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四汶口的暗潮

字數:3009   加入書籤

A+A-


    四汶口是苟曦新近設立的水軍參軍府所在地。苟曦組建水軍公開的理由,是利用兗州境內發達的水網體係,方便進行全州軍隊的快速機動調配。
    馬清清楚,苟曦在東平郡咽喉要地設立水軍據點,名為便利調度,實則是為了方便監視和控製自己這個東平太守。因此,他一直以來都刻意與水軍參軍陳虎保持著距離,奉行井水不犯河水的原則,並再三約束手下將士,遇到水軍官軍時禮讓三分,避免發生衝突。但是對水軍越界,諸如在陸上設卡抓人的行為,則堅決抵製。
    馬清萬萬沒想到,彭泰竟如此不聽招呼,暗中監視水軍。
    “子衝,兜了這麽大圈子,你到底想說什麽?直接講重點。”馬清揉了揉眉心。
    劉佑下巴上的三寸胡須隨著他開口而微微顫動“彭泰懷疑……這些船上運載的,恐怕是苟使君的……私人貨物。”
    他頓了頓,觀察了一下馬清的臉色繼續道“兗州地瘠民貧,府庫空虛,這是人所共知。但苟使君本人,卻從未因此困窘。”他伸手指向西麵洛陽方向,聲音壓得更低,“從兗州到洛陽,五百餘裏路程,苟使君為了打點京城裏的達官貴人、皇親國戚,各類時鮮玩物、奇珍異寶可沒少輸送。為了保鮮保速,他甚至專門搜羅豢養了上百頭號稱能日行千裏的健牛,確保他的牛車隊伍能夠朝發夕至,這份手筆,豈是兗州正常賦稅所能支撐?”
    劉佑是司馬乂的舍人出身,消息靈通,他說的事自然是八九不離十,而且司馬乂也知道。司馬乂既然隱忍不發,自然也有他的道理。
    “彭泰的意思是,這些船運的是苟曦在兗州搜刮的財物?”阿奇忍不住插話,眼神中有些疑惑,“可濟水是往東流向青州的!他不在自己的兗州找個隱秘處所藏匿財物,反而要大費周章地把財物運往青州?這不合道理啊!”他的語氣帶著理直氣壯的反問。
    劉佑被問得一怔,眨了眨眼睛,一時語塞。
    馬清心裏卻是微微一動。他朝三人揮了揮手,沉聲道“既然彭泰提出了疑問,那暗中留意一下也無妨。不過,此事敏感,絕不能由我們自己的人直接去查,以免授人以柄。”他抬起眼,目光銳利地看向劉佑,“你立刻傳信給彭泰,讓他立刻停止對水路的監視,一切如常,切勿再輕舉妄動!”
    三人互相對視一眼。方信朝馬清俯下身子,低聲問道“府君,若真有問題,我們該如何應對?”
    “我自有計較,你們不必多問,眼下安撫流民、整軍備武才是頭等大事。都去忙吧。”馬清擺了擺手。
    眾人不再多言,行禮後依次退了出去。
    寢室內重歸寂靜,馬清感到一陣疲憊襲來,加之傷後體虛,竟不知不覺沉沉睡去。這一覺直睡到晌午時分,醒來後感覺腰間的疼痛果然又減輕了不少,精神也為之一振。他試著活動了一下筋骨,感覺已能勉強行動,便從床榻上起身。
    榻邊的梨木衣架上,早已備好了一套幹淨的白色寬袍。他順手取過披在身上。袍子似乎緊了些,不過倒也還能勉強穿上。他係好衣帶,緩步跨出了房門。
    屋外是一個靜謐雅致的小天井,四麵由遊廊和房屋圍合,天井後方連接著一個更為開闊的花園。人行之處皆鋪著平整的青磚,打掃得一塵不染。四麵圍牆邊栽種著翠綠的修竹,隨風輕搖,發出沙沙細響。西北角矗立著一座造型奇崛的太湖石假山,東北角則是一個小巧的六角涼亭,亭中石桌上擺放著一張古琴。四株蒼勁的鬆柏挺立其間,樹蔭下傳來細微而持續的蟲鳴。這一切布置,無不透露出一種遠離塵囂、令人心曠神怡的愜意與安寧。
    這座縣衙後院,寢室、客廳、書房、茶室一應俱全,屋內的陳設,從書架上的古籍卷軸到酒架上的銀壺玉杯,從牆角的古琴到案頭的紫銅香爐,每一件物品都顯得古樸雅致,而這種雅致的背後,無疑是大量錢財的堆砌。
    院內有二十餘名穿著粗布短衣的仆役在安靜地忙碌著,有的在修剪過於茂盛的樹枝,有的在清掃本已十分幹淨的地麵。那些暫時手上沒活的人,看見馬清出來,便立刻垂手躬身,拱手而立,那謙卑的姿態,向馬清傳遞著隨時聽候差遣的意願。
    眼前這派井然有序、近乎奢華的景象,再聯想到兗州境內大多百姓仍處於饑寒交迫之中的現實,馬清心中不禁湧起一股強烈的諷刺感。官府與民間,儼然是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其差距猶如天壤之別。這樣的舒適與安逸,幾乎讓人產生一種就此躺平、不思進取的惰性。
    郎瑋的臉浮現在馬清麵前。
    這兩日,郎瑋這個文弱書生,在箭矢橫飛的城頭,冒著生命危險組織百姓運送物資、搶救傷員,可謂是出生入死,表現可圈可點。隻是不知,在這戰事平息之後,麵對官場固有的舒適與惰性,他這份為民請命的初心,又能保持多久?
    誰年輕時沒有理想?誰不想成為一個世界的建設者,造福一方?可現實的洪流中,又有多少人最終不得不違背最初的理想,甚至淪為世界的破壞者?馬清陷入了一陣短暫的胡思亂想。
    他信步踱至後院門口。這是一扇僅容兩人並肩通過的窄小木門,顯得十分低調。他伸手輕輕拉開了門閂。
    刹那間,如同揭開了一個隔音的蓋子,外麵喧囂鼎沸的人聲、叫賣聲、爭執聲混雜著各種氣味,如同潮水般湧入耳內,與後院的靜謐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門外緊靠著北城牆根,中間隔著一條約五丈寬的土路。此刻,這條馬路的兩側儼然變成了一個巨大的露天自由市場和流民臨時居所。
    形形色色的人群聚集於此,進行著以物易物或是以錢購物的交易。有些稍有錢財的人,用撿來的樹幹和樹枝搭起簡陋的窩棚,白天在裏麵交易,晚上就蜷縮其中過夜;而那些身無分文的赤貧者,則隻能露宿在冰冷的土地上,以天為被,以地為席。
    這正是郎瑋上任縣令後緊急推出的幾項政令之一——放開市場管製,允許百姓自由交易,快速恢複活力的結果。
    喜歡晉柱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晉柱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