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這已經是老朱手下留情了

字數:8500   加入書籤

A+A-


    但其實,他們的經驗未必毫無漏洞。
    僅憑這些經驗能否適用於不同領域,就不是普通人能輕易解決的問題。
    而沈萬三,似乎就在這一點上栽了跟頭。
    作為一個從未與皇帝打過交道,更別提是與朱元璋這樣的開國皇帝有過接觸的商人,沈萬三下意識地將與官員打交道的經驗搬了出來。
    重金投入、逐步談判、你來我往的討價還價……
    可以說,在這個時代,沈萬三作為一個商人確實非常出色。
    他舍得投入,很大方,能夠發現利潤點,也願意暫時放棄一些利益,追求長遠的收益和新機會。
    作為一個商人,他早已超越了一般商人的水平。
    然而,作為一個連臣子都不是、隻能自稱草民的人,在麵對朱元璋時,你竟然想和他做交易?
    關鍵是,“士農工商”這四個字明明白白地擺在那裏,已經表明了朱元璋對商人的態度。
    難道你還想跳過這個階層,直接與朱元璋平起平坐?
    沈萬三在家鄉時,憑借財力常受地方官禮遇。
    可他錯就錯在將皇帝視為普通官員。
    他認為皇帝也是靠爭奪得位,不過是個高級官員罷了。
    這種膽量,連胡大老爺都要誇他一聲。
    然而,皇帝的身份並非尋常職業,而是至高無上的存在。
    按當時理論,天下皆屬他所有,怎會與你交易?甚至你的性命,都歸於他。
    盡管如此,通常不會走到這一步。
    但朱元璋聽聞沈萬三提議為應天府修城牆後,臉色驟變。
    他質問:朕的國庫和內帑難道不如你富裕?京城乃天子之都,竟讓你出錢修城牆?你這是瞧不起誰?
    再說,你的財富從何而來?朱元璋雖出身貧寒,卻精通軍事和朝政,也研讀經典史書,唯獨不懂經商。
    在他眼裏,天下財富有限,沈萬三若賺得多,便意味著國庫受損,這是損失。
    這讓他更加不悅。
    朱元璋的情緒瀕臨失控,宋利急忙將沈萬三遣出殿外。
    沈萬三離開時滿心疑惑,不明白為何毫無預兆就被趕了出來。
    但他並未擔憂太久,心想即便此次交涉失敗,將來還有機會。
    他聽聞朱元璋性格暴烈,卻未察覺任何異常。
    然而,宋利此舉實則是為朱元璋考慮。
    若真要對付沈萬三,根本無需他現身。
    宋利深知這一點,因此果斷將其打發走,臨別時還意味深長地望了他一眼。
    沈萬三全然不知,自己此行引發的後果之嚴重。
    短短兩日後,錦衣衛以沈萬三賄賂官員、圖謀的罪名將其逮捕。
    公布的罪狀和涉案名單令眾人震驚不已。
    沈萬三被關押在昭獄中,百思不得其解。
    他記得上次入宮時,朱元璋笑容滿麵,怎會突然遭遇如此指控?這可是株連九族的大罪,即便遇赦也不得幸免。
    一向鎮定自若的沈萬三,此刻也亂了方寸。
    他送了不少厚禮給文武百官,連朱元璋也沒落下。
    難道這些禮物會讓他惹上謀反的罪名?他發誓自己從未有過這種想法。
    但身為商人,陷入困境時,沈萬三首先想到的是錢財。
    他立刻在牢中高聲喊道:“讓我出去!我可以傾盡所有家財換一條生路!”
