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海上驛站
字數:8754 加入書籤
“小事!”
“儲君之事伯父不便插手,其餘的都好說!”
“遇上麻煩盡管來找我!”
“你那院子,就算將來當了祖母,也永遠是你的!”
“你那個沒出息的哥哥,早被我攆去公主府了,這宅子如今就伯父一人做主。”
“放心便是!”
胡馨月聽得忍俊不禁。
伯父是有多嫌棄堂兄啊。
明明已成家,馬上就要當爹了,還是駙馬爺。
結果連人帶公主,全被趕出了胡府。
說出去誰敢信?
不過,這也讓胡馨月更加歡喜。
這就是她的伯父,向來如此肆意!
飯後閑談片刻,又瞧了瞧朱允炆,胡大老爺悠哉地回了胡府。
果然還是自家舒坦。
釣魚、打牌、鑽研菜譜、擺弄莊稼……
或是去木工房裏敲敲打打……
這些年,胡大老爺在府裏搗鼓了不少消遣。
當然,還有那群美人兒。
說來也妙,這些平日隻顧搓麻將的姑娘,不知怎的開了竅。
竟憑著胡大老爺隨口哼的調子,把他記憶裏的曲子編了出來。
雖與原版不同,卻別有韻味。
更妙的是,她們還排了幾套舞。
最莊重的那版,唯有朱元璋駕到時才能上演。
旁人可沒這眼福。
胡大老爺的姬妾們深知他的喜好,除了正經版本外,最令他驚喜的便是那幾個露骨的改編版。
好家夥!
也難怪他這般失態。
他平日哼唱的曲子,除了陪老板應酬時的懷舊老歌,剩下的全是短視頻平台的熱門神曲。
誰知被這群小娘子改成豔俗小調後,胡大老爺簡直樂瘋了。
嘿,這些曲子能火起來果然不是沒道理的!
簡直叫罷不能!
暫且按下胡大老爺在府中的快活時光不表。
此時大明正發生一樁要事。
先前被朱元璋一時興起派往海上的傅友德,終於率領遠征船隊歸航。
朱元璋早已收到消息。
傅友德這等沙場老將最講究章程。
出征、抵達、作戰、返航……
每個環節都規規矩矩向朱元璋遞了奏報。
得知傅友德此番收獲頗豐,朱元璋激動不已,特意將忙於政務與照料新生朱允炆的朱標也召來。
午時,船隊緩緩停靠在碼頭。
守候多時的宋利笑吟吟地陪同傅友德押送最貴重的戰利品,直奔皇宮。
\"臣傅友德,拜見陛下、太子殿下!\"
\"惟學辛苦了,此番出海可比北伐艱辛啊,怎曬得這般黝黑?\"
朱元璋對這位忠心老將格外親厚,言辭間透著關切。
傅友德聞言咧嘴一笑:\"陛下明鑒,海上日頭忒毒!\"
\"不瞞您說,臣在番邦時終日隻穿單衣——那兒熱得根本穿不住衣裳!\"
\"竟這般炎熱?下回出海可得備足消暑之物。\"
朱元璋認真記下這個細節。能讓鐵骨錚錚的傅友德叫苦,足見異域氣候之酷烈。
\"說說此番經曆吧,你奏折裏光寫收益驚人,具體數目卻含糊其辭,究竟是何道理?\"
朱元璋單刀直入。他相信這位老將絕不會在戰利品上弄虛作假。
這次遠航與往日不同,乃是乘船前往。單看船上滿載的貨物,便知獲利之豐,想瞞也瞞不住。既然話說到這份上,可見其中確實有些蹊蹺。朱元璋自然不能不在意。
傅友德聞言先是撓了撓頭,隨即拍案道:\"陛下,容臣細細道來!說這收益難以估算,實在是數目太過驚人。您瞧這箱......\"他掀開剛命人抬來的木箱,裏麵堆滿了胡椒粒。
