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朝堂初立:改革宏圖與風雲暗湧

字數:4529   加入書籤

A+A-


    辰時三刻,大明宮含元殿內鍾鼓齊鳴。童浩林頭戴十二旒冕冠,身著明黃龍袍端坐在龍椅之上,望著階下跪拜的文武百官,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這是他穿越後第一次正式上朝,蘇婉婷作為皇後,此刻正在偏殿通過珠簾靜觀局勢。
    “有事早奏,無事退朝!”司禮太監尖細的嗓音在大殿內回蕩。
    童浩林深吸一口氣,沉聲道:“諸位愛卿,朕近日思慮良多。如今雖國泰民安,但仍有諸多可改進之處。朕欲推行新政,不知眾卿意下如何?”
    話音剛落,殿內頓時響起一陣竊竊私語。宰相長孫無忌上前一步,躬身道:“陛下聖明,不知這新政具體是何內容?臣等願為陛下分憂。”
    童浩林心中一暖,他知道這位“大舅舅”在曆史上權傾朝野,但此刻卻是自己最堅實的後盾——畢竟現實中,童芳的大哥也穿越成了長孫無忌,知曉所有秘密,一家人自然要齊心協力。
    “朕以為,治國應以農為本。”童浩林目光掃過群臣,緩緩說道,“朕打算推行新的農田開墾政策,鼓勵百姓開墾荒地,官府提供耕牛、種子,三年之內免賦稅。同時興修水利,在各地修建水渠、水壩,以保農田灌溉無憂。”
    “陛下,此舉雖好,但耗費巨大,國庫能否支撐?”戶部尚書出列,麵露擔憂。
    “這個問題朕早有考慮。”童浩林胸有成竹,“朕決定以工商業為輔,大力發展商業貿易。開放更多商埠,鼓勵商人出海貿易,征收合理商稅。如此一來,國庫收入自會增加。”
    此言一出,殿內反對聲頓起。“陛下,自古以來重農抑商,方是治國正道!”“商人逐利,若任其發展,恐生亂象!”大臣們紛紛諫言。
    童浩林看向長孫無忌,隻見對方微微點頭,隨即上前道:“諸位大人,陛下此舉實乃長遠之計。如今大唐國力強盛,若能善用商業,不僅可充盈國庫,更能讓百姓生活富足。況且,發展商業與重農並不相悖,反而是相輔相成。”
    在長孫無忌的支持下,反對聲漸漸平息。童浩林繼續道:“除了農工商業,軍事也需改革創新。朕欲成立墨家軍事學院與士兵學院,培養精通兵法、武藝高強的軍事人才。同時設立天文學院,研究星象曆法,為行軍打仗、農業生產提供助力。”
    “墨家?陛下,墨家早已式微,如今上哪去尋墨家子弟?”一位老臣疑惑道。
    童浩林神秘一笑:“這個就不勞愛卿費心了,朕自有辦法。”其實,他早已讓童明浩暗中派人在江湖中尋訪墨家遺脈。憑借現代知識,他深知墨家的機關術、守城之法在軍事上大有可為。
    朝會結束後,童浩林將長孫無忌、童芳太後)、童明浩等人召至禦書房密談。“舅舅,朝堂上的阻力比我預想的還要大。”童浩林皺眉道。
    “陛下不必憂心,改革本就非一朝一夕之事。”長孫無忌安撫道,“臣會在朝中為陛下拉攏更多支持者。”
    童芳也道:“浩林,軍事改革迫在眉睫。吐蕃與漠北蠢蠢欲動,我們必須早做準備。你說的情報係統,準備得如何了?”
    “我已讓明浩著手組建軍事情報中心,計劃先培養八千名情報人員。”童浩林看向堂弟,“明浩,此事進展如何?”
    童明浩起身道:“一切順利。我從軍中挑選了一批忠誠可靠、機敏聰慧的士兵,正在進行秘密訓練。我們采用現代的情報收集、分析方法,相信很快就能發揮作用。”
    “好!有了情報,我們就能知己知彼。”童浩林眼中閃過一絲狠厲,“吐蕃與漠北若敢來犯,定叫他們有來無回!就用‘敵退我進’等三十六計,以少勝多!”
    與此同時,在長安城外一處隱秘的山穀中,墨家軍事學院的籌建工作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童明浩親自擔任院長,他根據現代軍事教育理念,製定了一套完整的教學體係。課程不僅包括傳統的騎射、兵法,還有墨家的機關術、守城器械製造,甚至融入了現代的戰術思維和團隊協作理念。
    “報告將軍,我們找到幾位墨家後人!”一名士兵匆匆來報。
    童明浩大喜:“快請他們進來!”
    片刻後,三位身著粗布麻衣的男子被帶了進來。為首的中年男子拱手道:“草民墨遠山,聽聞將軍要複興墨家,特來投奔。我等雖無治國安邦之才,但精通機關術與守城之法,願為將軍效力。”
