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在大自然麵前,人類是多麽的渺小

字數:5751   加入書籤

A+A-


    次日,臘月二十五。
    崇禎準備離開台灣。
    於鄭家商行召集所有重臣及軍中百戶以上軍官,算是臨行前一次簡單會晤。
    關於駐台軍隊方案,範景文早都按旨意擬成,照著念就行了。
    升錢肅樂為少將,升甘輝為準將,一正一副統領所部水師、鄭家軍一部以及三千福建兵。
    額外再從張名振本部再劃出數十艘船和千餘兒郎,駐台兵力達到八千人,兩百餘艘各式戰船。
    旨意要求年後正月內完成整編,稱其為駐台特混艦隊。
    方正化留下來,代表禦馬監監督本次整編,重新編製兵冊,所有規製均以禁軍為藍本。
    安排完這檔子事,崇禎望了望一眾臣子,將目光定格在了鄭鴻逵身上。
    “鄭舉人!”
    “臣在!”
    “朕前日說過你可以做官,也可以進京參加十年春闈。
    朕今日去福建後,將與諸卿好生思量,最終敲定台灣開州設縣一事,愛卿經常往返台灣,朕想知道你對此地了解多少?”
    話遞到了嘴邊,天子連鄭家大哥都沒問,偏偏問他,想必有點什麽名堂。
    鄭鴻逵不假思索,趕忙答道:
    “陛下,台地移民加上土著不過十餘萬,地大物博一年三熟,港口條件優良!
    臣與鄭家兄弟到過此地數次,陛下若在台灣設立布政司,需大量移民充斥開荒,教化土著學習漢家文化,不再刀耕火種。
    西夷人已被我大明降伏,台灣作為貿易中轉之地得天獨厚,荒蠻之島必定迎來曙光!”
    “嗯,愛卿所言極是!”
    點了點頭,崇禎接著道:
    “台地遼闊數百裏,設十餘縣不在話下,安平首當其中,之後乃淡水、雞籠等地,不知愛卿願意今後主政一地嗎?”
    “陛下......”
    鄭鴻逵心中大驚,皇帝這是要封他的官啊,自己飽讀詩書善於接受新鮮事物,當官為民早已成為心中所想。
    就算去參加十年春闈又怎樣,到頭來還不是想步入官場。
    “陛下,恕臣唐突,臣唯陛下旨意是從!”
    “哈哈哈,如此甚好!”
    “鄭鴻逵聽旨!”
    “臣接旨!”
    鄭鴻逵恭敬地跪在地上,心頭如小兔子亂跳,一旁的鄭芝龍等人也喜形於色。
    “朕即日起改安平港為台南縣,設台灣為特別府歸朝廷直管,等同於鬆江、天津等地,與承宣布政司平級!
    鄭鴻逵知書達理胸懷壯誌,特封台南首任四品知縣,為台地百姓教化造福!”
    “臣多謝陛下恩典,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鄭鴻逵小心髒都要跳出來了,鄭芝龍也由衷感到興奮。
    天子出手就給老四一個四品官,這知縣可是相當於知府一般的存在啊。
    鄭家終於出文官了!
    “平身!”
    “謝陛下!”
    “正旦即將來臨,愛卿先隨朕回福建,好生商討台灣未來具體事務。
    台地暫由錢、甘二位將軍代管,一切照舊,開年後愛卿再走馬上任!”
    “臣遵旨!”
    接著,崇禎勉勵駐台武將們一番。
    交代了很多需要注意的側重點,也描述著台地美好未來。
    言語中天子或多或少透露出一些方略,從中可以感受到打造台灣的決心無比強烈。
    還想以台灣為跳板,讓大明兒郎和百姓走出去,將華夏文明廣撒四方!
    崇禎原本是想過完年後再宣布設特別府一事,考慮到下步要全盤整編鄭家軍,事務很是雜亂。
    那就把準備好的糖果先再塞一顆給鄭家,讓他們心頭更為踏實。
    而且鄭鴻逵這個人可以重用,曆史上此人擁護唐王,說服鄭芝龍擁立朱聿鍵為帝,一定程度上遏製住南方一盤散沙。
    要是鄭芝龍把眼光看得更遠,多一些家國情懷,憑福建、廣東、江西及浙江大部分區域,南明像南宋那般偏安一隅不無可能。
    可惜鄭芝龍商人利益熏心,加上朝堂黨爭不斷,隆武被逼無奈親征被俘,鄭某人隨後心甘情願跪迎蟎清。
