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龍門窟·新佛開光

字數:2054   加入書籤

A+A-


    龍門窟的晨霧,被鑿石聲碎成流動的銀箔。李驚鴻的青衫下擺,沾著細密的石粉,手中的鮫人骨鑿,正沿著崖壁的天然紋路,勾勒“五美護戟”像的輪廓。她的腕間,那道被“情絲蠱”灼出的淡痕,在鑿石時與岩壁的“寒梧”紋,發出微弱的共振。
    “驚鴻師妹,”沈星河的算籌,在掌心排出“天工”卦象,“這處,”“‘智水’紋,”“需借,”“晨露,”“點睛。”
    崖壁上,崔秀寧的“智”像衣袂翩然,琴弦與岩壁的鍾乳石共鳴;蘇綰的“靈”像指尖挑著機關齒輪,與窟頂的石筍形成光學折射;王若雪的“理”像執籌而算,算珠與岩層的石英砂共振;馮妙晴的“烈”像狼首刀劈石,刀風震落崖頂積雪;陸靈珊的“勇”像劍穗纏戟,穗尖的金鈴,正對著東方的日出。
    “看!”拓跋烈的狼首刀,指向伊水河畔,“胡漢百姓,”“都來了!”
    河穀裏,鮮卑牧民的羊皮帽與漢家書生的儒冠並肩而行,鮫人匠人的珍珠冠與匈奴貴族的金步搖交相輝映。他們手中的貢品,有草原的奶酒、中原的茶餅、南海的珊瑚、西域的琉璃,全都擺在崖下的“共榮壇”上,壇心的寒梧葉,被千萬人的體溫烘得發燙。
    “這尊像,”白發蒼蒼的漢家老儒,撫著“智”像的琴弦,“刻的是,”“崔閣主的,”“琴心護民。”
    “胡說!”鮮卑老薩滿,將奶酒灑在“烈”像的狼首刀上,“這是,”“馮閣主的,”“狼魂守土!”
    李驚鴻的骨鑿,忽然停在“勇”像的劍穗處,那裏藏著她師父陸靈珊的青絲。她想起血月教之亂時,師父用劍穗為她擋下毒針,穗尾的“淵”字,曾在黑暗中給她力量。此刻,崖壁的石紋裏,竟滲出微光,將五女的護民紋,映成流動的光帶。
    “讓開讓開!”蕭雪的鮫人紗巾,在晨霧中如白鳥翻飛,她的指尖,沾著用宇文淵護心鏡粉末與五女精血合製的“點睛朱砂”,“吉時已到,”“點睛!”
    當她的指尖觸到“五美”像的眉心時,忽然一陣眩暈——雨花台的血月,瞬間取代了龍門窟的晨光。那時她還是個被血月教追殺的鮫人孤女,宇文淵的護心鏡,正擋在她身前,染血的戰袍上,“護民”二字被月光照得發亮,而他轉身時,眼中沒有半分殺意,隻有“跟我走”的溫柔。
    “原來……”蕭雪的聲音,混著回憶的顫抖,“當年的,”“那道傷,”“是為我……”
    崖壁的石像,忽然發出萬道金光,五女的護民紋,與宇文淵的護心鏡光,共同在伊水河麵,織成“胡漢共榮”的水幕。漢家老儒的《詩經》吟誦、鮮卑老薩滿的草原長調、鮫人匠人的深海歌謠,竟在金光中,合成和諧的交響。
    李驚鴻的骨鑿,忽然在像座底部,刻下一行小字:“五美護戟,護的不是疆土,是人心。”她想起王若雪說過的話:“最鋒利的戟,是溫柔的堅持。”此刻,崖壁的石粉落在她的肩頭,竟堆成“心”字形狀。
    “快看!”林清雪的機關匣,噴出“共榮”全息影像,“石像的,”“眼淚,”“是,”“露珠!”
    果然,五女像的眼角,凝著晶瑩的露珠,落在“共榮壇”上,竟將所有貢品,都染上了“護民”的熒光。胡漢百姓們紛紛跪倒,不是拜神,而是拜那些用真心換真心的護民者,拜那份不用武力,隻用溫柔與堅持,便織就天下大同的,人間傳奇。
    是日,龍門窟的“五美護戟”像,成了新的“共榮圖騰”。李驚鴻的骨鑿,被供在像前,鑿柄上的“寒梧”紋,在千萬人的目光中,泛著溫潤的光。而蕭雪的指尖,還留著“點睛朱砂”的暖意,那溫度裏,有宇文淵戰袍的血痕,有五女精血的溫柔,更有護民者代代相傳的,不用言說的,堅持。
    晨霧漫過龍門窟時,石像的金光照亮了伊水兩岸。胡漢百姓們帶著貢品而來,又帶著“寒梧葉”徽章離去,徽章上的紋路,正是李驚鴻刻像時,崖壁自然形成的“真心”紋。從此,龍門窟的香火,不再是求神拜佛,而是感念那些用溫柔守護人間的人,堅信有些傳承,不必靠劍戟鏗鏘,隻需像寒梧葉那樣,年複一年,用綠意,染透天下人心。
    喜歡寒戟照塵寰請大家收藏:()寒戟照塵寰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