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 萬壽聖節說兵事
字數:5129 加入書籤
翌日。
天剛蒙蒙亮,安平港鄭家商行就人聲鼎沸。
在方正化與一眾太監指揮下,鄭家仆人布置起了場地,忙著掛燈籠鋪地毯,裏裏外外煥然一新。
鄭家多位廚娘與火頭軍支起三四十口大鍋,案板擺成數排。
各式食材由馬車和人力紛紛運來,軍中派來幫忙的兵卒有條不紊打著下手。
鄭家商行是一個物資中轉地,場地足夠寬敞,搞萬把人聚餐毫無問題。
昨日天子隻是隨口說了一句,臣子們知道怎麽做,鄭家更是積極應對,無論如何也得好好表現,充當起了大半個地主。
鄭家在台灣號召力非同一般,聽說當今天子生辰需要桌椅板凳,百姓們主動就把東西搬來了。
溫體仁、薑曰廣、熊文燦、鄒維璉、周遇吉、孫應元、何可綱、楊嗣昌也已趕來安平。
他們隻比鄭芝龍一行遲出發半日,今日大早便抵達此地。
按錦衣衛傳過去的口諭,其中一條是倘若鄭芝龍會到台灣,那麽各位重臣就隨後趕至。
鄭芝龍選擇離開老巢,代表著不會發生大的變故,他們可以暫時脫離崗位了,
而且天子生辰何等大事,中間隻相隔一個海峽。
換作在京師的話,文武百官與使節都會朝賀,藩王會呈遞賀表,有的還將被受邀參加,崇禎自然得滿足臣子的虔誠之心。
跨海而來的人當中,崇禎看到了楊嗣昌。
在進南京城前便向湖廣下了一道詔令,讓楊嗣昌去廣州找薑曰廣,除此之外啥都沒說。
憑楊嗣昌智商,接到詔令那一刻,判斷出皇帝會繼續南下,去拔掉鄭家那顆釘子。
本朝四年時老爹楊鶴過世,楊某人守孝三年,眼看孝期過半老母又病亡,不得不繼續守孝。
今年年底孝期結束,還說向天子寫奏本,明年鬥誌滿滿重返朝堂,沒想到詔令就來了。
楊嗣昌何等精明,天子這樣做預示重新啟用他的機率很大。
看來曆年請求奪情去陝西滅賊,以洗刷父親恥辱的雄心終於打動天子。
從廣州跟隨薑曰廣到福州迎駕,接著渡海到台灣,總算見到闊別數年決定他命運的人。
正申時分。
在臣子們簇擁下,一身盛裝的崇禎踏著地毯進入鄭家商行。
一千多桌的規模讓人驚歎,各部兵卒於劃定區域就坐。
天子一到,全都起身恭迎,場麵熱鬧卻不失井然。
錦衣衛抬來數十個木箱,裏麵裝滿了忙活一夜加上半天準備的散銀,人人臉上喜氣洋洋。
範景文擔當今日司儀官,方正化手下的人緊密配合,擔當同步“傳聲筒”。
盡管不是在京師,做不到那麽多繁縟禮節。
然萬壽聖節與春節、冬至並稱三大節,大明人無比注重,該有的程序必須得要。
當今天子勤儉有度,已經四五年沒有於當日賜宴臣子了。
“向君父行大禮,恭祝陛下福壽安康!”
範景文將聲音拖得老長。
禦馬監太監替代了鴻臚寺禮官,逐一朝場下傳遞。
“恭祝陛下福壽安康!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山呼聲一浪接一浪,文武兒郎們情緒高漲。
沒有祭太廟,皇帝也未坐於奉天殿,更無禮樂加持氣氛,卻一點都不影響實際意義。
場麵過於繁瑣毫無用處,天子威儀靠禮節根本得不到鞏固,唯有文治武功。
抬手壓了壓,崇禎麵帶微笑。
“眾卿平身入座!”
“多謝陛下!”
