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這一招深得穩、準、狠的精髓
字數:8310 加入書籤
他撓撓頭,帶著幾分歉意說:
“唉,沒想到惟庸這麽直接。
”
“往常有什麽事,他有想法都會來跟我商量。
”
“這次怎麽突然這樣了?”
“妹妹,安慶真的喜歡胡家小子嗎?”
馬皇後見朱元璋嘴硬,忍不住嘲諷道:\"你又在想什麽?若非我已確認此事,怎會準你讓宋利去試探?可結果呢,就這麽個情況。
\"她繼續說道:\"自從崇寧提起後,我也留意了一下,確實發現安慶對仁彬有意。
說情根深種或許誇張,但這事絕非無中生有。
\"
聽到這裏,朱元璋越發頭疼。
但他也忍不住感慨:\"還真別說,現在看來,惟庸真是既低調又識趣。
他知道家裏出了個丞相和太子妃,已經是極盛的局麵了。
再多一個駙馬,就太過分了。
所以,他直接拒絕,連別人開口的機會都沒給。
也隻有像惟庸這樣的人才能如此清醒。
\"
\"妹妹,你信不信,換成別人,別說十之,就是十成十也不會這樣直截了當。
要麽是貪圖成為皇親國戚的麵子,要麽是顧及我們的麵子不便直言。
惟庸卻不管這些,先拒絕再說。
\"朱元璋搖頭感慨,\"剛才那些話不是隨便說的。
我現在的名聲你也清楚,就算有人明白自家承受不起更多寵愛,也會因為我的名聲而委婉拒絕。
可惟庸不一樣,他直接明明白白地拒絕。
\"
甚至,為此不惜將已步入仕途的獨子貶低至塵埃。
要知道,這是向皇帝傳話的任務。
如此隨意地貶低自家孩子,若朱元璋信了,這孩子豈不是在官場上毫無作為?歸根結底,朱元璋認為這一招深得穩、準、狠的精髓,值得稱讚。
若其他官員和勳貴都能像胡大老爺這般識時務,他的日子定會輕鬆許多。
想到這裏,胡大老爺帶來的不悅感減輕了不少。
朱元璋舔了舔嘴唇,猶豫片刻後緩緩開口:“妹子,你看,如今李惟庸深知為官之道,行事低調、踏實。
”
“不僅如此,他與昔日門生故舊幾乎無往來,官職也遠不如從前。
這樣看來,我們是否不必再防著他?這門親事,是否可以再商議?”
馬皇後聽後一愣,隨即不悅地瞪了朱元璋一眼:“說要防備的是你,現在說不用也是你,這不全憑你一句話?怎麽不見你提後宮幹政了?”
朱元璋一聽,心中一緊。
不好,皇後生氣了。
雖然平日裏他十分強勢,但馬皇後發起脾氣來,他心裏絕不會平靜。
眼見皇後怒氣漸起,他眼珠一轉,急忙安撫道:“妹子,妹子,何必生這麽大氣!”
“咱們東想西想,不都是為了咱們一家嘛!既然胡惟庸如此懂事,如今也足夠老實,那安慶的婚事,我們就答應了吧!”
\"趕緊讓毛驤著手安排,先派錦衣衛去查查胡仁彬那個小子!\"
提到這裏,朱元璋的聲音不由自主地提高了。
\"胡仁彬不是在上元縣當縣尉嗎?\"
\"查查不就知道了!\"
\"要是他做官還算盡職,那認這個駙馬也無妨。
\"
\"但若是這家夥是個不中用的廢物,那別說駙馬了,我可能得動真格的!\"
馬皇後聽後沉思片刻,點頭表示同意。
\"你這麽一說,倒也有道理!\"
\"那你去安排吧,我去先跟安慶打個招呼!\"
\"這件事不能瞞著女兒,免得將來不小心被她知道,反而怪罪我們!\"
說完,不管朱元璋是否同意,轉身快步出了謹身殿,直奔安慶宮。
沒多久,滿臉紅暈的安慶公主聽完母親的話,心裏的大石頭總算落了地。
幸好不是直接反對,隻是打算調查一下,這樣就好。
也不枉自己一直擔心!
