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大明帝國的改革設想
字數:5263 加入書籤
朱由檢放下手中那管幾乎被他捏出汗漬的紫毫大筆,長長地籲了一口氣,帶著一絲血腥味的晨風從微開的窗欞吹入,讓他那因通宵思考和書寫而極度亢奮、也極度疲憊的神經略微清醒了一些。
他知道,剛剛在黃綾上寫下的那些關於“神武軍”的構想、內閣與兵部的權力重塑,固然是新製度的擎天之柱,但要支撐起這些柱子,讓這台龐大的戰爭與擴張機器真正開動起來,還需要一樣最根本的東西——錢!無窮無盡的錢糧!
單靠查抄範家和京中幾個叛逆勳貴所得的那數百萬兩白銀,對於他那動輒十萬、二十萬規模的“神武軍”而言,不過是杯水車薪。
而大明朝那早已被蛀空、瀕臨破產的國庫,更是指望不上。他必須找到一種能從整個大明內部汲取巨額財富,並能同時分化瓦解那些潛在反對力量的“良策”,才能為他這宏偉的“擎天之策”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他的目光,不由自主地再次投向了禦案上那張大明疆域圖,落在了山西、陝西、江南……那些富庶之地,以及那些盤踞其上、富可敵國的巨賈、以及遍布天下的大小地主官僚和宗室勳貴們。他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弧度,一個新的、也更為酷烈大膽的計劃,已在他胸中成竹。
他再次提起筆,在另一卷黃綾上寫下了《大明擎天軍國總製》的第二部分核心——“財政汲取與內外分化之策”。
其核心,便是一道即將震驚天下、也必將引來無數腥風血雨的“獻產拓邊令”!
此令的目標群體,將是全國範圍內所有擁有大量田產和財富的大地主、大官僚、富有的王公勳貴、以及那些富商巨賈。
朱由檢深知,這些人,才是大明朝真正的“錢袋子”,也是阻礙他集權強國、推行新政的最大障礙。他要用最直接的方式,將他們數代積累的財富,“轉化”為帝國擴張的軍費和新秩序的基石。
“獻產”的標準,他設定了明確的三檔,並美其名曰“共體時艱,助國拓邊,一體輸誠”:
第一檔針對那些罪證確鑿的叛國通虜之家、或在範家案及京營之變中被深度牽連的死硬分子、以及地方上民憤極大、富可敵國的頂級豪強: 毫不留情,查抄家產! 核心人員,按罪行輕重,或斬首示眾,或流放三千裏,或舉家編入新建的“苦役先鋒營”,送往最艱苦的邊疆或礦山,用他們的血汗來為帝國“添磚加瓦”。
第二檔針對那些雖未有明顯叛國之舉,但平日裏多有劣跡、富甲一方、且在“獻產”初期持搖擺觀望態度的巨室: 皇帝將派出由錦衣衛、東廠番役和少量“神武軍”組成的“宣諭勸進使”,“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讓他們“自願”獻出名下土地、財富的十之七乃至十之八。 若“勸進”無效,等待他們的必然是鐵和血。
第三檔針對那些主動配合“獻產”、或財富相對一般、但亦有一定影響力的中小地主、商人、以及願意轉變思想、真心為國效力的開明文官: 鼓勵他們“自願”獻出名下資產的十之二三,或等值的糧草、軍械、船隻等。
為了進一步分化瓦解這些舊勢力的抵抗,並從中汲取更多可用之才,朱由檢又在“獻產拓邊令”之後,巧妙地設計了“功過相抵”條例:
凡貪腐或不法所得在白銀萬兩以下,且能主動配合各檔“獻產”標準,並滿足以下任一條件者,可由皇帝特旨,從輕發落,甚至免除其罪,保留部分體麵:
