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那些都是你們父皇賜予的!
字數:8143 加入書籤
“那些都是你們父皇賜予的!”
然而,胡大老爺一臉理所當然。
所有人都沒料到,胡大老爺會在這一刻說出這樣的話。
“既然如此,為何還要藏著掖著?”
此刻,胡大老爺幾乎把輕蔑寫在臉上了。
他指著台下的學生們,帶著幾分恨鐵不成鋼的語氣說道
“有了名分和錢糧,便可著手對付周邊的國家了。
”
攤牌二字出口,不僅是大本堂內的皇子們震驚,就連窗外的朱元璋也愣住了。
“用幾年時間探查情況,時機成熟後再向你們父皇攤牌!”
“難道你們想讓未來的藩國脫離大明?”
“你們將來都是分封各地的藩王!”
看著眾人點頭,胡大老爺接著說“首先要明白,你們的身份和資源從何而來?”
“表麵上看,你們父王似乎不給你們兵權,但實際上給了你們顯赫的身份和財富。
”
待眾人點頭後,胡大老爺繼續道“接下來,要做的是成就一番事業。
”
“莫非你們打算偷偷招兵買馬,襲擊鄰國?”
“簡單來說,就是在沒有繼承皇位可能時,為後代留下根基。
”
他們從未有過這樣的想法,也不敢有。
在他們心中,父皇的威嚴不可撼動,幾乎到了難以想象的高度。
就連在胡大老爺麵前都不敢表現出不滿,又怎敢對朱元璋有所冒犯。
胡大老爺見狀,便點頭表示理解。
“沒錯!既然你們沒有自立的想法,那這樣對國家和百姓都有好處的事情,為何還要隱瞞?”
“父皇最多不過是容忍你們管理地方時有些小問題,但你們是他的親生兒子,所做的事也有益於國家和百姓,他又何必阻止?”
皇子們聽後,先是驚訝,隨即明白了過來。
確實是這樣!
父皇不準他們插手地方事務,也不允許他們掌握軍隊。
但若是其他事情,作為親父子,通融一下應該無妨吧?
站在窗外的朱元璋也忍不住點了點頭。
若這些兒子真的能憑借自身能力做到這一點,他或許真的會同意。
畢竟,無論誰做,都是為了大明和朱家的基業。
雖然他對長子朱標更為重視,對其他兒子關注較少,但這些畢竟是他的親生骨肉。
胡大老爺明白這一點後,便悄悄地為皇子們出了個主意。
打聽消息不一定非得偷偷摸摸,畢竟那些異邦對大明了解不多。
不如利用正牌藩王的身份,光明正大地進行貿易。
不僅可以公開獲取情報,還能從中獲利。
或許將來攻打某個國家時,軍費都能從這裏解決。
並且,隨著貿易交流的深入,如果能在當地培養出一批可用的人才,那未來的向導人選也就有了。
更別說現在大明周圍的那些小國,對大明充滿了向往之情。
如果能成為大明藩王的臣民,那豈不是成了人上人?
隻要說得夠吸引人,這件事兒其實並不難做到。
嘿,胡大老爺的話音剛落,別說那些皇子了,就連窗外的朱元璋都想立刻派人組建船隊出海做生意了。
畢竟朱元璋已經解除海禁,這種既能開拓疆域又能賺錢的機會,他可舍不得錯過。
課程進行了一個多時辰後,胡大老爺準備結束講課。
不過,在離開前,他給皇子們布置了一個作業——讓他們自己繪製大明及其周邊的疆域圖。
皇子們對這個作業很樂意接受,至少比抄五遍《論語》有意思多了。
朱元璋見胡大老爺要走,索性提前離開了。
雖然老朱走了,但根本沒打算和胡大老爺碰麵。
然而,胡大老爺剛回到家還沒來得及吃點心,宋利就雙手捧著一個錦盒出現了。
宋利是奉朱元璋之命來送賞賜的。
理由很簡單,胡大老爺教導皇子們辛苦了。
沒必要和宋利客氣,當場就把錦盒打開。
一對玉如意!
看來朱元璋這次真的很滿意。
再加上宋利和自己幾乎同時到家的速度,傻子都能猜到,這一定是朱元璋親自聽了自己的課。
而且不是派人聽後再轉述,否則不會有這麽快的速度。
看來,老朱是親耳聽到後覺得非常滿意,這才給出這樣的賞賜。
剛想到這一點時,胡大老爺心裏還有些緊張。
心慌什麽?他講課毫無問題!
不僅是在教皇子們真正的本領,對大明也是認可和支持的。
而且,盡管他在皇子們私下謀劃事情。
但這些事情對大明的益處顯而易見。
()
這節課結束了,“學生家長”的獎勵也拿到了。
自然要休息幾天!
沒錯!
胡大老爺又閑下來了!
在別人看來,這種行為似乎不太尊重老朱。
畢竟剛拿到老朱給的玉如意賞賜,轉身就躲在家裏享清福。
這多少顯得不太把老朱放在眼裏。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可胡大老爺根本不在乎!
他清楚得很,這樣做才最穩妥。
要是天天往宮裏跑,還跟皇子們打得火熱,那才是找死。
前幾天從香滿天帶回的兩個異域女子,在融入其他姬妾方麵還有提升的空間。
不過歸根結底,胡大老爺就是懶得動彈。
沒錯!