    錦衣衛將這話報告給朱元璋後,朱元璋震驚於沈萬三所擁有的巨額財富。
    沈萬三被捕的消息很快傳到了胡大老爺耳中,他對此嗤之以鼻,認為沈萬三過於張揚,自尋死路。
    最終,沈萬三被迫交出全部財產,隨後被流放。
    這處理方式,真是典型的朱元璋風格。
    一看就知道是老朱搞出來的。
    不僅要把人的錢袋榨幹,還想讓人痛徹心扉。
    不直接殺你,卻讓你流放。
    在有些人眼裏,朱元璋這樣做太不厚道了。
    都已經這樣了,還要把人折磨成這樣。
    但在胡大老爺看來,這已經是老朱手下留情了。
    畢竟,沈萬三居然保住了全族,甚至自己的性命。
    這已經很不容易了。
    正好今天沒事,胡大老爺難得沒有去教坊司或香滿天,也沒有跟府上的姬妾打麻將或者嚐試新學的花樣。
    他叫上胡義來祠堂,不用別人伺候,隻他們主仆兩人,配著兩碗溫熱的黃酒和幾碟醬牛肉、豬耳朵之類的下酒菜,慢慢聊起來。
    “胡義,外麵對沈萬三這件事怎麽看?”
    胡義緩緩放下酒碗,咂了咂嘴沉思片刻。
    “一半一半吧!”
    “官場上的人知道得很清楚,沈萬三觸犯了禁忌,大肆結交朝臣,毫無掩飾,早就該倒黴;”
    “但民間對他還有幾分同情,覺得他家產都交了,再判流放,皇上未免太苛刻了!”
    胡大老爺聽後嗤笑一聲。
    “苛刻?”
    “一個流放就算苛刻了嗎?”
    “他們有沒有想過,之前楊憲、李善長、汪廣洋他們是怎麽被處理的?”
    “論身份地位,這些人哪一個不比沈萬三強百倍?”
    “論結交朝臣,沈萬三不過是個商人,難道還能比得上這幾個當過的老資格官員認識得多?”
    “哼,不過是些被嚇得魂飛魄散的家夥,借著百姓之口想讓皇上難堪罷了!”
    胡義聽了愣住,難以置信地看著自家老爺。
    “真的嗎?”
    “陛下向來雷厲風行,若被他知道有人敢這麽做,恐怕這人的家人連活路都找不到。
    ”
    胡大老爺冷笑一聲。
    “沒錯,偏偏還有人不信邪。
    ”
    “無非是貪念作祟,總覺得自家賺得不夠多,太辛苦。
    ”
    “這些人啊,巴不得天天待在家,什麽都不做,錢卻自動送上門。
    ”
    說到這裏,胡大老爺一臉鄙夷。
    “他們倒想得美,可怎不想想,這樣的好事,朱重八也求之不得。
    ”
    胡義恍然大悟。
    經老爺一提,他頓時明白過來。
    歸根結底,還是貪婪在作怪。
    誰都想多撈點,又想省力,自然不願循規蹈矩。
    嘖嘖!
    沈萬三此次前來看似為生意,實則背後定有人唆使。
    不然何須如此高調?他完全可以在朱元璋對他不滿時偷偷行事。
    真若如此莽撞,怕是早就自毀前程了。
    這一點,胡大老爺也是近日才領悟。
    之前他一直不解沈萬三的行為。
    但若背後有人撐腰,那一切便說得通。
    沈萬三雖有些糊塗,沒察覺其中風險,被利用得深。
    但這也間接說明,為何元末群雄逐鹿,而沈萬三能成為明朝首富。
    現在看來,絕非一人之力。
    他固然比同時代的人更有遠見和膽識,但也少不了背後的支持者。
    否則,難道真以為那些因家破人亡而被處決的官員是在開玩笑?
    殺掉一個商人,又算得了什麽?不過是宰了一隻肥羊罷了。
    還能有什麽後果?
    正因這個時代的特殊環境,沈萬三從發跡之初,背後就有人撐腰。
    隨著他的事業日益壯大,背後的勢力也越來越多。
    這些人或許低調行事,但他們的影響力不可小覷。
    至少,能讓沈萬三如此猖獗地活到現在,積累下巨額財富,這絕非普通人能做到。
    胡大老爺和胡義簡單討論了這些事,便沒有再多言。
    這類話題其實沒什麽可說的。
    不能說是司空見慣,但也算是屢見不鮮。
    即便千年之後,依然有人通過類似手段斂財。
    這種現象在世界各地都存在,數不勝數。
    胡大老爺自己也有幾間商鋪,雖然表麵上不掛自家名號,但大家都心知肚明。
    這就是這個時代的規矩,沒什麽好說的。
    如今胡大老爺更加堅定了混日子的態度。
    這一目標絕不動搖!
