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吳幣如刀:遷封紅河平原
字數:4647 加入書籤
隨著吳侯被抓,吳國也算是徹底覆滅。
姬忽也趁勢將吳國的封號取掉,改當地為吳郡。
而吳國的貴族們,此刻卻一點沒有展現出他們該有的骨氣。
一個個改名的改名,逃跑的逃跑,吳國的社稷已經沒有人繼承了。
隨著吳侯被押送去新鄭處置,吳地的改革也開始進行了。
鄭軍將吳地的刀幣按照半成來兌換,率先給吳地實行了貨幣更換。
並將先軫的部隊留在這裏,先軫還成為了吳郡的第一任太守。
之後,大家論功行賞,都得到了賞賜。
先軫一上台,就廢除了以前開山煉銅的政策,改為種植桑稻。
桑葉可以養蠶繅絲,製作絲綢,稻子則可以供人們食用,這樣,吳地的百姓就可以自給自足了。
經曆了這場大捷,吳地的百姓也都變得很聽鄭國的話。
隻要是鄭國安排他們做的,他們都會不遺餘力地去做。儼然已經變成了鄭國的一部分。
對此,先軫甚是欣慰,並將此報告給了姬忽。
姬忽在接受到這個消息之後,便下旨勉勵了先軫,並還給吳郡免了兩年的稅收,當先軫將這一消息告訴民眾後,民眾皆是高呼萬歲。
處理了這邊的事,姬忽便要處理吳侯了。
在新鄭的大殿上,吳侯跪在地上瑟瑟發抖。
姬忽道“吳侯諸夷,你可知罪?”
“知罪,罪臣知罪,請鄭公饒我一命。”
“嗬嗬,饒命?饒了你我大鄭的使者就能活過來嗎?
饒了你,那些因此戰而喪生的士卒和百姓也能活過來嗎?
就是寡人打算饒你,你問問他們答應嗎?”
最後,吳侯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麽硬氣,在被嚇得一陣屁滾尿流後,便被拉下去斬了。
本來,這件事情有很多人是反對的,畢竟一國的國君說殺就殺還是有點兒囂張的。
而且,吳國其實也是姬家人,與鄭同出一脈,都是周王室的別支,這樣做有點兒太無情了。
但隨後姬忽的操作,卻讓他們打消了這樣的顧慮。
隻見他問向底下的臣子
“寡人聽說,老吳侯可不止這一個兒子呀!”
大臣一聽,早有懂事的趕緊回道
“是呀,老吳侯除了長子諸夷外,還有次子諸樊,三子諸亥。”
“三人誰最賢能呀?”
“稟國君,次子諸樊。”
那大臣屏聲道。
“好,那就封諸亥為新的吳侯。”
“好,好額?什麽?國君您說誰?”
“沒聽清楚嗎?國君說的是吳侯三公子諸亥!”
朝臣連忙給這位耳朵有點背的新歸附的臣子提醒了一遍。
那臣聽說,隻好跪下謝恩
“謝國君保全吳國之祚。”
此人正是先前勸吳侯的人,他叫冉謝,是原吳國的大夫。
因為當初勸言吳侯,被姬忽以為賢,召到新鄭為官。
“雖然吳國國祚可以延續,但寡人已經不能讓吳國繼續待在吳地了。”
此言一出,冉謝猛然震驚,抬頭小心道
“既然國君收了吳國的地,那吳國還怎麽立足於天下呀?”
誰知姬忽聽了此言笑道“在你們吳國西南地方,有一個越國,越國的南邊,有塊衝積平原,名為紅河平原。
那裏現在還沒有發展起來,但是地理位置優越,土壤肥沃,絲毫不亞於長江下遊的平原,寡人將封你吳國於此,你們可以在那裏建立國祚。”
說著,姬忽還拿出地圖,給冉謝指了指。
冉謝一看,登時大喜,忙替三公子諸亥謝姬忽賞地。
姬忽也不吝嗇,將冉謝也賜給了吳國,並讓其去吳地找到諸亥後前往封地。
並答應冉謝,隻要原吳國的人願意,他可以盡皆賜於新吳國為民,並還可以派遣船隻,送吳民從水路到達封地。
冉謝千恩萬謝,辭別了姬忽,隨後回到吳國找先君子嗣。
兩月後,終於找到了藏匿在民間的諸亥。
當他找到諸亥時,諸亥還以為他是鄭國派來殺他的呢,嚇得就一個勁地跑。
追了好久,冉謝才把他追上,然後將姬忽的國書給他看。
諸亥看到後,才相信了他不是害自己的人。
聽說自己將要去中南半島繼續做諸侯,他簡直不敢相信是真的。
緩了好久後,才回過來神,帶著冉謝找到了自己兄長。
冉謝一見諸樊,立馬俯身就拜,敘說在新鄭的見聞。
當他聽到姬忽任命諸亥為新的吳侯後,立時震驚地說不出話來。
良久,他才反應過來“看來鄭公對我大吳的懲罰,不可謂不重呀。”
“此話何講?”
冉謝問道。
“立嗣立長或立賢,而鄭公此行,明顯是怕我大吳再度崛起呀!”
聽諸樊說完,冉謝道“既然吳國已經被滅亡了,人家願意讓我們複國,已經是天大的恩賜了,我們豈能再要求什麽?”
諸樊道“也是,也是,是我貪心了。”
隨後,他勉勵弟弟到了新吳國後要好好治理國家,勵精圖治,千萬不要再重蹈大哥的覆轍。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後又叮囑冉謝,讓其過去後好好輔佐,一定要讓吳國重新站起來。
當二人問到諸樊該怎麽辦時,諸樊道
“放心吧,鄭公是不會放我離開的。”
話音還沒有落,就有鄭國的官吏來到幾人麵前宣旨了。
其意大致為,聽聞諸樊賢明,鄭公甚慕,想結交一二,特命來新鄭相見。
聽完來人所念,二人皆是彼此看了一眼,不敢說話。
再看諸樊,臉上沒有一絲表情變化,他默默地接下了旨,並表示自己一定會去新鄭見鄭公的。
使者說完,給諸樊留了地址後,就離開了。
之後,三人絮絮叨叨了一頓,便一同離開,回到官府建立的公館去了。
三日後,諸樊離開吳地往新鄭去,諸亥也在冉謝的陪同下,一起踏上了南地的征程。
他們一行中,有很多原吳國的百姓,表示願意隨他們一同南下。
鄭國官府這邊也同意了,用幾十艘大船,將這近兩萬人,連同其生活物資一起,運到了紅河平原。
這之後,吳國便在此紮下了根,並每年給鄭國上繳賦貢,每年但逢大事,都會派人前往新鄭祝賀。
兩國自此和睦如初。
在隨後的日子,吳國還向其他地方擴張,經曆了幾代人,還占領了整個中南半島。
甚至與鄭國一起,夾擊了諸越,最後瓜分其地,兩國自此土地相連。
喜歡穿越春秋,吾為最強昭公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穿越春秋,吾為最強昭公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