戶外的朱元璋就已經豎起耳朵認真聽了起來。
    這事兒讓他很感興趣,他非常想聽聽接下來的內容。
    嗯,今天來得值!
    胡大老爺今天也算是履行了作為皇子老師的責任,開始了實質性的教導。
    “關於如何應對外族的問題,自古以來有不少說法。
    ”
    “漢代有霍去病封狼居胥,唐代有李靖以三千精兵奇襲敵營,即便到了宋代,即便偏安一隅,也有嶽飛鎮守山河的佳話。
    ”
    “從這些曆史中可以看出,與外族交鋒,主要看國家實力和軍隊力量,派一名可靠的將領領兵出征即可。
    ”
    “然而,事情真的如此簡單嗎?”
    眾人開始順著胡大老爺的思路思考起來。
    真就這麽簡單?
    皇子們下意識地搖頭。
    雖然他們不清楚正確答案,但他們都明白,胡大老爺必定有更深層次的知識傳授。
    胡大老爺對這些年輕人沒有回答出新見解並不感到失望。
    畢竟,他們還隻是孩子,甚至連眼高手低都談不上。
    於是,他直接給出了答案。
    “應對外族,需要注意三點。
    ”
    “第一,要做到知己知彼。
    ”
    “我所說的知己知彼,可不像以往的官員那樣,僅僅了解對方的民族名稱、大致地理位置和兵力數量。
    ”
    “能做到這些,就已經是非常了不起的表現了。
    ”
    “不過在我看來,這還遠遠不夠。
    ”
    “對方靠什麽謀生?”
    “對方的經濟狀況如何?”
    “對方是以騎兵為主還是步兵?”
    “對方的工匠技藝如何?是否擅長鍛造武器或製作攻城器械?”
    “對方是否有文臣武將?他們的能力如何?”
    “對方相比我們有何優勢?”
    ……
    胡大老爺接連拋出一連串的問題,像機關槍一樣快速。
    還沒等眾人回答,他便笑著自己解釋道“這才是真正的知己知彼!”
    看著眾皇子略顯困惑的表情,胡大老爺微微一笑。
    “是不是覺得這些都不重要?”
    他又搖了搖頭說“你們啊!”
    “你們的眼界被局限了!”
    “知道得多,不僅是為了防範他們,更重要的是從中尋找對自己有利的東西!”
    “都說打仗耗費巨大、勞民傷財,但實際上呢?”
    “那是因為對對方了解不足,才會事倍功半,看似名聲好聽,實則毫無意義!”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但如果足夠了解,就連石頭也能榨出油來!”
    “土地、人口、礦產、技術、疆域……”
    “隻要提前掌握這些信息,就能轉化為帝國的利益!”
    在外的朱元璋聽到這裏,激動得滿臉通紅,恨不得立刻衝進去和胡大老爺詳談。
    然而胡大老爺的講解仍在繼續。
    “知己知彼之後,便是第二天,學習敵人的長處來對付他們!”
    “我們固然是中原王朝的正統,傳承悠久,自有氣度。
    ”
    “但我們不能因此輕視天下人!”
    “凡是能在世界立足的民族,都有自己的獨特之處!”
    “原來打仗不僅能收服敵人,還能獲得利益,這樣的方式確實讓人眼前一亮。
    ”
    胡大老爺的話引起了皇子們的濃厚興趣,他們原本隻熟悉四書五經和兵法,此刻卻對這種新穎的見解充滿了好奇。
    要說胡大老爺的話對誰影響最大,那一定是朱元璋。
    作為開國皇帝,他深知大明的國力尚需提升,麵對北元殘部等強敵,如何減少損耗成了重要課題。
    “我們可以以瓦剌為例,具體分析一下這種策略的實際操作。
    ”
    即便不能完全采納,但哪怕隻是部分借鑒,也比固守舊有的觀念強得多。
    朱元璋深感困擾的問題,在胡大老爺的講解下似乎找到了新的解決之道。
    “資源爭奪並非毫無意義,關鍵是如何合理利用。
    ”
    在這種局麵下,每次大戰和出征,朱元璋父子都需要費盡心力去籌劃和推動。
    ‘難道不應該趕緊行動,爭取盡可能多的收獲嗎?’
    他想借此機會向這些皇子傳遞一些理念。
    正因如此,經曆了元末戰亂後,人口已接近警戒線。
    ‘麵對外族,何必講什麽客氣?’