    洪武年號還要延續十幾年。
    越往後,風險可能越大,所以需要注意的事情依舊不少。
    但換個角度想,隻要老朱一去世,下一代繼位,胡大老爺就無憂無慮了。
    不過,一想到下一代,胡大老爺忽然意識到朱標的健康狀況。
    這可不是小事。
    若朱標無法繼位,大明局勢將陷入混亂。
    按朱元璋的意思,既然堅持嫡長子繼承製,那麽皇孫必然接位。
    但以皇孫的年紀,如何能鎮住眾多皇叔?
    朱家那些手握重兵的藩王,絕非輕易就能安撫的對手。
    在這些人當中,隻有朱標能夠穩穩當當地占據那個位置。
    也隻有朱標在位,才能確保一切安然無事。
    因為其他人根本就沒有競爭的能力。
    想到這裏,胡惟庸轉向胡義說道:“找個機會,讓小月兒多留意太子的身體狀況。
    那孩子看著胖,其實身子骨很虛弱。
    ”
    “可別到時候出了什麽差池。
    ”胡義雖然對這個話題有些疑惑,但既然主人吩咐了,便照做便是。
    胡大老爺處理完這些後,便悠然自得起來。
    他本就閑暇,才找了胡義聊天。
    若是真無聊,不是還有其他人在身邊嗎?
    胡義擦了擦嘴,晃晃悠悠地來到廚房。
    看著忙碌的廚師,他毫不客氣地踢了一腳。
    “裝什麽裝!你以為我不知道你剛才又偷吃東西了?”
    被踢的李大年不僅沒有慌張,反而笑著對胡義說:“管家,您這話從何說起?廚子不偷東西是不可能的。
    ”
    胡義最討厭這種占便宜的行為,於是又是一腳踹過去。
    “老爺不是說過了嗎?給宮裏的藥膳是不能隨便吃的,亂吃會有問題的。
    ”
    李大年聽到這話,略顯羞澀地撓了撓頭。
    “這東西看著太誘人了!”
    “實在是沒忍住!”
    “放心,管家,我們隻吃了小半碗!”
    “肯定沒問題的!”
    胡義對這個老頑固也是無可奈何。
    雖然他是管家,但這家裏真正的主人是胡老爺。
    胡老爺確實說過廚子偶爾嚐點飯菜沒關係,不用太過拘謹。
    但在李大年這裏,隻要是他親手做的菜,不吃一口就覺得可惜。
    胡義嚴厲地瞪了他一眼,“以後記住了,別以為老爺寵你就沒有規矩。
    萬一哪天犯了大錯被趕出府,連全家都可能保不住!”
    李大年聽了這話,渾身一顫。
    他知道,盡管現在他在胡府做廚子,內外都有些地位,但如果有一天被趕出府,可能會危及生命。
    往常那些看他不順眼的人可不止一兩個。
    他乖乖地將一直燉著的藥膳裝進食盒,勉強擠出一臉笑容遞給胡義。
    胡義白了他一眼,懶得再多說,轉身離開。
    不久後,胡義坐著帶有胡府標誌的馬車抵達東宮門口。
    守門的將士不慌不忙,例行檢查後調侃道:
    “胡管家,你們送藥膳真是勤快啊!聽說太子和太子妃身體恢複了不少,你可立了大功!”
    胡義微微一笑,“您過獎了!”
    “這都是我們應該做的!”
    “裏麵確實是太子和太子妃,不也是我家姑爺嗎?”
    “都是實在的親戚,幾副藥膳算得了什麽?”
    守門的將士沒有多問,隻是點了點頭便放行了。
    看著胡義提著大食盒離開的背影,守衛們不禁搖頭感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