    鄭鴻逵、鄭成功兩叔侄苦勸無果,最終鄭芝龍一投降就被囚禁,鄭家基業煙消雲散。
    兩叔侄靠著落敗家業重振旗鼓,一度還打到南京,但凡鄭芝龍不那麽自私,根本不可能敗得那般快。
    真是聰明一世糊塗一時,活生生將大好河山白白葬送。
    鄭鴻逵跟自己年齡相仿,又極度愛國,曆史沒給他機會,那我就親自給他吧。
    未時末。
    與駐台兒郎告別,禦船升起船帆緩緩駛出安平港。
    兩百餘艘各式戰船浩浩蕩蕩,朝著北麵揚帆起航。
    ......
    福建的深冬,其實並不太冷。
    隻是偶爾會出現極端天氣,大年三十竟然下起了鵝毛大雪。
    換做幾百年後在強大先進的生產力麵前,影響並不會太大,然而在相對落後的封建時代,稱得上禍不單行。
    望著窗外白茫茫一片,崇禎深吸一口氣。
    下雪就下雪吧,總比幹旱好,南方即便氣候異常,也總比幹涸的北地更為優越。
    手中陝西孫傳庭傳來的報災奏本,讓他心頭很不是滋味,陷入深度沉思。
    小冰河從南宋末年就開始了,到最近十來年達到頂峰,進一步促就原跡上大明滅亡。
    韃子入關後奇跡般恢複風調雨順,真是天要戲耍華夏人,這也成為東林投降派後來抹黑大明的有力借口。
    說什麽大清有上天眷顧入主中原實至名歸,從萬曆爺起皇帝全麵與東林人硬剛,沒有遵循他們的治國理念,以致天怒人怨。
    崇禎皇帝聽了他們的話,然而以往拉的舊賬實在太多,不可能再重現昔日榮光。
    他沒有完成的遺願,隻有蟎清兄弟幫他去完成了,他那一幫臣子用不著擔心,他們將積極輔佐新主,繼續為華夏謀福祉。
    扯他媽的蛋!崇禎想起來就無比氣憤。
    一幫亂臣賊醜化大明,成為蠻子幫凶,到頭來還是被乾老四列入貳臣傳。
    真是莫大的諷刺啊,不但是他本尊的悲哀,更是整個華夏民族的無限恥辱。
    “範愛卿!”
    “臣在!”
    “陝西一事你覺得該怎麽辦?”
    “陛下......”
    範景文胸中一陣起伏,遲疑片刻,答道:
    “陛下,陝西乃全國受災最嚴重之地,多年戰亂之下百姓再經不起任何折騰。
    孫傳庭建議極好,不失為最佳良策,臣以為完全可行!”
    “何以見得?”
    崇禎沒有轉身,繼續望著窗外雪景,心中滿是惆悵。
    “陛下於月初下旨陝西等受災省份以工代賑,大力修建水利設施,然離明年春播尚早,距夏收更有半年之遙。
    青黃不接之際靠藩王倉儲與軍隊勻糧隻可解決一時,各省調糧亦需時日,半年之期太過漫長,不知道多少百姓能挺過去。
    而且若開春後仍然幹旱,那麽明年勢必造成更大範圍饑荒,必餓殍遍地。
    臣以為左右都難,不如讓更多百姓隨藩王遷移海外,這樣或許可多活下幾人。
    流寇塗炭西北十年,早已滿目瘡痍,八百裏秦川已無漢唐時期之繁榮,待燃眉之急解決,以後再好生運籌不遲!”
    “哎......”
    崇禎重重歎出一口氣,今日是大年三十,明天起將迎來新一個年頭。
    收拾完台灣西夷算得上完美收官,意氣風發來到福建,打算年後挽起袖子加油幹。
    結果孫傳庭一記奏本,讓他瞬間如掉入冰窟。
    孫傳庭稟報,陝西十餘州縣旱災嚴重。
    入冬後凍死餓死百姓兩萬餘人,趨勢正在持續惡化,他盡力救助也無法止住勢頭。
    漫山遍野植被砍光,很多地方放眼望去二三十裏寸草不生,百姓連取暖的柴火都沒有。
    若非今年又是免稅又是分田地,朝廷還大力賑災,死掉的人將成倍增長。
    很多百姓分到了田地,卻也倒在了黎明前。
    人類在大自然麵前,是多麽的渺小。
    “李若鏈!”
    “臣在!”
    “立即召集群臣議事,不要再等晚上才來,朕等不及了!”
    “遵旨!”
    崇禎幾乎吼了出來,心情極其沉重。
    大明還要做的事太多了,一件一件根本做不完。
    不把陝西問題解決,他哪來心思陪臣子吃年夜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