錦衣衛是皇家直屬的監察機構,調查其他地區或其他事務可能會慢一些。
但朱元璋親自交辦,指揮使毛驤親自帶隊,要查的還是應天府郊外的一名官員?
這簡直是輕而易舉。
對於錦衣衛來說,調查應天府及其周邊是最簡單的。
因為錦衣衛總衙就在應天,那裏的人手最為充足。
而且,查的對象還是官員。
嗬嗬,錦衣衛名義上是監察天下,但實際上...
起初,朱元璋創建錦衣衛,目的便是針對官員。
因此,錦衣衛對官員,特別是出身豪門大族的官員,早已提前介入。
通常情況下,檢查並不十分嚴格。
如今,朱元璋下令,仍由毛驤負責,自然要將之前已掌握的資料提交上來。
此外,還需在上元縣重新收集一些關於官員聲譽和相關信息。
短短一天內,錦衣衛便呈上了厚厚的一疊報告給朱元璋。
朱元璋隨手翻閱資料的同時,頭也不抬地問毛驤:“這些東西太多,你說說,這個胡仁彬到底怎麽樣?”
毛驤略作思考後答道:“據我此次調查,胡縣尉雖出自胡府,但本地人根本不知他的身世。
不僅民間不清楚,連官場上也隻是猜測他在應天府有背景,從沒人想到他出自胡府。
”
“平日裏,胡縣尉作為縣尉,每天都要巡邏半天,處理公務半天。
可以說,他確實履行了當初赴任時的承諾。
”
朱元璋查看資料,聽罷毛驤的話,微微點頭,嘴角也輕輕揚起。
顯然,他對胡仁彬的表現頗為滿意。
朱元璋這個人,隻欣賞那些能為他效力、又能造福百姓的人。
在他看來,這才是好官。
毛驤見朱元璋未提異議,接著說:“胡縣尉平時行事低調,所以在當地口碑極佳。
甚至上元縣的百姓認為他出身寒門,正因如此,他才更了解百姓的疾苦。
”
胡縣尉辦事妥帖,不僅處理好自己的職責,還盡力協助他人。
上元縣的賑災款便是他從戶部爭取來的。
胡縣尉雖未公開借用胡大人的名號,但戶部中認識他們父子的人很多。
朱元璋對此並不感到意外,官場中公事私辦本是常態。
許多公事往往借助私人關係解決,這也是一種維持關係的方式。
胡仁彬並未濫用父親的名義,因此不應苛責。
朱元璋認為此事辦得不錯,戶部也不必過於責備。
他驚訝於胡仁彬能成為一位受人認可的縣尉。
毛驤聽後連忙跪下,表示所報情況真實無誤,隻是整理後上報。
他建議皇帝召見胡縣尉,親眼看看他的變化。
胡縣尉在當地的良好聲譽並非靠施粥行善得來,而是實實在在做出來的。
此事將來吏部考核時會有正式奏報,無需弄虛作假。
朱元璋也隻是隨意敲打一番,他對毛驤並無懷疑。
毛驤一心隻想著盡職盡責,錦衣衛本就該聽命於皇帝,為皇帝辦事。
朝堂上的人即便如胡仁彬這般出色,也與錦衣衛無甚關聯,兩不相幹。
朱元璋大致看過調查報告,上麵詳細記錄了從相關人員口中獲取的信息及核實過程。
這份報告足見毛驤的用心。
由此更顯胡仁彬的難得,他確實是真心為民的好官。
這讓朱元璋放下心來。
胡大老爺現在低調得很,對朝堂事務也無興趣。
這樣挺好,不用再給他升官,讓他保持現狀即可。
倒是胡仁彬,是個不錯的官員人選,甚至適合作為女婿。
就這樣定了。
得到朱元璋的認可後,眾人皆喜。
馬皇後尤為高興,因為這意味著可以為女兒尋得好姻緣。
安慶公主滿心歡喜,她的心上人是自己精心挑選的意中人。
然而,另一邊,胡仁彬望著老管家和手中父親親筆書寫的信件,不禁有些愕然。
什麽?!
