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雪域歸心:跨越千裏的親情與謀略

字數:2836   加入書籤

A+A-


    一、邏些驚訊:和親公主的憂思
    邏些城的秋意來得格外早,文成公主望著窗外紛飛的雪花,指尖無意識地摩挲著銅鏡邊緣。自遠嫁吐蕃,這麵來自長安的銅鏡便成了她最珍貴的物件,鏡麵映出過她初入高原時的惶恐,也映見過這些年歲月刻下的細紋。
    "公主殿下,唐...唐軍入城了!"侍女跌跌撞撞闖入殿內,手中的酥油茶潑灑在氆氌上。
    銅鏡"當啷"落地,文成公主猛地起身,卻因動作太急一陣眩暈。待她扶住立柱站穩,遠處傳來的馬蹄聲與歡呼已清晰可聞。她踉蹌著走到宮牆高處,隻見朱雀戰旗獵獵飄揚,哥舒翰身披銀甲,正率軍穿過城門。
    "大唐...真的來了..."文成公主喃喃自語,眼眶瞬間濕潤。自鬆讚幹布離世,吐蕃貴族屢屢挑起邊釁,她無數次在佛前祈禱和平,卻隻能眼睜睜看著故土與夫國兵戎相向。如今唐軍入城,不知是福是禍?
    正思忖間,一陣腳步聲由遠及近。"公主殿下,我是哥舒翰。"
    文成公主轉身,看著這位麵容剛毅的將軍單膝跪地。她定了定神,輕聲問道:"陛下...是如何打算的?"
    哥舒翰呈上一卷明黃詔書:"陛下命末將轉告公主,大唐此番出兵,隻為平定叛亂、護佑子民。"他頓了頓,"陛下說,當年父皇送公主和親,是盼著唐蕃永結同心。如今吐蕃亂象已平,該是讓公主回家看看了。"
    文成公主指尖顫抖著展開詔書,熟悉的字跡躍入眼簾:"皇姐見字如晤...幼時承你照料,未曾相忘。今吐蕃重歸大唐,正是團圓之時..."淚水滴落在絹紙上,暈開了墨跡。
    二、長安籌謀:帝王心中的家國考量
    此時的長安,童浩林正在麟德殿接見各國使臣。吐蕃歸降的消息傳來,殿內響起此起彼伏的驚歎。"陛下聖明!竟能不費大力氣收複吐蕃!"大食使臣捧著珠寶上前,"此等謀略,當真曠古未有!"
    童浩林微微一笑,目光卻落在案頭的《孫子兵法》竹簡上。這些日子,他反複研讀"上兵伐謀"的篇章,將現代博弈論與古代兵法結合。對付吐蕃,他用的不僅是飛鳥機動隊的奇謀,更是"伐交"與"伐心"的連環計——先離間貴族,再以利益誘使底層百姓歸附,最後通過哥舒翰傳遞"和平信號",徹底瓦解抵抗意誌。
    "傳旨,免除吐蕃三年賦稅,從江南調撥十萬石糧食,助其恢複生產。"童浩林轉向禮部尚書,"即刻籌備迎接文成公主歸京的儀式,要讓天下人知道,大唐的胸懷,容得下四海。"
    蘇婉婷在旁補充:"可讓墨家工匠隨行,幫助吐蕃修建水利、改良農具。真正的收服,不在一時之威,而在長久之恩。"
    童浩林握住妻子的手,點頭道:"皇後所言極是。對了,命天文學院繪製吐蕃星象圖,讓工部設計適合高原氣候的房屋圖紙。"他望向窗外,"吐蕃的雪山很美,朕要讓那裏的百姓,既能守住故土,又能過上好日子。"
    三、歸鄉之路:跨越二十年的重逢
    一個月後,文成公主的車隊踏上東歸之路。沿途百姓簞食壺漿,夾道相送。許多吐蕃老牧民含淚跪拜:"感謝公主,讓我們不用再打仗了!"
    行至鄯州,童浩林帶著滿朝文武親自迎接。當文成公主走下馬車,看到那個記憶中瘦弱的少年,如今已成長為威儀赫赫的帝王,淚水再次奪眶而出。
    "皇姐。"童浩林上前一步,執起她的手,"這些年,苦了你。"
    文成公主哽咽道:"隻要唐蕃百姓安好,再苦也值得。隻是...當年父皇讓我和親,如今吐蕃歸唐,這..."
    "皇姐不必介懷。"童浩林扶著她走向龍輦,"當年父皇送你和親,是為了和平;如今收複吐蕃,亦是為了和平。"他指著遠處正在修建的新城,"看,那是按長安規製建造的邏些新城,既有大唐的繁華,也保留著吐蕃的風情。"
    車隊緩緩駛入長安,朱雀大街萬人空巷。童浩林特意安排了吐蕃歌舞隊與大唐樂師共同表演,胡旋舞與霓裳羽衣曲交織,象征著兩個民族的融合。
    四、雪域新篇:文化交融的盛世圖景
    在文成公主的建議下,童浩林在邏些設立"安西都護府",任命吐蕃貴族與大唐官員共同治理。墨家工匠帶來了水車、水磨坊,天文學院的學者教會吐蕃人觀測星象,戶部官員則幫助建立新的稅收製度。
    "陛下,吐蕃貴族請求派人到長安學習。"長孫無忌遞上奏折,"他們說,大唐的機關術、商業之道,值得借鑒。"
    童浩林欣然應允:"不僅要讓他們來學習,還要派大唐的文人、工匠去吐蕃。告訴國子監,編一套雙語教材,將《論語》《齊民要術》翻譯成藏文。"
    蘇婉婷此時已有八月身孕,她撫摸著肚子笑道:"等孩子出生,一定要讓他去看看吐蕃的雪山,聽聽那裏的格薩爾王傳說。"
    童浩林將妻子摟入懷中,望向西方。曾經的戰場,如今成了文化交融的熱土。他想起《孫子兵法》中的"不戰而屈人之兵",真正的勝利,不是征服土地,而是贏得人心。當吐蕃的孩子開始用毛筆寫字,當大唐的商人學會說藏語,這個盛世,便有了跨越民族與地域的溫度。
    而在邏些新城的廣場上,文成公主親手種下的柳樹已經抽枝。春風拂過,柳枝輕搖,仿佛在訴說著唐蕃一家的新故事。
    喜歡縱橫古今南洋豪門的大唐風雲錄請大家收藏:()縱橫古今南洋豪門的大唐風雲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