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歸途
字數:5803 加入書籤
接著。
崇禎將顧炎武、黃宗羲放在了福建,任命為海關衙門一二把手,統領閩粵台三地海關。
年輕人嘛,要用就不拘一格,將他們放在相對重要的崗位,也算一種加強版栽培。
跟著自己這段時日,二人早已吸收先進理念,上麵有範景文、薑曰廣、溫體仁把控,相信兩人能幹出一番成績。
之後又與楊嗣昌深度交流,對四川事務作出指導性安排。
蜀王府留下的田產金銀頗多,足夠楊嗣昌安置陝西移民和發展地方。
自兩千多年前李冰父子興建都江堰,四川便成為天府之國,當地糧米、鹽業、蜀錦、釀酒皆為民生柱石。
縱橫交錯的河流數不勝數,水路可直達鬆江,四川就是戰略大後方,務必好生經營。
崇禎還告誡楊嗣昌,千萬不要看不起秦良玉一介女流,他的主要精力應放在民政上,兵事方麵多聽聽秦良玉意見。
現在提倡文武平等,武賤文貴已經成為曆史。
楊嗣昌隻有點頭的份,他哪敢去招惹秦良玉啊。
不過天子隨口調侃般提了一句話,讓他頓感汗顏。
想要吃雞就吃整雞,為吃雞舌頭一頓飯耗費數十隻雞,這種事影響不太好,勤儉一點放在任何時候都不為過。
次日,正月初三。
兩隊人馬走出福州城,福州文武百姓夾道歡送,大明天子踏上了歸途。
皇帝來去匆匆,百姓們還不知道究竟做了些什麽。
但相信過不了幾天,崇禎的所作所為將傳遍四方。
“恭祝陛下一路順風!”
崇禎踏上禦船,四周響起了山呼聲。
望著碼頭上漸漸變小的臣子身影,直到無法再看清,他才緩緩走進艙室。
這一回走水路的隻有十餘艘福船,禁軍周遇吉率著吳英傑部、李若鏈領著三百錦衣衛並兩百水師兒郎伴駕。
餘者近七百錦衣衛中,讓楊嗣昌帶走了一個百戶,到四川後與當地錦衣衛重組擴編,組建新的四川軍區。
餘者都留在了福建,之後將奔赴南方諸省,把各省軍區一並搞起來。
曹變蛟帶著第三軍一萬餘部,將沿浙江直插鬆江府,全程從陸路進駐天津,與劉文炳獨立師籌建新的第三軍。
鞏永固、陳子龍一向擔任膳後“工作組”,這一回同樣如此。
大明銀行南方五省分行、地方商業銀行、皇家集團諸多事務,都要靠他倆花費很長一段時日。
......
正月二十六。
船隊抵達萊州,與在此恭候聖駕的黃蜚、沈世魁會合。
戰艦交給了二人,崇禎加封了兩人官銜。
加黃蜚都督同知銜,封上將,沈世魁都督僉事銜,封中將。
也就是說從這一天起,大明水師升格成與四大都督府平級。
於萊州待了五天,充分與黃蜚、沈世魁作出戰略交流。
具體說了些什麽,除了三人外,隻有李若鏈、王承恩、周遇吉知曉。
萊州以北海麵尚未解凍,崇禎已無法繼續行船,轉道由陸路向北而去。
天寒地凍行軍不易。
柳如是又懷著身孕,一路上白天行軍,夜晚於荒郊野外紮營或進駐驛站歇息。
崇禎嚴令任何地方官不得見駕,他隻想單純地趕路。
途中晚間無事就經常召見朱成功這半大小子,給他灌輸頗多新穎理念。
今晚入住河間府一驛站,晚飯後又喚來朱成功。
“你對聖人經典怎麽看?”
“陛下,小子以為,儒家經典教會人們如何為人處世,卻並沒教授一技之長。”
朱成功作揖,幾乎不假思索。
與天子麵對麵多次,他已經習慣了這種談話方式。
“何以見得?”
崇禎嘴角微揚,隨口問道。
“陛下,小子去年冬月看到書店售賣《天工開物》一書,隨即購買拜讀,至今已開始讀第三遍。
我華夏古人智慧令人驚歎,然讀書人常視農事為低賤之事,視各項技藝如奇淫技巧。
若無百姓辛勤耕耘何來盤中之食,若無工匠孜孜不倦,何來富麗廟堂,何來錦衣綢緞!”