不是說過年時才提親事嗎?
怎麽這麽快就要成親了?
迅速敲定的婚事
胡大老爺平日雖愛悠閑,但一旦認真起來,氣勢瞬間不同。
他換上官服,直奔禮部。
婚喪嫁娶之事,禮部自是不可或缺的一環。
禮部掌管大明婚喪嫁娶的要務,但胡大老爺深知,禮部還掌握著另一份重要資料——大明官場與勳貴體係中適齡男女的名錄。
這份名錄專為皇室成員,即老朱家的適齡公主、藩王準備,內容雖簡略,僅含出生年月、籍貫等基本信息,但對胡大老爺而言,已足夠有用。
他隻需了解對方的家世背景、年齡等基本情況。
至於其他,以胡大老爺的江湖經驗,打聽些消息又有何難?
很快,胡大老爺便順利拿到了那份名錄。
他沒有隱瞞,當著禮部官員的麵,一邊抄錄一邊坦言道:“我家那小子,也到了該成家的時候了。”
“身為父親,我總不能袖手旁觀吧!”
“娶妻當娶賢,我胡家的兒媳不需多麽顯赫的門第,但絕不能是喜歡鬧騰之人!”
胡大老爺直言不諱,那神態仿佛在表明自家並不缺權勢地位。
一旁的禮部官員聽後,反倒點頭讚同。
“胡公所言極是,乃肺腑之言。”
“若我有胡公這般威望,也不必在意門當戶對了。”
“平平淡淡、和和睦睦地過日子,才是真諦!”
“隻可惜,我家中沒有合適的女兒,不然真想與胡家結親呢!”
胡大老爺沒有直接回應,隻是大笑一聲,繼續埋頭抄寫名錄。
不久,胡大老爺拿著一疊厚厚的記錄,與禮部官員告別,悠閑地回到了府邸。
坐在書房中,他首先審視的是名單上女子的出身。
雖說口口聲聲說不介意門第,但胡大老爺最先關注的便是這一點。
隻不過,他並不青睞那些高官顯貴的家庭。
官位越高、名聲越大的,他反而不選。
畢竟,這些人已經頗有成就,一旦成為親家,可能會給自己帶來麻煩。
不是每個人都像他一樣,功成名就後仍想過著悠閑的生活。
他們都是積極進取、勇往直前的榜樣。
誰能知道結親後,他們會有什麽心思?
如今他好不容易有了如今的局麵,怎能容忍他人來破壞?
於是,胡大老爺毫不猶豫地開始在那些小官員中搜尋起來。
官場如金字塔,高層人少,底層人多。
這一搜尋,果然發現了不少合適的人選。
胡大老爺緊鎖眉頭,審視著手中的名單。
“官位太高的不行,這幾個去掉……”
“這個名字我好像有點印象,是江浙那邊愛惹事的學子家長,去掉去掉……”
“這是什麽人?這不是老朱家的親戚嗎?不行不行……”
“天哪,這是誰?黃子澄家?絕對不行!”
“武勳家的?我怎麽抄下來了?不要不要……”
經過一番篩選,胡大老爺終於挑出了幾個滿意的後備人選。
他立刻吩咐人去打聽消息。
此事光明正大,無需遮掩。
畢竟,胡仁彬那逆子作為胡府未來的繼承人,已到成家立業之時。
為他物色對象,有何可遮掩?
隻是,旁人都覺得胡大老爺此舉似乎有些急切。
但也沒人反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