獻策: 能提供平定地方流寇、發展軍工生產、開拓邊疆疆土之切實可行良策,並經內閣與相關部院采納、證明有效者。
獻財: 在規定比例之外,能額外捐獻大量金銀、糧草、軍械、戰馬等,用以支援軍國大政、或直接資助某一支“開拓軍團”者。
獻人: 能舉薦並擔保經嚴格考核後確有真才實學的將領、工匠、謀士、算學格物之士,或能率領家族子弟、私人武裝真心投效某一支開拓軍團,並立下功勳者。
而對於那些積極配合“獻產”,並在地方維穩、物資供應、輿論引導等方麵有實際貢獻的中小地主、商人、以及那些願意拋棄舊有觀念、真心擁護新政的開明文官,朱由檢則準備授予他們一個全新的榮譽身份——“新明賢良”。
凡得此稱號者,不僅可以免除部分罪責,還能在未來享受一定的實際利益,如在新賦稅製度下獲得一定的減免優待、在官方物資采購中享有優先權、其子弟可優先入各級新式學堂學習,甚至在新開拓的地區獲得管理職位和土地的優先認購權。
他要用這種方式,建立一個新的、更廣泛的、直接與自己新政利益相關的社會基礎,逐步取代那些腐朽不堪的舊有士紳階層。
當然,要推行如此酷烈而又影響深遠的“獻產拓邊令”,沒有強有力的執行和監控機構是萬萬不能的。
因此,朱由檢在草擬完這部分內容後,又將目光投向了錦衣衛和東廠。他決定,保留這兩個大明朝最具威懾力的特務機構的名稱,但要對其內部進行徹底的清洗和重組,使其職能得到空前強化,成為自己手中最鋒利、也最可靠的耳目和刀劍! 它們將直接對皇帝本人負責,擁有獨立偵辦、審訊、乃至先行處置的權力,對內嚴密監察百官萬民,雷厲風行地反貪防變,確保政令暢通無阻;對外則要大力加強情報刺探、反間防諜,為帝國的擴張大業提供最準確、最及時的信息支持。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寫到此處,朱由檢的筆鋒一轉,開始勾勒他心目中那幅更為宏偉的帝國擴張藍圖——“拓殖為王,利益驅動下的帝國戰爭機器”。
他深知,僅僅依靠內部的汲取和高壓,是無法長久維持一個龐大帝國的活力的。唯有不斷的對外開拓,獲取新的土地、資源、人口和市場,才能為這架已經重新啟動的戰爭機器提供源源不斷的燃料,也才能滿足那些在新製度下被激發出來的、對軍功、爵位、土地和財富的無盡渴望。
他計劃,在未來數年內,待國內局勢初步穩定、“神武軍”初具規模之後,便要設立東、南、西、四個方向的“征拓都護府”,明確各自的戰略開拓方向。
而這些征拓總督府的統帥人選,則將徹底打破常規,唯才是舉,唯忠是用,並且與他們的切身利益深度捆綁:
宗室王爺: 對於那些尚有血勇、不甘心隻在京中做太平王爺的宗室近支,可以允許他們選擇相對富庶或具有重大戰略意義的開拓方向。他們可以組建以自己封地親族家丁為核心的“宗室開拓軍團”,其軍費除了他們從“獻產”中保留的部分和家族投入外,中央可予以核心裝備和神武軍的軍事支持神武軍忠心可以保證,生出不臣之心,可以立即將其斬殺)。其所獲戰利品與在新拓之地的稅賦上繳比例,可以比其他軍團略低,以此將這些最具威脅的宗室力量的野心和能量,徹底導向外部。
