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融夷之令
字數:4055 加入書籤
一係列政策下發執行後,鄭國的人口,在五年後,暴漲到一千萬人。
實話是,姬忽第一眼看到的時候,還以為自己眼花了呢。
搖了搖頭繼續看後,發現統計官員報上來的白紙黑字寫得一位不差,就是一千萬人。
好乖乖,這要是再過五年,豈不是要變成一千兩百萬?不對,照這個發展態勢,應該是一千兩百五十萬。
然後五年再五年,隻需要十幾年,鄭國將會以世界六分之一的土地,養活其大半的人口。
姬忽分析了原因,發現其實是很多邊民歸附了,從而增加的人口。
因為國家並沒有將他們區別對待,所以他們很快便在鄭境安了家。
他們帶來自己填充鄭國人口的同時,也為這個國家生育了後代。
隻不過,他們中很多人生的孩子,還是以他們以前的族群自居。
準確來說,這些歸附者,在內心深處,依然不是願意融入華夏這個大家庭的。
有自己這方麵的關係,畢竟華夷之別自古有之,百姓對其野蠻習慣多為厭惡。
但更多的,姬忽覺得是他們對自己這個國家的不認同。
現在,整個大鄭武德充沛,絲毫不怕他們造反啥的。
但是隨著時間的發展,他們的人口也會變得越來越多。
再加上他們聚集多在險要位置,一旦國家有變,他們就會上演西晉時的五胡亂華之事。
不行,他絕對不能坐看這種事情的發生。
於是,他召集幾位文臣武將商議對策。
會上,他陳述自己的觀點,說是如果百姓缺乏認同感,將來一定會禍起蕭牆的。
開始大家都覺得此話有些危言聳聽,但隨著交流的深入,在姬忽有理有據的論述下,幾人分別提出了建議。
管仲建議,將這些人遷到諸侯國的地盤去,讓諸侯國去消化。
這種轉化將來危機的方法,看似可行,但姬忽覺得還是如揚湯止沸一樣,就怕他們沒有被諸侯們消化,反而是李代桃僵,將諸侯國從內部瓦解,屆時又得多一個敵人。
百裏奚是個溫和派,他建議派官吏好生照管這些人的生活起居,讓其感念大鄭之徳,將來就會願意替大鄭出力的。
蹇叔則提出相反觀點,畢竟夷狄畏威而不懷德,你越是對他們好,他們就越覺得你怕了他們,一旦有一天你對他們沒有之前好了,他們仍然會叛你。
姬忽同意這種觀點。
這時,武將裏的南宮長萬也在,他平時心直口快,看著大家磨磨唧唧也拿不出個主意,幹脆起身道
“吾看也沒那麽麻煩,直接把他們都殺了就算了。”
這
一眾大臣紛紛看向他,眼神之中閃過一絲猶豫。
就連姬忽也覺得,他今天有幾分聰明。
但是作為天下的掌控者,治國當以仁為重,咋能肆意殺戮?
雖然但是他說的確可以一勞永逸,但那也會讓四周部族畏鄭如虎,再也不敢歸附的。
姬忽作為後世人,看過那麽多史書,他知道,一個地方能產出多少人,並不是由人種決定的,其實是跟那塊土地有關。
隻要那塊土地足厚肥沃,鏟掉一批,就可以長出新的一批,前提是,你得繼續播種。
就比如蒙古當年滅了西夏,後來呢,西夏那塊地方不繼續恢複了人口嗎?
如果他是一名武將的話,他可能會那樣幹,畢竟那是最簡單,最有效,將危機從根源處消滅的方法。
但他現在作為一國之君,行事當然要三思而後行了。
於是,他便決定凡鄭民與夷人成婚者,嫁娶之金自國府出,獎勵一羊一彘。
另,夷民不得居住在險要惡劣之處,若有則當地官府負責搬之。
然雜居夷民,使其速通大鄭習俗,便其生活。
姬忽的話一出,眾臣立馬反應過來,連連稱讚
“國君此法,堪比釜底抽薪呀!
先是以利誘之,夷民貪利,必然樂意如此,我大鄭也有眾多適齡未婚之民,正好可以與之婚配。
遷離險要,使夷不可以之拒守,是破夷之防也。
習大鄭之俗,可使其快速變為我大鄭之民也。
有此三者,何愁夷患不除!?”
麵對眾臣的讚服,姬忽很欣慰,隨後命眾臣起草詔令,星夜送往各郡與方國。
大家都走了後,姬忽留下南宮長萬,跟他說讓他近期著手操練兵卒,不日便要開拔。
南宮長萬知道有仗要打,開心地去準備了。
果然,此令下去才一個月的時間,就聽到北地郡遭遇到叛亂。
這個郡是在原範國西北部的領土上建立的,當初在此地的民眾,大多都是戎人。屬於是範國奪了人家的土地,然後奴役了他們的人。
從一開始,他們就不服華夏統治者。
後期因為鄭國的政策好,才繼續留在鄭境的。但是隨著時間的發展,更多的鄭人因家鄉人口密度過大,而遷移到這裏。
這個時候,雙方就開始起了摩擦。
一開始,官府多向著戎人,畢竟在這裏,人家才是地頭蛇嘛,出門在外,讓一讓還是有必要的。
可是自從官府這樣有意無意地向著他們後,他們就開始變得驕縱了,覺得鄭民是來搶了他們的地盤,隔段時間就喊著鄭民滾出去的話。
甚至還企圖仿照其他諸侯國那樣,建立一個國家,與大鄭保持朝貢關係。
本來,一切都隻是有點兒不融洽,還沒發展到那種劍拔弩張的地步。
但隨著姬忽的“融夷令”下達之後,他們中的有誌之士就立馬明白這是赤裸裸的陽謀,於是,他們也不裝了,立馬發動了叛亂。
很快,他們就占據了郡所,改平戎城為戎昌,企圖據此割據一方。
他們殺掉了鄭國派去的官員,將他們的人頭扔到了他們所謂的鄭境,讓看到的鄭國地方軍拿回去給姬忽。
還盡滅境內鄭人,築頭為京觀,看得戎人都覺得觸目驚心。
鄭國地方軍隊看不下去,跟其交手了幾次,但因戎人驍勇,又有鄭國的先進武器,導致均以失敗告終。
見到北地戎人的來信,姬忽立馬召南宮長萬進宮。
南宮長萬正在軍營裏訓練士兵,一見到召令,立馬直驅入宮。
喜歡穿越春秋,吾為最強昭公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穿越春秋,吾為最強昭公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