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天地歸心

字數:5070   加入書籤

A+A-


    龍亭的晨光透過雕花窗欞,在青磚地上投下細碎的光斑。陸尋坐在盤龍柱下的石階上,指尖摩挲著掌心的共生紋,紋路間流轉的金紅色氣脈比往日更加溫潤。窗外傳來開封城的喧囂,小販的吆喝聲、孩童的嬉笑聲、車馬的軲轆聲交織在一起,透著股劫後餘生的鮮活“總算真正安靜下來了。” 他望著簷角的銅鈴,鈴鐺在微風中輕晃,卻不再發出急促的警示聲。
    林婉兒端著兩碗熱茶走來,青瓷碗上冒著白氣,茶香混著龍息草的清香飄散開“尋哥快趁熱喝,這是用曲阜的泉水泡的雲霧茶。” 她將茶碗放在石階上,聽石符在掌心轉了圈,符麵映出九州龍脈的全景 —— 金紅色的氣脈如蛛網般遍布大地,天珠、地珠、人珠的光芒在網中閃耀,像三顆溫潤的明珠,“血珠說所有龍脈節點都穩定了,煞氣殘留不到一成,再過半年就能徹底消散。”
    王胖子扛著把新做的桃木劍從偏殿出來,劍鞘上纏著紅綢,軍大衣換成了輕便的青布褂子“奶奶的這把劍可比青銅殘片順手多了!” 他往石桌上一拍,劍鞘與石麵碰撞發出沉悶的響聲,“胖爺昨天教那幫小子紮馬步,一個個軟得像麵條,還得胖爺親自示範!” 離火珠在他腰間的布袋裏忽明忽暗,透著股閑不住的活力。
    殿外傳來腳步聲,守脈人老周抱著摞卷宗進來,羊皮卷宗上沾著露水,顯然是剛從城外巡查回來“陸先生,這是各州報來的龍脈巡查記錄。” 他將卷宗放在石桌上,指著最上麵的一本,“秦嶺那邊的新竹長到三尺高了,守脈人說竹根纏著龍脈氣脈,長得比往年快一倍;還有曲阜的孔廟,補種的柏樹都發新芽了,香火比以前更旺。”
    陸尋翻開卷宗,裏麵畫著細致的龍脈走勢圖,每個節點都標著朱紅色的小圈“這些紅圈是什麽意思?” 他指著其中一個標在黃河岸邊的紅圈,旁邊寫著 “玉帶環腰局穩固”。
    “是新布的小風水局。” 老周笑著解釋,“各地守脈人照著先生留下的圖譜,在村口、河畔布了簡易的聚氣陣,用的都是當地的石頭、草木,不用青銅殘片也能穩住氣場。” 他往窗外指,“就像咱們龍亭周圍種的這圈槐樹,根須在地下結成網,能擋些小煞氣,還能聚人氣。”
    林婉兒的聽石符突然飛向殿外,符麵映出幾個孩童在龍亭廣場上玩耍的景象。孩子們用樹枝在地上畫著簡單的龍紋,嘴裏念叨著 “左青龍,右白虎” 的口訣,其中一個紮羊角辮的小姑娘正用石子擺著微型的三才陣“尋哥你看!是張大戶家的丫頭,上次煞氣汙染時她爹受了傷,現在跟著守脈人學認龍脈呢!” 聽石符的藍光在孩子們身上轉了圈,映出他們氣脈中淡淡的金紅色,那是龍脈滋養的痕跡。
    王胖子湊到窗邊看了看,摸著下巴直樂“這小丫頭擺的陣比胖爺第一次強多了!” 他往廣場走去,“胖爺去教教她們,免得把白虎位擺錯了方向!” 離火珠在他掌心亮了亮,卻沒放出火焰,隻是化作溫暖的光暈,逗得孩子們拍手笑。
    陸尋翻開另一本卷宗,裏麵貼著幾片幹枯的樹葉,葉片上用朱砂畫著細小的龍紋“這是西域守脈人寄來的?” 他認出葉片邊緣的鋸齒,是昆侖特有的雪蓮葉子。
    “老哈說雪蓮在煞氣消退後長得特別好。” 老周點頭,“他們把雪蓮葉子曬幹了畫符,貼在牧民的帳篷上,既能驅蟲,又能擋寒氣,比以前的青銅符方便多了。” 他往卷宗裏翻,露出張西域地圖,上麵用藍線標著新修的牧道,“這些牧道都順著龍脈氣脈走,牛羊走在上麵長得壯,還能順便踩踏煞氣殘留的節點,一舉兩得。”
