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臣怕的是陛下把太子活活熬死
字數:8858 加入書籤
朱元璋驟然暴怒,宋利嚇得趕忙躲到一旁,低頭躬身不敢吱聲。
胡大老爺卻不慌不忙地端起茶杯,抬眼瞥了朱元璋一眼,淡淡道
“坐下,喝茶。”
“我是念在兄弟情分上才替你著想,否則,管你死活?”
“這江山終究不是我的!”
胡大老爺言辭犀利,朱元璋卻盯著他看了半晌,最終緩緩坐下,端起茶杯抿了一口,不甘不願地說道
“咱本想著,待咱快不行時,便讓年邁的老兄弟告老回鄉。”
“至於年輕的,先讓標兒貶黜幾個,等他繼位後再重新啟用,也好讓他掌控朝局。”
“嗯,便是如此。”
胡大老爺似笑非笑地看著他
“順便再殺幾個你覺得太子駕馭不了的,對吧?”
朱元璋猛地抬頭,難以置信地望向胡大老爺。
可對方依舊神色自若,眼中滿是篤定,甚至還帶著一絲笑意。
朱元璋一時語塞。
這廝竟真能猜到咱的心思?
胡大老爺欣賞著他震驚的模樣,悠然飲了口茶
“行了,別瞎琢磨。”
“我今日找你聊這些,無非兩個緣由。”
“其一,是瞧你日夜操勞,可憐你。”
“其二嘛,再這麽折騰下去,隻怕過不了幾年,太子和我都得被你害死!”
“你說什麽?!”
朱元璋猛地站起身,臉色大變,仿佛見了鬼一般。
“坐下!邊喝邊聊!”
“今日之事,本就是要攤開講的,何必一驚一乍?”
胡大老爺的話讓朱元璋頗為尷尬。
這廝今日莫非瘋了?
區區臣子,竟敢如此對天子說話?
可看著胡大老爺從容的模樣,朱元璋一時竟無言以對。
胡大老爺並未出言脅迫,也未采取任何行動,但對方就是隱約感到,聽從胡大老爺的話才是最明智的選擇。
於是他憤憤地瞪了胡大老爺一眼,最終還是乖乖坐回了原位。
胡大老爺提起茶壺,給對方續了一杯茶,輕輕推至其麵前,隨後淡然開口。
“我剛才所言,絕非戲言!”
“你方才的設想,確實存在疏漏!”
“你所考慮的皇權交接安排,實則暗藏危機!”
“而且非同小可,容我為你梳理一番!”
胡大老爺全然不顧朱元璋那陰沉如鐵的臉色,徑直在他麵前伸出手指,逐一分析。
他豎起食指,緩緩道“其一,待到年邁瀕危之際,你難免會胡思亂想。”
“或許並非無端猜忌,但你必定會心生憂慮。”
“你會擔憂,這些老臣新臣是否會在你朱重八死後興風作浪?”
“他們會不會趁你標兒登基之初,欺他年少?”
“標兒固然英明果決,頗似你當年,可那些老狐狸,尤其是胡惟庸之流,豈是等閑之輩?”
“所以你定然會想,不如趁早除掉他們,免得將來髒了標兒的手!”
胡大老爺毫不避諱地提及朱元璋對自己的猜疑,這番話令老朱麵色變幻不定。
隻因他不得不承認,胡惟庸的推測,簡直與他心中所想分毫不差。
甚至無須等到臨終之時,即便是現在,他也時常在深夜輾轉反側,思索此事。
胡大老爺笑吟吟地看著朱元璋的反應,仿佛未曾察覺對方眼中驟然湧現的殺意。
“如何?”
“被我言中了?”
不等朱元璋回應,他又豎起第二根手指,輕輕晃了晃。
“其二,你雖安排好太子繼位,甚至可能鏟除潛在威脅,但你那些其他兒子呢?”
“不可能!標兒這個長兄,他們曆來敬服!”