    胡大老爺沒想到窗外還有個人跟著起哄。
    各地荒廢的良田隨處可見,更不用提戰爭中破壞的水利和農田設施。
    畢竟,我們的華夏文化強調“仁義禮智信”和“溫良恭儉讓”,太過溫和。
    但在胡大老爺看來,這讓他有些不滿。
    換句話說,將整個明朝形容為滿目瘡痍或許有些誇張,但稱其為百廢待興則是客觀的評價。
    “我知道你們現在有些困惑,還不清楚具體步驟。
    ”
    自春秋戰國以來,“師出有名”的思想深深植根於讀書人和君主心中。
    正是基於這種理念,胡大老爺談起對外策略時顯得十分激昂。
    這怎能不引起大家的興趣?
    看到一眾一臉迷茫,胡大老爺決定直入主題。
    既然你們聽不太明白,
    那好吧!
    我給你們舉個例子!
    這下,本來就對胡大老爺課程感興趣的們更加興奮了。
    要是早有這樣的教學方法,他們怎麽會提不起興趣?
    胡大老爺卷起袖子,在背後掛的紙上寫下“瓦剌”二字。
    接著,畫了個圈,旁邊畫了一個箭頭,並寫下“情報”兩字。
    胡大老爺用力點了一下“情報”二字,高聲說道
    “我們以往的情報來源是什麽?無非是靠跟那些商賈的貿易往來,或從去過那邊的商人那裏打聽到一些零碎消息。
    ”
    “但這方法其實很不可靠!”
    “一是你無法選擇需要的情報,二是你拿到的情報可能是真的,也可能隻是對方用來迷惑我們的假情報。
    ”
    “因此,若要對付瓦剌,我們首先要進行的就是情報戰。
    ”
    胡大老爺揮動手臂,在“情報”兩字的基礎上畫出三條線,分別標注為“臥底”“反間”“演戲”。
    “什麽是臥底?大家都懂。
    可是為什麽要派臥底?什麽樣的人才能勝任臥底?”
    “首先,臥底必須是我們可以控製的人選,不能隨便派個人過去。
    ”
    “否則,萬一臥底做得好卻投降了,或者剛進入就暴露了,這都是失敗的表現。
    ”
    “隻有那些有把柄在我們手上,同時品行端正、頭腦靈活的人,才適合擔任臥底。
    ”
    “並且要明確告知他們,隻要立下功勞,不僅會升官,甚至可能封爵。
    ”
    “畢竟,要讓人拚命立功,事後卻沒有回報,誰願意為你效力?”
    眾人聽後紛紛點頭。
    “臥底成功之後,短期內不要急著傳遞重要情報。
    ”
    “反而要努力向上攀爬!”
    “一個隊正收集到的信息遠不如一個偏將。
    ”
    “位置越高,臥底傳遞的情報越精準,作用也越大。
    ”
    “當臥底達到一定地位時,就可以實施反間計了。
    ”
    “挑起瓦剌內部的爭鬥,甚至聯合大明邊關將領演一場戲。
    ”
    窗外的朱元璋聽得目瞪口呆。
    這手段也太厲害了吧!
    這種事錦衣衛都能做啊!
    而且,他對胡大老爺的話其實頗為認同。
    既然有人拚命為你效力,那就得好好獎勵,否則人心就會散了。
    提到這裏,胡大老爺也不再說那些陰狠的計策了。
    畢竟他還要維持自己的形象吧?
    於是,他轉而講述周邊國家的風俗民情,以及大明沒有的新奇事物。
    這不僅讓在場的皇子們大開眼界,連窗外的朱元璋也聽得津津有味。
    這些事情,他竟然完全不知道。
    但聽胡大老爺說得頭頭是道,不像是假話。
    朱元璋忍不住好奇,這些知識胡大老爺究竟是怎麽得來的?
    難道他平時不是閑散度日,而是潛心研究?
    “諸位,是不是突然覺得這些年都坐井觀天了?”
    胡大老爺喝了一口內侍遞來的茶水,微笑著對皇子們說道。
    經過大半個時辰的講解,皇子們都放鬆下來,真正沉浸在學習的樂趣中。
    ()
    對於胡大老爺的調侃,眾人已不再像從前那樣避之不及。
    “胡公,我們學的東西,將來真能派上用場嗎?”
    胡大老爺挑眉反問“這話從何說起?”
    “學到的本事怎麽會沒用?”
    “難道你們竟有這樣的想法?”
    “做人不可忘本!”
    “怎麽回事?”
    “你們是不是都傻了?”
    聽至此,眾皇子紛紛搖頭。
    喜歡大明我在洪武當鹹魚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大明我在洪武當鹹魚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