    林婉兒的聽石符突然發出柔和的紅光,符麵映出蜀山的景象 —— 清風子道長帶著弟子們在鎮龍頂補種鬆樹,每棵樹下都埋著小塊龍息草根莖,玄機子道長在一旁指點,偶爾與少林來的武僧說笑,佛光與道韻在山間交織成網“血珠說蜀山和少林在合編護脈圖譜,把佛道的法子融在一起,以後守脈人學起來更方便。” 她往陸尋身邊靠了靠,“住持大師說下個月要來開封,跟咱們商量成立‘守脈學堂’的事,教孩子們識龍脈、辨煞氣。”
    廣場上突然傳來歡呼聲,陸尋和林婉兒走到窗邊,隻見王胖子正用離火珠在地上畫圈,青藍色的火焰在圈中凝成個小小的龍形,孩子們圍著拍手叫好。一個虎頭虎腦的小男孩舉著塊鵝卵石問“胖叔叔,這石頭能養龍脈嗎?我爹說河邊撿的石頭最有靈性!”
    “算你小子有眼光!” 王胖子把石頭拿過來,用火焰在上麵輕輕一燎,石頭表麵竟浮現出淡淡的水紋,“看到沒?這是玉帶石,埋在屋前能聚財氣,埋在屋後能擋煞氣,記住了嗎?” 他把石頭還給男孩,又從布袋裏掏出顆離火珠碎片,“這個送你玩,遇到不對勁的東西就用它照照。”
    陸尋笑著搖搖頭,轉身往卷宗走去“胖子倒是會教孩子。” 他翻開標注 “江南” 的卷宗,裏麵夾著幾張漁民畫的水脈圖,圖上用紅筆標著魚群聚集的位置,旁邊寫著 “龍息草長勢好的地方魚最多”,“潯江的漁民把護脈漁歌改成了童謠,教孩子們傳唱,血珠說這樣能讓人脈氣脈更旺。”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林婉兒指著圖上的一處漩渦“李大娘說這裏布了‘魚躍龍門’局,用七塊青石在江底擺陣,既能聚魚,又能分流洪水,今年汛期都沒淹到碼頭。” 她往符麵的江南區域指,“聽石符能‘聽’到漁歌的調子,跟龍脈氣脈的頻率特別合,唱得越熱鬧,水脈越穩。”
    正午時分,龍亭的鍾聲敲響,守脈人們陸續來匯報工作。負責中原區域的守脈人帶來新收的徒弟,一個十五六歲的少年,背著半舊的羅盤,見到陸尋就緊張得臉紅“陸、陸先生,我叫小石頭,以後跟周叔學認龍脈。” 他從懷裏掏出塊打磨光滑的玉石,“這是俺家傳的護脈石,娘說戴著能安心。”
    陸尋接過玉石,指尖剛接觸就感覺到溫潤的氣脈,玉石裏竟有絲微弱的共生紋氣息“是塊好石頭。” 他在玉石上輕輕一點,注入絲紫氣,“以後用心學,守脈人不看本事大小,看心誠不誠。” 少年捧著玉石連連點頭,眼睛裏閃著興奮的光。
    王胖子帶著孩子們在廣場上吃飯,粗瓷碗裏盛著雜糧飯和燉菜,離火珠在一旁溫著陶罐,裏麵飄出肉香“小石頭快來吃飯!胖爺這罐紅燒肉可是加了龍息草燉的,補氣血!” 他往少年碗裏夾了塊肉,“以後跟著胖爺學控火,保證你半個月就能用離火珠烤肉!”
    林婉兒和幾位女眷在偏殿包餃子,麵團裏摻了龍息草粉,翠綠的餃子在沸水裏翻滾,像一群小元寶“尋哥說餃子形如元寶,煮在鍋裏像龍脈氣脈流轉,吃了能聚氣。” 她往鍋裏撒了把蔥花,“等下給小石頭端一碗,讓他暖暖身子,以後跟著咱們跑山路,得有好體力。”
    午後的陽光暖洋洋的,陸尋帶著小石頭在龍亭周圍巡查。走到碑林時,少年指著一塊刻著《青烏子相地經》的石碑問“先生,龍脈真的有靈性嗎?它會疼嗎?”
