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南陽淅川
字數:3383 加入書籤
"啪!"
韓月華第三次拍死試圖叮咬她手腕的蚊子,在實驗記錄本上寫下"7月15日,樣本組3,氣孔導度.....
實驗室的老吊扇吱呀呀轉著,卻驅不散盛夏的悶熱。她推了推滑落的眼鏡,繼續盯著顯微鏡下的小麥葉片切片。
"還沒休息?"彭立新推門進來,手裏端著兩個搪瓷缸子,"都淩晨一點了。"
韓月華頭也不抬:"再等半小時,這批數據就記錄完了。方老師後天回來要看的。"
彭立新把冒著熱氣的薑湯放在她手邊,湊到顯微鏡前:"怎麽樣?"
"你看,"韓月華調整焦距,"幹旱處理的樣本氣孔開度明顯小於對照組,但葉綠體結構更緊湊。"
彭立新吹了聲口哨,轉身從木櫃裏取出一疊泛黃的記錄本:"這與1968年蘭州站的觀測結果一致。我查過資料,當年西北旱區的小麥也有類似適應性變化。"
實驗室的窗戶突然被風吹開,暴雨前的濕氣湧進來,掀亂了桌上的記錄紙。兩人手忙腳亂地按住紙張,韓月華的辮梢沾上了墨水。
"要下大雨了。"彭立新關緊窗戶,突然想起什麽,"等等!方老師和鐵柱今天是不是在淅川縣做露天試驗?"
話音未落,電話鈴聲刺破夜空。韓月華抓起聽筒,裏麵傳來張鐵柱斷斷續續的聲音:"韓、韓姐...實驗田的自動記錄儀...暴雨前數據異常...方老師說請你們查下7月那批樣本的..."
電話線在雷聲中滋滋作響。彭立新已經翻開厚重的氣象資料:"找到了!7月8日也是這種暴雨前悶熱天氣,當天的氣孔導度數據確實有波動!"
韓月華顧不得擦手上的墨水,飛快翻出對應的記錄本。兩人頭碰頭核對數據時,閃電照亮了貼在牆上的工作照——方稷蹲在麥田裏,手把手教張鐵柱使用測墒儀,褲腿上沾滿泥點。
方稷卷著褲腿站在淅川縣的試驗田裏,晨露打濕了他的解放鞋。他手中的負壓計顯示1.5pa,這個根係水勢數據讓他眉頭緊鎖。
"鐵柱,來對比一下。"方稷招呼正在記錄株高的年輕人,"這片"隴旱1號"的水勢比實驗室數據低了20。"
張鐵柱小跑過來,筆記本上密密麻麻全是數字:"方老師,我正想說這個。這批大田苗的葉片脯氨酸含量也比預期高。"
兩人蹲在田埂上,頭頂的太陽漸漸毒辣起來。方稷從背包裏取出個鐵皮盒子,裏麵整齊排列著小麥根係樣本,每個都標著日期和編號。
"你看這個。"方稷指著最新采集的根係,"側根數量比上周增加了30,但根毛發育不良。我懷疑是土壤硬度影響了..."
"方老師!"村裏人遠遠喊道,"有電話找您!"
公社辦公室裏,方稷握著嗡嗡作響的電話筒。韓月華興奮的聲音從聽筒裏傳出:"方老師!我們發現一個規律!小麥在清晨有短暫的水分吸收高峰,可能與露水有關!"
方稷的手指在桌麵敲出一串節奏:"數據可靠嗎?"
"可靠!彭師兄核對了三年的記錄,幹旱年份這個現象更明顯!"
"好,好!"方稷眼睛發亮,"我這就讓鐵柱加測清晨時段數據。你們繼續實驗室驗證!"
回到試驗田,方稷立刻調整了觀測方案。張鐵柱聽完解釋,黝黑的臉上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怪不得老鄉們總說"早澆三分,晚澆一寸"!"
正午的太陽曬得人頭暈,兩人卻幹勁十足。方稷教張鐵柱使用新帶來的壓力室,測量葉片水勢;張鐵柱則分享了他從老農那裏學來的土辦法,用不同顏色的布條標記麥株長勢。
"方老師,您看這個。"張鐵柱從兜裏掏出個小本子,上麵畫著歪歪扭扭的曲線,"我按您教的,把株高、穗數與降雨量畫在一起,好像真有規律..."
方稷接過本子,眼前浮現出實驗室裏那些精密儀器繪製的圖表。兩種截然不同的記錄方式,卻指向同一個真相,小麥在幹旱環境下的生存智慧。
那晚,方稷留宿在淅川縣。月光如水,他和張鐵柱坐在打穀場上,麵前攤開著實驗記錄和農戶反饋表。
"鐵柱啊,"方稷突然問,"知道我們為什麽要花這麽大力氣研究抗旱機理嗎?"
張鐵柱撓撓頭:"為了...培育更好的品種?"
"不止。"方稷指向遠處黑黝黝的麥田,"你看那些麥子,它們能在幹旱中活下來,靠的是億萬年的進化智慧。我們要做的,就是讀懂這種智慧,把它變成農民口袋裏的糧食。"
"像這個清晨吸水的發現,如果能應用到育種中,或許能讓小麥利用率提高幾個百分點。別小看這幾個點,放到全國就是億斤糧食。"
張鐵柱若有所思:"所以方老師才堅持每月都下鄉...實驗室的數據要和地裏的表現對上才行。"
方稷拍拍年輕人的肩膀,"論文要寫在祖國大地上,成果要長在農民田裏頭。"
回到研究所已是三天後。方稷剛推開實驗室的門,就被韓月華和彭立新一左一右拉住。
"方老師!快看這個!"韓月華激動得語無倫次,指著顯微鏡,"我們做了連續72小時觀測,發現氣孔在黎明前會短暫開放!"
彭立新補充道:"正好對應鐵柱那邊測到的吸水高峰。我們懷疑這是小麥在幹旱環境下的適應性策略,利用晨露補充水分!"
方稷湊到顯微鏡前,看到顯示屏上跳動的數據曲線,那個規律的波峰像一道曙光。他的手微微發抖:"這可能是...改寫抗旱理論的關鍵發現。"
實驗室突然安靜下來,三人相視而笑。窗外,秋風吹動試驗田裏的麥浪,沙沙作響,仿佛在回應這個可能改變無數農民命運的時刻。
"擴大試驗範圍。"方稷當即決定,"彭立新負責生理指標,韓月華繼續細胞觀察,我明天再去淅川縣,和鐵柱一起做田間驗證。"
他拿起電話,又放下,轉身對兩位年輕人說:"今晚都好好休息。接下來,我們有的忙了。"
喜歡穿越70年代從知青到國士無雙請大家收藏:()穿越70年代從知青到國士無雙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