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龍座上的鐵甲

字數:5807   加入書籤

A+A-


    夜色,終於在無盡的血腥與殺伐之後,漸漸被東方天際那一抹慘淡的魚肚白所取代。
    乾清宮的禦書房內,燭火燃盡了一根又一根,燈油也添了數次。年輕的大明皇帝朱由檢,依舊身著那套在昨夜的雷霆行動中沾染了些許血跡與硝煙的黑色具裝鎧甲,他並未卸甲,也毫無睡意。
    他就那樣端坐在冰冷的龍椅之上,手中緊握著出鞘的天子劍,目光深沉地凝視著窗外那漸漸亮起的天色,以及殿門外那些依舊清晰可聞的,因全城戒嚴和搜捕叛逆而帶來的壓抑腳步聲與甲胄摩擦聲。
    一場針對他本人、也針對大明皇權核心的兵變圖謀,就這樣被他用最直接、最酷烈的手段,在爆發之前便強行摁了下去。李繼勳、趙承麟等主要叛將及其核心死黨已被當場格殺或擒獲,其家眷親族也盡數下獄,等待他們的將是東廠與錦衣衛最嚴酷的審訊和最無情的裁決。
    京營中那些被裹挾或被煽動的普通兵卒,在見識到天子親軍那無可匹敵的戰力和皇帝本人那不惜一切代價也要肅清叛逆的決心後,也大多選擇了繳械投降。
    京師的局勢,在表麵上,似乎是暫時穩住了。
    然而,朱由檢的心中,卻沒有半分勝利的喜悅,隻有一種深入骨髓的疲憊與一種近乎絕望的幻滅。他閉上眼,腦海中如同走馬燈般閃過的,是自他登基以來所經曆的樁樁件件——
    是薊州城外,麵對建奴數萬鐵騎的洶洶兵鋒,明軍各路兵馬雖最終慘勝,但過程之艱險,代價之沉重,以及戰後那些文官集團依舊喋喋不休的黨爭與掣肘;
    是後金的步步緊逼,如同附骨之疽,時刻威脅著大明的北疆;
    是朝堂之上,那些飽讀聖賢之書的股肱大臣們,在國家危難之際,或空談誤國,或推諉塞責,或陽奉陰違,或各懷鬼胎;
    是那些世受國恩的勳貴武將,大多早已腐朽不堪,隻知貪墨兵餉,欺壓良善,關鍵時刻卻無一人能為國分憂,為君效死;
    是那些富可敵國的晉商巨蠹,表麵上恭順馴良,暗地裏卻與建奴勾結,走私通敵,吸食著大明的骨血,將無數軍民推向死亡的深淵;
    還有……還有這剛剛才被他親手用最血腥、最無情的手段鎮壓下去的京營之變!這些本應是大明最可靠的屏障、天子腳下最忠誠的羽翼,竟然也爛到了如此地步,為了些許金銀和虛妄的許諾,便敢於將屠刀揮向自己的君父和袍澤!
    這一切的一切,都如同最鋒利的鋼針,狠狠紮在他的心上,讓他對這個腐朽不堪、積重難返的大明王朝,對這群麻木不仁、自私自利的所謂“精英階層”,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入骨髓的失望與……絕望!
    不進行一場從上到下、從裏到外、刮骨療毒、甚至可以說是推倒重來般的徹底變革,大明,絕無可能中興!
    甚至連在這亂世之中苟延殘喘,都將是一種奢望! 他之前那種試圖“徐徐圖之”、“漸進改良”、“尋求朝野共識”的所謂“聖君”治國之道,在這一連串殘酷無情的現實麵前,顯得是如此的幼稚可笑,如此的不切實際!
    “聖君?仁德?”朱由檢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自嘲,“在這等豺狼環伺、群魔亂舞的末世,仁德,不過是懦弱的代名詞!聖君,也隻配被那些口蜜腹劍的奸佞玩弄於股掌之間,最終落得個國破家亡的淒慘下場!”
    他猛地睜開雙眼,那雙因熬夜而布滿血絲的眸子裏,此刻卻燃燒著一種近乎瘋狂的火焰!
    他現在不裝了,也徹底不想再裝了! 他徹底拋棄了要做一個被後世史書稱頌的“仁德聖君”的虛妄幻想。他意識到,在這等群狼環伺、積弊如山的末世危局之中,唯有鐵與血,唯有絕對的、不容置疑、不容挑戰的權力,才能劈開一條生路,才能重塑這破碎的乾坤!
