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寒梧園·五美弄弦
字數:2802 加入書籤
寒梧園的春,在驚蟄後的第三日,被千樹寒梅催成了流動的胭脂海。宇文淵的青衫,倚著梅樹虯枝,護心鏡上的花瓣影,與五女的衣袂,在風裏,織成了護民者的,最溫柔的,錦緞。
崔秀寧·鳳求凰
崔秀寧的月白衣裙,繡著新得的“寒梧雙棲”紋,膝上的梧桐琴,正是當年在華林園,用斷發換得的焦尾琴。她指尖掠過琴弦,《鳳求凰》的調子,卻混著塞北的胡笳——那是馮妙晴,去年冬日,教她的草原牧歌。琴尾的梧桐佩,隨著音律,在梅枝投下“共榮”的影:“將軍可記得,”她的聲音,如梅花落在琴弦,“在河陰獄,”指尖,撫過琴身的護民刻痕,“這琴,”喉間發緊,“曾為你,”“止過,”“血。”
蘇綰·紙鳶驚風
蘇綰的紅衣,此刻綴著細碎的鮫人鱗紋,機關匣化作紙鳶的骨架,千片鮫人綃,在她掌心,漸次展開成五瓣寒梧花。紙鳶的尾翼,纏著五色彩線——正是五女,在天涯海角血誓碑前,剪下的發絲。“去!”她輕笑,機關匣的齒輪,發出輕快的響,紙鳶竟在梅枝間,顯形出狼首與魚尾的合紋,“這紙鳶,”她的指尖,撫過鳶身的“護民”暗紋,“能飛進共榮坊,”望向坊內的煙火,“給孩子們,”“送,”“鮫人淚做的,”“糖。”
王若雪·一統棋局
王若雪的素衣,鋪著半幅“天下一統棋”,棋盤用南海珊瑚與歸狼原狼骨嵌成,黑子刻著狼首,白子雕著朱雀,卻在“中州”的位置,共守著一枚“民”字玉棋。她的算籌,輕點“幽州”星位,白子忽然自動跳轉,與黑子,在“長城”處,形成護民的陣:“將軍看,”算珠,滾落“涼州”紋,“胡漢的棋,”喉間發緊,“終究,”“該,”“共護,”“同一片,”“天元。”
馮妙晴·胡旋火舞
馮妙晴的紅裘,換成了胡漢合璧的舞衣,狼首紋的衣襟,綴著漢家的銀鈴,赤足踩著蘇綰製的“浮光履”,每一步,都在青石板,印出“共榮”的光。她的狼首刀,此刻成了舞具,刀柄的銀狼眼,映著梅枝的雪,刀穗的五色彩線,掃過王若雪的棋盤:“老子的胡旋,”她忽然大笑,聲如破陣的號角,“比在柔然王庭,”刀光,挽出十二道狼首影,“多了,”“秀寧姐的,”“琴,”“蘇丫頭的,”“光!”
陸靈珊·醉劍驚鴻
陸靈珊的青衫,染著未幹的鮫人酒,驚鴻劍穗,纏著宇文淵的酒葫蘆,步法卻穩如驚鴻掠影。她的劍,在梅枝間,挽出“五美同輝”的劍花,劍刃上的寒梧紋,與飄落的花瓣,共舞成“護民”的圖騰:“靈珊的醉劍,”她忽然輕笑,劍尖,挑起宇文淵的酒葫蘆,“在加勒比,”喉間發緊,“斬過海盜的旗,”劍穗,掃過他的鬢角,“如今,”“隻斬,”“你,”“眉間的,”“霜。”
更鼓初響,紙鳶忽然掠過眾人頭頂,尾翼的彩線,恰好纏住馮妙晴的狼尾飾。蘇綰的機關匣,發出輕快的蜂鳴,紙鳶竟在梅樹頂端,顯形出五女的護民印記——梧桐、算籌、狼首、驚鴻、魚尾,共同托著“寒梧”的光。王若雪的算籌,忽然在棋盤,排出“地山謙”的卦象,算珠,停在“五美同輝”的星位:“此局,”她的聲音,如算珠落盤,“無輸贏,”“唯有,”“護民者,”“共醉,”“人間。”
宇文淵忽然輕笑,聲如梅枝承雪,望著她們——崔秀寧的琴,正為馮妙晴的胡旋,添了絲江南的柔;蘇綰的紙鳶,載著王若雪的算籌星,飛向共榮坊的孩童;陸靈珊的醉劍,掃落的梅花,恰好落在王若雪的棋盤,成了“民”字棋的冠冕。他忽然覺得,護心鏡裏的光,比任何時候都更暖——不是因為破虜戟的鋒芒,而是因為,眼前的五女,將血與淚,釀成了,能醉人間的,護民的,春風。
“將軍,”蘇綰忽然拽住他的手,紙鳶的彩線,纏上他的護心鏡,“你看,”她的指尖,指向共榮坊,那裏,胡漢百姓,正舉著“五美燈”,應和紙鳶的光,“當年在南海,”喉間發緊,“我們用血,”“織的網,”“如今,”“成了,”“百姓,”“手中的,”“暖。”
暮色漫過寒梧園時,馮妙晴忽然將狼首刀,插在梅樹下,刀鞘的狼首眼,望著天上的紙鳶:“老子說,”她的聲音,混著酒香,“等咱的娃們,”“長大了,”“就帶他們,”“去南海,”“看鮫人燈,”“歸狼原,”“摸寒戟碑,”“讓他們知道,”“護民的路,”“從來,”“不是,”“一人一戟,”“是,”“五美,”“同輝。”
陸靈珊的驚鴻劍,忽然在梅枝,刻下“五美弄弦”的小像,劍穗的鮫人綃,掃過宇文淵的掌心:“靈珊的劍,”她的聲音,混著劍鳴,“會把今天,”“刻進,”“寒梧的,”“年輪,”“讓千年後的人,”“看見,”“護民者的,”“江山,”“不在,”“金鑾殿,”“而在,”“你們,”“發間的,”“花瓣。”
宇文淵忽然望向梅樹,新抽的枝椏,正結著五顆並蒂的梅苞——狼首形的梅瓣,裹著朱雀的蕊,鮫人淚的露珠,凝在寒梧的萼。他忽然明白,所謂“最盛的江山”,從來不是版圖的遼闊,而是,當五女的笑,百姓的燈,護民的情,在同一個春天,同一片土地,綻放成,永不凋零的,共榮之花。
是夜,寒梧園的梅枝,第一次,在月光下,顯形出“寒戟歸田”的合紋。蘇綰的紙鳶,停在梅梢,尾翼的彩線,與五女的護民紋,發出細碎的共振。宇文淵靠在樹下,聽著崔秀寧的琴,馮妙晴的笑,王若雪的算珠,陸靈珊的劍鳴,蘇綰的機關聲,忽然覺得,這便是,護民者,最想守住的,最盛的,江山——不是鐵馬冰河,而是,與心愛之人,共赴的,煙火與溫柔。
後世的《寒戟照塵寰》殘卷,在“寒梧園篇”留有這樣的斷句:“五美弄弦處,寒梅映月柔,護民者眼底,江山是溫柔。” 這些文字,如同寒梧園的梅香,雖曆經千年,卻依然,在泛黃的紙頁間,散發著,護民者,在歸田後,找到的,最動人的,江山的,真意。
喜歡寒戟照塵寰請大家收藏:()寒戟照塵寰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