若說方才的話題正中朱元璋心事,此刻這番話卻令他斷然否認。
朱標作為兄長,在諸弟之中威望極高,胡大老爺所言絕無可能發生。
麵對朱元璋的駁斥,胡大老爺眉梢微挑。
“太子的威信我不質疑,可你是否察覺,他已被你耗得心力交瘁?”
“這原本該是第三個弊端,索性一並講與你聽!”
他抬手製止欲要爭辯的朱元璋,伸出第三根手指。
“回想你當年的經曆——日夜不休理政,近乎癲狂般埋頭政務。”
“你固然撐了過來,但你那胖兒子的體質,或許不及你強健?”
“關鍵在於,你是帝王,可理所當然驅使群臣輔佐,而太子呢?”
朱元璋滿腔激憤剛要開口,又被胡惟庸抬手截住話頭。
"微臣知道,陛下定要說已將最得力的臣子都派去東宮輔佐。"
"這份栽培之心,曆朝太子的恩寵加起來都及不上。"
"陛下想說的可是這個?"
被接連打斷的朱元璋憋得麵色鐵青,最終隻能悶聲點頭。這位開國雄主此刻終於意識到,今日竟是胡惟庸在給他上課。
雖說議題敏感了些,方式激烈了些。但普天之下,敢這般直言不諱的,除卻眼前這人再無其二。
見皇帝認賬,胡惟庸眉梢舒展"幸好陛下認了,胡某還當要費些口舌。"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好好說話!"朱元璋拍案瞪眼,"標兒受盡恩寵,怎會被朕拖累?"
"拖累?"胡惟庸冷笑驟現,"臣怕的是陛下把太子活活熬死!"
"放肆!"
朱元璋霍然起身,龍袍帶翻了茶盞。事關儲君,這位鐵血帝王再難維持鎮定。可胡惟庸依舊從容拂袖"陛下且安坐。今日既然開了口,該說的不該說的,微臣都會說盡。"
"待臣說完,陛下自可決斷。"
"此後朱家之事,臣絕不再多置一詞——橫豎這大明江山,終究不姓胡。"
胡惟庸凝視著禦案後的身影,指尖在袖中微微發顫。這場他籌謀多時的豪賭,賭注是九族性命。
但他別無選擇。
在史冊與現實的交錯間,胡惟庸早已看透眼前這位開國君主,本質上是個用鐵血包裹傷疤的偏執狂。少年時眼睜睜看著親人餓斃,亂世中踩著屍山血海登極,這些經曆既鍛造了鋼鐵意誌,也留下了永不愈合的潰瘡。
這種壓製又能持續多久呢?
曆史上,馬皇後、朱標、朱雄英相繼離世,讓朱元璋在晚年承受了最沉重的打擊。
隨後,他徹底失控了。
理智與瘋狂在他腦海中交織。
這也導致了一個矛盾的局麵明明是為了朱允炆繼位鋪路,朱元璋卻借機大肆清洗,殺得血流成河。
這恰恰表明,他的理智已無法壓製內心的怒火、暴戾與殺意。
因此,胡大老爺若真想活命,僅靠一味避世未必可行。
誰也無法預料朱元璋何時會突然發狠,直接處死胡大老爺。
與其等到後期再賭朱元璋的仁慈與理智,不如趁馬皇後、朱標、朱雄英尚在時,盡量消除這個隱患。
哪怕不能徹底解決,至少也要減輕一部分威脅。
正因如此,才有了今日的對話。
然而,此刻的朱元璋卻狐疑地盯著胡大老爺。
“惟庸,你莫不是在嚇唬咱?”
“你到底發現了什麽?”
“為何說標兒會被咱熬死?”
“少來危言聳聽這一套,咱可不吃!”
見他嘴上強硬,手卻攥得死緊,胡大老爺沒心思嘲笑,反倒認真地解釋起來。
“你確實給了太子最大的信任、最強的班底,甚至授予監國之權。”
“可你想過沒有,無論是朝臣還是太子本人,都在戰戰兢兢地應對這一切!”
“正因你的支持前所未有,他們才更加謹慎!”
“畢竟毫無先例可循!”
“誰能確定你的信任究竟有多深?”
“誰能確定你的放權究竟多寬?”