雖然胡大老爺事先沒準備教案,上課時沒講義,下課後也沒布置太多作業;
幹脆就不出門了。
雖然隻上了短短一個多時辰的課;
朱元璋從大本堂回來後,怕忘記,趕緊記了下來。
教坊司一直在等他簽字畫押,還有花魁等著他的指導。
雖然學生隻有十多個不敢多說話的小家夥;
胡大老爺自是歡喜,可朱元璋看著手中整理好的“講義”,眉頭緊鎖陷入沉思。
這類關乎後宮姬妾團結的大事,胡大老爺怎能不上心?
再說,他現在還在禮部領俸祿呢。
天天圍著嬌豔的轉,胡大老爺的日子過得實在愜意。
不過……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胡大老爺確實累了。
近兩天,他隻要有空閑就手不離書,反複溫習琢磨。
不去看看怎麽行?
而且,既然收下了香滿天兩位異域女子的厚禮,總得給人家幾分薄麵吧?
要是不去幫花魁把關,替香滿天撐場麵,豈不顯得胡大老爺不夠仗義?
所以非去不可!
教坊司、府邸、香滿天……
畢竟,他的身份和名聲,若與某位皇子有所牽連,將來可能真的會惹出麻煩。
朱元璋對周邊番邦的情況雖不甚了解,但也略知一二。
他越看越覺得胡大老爺講的東西深奧。
這些都是胡大老爺上次授課的內容。
與其日後等著朱元璋防備忌憚,不如一開始就妥善處理好這些麻煩。
無論名義還是實際,大明都是當世最強的上國。
周邊小國如果不及時朝貢,恐怕會被懲戒。
因此,經過這一番考量,朱元璋大致清楚了狀況。
之前沒太在意,因為在他看來,除了中原大地,其他地方都是荒蕪之地,不值得重視。
朱元璋聽完胡惟庸的話,內心久久無法平複。
胡惟庸的觀點背後,隱藏著一種居高臨下的傲慢態度。
在他看來,決定的事情,就一定要執行。
然而,胡惟庸與朱元璋以及大明其他大臣的不同之處在於,他對國與國的關係有著極為透徹的理解。
沒有所謂的仁義道德,也不存在什麽禮尚往來,國家之間隻有的利益。
你的國家富裕、土地肥沃,那好,最終都會成為我的囊中之物。
這種思想簡直到了極致。
若是這話傳到其他朝臣耳中,必定會有人指責胡惟庸失了體麵。
但朱元璋卻認為這做法無可挑剔。
我們驅逐外族、複興中華,本身就是上國。
你那裏有好東西,我們看中了,你不給的話,難道不該直接派兵取來?
想想胡惟庸說的那些話,一年三熟的土地,肥沃的耕地,這樣的寶地怎能不拿下?要是後世子孫沒有這份魄力,豈不是愧對我們開創的基業?
不過,朱元璋隨即想起瓦剌和韃靼這兩個勁敵。
胡惟庸一直強調要防範的敵人,朱元璋不可能忽視。
更何況,大明的江山是從元朝手中奪取的,中原百姓被元朝欺壓百年,早已深惡痛絕。
因此,朱元璋對異族始終存有戒心。
一想到這裏,他又琢磨起胡惟庸“師夷長技以製夷”的建議,立刻讓宋利去找毛驤。
這事終究還得靠毛驤的錦衣衛去完成。
畢竟這些人本就擅長此類任務。
正如胡惟庸所言,隻要選對合適的人,將風險和收益解釋清楚,事情便不會出錯。
在有心算無心的局勢下,瓦剌、韃靼這些未曾見識過中原王朝爾虞我詐、暗箭傷人伎倆的蠻族,看不出其中的複雜關係才是怪事。
因此,當毛驤踏入謹身殿時,朱元璋立刻拉著他的手布置任務。
“人選最好長得不起眼,先分散到邊境地區學做生意。
”
“或者繞個圈去當強盜,也行。
”
“等在當地有些名望後,找個借口投奔他們!”
“進入後,先老老實實為對方做事賺錢!”
“這樣不久就會得到提拔!”
“那時這些人就能發揮作用了!”
“刺探情報、實施反間、埋伏……”
“手段多得是!”
“毛驤,我隻有一個要求,這些人交給你安排好,我要知道瓦剌和韃靼的一舉一動!”
毛驤聽完頓時愣住。
朱元璋的要求不算什麽,但之前提到的臥底策略實在令人驚歎。
不僅要派,還要讓他們不斷晉升?
太厲害了!
看來錦衣衛以後的方向得朝這個發展了!
這比監視官員有趣多了!
毛驤,大明錦衣衛指揮使!
在外人眼中,他是朝廷的鷹犬、特務首領,是眾多官員、商人、貴族的噩夢。
隨著朱元璋一次次血腥清洗,錦衣衛的聲譽日益惡化,名聲幾乎跌入穀底。
沒辦法,錦衣衛做的就是得罪人的工作。
監視、刺探、收買……
在朱元璋的命令下,錦衣衛對朝廷內外的官員展開了全方位的監控,使得錦衣衛與文武百官之間形成了緊張對立的局麵。
即便這些監察是必要的,皇帝也需要這樣的監督體係,但人們總是自私的。
個人的生活受到嚴密監視才是最直接的影響。
因此,隻要有機會,文武百官絕不會放過任何削弱錦衣衛力量的時機。
他深知,這位的嚴厲程度超乎想象。
喜歡大明我在洪武當鹹魚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大明我在洪武當鹹魚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