\"陛下請看,這是臣帶回的胡椒。臨行前記得這等品質的胡椒,市價約莫一兩銀子十斤,不知如今可還如此?\"朱標立即接話:\"確是如此,兒臣前幾日剛查過行情。\"
傅友德拱手道:\"謝太子殿下。這樣的胡椒,臣帶回整整兩船,少說也有十萬斤!\"
\"多少?\"朱元璋父子異口同聲驚呼。
傅友德鄭重其事地伸出兩根手指:\"兩船,不下十萬斤!而這僅是收益的一小部分罷了!\"
朱元璋定了定神,追問道:\"既如此,十萬斤折銀萬兩便是,為何說算不清?\"傅友德苦笑著指向腳邊的胡椒箱:\"難就難在此物幾乎沒花銀兩。出海時臣帶著銀兩和絲綢、茶葉、瓷器等貨物。起初用現銀采購時,上等胡椒不過一兩銀子百斤。\"
\"什麽?\"朱元璋瞪圓了眼睛。傅友德坦然道:\"陛下沒聽錯,番邦就是這個價。更離奇的還在後頭——待銀兩用盡後,臣開始以貨易貨。就拿絲綢來說,在大明一匹約值一兩銀子。\"
見父子二人點頭,傅友德攤手道:\"可到了番邦,同樣一匹絲綢,竟能換一兩黃金!\"
朱標猛然起身,麵露驚愕。
傅友德默不作聲,接連掀開數個木箱。
\"陛下、太子,請看!\"
\"這些不過是冰山一角。\"
\"此次返航,金錠才是真正的大頭。\"
\"微臣實在難以估算胡椒的利潤。\"
\"單單一艘船上,兩匹綢緞就換回整船胡椒。\"
\"這般買賣,該當如何計算?\"
朱元璋與朱標四目相對,彼此眼中都閃爍著熾熱的光芒。
如此寶地,斷不可失之交臂。
傅友德繼續稟報:
\"那些番邦自然不可能盡數用黃金交易。\"
\"因此微臣帶回了各色寶石、珊瑚、玳瑁...\"
\"以微臣淺見,件件都是稀世珍寶。\"
\"可...在那裏,都是整箱整箱地往船上搬運...\"
說話間,他又掀開幾個木箱。
朱元璋和太子同時按住心口。
老天爺,實在看不下去了。
太過振奮!
這該是何等富庶之地!
此刻朱元璋望著傅友德,恍若見到世間難得的得力幹將。
傅惟學,當真是大明棟梁!
望著滿箱的珠寶、黃金、香料...
朱元璋父子久久無言。
傅友德終於開始總結:
\"陛下,若按市價估算,這些金銀香料合計約值四百萬兩白銀。\"
\"具體數額還需內帑清點變賣後才能確定。\"
朱元璋熱絡地攬住傅友德肩膀:
\"哈哈哈,惟學此番當真給了朕天大的驚喜!\"
\"征戰辛苦,愛卿先回府歇息。\"
\"功勞簿上,朕絕不會虧待你!\"
\"此番遠航,當真是立下大功!\"
傅友德會心一笑。
有天子這句話,數月顛簸都值得了。
他毫不擔心封賞之事。
朱元璋待功臣向來慷慨。
行禮告退後,傅友德轉身離去。
傅友德剛走,朱元璋父子便毫無顧忌地坐在那堆戰利品中間。
朱元璋拿起這個摸摸,又拿起那個看看,最後甚至捏了幾粒胡椒塞進嘴裏,結果被嗆得連連打噴嚏。
“嘖嘖,標兒,惟庸說得沒錯,這海貿的利潤確實驚人!”
“他早就說過,海貿的利潤會遠超我們的想象。”
“那時候朕雖然派了惟學出海,但心裏還暗自笑話他。”
“朕想著,堂堂皇帝,難道見識還不如一個臣子?”
“海貿而已,能賺幾個錢?”
望著腳邊一箱箱黃金,朱元璋感慨萬分。
“現在看來,自作聰明的是朕啊!”
“幸好聽了惟庸的話,否則禁海之後,這些錢可就全落到沿海大族手裏了!”