    他必須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軍閥皇帝”,用最直接、最強硬、甚至是最不近人情的鐵血手段,來掌控一切,碾碎一切敢於阻擋在他麵前的敵人——無論是外部的建奴、流寇,還是內部的貪官、勳貴、以及所有心懷異誌之徒!就像他的先祖一樣!!
    在極度的疲憊與絕望之後,一種破釜沉舟般的決絕與瘋狂的希望,反而從他心底最深處不可抑製地升騰起來。
    他那“多活一世”的記憶與經驗,此刻如同暗夜中的燈塔,開始為他指引方向。他腦海中浮現出無數曆史上那些曾經麵臨類似絕境、卻最終成功集權、開疆拓土、建立不世功業的鐵血君王與強大帝國的影子。
    他想起了強秦如何以耕戰立國、以軍功爵祿製為根基,最終橫掃六合,一匡天下;他想起了漢武大帝如何“內用申韓,外示儒術”,一手獨尊儒術以安撫士人,一手重用酷吏以整肅朝綱,同時北擊匈奴,南平百越,開創了煌煌盛世;
    他也想起了曆代王朝為何興起、又為何衰亡的根本原因——關鍵就在於,最高權力是否真正集中,在於利益分配是否能有效驅動核心力量為其效死,在於整個國家機器是否高效運轉且絕對忠誠!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些曆史經驗與教訓,如同醍醐灌頂,讓他對大明目前麵臨的種種困境和未來的改革方向,有了一個全新的、也更為清晰的認知。
    “皇權至上,神武獨尊!” 這是他為新秩序定下的第一塊基石。經曆過京營之變和之前的種種掣肘,他深刻認識到,一切改革的前提,是皇權的絕對集中和不容挑戰。軍隊、財富、官員任免、國家意誌,都必須牢牢掌握在他自己手中!
    “軍功立國,拓土封疆!” 這是他為大明這艘即將沉沒的破船找到的唯一出路。大明內部矛盾重重,積弊難返,土地兼並嚴重,流民遍地,唯有通過不斷的對外擴張,獲取新的土地、資源、人口,才能轉移內部矛盾,酬功養兵,並為這個腐朽的帝國注入新的活力。軍功,將成為衡量一切價值的最高標準!
    “內外有別,分化利用!” 對內,必須以雷霆手段清除那些死硬的反對勢力和國之巨蠹,但也要分化拉攏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如部分中小地主、商人、以及願意轉變思想、真心為國效力的舊官僚);對外,則要集中所有力量,打擊最主要的敵人,並將國內的巨大壓力,盡可能地導向外部,通過戰爭和開拓來消耗和轉化。
    “利益捆綁,一體同心!” 他要建立一套全新的利益分配機製,將皇權、新興的軍功貴族、各級軍士、甚至部分願意合作的舊勢力和宗室的切身利益,都與帝國的擴張事業深度捆綁在一起,形成一個龐大的、以對外開拓為核心驅動力的、榮辱與共的利益共同體!
    “華夷之辨,教化萬方!” 在擴張的同時,必須以華夏文明為核心,對征服地區進行強有力的同化與文化輸出,同時也要有選擇地吸收和利用外來一切有益的技術和人才,為我大明所用!
    當這些關乎帝國未來命運的核心指導思想,如同燎原的星火般,在他腦海中逐漸清晰、並最終燃燒成熊熊烈焰之後,朱由檢那雙因極度疲憊而布滿血絲的眼中,重新燃起一股近乎瘋狂的決絕與一種破釜沉舟般的、令人心悸的希望!
    他猛地站起身,身上的鐵甲發出“鏗鏘”的碰撞聲。他走到禦案前,對著因聽到動靜而匆匆趕來的王承恩,用一種不容置疑的語氣吩咐道:“王大伴!給朕取最大的禦用黃綾一卷,再備最好的徽墨狼毫!”
    王承恩見皇帝陛下雖然麵色依舊蒼白,但眼神中那股如同實質般的威嚴與決斷,卻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強烈,心中一凜,不敢有絲毫怠慢,連忙躬身領命,親自去準備。
    很快,一張巨大的、散發著淡淡墨香的明黃色雲龍紋貢品黃綾便在寬大的禦案上鋪開。朱由檢深吸一口氣,不顧身體的極度疲憊和尚未完全消散的餘毒可能帶來的陣陣不適,他提起那管幾乎有兒臂粗的禦用紫毫大筆,飽蘸濃墨,開始在這張象征著皇權至高無上的黃綾上,奮筆疾書!