    陸尋蹲下身,指著石碑旁的小草“你看這草長在石碑縫裏,石碑連著地脈,草能長這麽好,就是龍脈在滋養它。” 他往地上的螞蟻窩指,“螞蟻搬家會避開煞氣重的地方,它們比人更懂龍脈的脾氣。” 他撿起塊瓦片,在地上畫了個簡單的太極圖,“龍脈就像人的氣血,你善待它,它就護著你,你傷害它,它就會生病,道理是一樣的。”
    小石頭似懂非懂地點點頭,從懷裏掏出個小本子,認真地記下陸尋的話“周叔說以前的守脈人會跟龍脈說話,先生你會嗎?”
    “會啊。” 陸尋笑著往龍亭的盤龍柱摸去,柱身上的龍紋在陽光下微微發亮,“你用心聽,風聲就是龍脈在說話,水流就是龍脈在唱歌,隻要你對它好,它就會回應你。” 共生紋突然傳來溫暖的回應,地麵的草葉輕輕搖曳,像是在打招呼。
    傍晚時分,各地的守門人陸續返程,龍亭廣場上漸漸安靜下來。林婉兒收起聽石符,符麵最後定格在黃帝陵的景象 —— 巫祝老者帶著年輕守脈人祭祀,黃龍玉佩的光芒與祭台的香火交織,黃土高原的落日將天空染成金紅色“血珠說今天是黃帝誕辰,各地都在祭祀,龍脈氣脈比往常旺三成。”
    王胖子躺在石階上數星星,離火珠在他掌心轉著圈,像顆會發光的珠子“奶奶的今天可算歇下來了。” 他往嘴裏叼了根草,“小石頭那小子悟性高,比胖爺當年強多了,以後定是個好守脈人。” 草葉在他嘴裏嚼著,發出輕微的哢嚓聲。
    陸尋望著滿天繁星,紫微星的光芒格外明亮,客星的灰光早已消失無蹤。天珠、地珠、人珠的位置各有一顆亮星,遙相呼應,在天際形成穩固的三角“天地總算真正歸位了。” 他輕聲說,掌心的共生紋與三顆星的光芒產生共鳴,“以前總想著打勝仗,現在才明白,守住這日常的安寧,比打贏十場仗更重要。”
    林婉兒往他身邊靠了靠,聽石符的藍光在兩人之間流轉,映出未來的景象 —— 十年後的龍亭,小石頭已經長成壯實的青年,帶著更小的孩子認龍脈;王胖子的離火珠傳給了徒弟,自己在龍亭旁開了家小酒館,守脈人路過就來喝兩杯;陸尋和林婉兒坐在如今的石階上,看著新一代守脈人成長,笑容溫暖而滿足“尋哥你看,這就是血珠看到的未來。”
    陸尋握緊她的手,掌心的共生紋與聽石符的藍光交織成溫暖的光“不是未來,是現在。” 他往廣場上的孩子們望去,他們正圍著盤龍柱追逐,笑聲清脆,“守護從來不是一個人的事,是一代傳一代,就像這龍脈氣脈,永遠流轉不息。”
    夜色漸深,龍亭的燈火次第熄滅,隻剩下巡邏守脈人的燈籠在遠處晃動,像夜空中的星星。陸尋三人起身往偏殿走去,王胖子哼著新編的護脈小調,調子簡單而歡快,與遠處的蟲鳴、近處的風聲交織成和諧的夜曲。
    走到門口時,陸尋回頭望了眼盤龍柱,柱身上的龍紋在月光下若隱若現,仿佛活了過來。他知道,第四卷的故事在這裏告一段落,但守脈人的守護永遠不會結束,龍脈與人的共生之約,將在歲月的長河中永遠流傳,直到天地真正歸一,直到永恒。
    月光灑在龍亭的青磚上,留下長長的影子,像是在訴說著這場跨越數卷的守護傳奇,也像是在迎接更長遠的未來。陸尋的腳步聲漸漸消失在回廊盡頭,而盤龍柱上的龍紋,依舊在月光下靜靜守護著這片土地,守護著這份來之不易的天地歸心。
    喜歡華夏龍脈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華夏龍脈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