“開拓貴族”由積極“獻產”並有能力組織大規模私人武裝的原大地主、大官僚轉化而來: 對於那些在“獻產拓邊令”中表現積極、且自身確有一定財力、人力和組織能力的舊有勢力代表,可以授予他們“開拓侯”、“開拓伯”等世襲罔替的爵位,並許諾,隻要他們能為帝國開疆拓土,便可在新拓的土地上獲得遠超其在國內獻出土地數倍乃至十數倍的廣闊封地與大量人口作為補償,並允許其在新領土上建立擁有高度自治權的“世襲采邑”。以此,將這些原本可能成為內部不穩定因素的強大地方豪強,轉化為帝國擴張最積極的急先鋒。
軍功將領: 對於那些通過自身戰功一步步爬上來的將領,如祖大壽、秦良玉等隻要他們表現出絕對的忠誠和卓越的軍事能力,便可委以重任,讓他們統帥中央直屬的開拓軍團,負責啃最硬的骨頭,攻占最具戰略價值的要地。他們的晉升和財富,將完全依賴於他們在戰場上獲取的軍功。
富商巨賈: 允許那些在“獻產”中表現良好、且擁有強大商業網絡的富商,組建得到官方許可的“武裝商團”,配合開拓軍團進行新占領區的資源開發、貿易路線的建立與維護。朝廷將授予他們在新開拓地區數年至十數年不等的“商業特許權”,讓他們也能在帝國的擴張中分一杯羹,從而將商人的逐利本性也納入到為帝國服務的軌道上來。
為了最大限度地激勵所有參與到這場“開疆拓土”盛宴中的人,朱由檢又開始構思《開疆拓土賞格條例》與《軍功授田條例》的具體細節。
他決定,要建立一套清晰、量化、且極具誘惑力的軍功獎賞體係。 無論是斬獲敵酋首級、攻破城池、俘獲敵軍、開拓土地、發現重要礦藏、建立新的安全商路、降服外族部落、還是在新占領區推廣華夏教化、興辦學堂、清查戶口、增加稅賦……所有這些行為,都將被賦予明確的“功勳值”。
這些“功勳值”積累到一定程度,便可以用來在新開拓區兌換土地、金銀財物、戰俘奴隸、以及從列兵到各級軍官、乃至從最低級的“士”到“男、子、伯、侯、公”的各級軍功勳爵!他要讓每一個為帝國流血流汗的將士,都能看到明確的上升通道和豐厚的回報!
至於戰利品與新拓土地的分配,則將采取一種“梯度分成”與“功績加成”相結合的機製。 例如,在戰略物資方麵,中央必須提取大頭,以確保核心資源的掌控。而在土地和人口方麵,則根據開拓軍團的性質,宗室開拓軍團可多分潤一些,開拓貴族次之,中央直屬軍團再次之和實際功績進行分配。
在新開拓區穩定後的持續稅收收益方麵,也將采取初期地方多留、中央少取,中期對半分,成熟期中央多取、地方少留的梯度上繳製度,既要保證開拓者的初期積極性,又要確保中央財政的長遠收益。
若有超額完成開拓目標,或有重大技術革新、發現特大礦藏等特殊貢獻者,還可獲得一次性的巨額賞賜、臨時提高分成比例、爵位晉升、甚至是一小塊“永久免稅采邑地”等特殊待遇。
而國內那些通過查抄叛逆和“獻產”獲得的土地,則主要用於三個方麵:一是建立更多的皇莊和由中央直接控製的軍屯,確保京畿和核心區域的糧食供應與兵員基礎;二是用來賞賜“神武軍”的功勳將士和朝中那些絕對忠誠的核心大臣同伴),用土地將他們與皇權更緊密地捆綁;三是留出一部分作為“預備功勳田”,用來激勵國內普通的軍民,鼓勵他們參與到守邊、屯墾、以及支援帝國擴張的各項事業中來。
他知道,這套以軍功為核心、以利益為驅動、以擴張為目標的製度,一旦推行,必將徹底改變大明朝數百年來的政治生態和社會結構。它充滿了血腥與狼性,但也可能……是這垂死帝國唯一的生機。
初步設想,還不成熟,可以給出改進意見,感謝大佬,直接留言就行
喜歡騎砍:崇禎開局召喚三百可汗衛士請大家收藏:()騎砍:崇禎開局召喚三百可汗衛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