“所以讀書人常常四體不勤五穀不分,落下一個書呆子雅號。”
崇禎笑道,直視那張還帶著稚氣的臉龐。
“小子以為一點不差!”
“哈哈哈,孺子可教矣!”
崇禎笑出了聲,摸了摸他的腦袋,勉勵道:
“成功啊,儒家經典需要去讀,然切不可走火入魔, 程顥、程頤、朱熹三人便是過於偏激鑽了牛角尖。
後世視程朱理學為經典,殊不知當中有金玉也有敗絮,讀書人需明辨是非。
儒家學術可保修身養性,然大千世界社會進步,唯有靠經世致用之學方可矣!”
“陛下,小子謹記!”
“甚好,你要多讀讀科學院以及曆朝經世致用書籍,兵書也要多看,幹到老學到老,學會包容世間萬物!”
“小子一定!”
接下來兩人像往常一樣聊了許久,談理想抱負,談家國情懷。
崇禎告誡光宗耀祖僅乃其次,少年強則國強,從小就應樹立以天下為己任的崇高目標。
為中華之富強而讀書,沒有國何來家,無家國理念的人,就如同一具行屍走肉。
朱成功受益匪淺,小小心靈再次得到新思想感化,仿佛看到了不一樣的春天。
深夜,朱成功走了。
崇禎站於窗前望向外麵,王承恩給他披上一件披風。
驛站院子在夜色下顯得無比空曠,在這荒郊野外安靜得無任何聲響。
這裏處於山東到天津官道,盡管仍處於春寒之際,白天商旅與走鏢人依舊絡繹不絕。
前不著村後不著店,商旅與鏢人卻沒有資格享用驛站。
驛站功能是該進一步提升了,否則就是浪費資源。
從來往各地文書耗費時日看,驛站表現比他繼位初期水平還要高。
自從經費改由戶部直撥,錦衣衛反饋的信息顯示,以往那些借驛站謀取各種私利手段,已失去生存空間。
功能恢複了製度也相對健全了,寬闊房舍卻多半處於擺設。
崇禎覺得應利用起來,以驛站為基礎擴充為公私兼顧,將它並入皇家集團。
在滿足朝廷公文與物資傳遞的同時,向民間全麵開放。
自古以來家書值萬金,為何家書會如此珍貴呢?還不就是因為交通不便通訊不暢。
相隔兩地的人們,常常通過熟人或商旅順路給家人寄信寄物,安全與時間還無法得到保障,其程度就尤為珍貴了。
按照這種大明最高效的傳遞模式,發展成類似於後世郵局兼客棧吃住一條龍,很多問題都可以完美解決。
隨著取締戶籍限製,路引製度走向規範化,來往各地的人流將更多。
驛站靠向民間開放掙得銀錢維持日常轉運,公司化是最好的發展方向。
......
一路朝發夕宿,到天津之時,已進入二月下旬。
崇禎在天津文武陪同下,檢查了數月前安排的相關事務。
賀世壽和劉遵憲做得不錯,天津因戰亂損毀的建築物已經恢複如初,入冬封凍前疏通不少河段。
如今冰封漸漸消退,各條河道重新聚滿了人。
工地上熱火朝天,要麽對民工采用以工代賑額外發放補貼,要麽聘用百姓務工,比以往徭役方式效率高出若幹。
按此進度再過三兩月,天津到京師運河能重新貫通,天津通往外海水道也將更加通暢。
朱由崧瘦了。
幾個月不見多了幾分幹練,眉宇之間英氣更濃,已經看不出一點頹廢之氣。
據鞏永固稟報,這家夥在天津做得不錯,隻待春暖花開,天津將正式從外海接收北上之物。
年前朱由崧還跑了一次朝鮮及日本,向鞏永固提出不少建議。
“陛下,此乃臣撰寫之朝日貿易綱要,請陛下過目。”
朱由崧很恭敬,小心翼翼遞上紙稿。
“噢?皇兄出了趟海,就都寫成書稿了?”
“臣慚愧,望陛下指正!”
朱由崧挺感動的,皇帝稱他一聲皇兄,言語中雖有那麽一點調侃之意,卻也非常受用。
藩王們今年都要出海去了,僅福王一脈留在大明。
皇帝也沒為難福王,給了他自由,並讓他領銜宗人府。
朱由崧入職皇家集團後,學到很多東西受益良多,仿佛找到新的人生目標。
他認為削藩削得極好,福王府敗落反而促就他多出一份選擇。
否則外麵天有多寬地有多廣,或許仍舊一無所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