“稍有不慎觸犯忌諱,豈不是父子反目、君臣離心?”
這番話讓朱元璋神色複雜。
他張了張嘴,本想辯解——他確實真心信任自己的兒子。
可話到嘴邊,又咽了回去。
此事無從解釋。
無論說什麽,現實已然如此。
胡大老爺繼續道
“尤其你還廢除了丞相之位。”
“我明白,你是想集權,讓後世子孫不必擔心權相威脅。”
此言一出,朱元璋麵露尷尬。
畢竟眼前的胡大老爺,正是昔日的丞相。
有些言語,旁人未必敢直言;
有些事情,旁人未必能洞悉。
但在朱元璋與胡惟庸這對君臣眼中,一切昭然若揭,無需辯駁。
胡惟庸全然不顧朱元璋此刻的情緒。
他隻想盡快闡明觀點,再靜觀朱元璋的反應。
"重八,你可曾想過?"
"裁撤丞相一職,不代表政務會憑空消失。"
"昔日的丞相職責,如今由內閣與太子共同分擔。"
"其中八成重擔,都落在了太子肩上。"
"我曾執掌相印,深知其中繁巨。"
"太子既要處理原有政務,又要接手丞相的事務,他能承受多久?"
"更棘手的是,他不僅要說服群臣,還得說服你這固執的皇帝!"
"當年我可沒少領教你的脾氣——但凡不合心意便要發作。"
"如今這份苦楚,全由你的長子默默承受。"
朱元璋陷入了長久的沉默。
謊言從未能撼動人心,
真相才是最鋒利的刀刃。
今日胡惟庸所言,句句屬實。
隻是朱元璋從未正視這些事實。
回想起來,朱標的太子之位看似穩如泰山,
可這位儲君心中當真篤定自己能順利繼位?
那些盛怒時脫口而出的廢儲之言,
那些禦醫再三提醒的"太子需靜養"的諫言
此刻的朱元璋如遭萬蟻噬心,
在記憶的淩遲中痛苦不堪。
這些都是無法否認的真實。
胡惟庸僅憑觀察推測,而他卻是親曆者。
"惟庸"朱元璋聲音嘶啞,"說吧,朕該如何是好?"
"朕絕不能親手將標兒逼上絕路。"
胡惟庸注視著悔痛交加的君王,輕聲吐出驚人之語
"陛下該禪位了。"
"禪位?"
朱元璋聞言先是一怔,隨即胸中騰起無名怒火。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繞來繞去,你就是想叫咱讓出皇位?"
"你可曉得咱是什麽人?"
"咱是大明開國之君!"
"咱是朱元璋!"
"胡惟庸,誰借你的狗膽說這等大逆不道之言!"
麵對雷霆震怒的帝王,胡大老爺隨意擺了擺袍袖。
"省省吧,這些名頭唬旁人便罷,老兄弟跟前擺什麽譜?"
"你這些年怎麽過來的,大夥兒心裏沒數?"
"不過說說你朱家基業傳承之事。"
"怎的?"
"不是口口聲聲要把位置傳給你家胖小子?"
"這會兒倒猶豫了?"
"先前說的話都喂狗了?"
這番大逆不道的言語配上胡大老爺漫不經心的模樣,反倒噎得朱元璋說不出話來。
他直愣愣盯著老友。
胡大老爺卻自顧自斟了杯溫茶。
舉杯向朱元璋虛敬,仰脖一飲而盡。
眼見自己方才的暴怒如同跳梁小醜,朱元璋逐漸冷靜下來。
他沉著臉坐回龍椅,瞥見對方仍在悠然品茗,話到嘴邊又咽了回去。
最終隻得端起茶盞悶飲。
書房內唯餘此起彼伏的啜飲聲。
角落裏裝透明的宋利冷汗涔涔,隻覺今日怕是要命喪於此。
這兩位祖宗談論的可是禪位大事!
當著萬歲爺的麵勸其退位——
這不啻於逼宮謀逆!
偏偏兩位爺吵完竟坐下喝起茶來。
喜歡大明我在洪武當鹹魚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大明我在洪武當鹹魚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