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土地兼並的苗頭和放貸危機

字數:4011   加入書籤

A+A-


    剪除了來自北方草原的威脅,姬忽便將重心移到了國家的建設中。
    首先,他進行了第一次的人口統計,全國戶籍兩百多萬,人口達八百萬。
    八百萬,這在那個時代,算是妥妥的世界第一大國了。
    相比於後世漢朝的六千多萬人口,雖然有點兒少,但要知道,他這可是在漢朝幾百年前呀。
    在那個時代,生產力還比較低下,很多地方尚未開化,列國的政治改革還沒有來得及實行,所以人口並沒有進入爆發性增長。
    但隨著國家趨於穩定,戰亂平息的緣故,鄭國的人口將會快速增加。
    姬忽當然知道人口對國家意味著什麽。
    擁有龐大的人口,就代表著,沒有一個外族能將自己的國家徹底同化。
    就像是你在水缸裏倒入一盆墨,那水就變成了黑的,在池塘裏呢,也會有影響,可要是拋入大海中,那就不會產生一點兒影響。
    姬忽知道,生孩子這事兒,是人的本能,隻要空間足夠大,那百姓就會源源不斷的產出人口。
    現在,很多新的食物已經找到了,且有了充足的蛋白質,人民不會再遭受營養不良的苦了。
    而且隨著他這些年組織人手對生產工具的改造,產出的糧食,已經夠當前人口吃四五年了。
    而鄭國是一個靠商業起家的國家,所以商稅占了國家稅收的很大一部分,因此,土地稅已經降到很低了。
    套在百姓身上的禁錮,也鬆動了。
    在農忙完,很多百姓有充足的時間去忙自己的事,日子也變得越來越好了。
    但也出現了土地兼並的苗頭。
    當姬忽聽說了有一個農民因為勤勞加上經商,在自己手中聚集了近千畝土地時,他已經知道,地主時代即將來臨。
    他立馬讓手下官吏去查看全國土地聚集的情況,發現擁有千畝以上土地的人,在全國有數百人。
    這是什麽概念?這就是說,全國有十分之一的耕地,掌握在這些人手裏。
    而且,這種土地積累的速度,如果不加以幹預的話,還會加快。總有一天,鄭國將會變成一個百分之一的人口,掌握百分之九十九的財富的國家。
    那樣,貧富差距會加大,民眾內部的矛盾就會增加。
    一旦發生個天災人禍啥的,陳勝吳廣再振臂一呼,國家就會滅亡了。
    雖然,姬忽也知道天下沒有永遠不滅的王朝,但在他心中,對這個自己親手建立的國家,他還是有著特殊感情的。
    於是他決定,帶著自己來自後世的智慧,來改革這一切。
    即使不能擺脫終將滅亡的命運,那就延緩一下,最好能讓改朝換代時的陣痛小一點,民眾不要受到大的影響。
    世人總說為富不仁,他姬忽就要看看,自己能不能在一件危機還沒有發生時,從根源處解決它。
    沒收全國所有的土地,歸國家所有?
    不,那會降低民眾的生產生活積極性,現在國家才剛剛走上正軌,經不起那樣的震蕩。
    姬忽在宮內想了很久,他想找到一種最合適的改革方法。
    咦?遇事不決,就來倒推一下。
    姬忽從自己要找到問題處著手。
    首先,他既然要讓國家減少土地兼並,那就需要,百姓手中的耕地平均化。
    怎麽個平均?無非就是讓地多的人土地減少,將地少的人土地增加就行了。
    那就可以這樣來了,對擁有很多土地的人,實行資產稅,也按照商業稅為藍本,規定每個家庭擁有的耕地紅線,多出的那一部分,就要交稅。
    而且多的那一部分越多,就要加倍交稅。
    而對於無地和少地的百姓,先前可以讓這些人替國家去打仗,搏一個功名亦或者死了那一份撫恤,留給其家人。
    但隨著國家的穩定,不需要那麽多人打仗了,那這些人就會成為國家的危害。他得讓他們有事做,不至於成為流民。
    除了給他們多一些服務型的崗位之外,他覺得,還是得從根本上解決他們的生存問題。
    於是,他下了這樣的命令
    “凡鄭境所耕土地者,各地官府均以上報,每戶擁有八十畝以內者,土地稅三十稅一。超過八十畝者,每超一倍,稅率翻倍。
    凡郡縣有產業者,均應納稅,無產業者,可通過官府,給有產者勞動,得到報酬。
    有產者每雇傭一名無產者,將減免一部分賦稅,雇傭的越多,剪除的也就越多。”
    另外他還針對國家放高利貸的事,出台了相應的法令。
    因為鄭國是最早搞商業興國的,所以高利貸這種事,在鄭國起源的就比較早了。
    很多想快速致富的人,便向手中有大量錢財的人借貸,以求手中有本,可以迅速起家。
    一開始這是正常的,利息也不高,所以國家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但到了現在,姬忽驚奇的發現,有些放貸的利息竟高達百分之五十,有些邊遠地方,甚至高達百分之八十或者百分之百。
    這也就是說,從放貸開始之日,那些放貸人手中的死錢,將像生兒子一樣給他們帶來源源不斷的利潤。
    而且為了要回負債人手中的欠款,他們甚至找來了地痞流氓,開始了暴力催收。
    一年時間,國內就報上了百起因此傷殘的案件。
    其中還有兩例致死案,雖然後續交給掌管刑獄的官員處理了,但姬忽依然很生氣。
    這還能忍?這樣一直下去,國家遲早被這些人整壞。
    於是姬忽便下令“天下放貸,皆不可高於百分之五。
    且至今日還貸超過本金以及百分之五利息的人,有權找國家提起訴訟,要回多餘孳息。
    至今三年以內的放貸,均適用此法,超過三年,還沒有還清的,也按照此法實行。”
    令一下,全國有錢人和土地大量擁有者們怨聲載道。
    其中,很多官員也過來給姬忽建議,說是不能這樣做,國家強行幹預民間的生產,這是不對的。
    姬忽才不管那些,訓斥了一頓那官員說。
    “若是你的後代變成了無產業者,亦或是高利貸的受害者,你還會這樣說嗎?此法雖有害於權貴,但利在千秋。”
    至此,新法實行。
    姬忽也著手著,改革法令,讓整個鄭國的國家機器,徹底服務於人口發展和國家建設中來。
    喜歡穿越春秋,吾為最強昭公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穿越春秋,吾為最強昭公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