    他首先規劃的,便是那支絕對忠於自己、也將成為帝國未來征伐四方、鎮壓一切不服的核心軍事力量——“神武軍”!
    這支軍隊,他初步計劃,初期常備兵力便要達到十萬之眾!而長遠來看,隨著未來疆域的拓展和財力的充裕,其兵力上限將是二十萬,甚至更多!
    其核心與構成, 則更為特殊。他那三支早已在心中定位為絕對嫡係的部隊——曹變蛟的龍驤營、虎賁營、以及沙射聲營,將作為“神武軍”的絕對核心,也是他最直接負責、如臂使指的皇帝親軍、禦前班直。
    而神武軍其餘的野戰主力部隊,則會從現有的京營、邊軍中挑選最忠勇善戰之士進行改編,交由盧象升、李自成、左良玉等分別統領,並入他們的軍隊體係,反正有係統,他們的忠誠可以保證。
    這支“神武軍”,將享受整個大明最高的軍餉待遇,裝備最優良的兵器鎧甲,其糧餉補給、軍械製造、兵員補充,將主要由皇帝的內帑直接撥付,最大限度地減少戶部和兵部那些官僚的掣肘與盤剝,確保其絕對的獨立性和無與倫比的戰鬥力!
    緊接著,便是權力中樞的改組。
    他決定,未來的內閣,將不再僅僅是沿襲舊製、從事票擬批紅、在文官集團內部進行權力平衡的秘書機構,而是要實質性地承擔起後世“軍機處”的核心職能, 成為直接對他本人負責的、統攬軍國大政的最高國務決策與軍政戰略參謀機構!
    而內閣大學士的人選,也必須由他親自挑選,標準隻有兩個——第一是絕對的忠誠於他這位皇帝和他的新政,第二是必須具備卓越的軍政才幹和執行能力! 他甚至決定,要徹底打破大明朝曆來重文輕武、文武之間壁壘森嚴的舊有格局,允許那些戰功卓著、且粗通文墨、具備戰略眼光的武將,在立下不世之功後,破格簡拔,直接入閣,參與軍國大政的商議與決策!
    他要給那些真正為國征戰、浴血沙場的武將們一個明確的、能直達權力核心的上升通道,讓他們看到希望,也讓他們更緊密地團結在自己的周圍!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像孫承宗這樣的元老重臣固然要用,但像曹變蛟、左良玉,甚至將來李定國、盧象升這些人,隻要他們功勳足夠,忠誠不二,未嚐不能成為內閣中的一員!
    至於兵部,則保留其名,但其職權將仿照古製“大司馬府”之權責,進行空前強化! 統管全國的軍政、軍令、大規模軍屯的推廣與管理、軍械的研發督造與儲備、軍法的製定與執行、以及各級軍官學堂的設立與管理。兵部尚書,必須是他最信任的心腹重將或能力超卓的幹臣,總攬全國軍事行政大權。
    他還規劃了專門培養各級軍官、統一軍事思想的“武備總院”,以及專門負責研發新式軍備、仿製乃至超越係統裝備、確保大明未來在軍事技術上能形成代差優勢的“神機司”。
    窗外的天色,已經由最初的魚肚白,漸漸透出了金色的晨曦。朱由檢寫完這第一階段關於軍事核心和權力中樞重塑的初步構想,隻覺得渾身像是散了架一般,疲憊到了極點,但他的雙眼,卻閃爍著一種前所未有的堅定與灼熱的光芒。
    他看著麵前那張墨跡淋漓、充滿了鐵血與變革氣息的黃綾,知道,這僅僅是一個開始。接下來,是如何為這龐大的戰爭機器和高度集權的體製,籌措到足夠的、源源不斷的金錢與資源……
    他的目光,不由自主地投向了地圖上山西、陝西以及江南那些富庶之地……那些盤踞其上的巨蠹、以及遍布天下的大小地主官僚們……他們,會“自願”為大明的中興,為他這位“神武皇帝”,獻上他們的一切嗎?
    喜歡騎砍:崇禎開局召喚三百可汗衛士請大家收藏:()騎砍:崇禎開局召喚三百可汗衛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