“真要那樣,可就麻煩了……”
朱元璋脾氣倔,可一旦發現自己錯了,他絕不會為了麵子硬撐。
不僅如此,他總能從細微處看出別人看不到的問題。
這次海貿的巨大收益,讓他立刻意識到了潛在的危機——若不掌控海貿,沿海大族豈會因禁令而放棄暴利?
所以,這錢大明不僅要賺,還要狠狠賺!
想通這一點,朱元璋更加興奮了。
“標兒,說說你的想法,這海貿該怎麽弄?”
“這筆錢,朕必須掙到手!”
“有了源源不斷的收益,咱們能做的大事可就多了!”
朱標對父親的激動毫不意外,他自己也同樣興奮。
作為大明最穩的太子,他深知朝廷有多缺錢。
大明朝在飛速發展,可處處需要銀子,他這個“常務副皇帝”常為錢發愁。
而且,朱標自幼受朱元璋教導,既有父親的果斷,又多了文人的機敏。
“父皇,胡公曾提議設海關和市舶司,以保障朝廷從民間海貿中穩定獲利。”
“不過依兒臣看,這事雖好,但得先緩緩。”
“嗯?為何?”朱元璋不解地問。
朱元璋忽然聽到兒子朱標反對胡惟庸的提議,不禁有些疑惑。
朱標露出一抹狡黠的笑容,拍了拍傅友德送來的那箱金子,悠然答道:
“既然海外貿易能帶來如此豐厚的利潤,自然得先讓大明朝廷和皇家賺足再說!”
“若不先把國庫和內帑裝滿,哪輪得到那些民間商人分一杯羹?”
朱元璋聞言連連頷首。
這話說得在理。
他方才隻顧著高興,一時疏忽,否則也不會輕易答應設立市舶司。
至少,不該像現在這般匆忙放開。
“況且,正如穎國公此次出海連收益都算不清一樣。”
“若我們連海貿的利潤都摸不透,日後征稅豈不是更加混亂?”
“兒子可不認為,一旦放開民間海貿,那些商賈和地方豪族就會老實本分!”
“要想不被他們糊弄,就必須比他們更熟悉其中的門道!”
朱元璋聽完朱標的話,原本的喜悅漸漸消散。
他知道,自家這胖兒子說的句句屬實。
他厭惡汙吏,同樣憎恨那些貪婪無度的奸商。
為此,他早已殺了一批又一批。
可他也明白,隻要人心仍有貪念,商賈、豪族與朝廷之間的博弈就永遠不會停止。
無非是你爭我奪,此消彼長罷了。
“嗯,標兒說得有理!”
“既然你這麽說了,那惟庸提到的殖民地計劃,就該抓緊推行了!”
“嗯?殖民地?”
朱元璋突然又提起一個新詞,還是胡惟庸的主意,朱標頓時來了興致。
朱元璋也不隱瞞,直接解釋道:
“這是惟庸閑聊時提出的。”
“他認為,海上貿易路途遙遠,動輒千裏之遙。”
“不如沿途每隔一段距離占據一地,設立殖民地。”
“這樣一來,海貿之路便如同陸上驛站一般,有了中轉之地!”
“海上驛站?”
“嘶……這主意,倒是妙啊!”
朱標沉思片刻,細細琢磨胡惟庸的提議。
越想越覺得這計劃極為實用。
“爹,胡公還有什麽別的建議?”
“您再想想,咱們父子倆好好商議一番。”
“總不能事事都去請教胡公,顯得咱們父子無能啊!”
此時殿內早已屏退左右,朱標說話也少了顧忌。
父子倆的對話,倒像是尋常百姓家的閑談一般隨意。
朱元璋並不介意這種說話方式,甚至覺得這樣更自在。
平日裏,父子二人礙於身份總要端著些,可眼下卻不用顧忌這些。
“嗯,讓咱琢磨琢磨……”
“說起來,當年咱跟你差不多,也問過這殖民地的事兒。”
“當時咱就想弄明白,這玩意兒到底有啥用?”
“後來惟庸給咱解釋了一番。”
“嗯,容咱想想……”
朱元璋擰著眉頭回憶片刻,忽然一拍大腿:
“哈!想起來了,沒錯,就是這麽回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