    童明浩連忙扶起眾人:“三位大才來得正好!我院正需你們這樣的人才。日後,還請多多指教。”
    在墨家子弟的幫助下,墨家軍事學院的建設突飛猛進。他們改良了傳統的弩機,設計出威力更大的床弩;研製出新型的守城器械,如投石車、拒馬樁等。這些創新的武器裝備,讓大唐軍隊的戰鬥力得到了顯著提升。
    而在長安城內,工商業改革也在悄然推進。童浩林成立了專門的工商業管理機構,任命親信大臣負責。他們製定了一係列政策,保護商人利益,規範商業行為。同時,在長安東市、西市增設了許多商鋪,鼓勵百姓從事商業活動。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蘇婉婷也沒閑著,她憑借皇後的身份,在後宮發起了“女紅改良運動”。她將現代的紡織技術和設計理念傳授給宮女們,改良了絲綢、棉布的織造工藝,生產出的布料不僅質量上乘,而且款式新穎,深受貴族和平民的喜愛。這些精美的布料,很快成為了大唐對外貿易的熱門商品。
    然而,改革並非一帆風順。隨著新政的推進,觸動了不少貴族和世家大族的利益。他們暗中勾結,在朝堂上彈劾新政,在民間散布謠言,企圖破壞改革。
    “陛下,民間傳言,說您推行新政是勞民傷財,會讓大唐陷入混亂!”一日早朝,一位禦史大夫上奏道。
    童浩林拍案而起:“一派胡言!這些謠言定是有人故意散播!朕推行新政,是為了大唐的長治久安,為了百姓的幸福安康!誰敢阻撓,朕絕不輕饒!”
    退朝後,童浩林召集家人商議對策。“現在局勢有些棘手,那些世家大族在背後搞鬼,我們必須想個辦法反擊。”童浩林麵色凝重。
    童芳沉思片刻:“我們可以利用情報中心,收集他們的罪證。一旦掌握確鑿證據,就將他們一網打盡!”
    “好主意!”童浩林點頭,“明浩,你立刻安排情報人員,密切監視那些反對新政的大臣和世家。”
    童明浩領命而去。很快,情報人員就傳來消息:原來,以太子太師為首的幾位大臣,暗中與吐蕃勾結,企圖借助吐蕃的力量推翻新政,恢複他們往日的特權。
    童浩林得知後,怒不可遏:“竟敢通敵叛國!來人,傳朕旨意,立刻將太子太師等人緝拿歸案!”
    在證據麵前,太子太師等人無從抵賴,被打入天牢。此事在朝堂和民間引起了巨大震動,再也沒人敢公然反對新政。
    與此同時,吐蕃和漠北果然按捺不住,開始在邊境挑起事端。他們以為大唐內部因改革而混亂,正是有機可乘之時。
    “陛下,吐蕃大軍五萬,已逼近鬆州!漠北鐵騎三萬,進犯朔州!”邊關急報傳來。
    童浩林鎮定自若,他早已通過情報中心掌握了敵軍的兵力部署和作戰計劃。“傳令下去,命右威衛大將軍領兩萬精兵,前往鬆州。采用誘敵深入之計,在山穀設伏,一舉殲滅吐蕃軍。”
    “那朔州呢?”大臣們擔憂地問。
    “命左武衛大將軍率一萬騎兵,馳援朔州。記住,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以最小的代價,消耗敵軍實力!”童浩林目光堅定。
    戰場上,大唐軍隊憑借著新的戰術和先進的武器裝備,打得吐蕃和漠北軍隊節節敗退。在鬆州之戰中,右威衛大將軍利用床弩和投石車,給予吐蕃軍重創,隨後伏兵四起,五萬吐蕃軍幾乎全軍覆沒。在朔州,左武衛大將軍采用遊擊戰術,將漠北鐵騎拖得疲憊不堪,最後趁其不備,發動突襲,三萬漠北鐵騎死傷大半,狼狽逃竄。
    這兩場以少勝多的戰役,讓大唐聲威大震。周邊各國紛紛遣使來朝,進貢稱臣。而童浩林推行的新政,也在一次次的考驗中站穩了腳跟。
    隨著時間的推移,墨家軍事學院、士兵學院和天文學院培養出了一批批優秀人才。工商業蓬勃發展,長安成為了世界的商業中心,來自各國的商人絡繹不絕。農業生產因水利工程的完善和新種植技術的推廣,糧食產量大幅提高,百姓安居樂業。
    童浩林站在大明宮的城牆上,望著繁華的長安,心中感慨萬千。他知道,這隻是開始,前方還有更多的挑戰等著他和家人。但隻要一家人團結一心,就沒有什麽困難是克服不了的。一個前所未有的偉大朝代,正在他們的手中徐徐展開畫卷……
    喜歡縱橫古今南洋豪門的大唐風雲錄請大家收藏:()縱橫古今南洋豪門的大唐風雲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