接著。
範景文表情嚴肅,取出一份卷宗。
朗聲宣讀起自今年中都皇陵被焚後,天子一係列重大舉措及豐功偉績。
言辭之中滿是景仰與讚頌,事實勝於雄辯,大明度過了最危險時刻,正一步步走向新生。
天子一切政令無比正確,能用的讚譽之詞都用了,還通俗易懂,聽得人熱血沸騰。
將崇禎歌頌一番,範景文接著提到了大明兒郎。
公布自出征天津起,直到前日各場大小戰役立下卓越戰功的兒郎名單。
禁軍主力都在福建,本次宴會隻有一部水師、一千錦衣衛及少量禁軍參與,還有從福建過來的本土兵卒。
最具突出表現的數十立功人員,已經被周遇吉幾個武將帶了過來,作為代表參加萬壽聖節。
能在今日這種場合得到口頭表彰,其性質非同小可。
範景文宣布,所有南下禁軍、水師、錦衣衛將士每人賞銀五兩,身在安平者宴席過後排隊領取,沒在的正旦前全部發放到位。
立功人員按規定該升官者升官,該封賞者另行封賞。
本次要常駐台灣的鄭家軍、福建兵通通賞銀一兩,算是小小收買一下人心。
別看每人所得數量不多,加起來卻是近200萬兩,天子太大方了。
範景文還順便吹了個風,大明軍隊從明年起將實行新的服役、軍餉及撫恤金製。
通過今年實踐與革新,軍隊管理體製方已越來越清晰,可以進入全麵正規化了。
朝廷將從明年正式實行義務兵製,每個家庭凡非獨子者,均需有人參軍,通過考核合格後入伍,服役期3年。
期滿後可退伍亦可繼續從軍,新兵每月待遇餉銀最低一兩二錢,之後逐年提高。
吃穿用度均由朝廷解決,軍屬家庭可獲取朝廷補貼,最低標準不低於軍餉之三成。
現役將士按參軍年限同樣可以申請退伍,即便普通士兵退伍,均可獲得一筆不少於一年軍餉總和的安家費用。
朝廷還會根據情況,為士兵及武官安排一條營生之路。
終身為軍、世代為軍的體製一去不返,真正走向人性化、新製度化。
在場士兵們嘩然了。
除了鄭芝龍的兵外,絕大部分兵卒都來自於原有軍戶。
明年讓每個非獨子家庭都要參軍,預示著全民平等,對於他們來說是一種莫大精神安慰。
尤其家裏有補貼,退伍後有安家費朝廷還要安排事情做,這是從來沒有聽說過的事,陛下想得太周到了。
不枉他們為大明流血犧牲,他們這輩子值了!
末尾範景文還栓上一句話,往後參軍將更為嚴格,報名都不一定選得上,軍人將成為大明最推崇的職業之一。
崇禎敢在萬壽聖節讓範景文對這一條政令進行預熱,他是擁有相當底氣。
大明軍隊長期保持在200餘萬人,中後期衛所頹廢後實際也差不多。
拆撤衛所讓名義兵力減少,禁軍、水師加上各地營兵,實際大約在70萬人上下。
這當中很多邊鎮兵卒需要重新篩選,禁軍和水師一係列製度,將全麵推向全軍。
按崇禎構想,當下野戰軍保持在100萬人上下較為合理,守備軍也就是內衛部隊20萬人左右即可,如此諸多構想方能實現。
當然,未來隨著烏斯藏、哈密衛、遼東、蒙古等地重新納入統治,軍隊可恢複至200餘萬。
經戶部戶籍司清查大半年之久,各省人口黃冊清理過半。
大明原兩京十三省範圍預計3300餘萬戶,丁口不少於1.4億人,加上12歲以下孩童,預計在1.7至2億人口之間。
兵源基數巨大,大明一點都不缺人!
隨著經濟民生發展,完全養得起那麽多軍隊,且不會像以前的軍戶那般潦倒。
武人地位越來越高,保家衛國的理念持續注入,自然成為年輕人向往。
很多人擠破腦袋,還真不一定選得上。
該說的都說了,今年萬壽聖節大為不同,崇禎不想放過任何一個展示雄心的節點與場合。
萬壽聖節說兵事,意義絕非一般。
在場臣子絕大多數都是武人,那份狂熱都被帶動了起來,跟著天子混大有前途!
“陛下有旨,開席!”
“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