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字數:6209   加入書籤

A+A-


    “方大伴!”
    “奴婢在!”
    “今年閩粵第一批糧米,何時可到天津港?”
    “回皇爺,奴婢比駙馬都尉早出發,按時日應該不出五日!”
    略微沉思,崇禎接著道:
    “孫先生!”
    “臣在!”
    “以軍機處名義向範景文下令,命鄭芝龍派出一員大將,不低於三萬兵船,到山東至天津一線給朕守住海防!
    藩王們要出海,朱大典又要帶兵前出,必須全力確保南北海運暢通!”
    “臣遵旨!”
    “另外向王業浩傳令,端午後派出兩支一萬人上下奇兵,一部向大淩河以東機動,殺一殺土默特餘孽之銳氣。
    那群餘孽不是認奴酋當兄長嗎,還被賜於啥土默特左翼旗,就讓王業浩從此處開刀!
    另一部向北去碰一碰那喀喇沁部和翁牛特部,那些地盤原本就屬於我朵顏三衛,通通給朕顯一顯禁軍神威!
    告訴他此戰不以收複失地為目的,僅為把韃子給殺怕,徹底攪亂建奴西進之路!”
    “遵旨!”
    “中原侯!”
    “臣在!”
    “半個月內完善收複朝鮮之計劃,朕要一北一東雙管齊下,你可明白!”
    “臣明白!”
    這一番安排較既定方略出現一定偏差,崇禎喜歡關起來打,放出去始終不是個事兒。
    原本準備中秋左右全麵發動東進戰爭,如今事態發生變化,那就局部提前三個月。
    黃台吉想立威,老子偏讓那煙鬼無法得逞,就讓他動彈不得乖乖呆在沈陽。
    “李指揮使!”
    “臣在!”
    “高文采與靳念祖就是我大明之眼,朕會發檄文討伐蒙古諸部並譴責朝鮮!
    順便再罵一罵黃台吉,你錦衣衛需要做點事,確保二人遊刃有餘!”
    “臣遵旨!”
    .......
    七日後。
    鞏永固、陳子龍從天津如期登岸,馬不停蹄抵達京師。
    這一回他們料理完南方各省相關事務,運回近萬石糧米。
    還帶來了西班牙、荷蘭東印度公司談判代表。
    年後在福建時二人就同範景文、鄭芝龍等人一道,與蠻子就貿易細節商談過數次。
    故意晾了許久,這次回京才允許同路。
    從反饋的情況看,西夷船上裝有不少銀兩,都留了幾艘在福州等待貿易。
    北上各自來了一艘,賠款銀一兩不少。
    他們隻有兩個要求,簽合同,見駕!
    “朕豈是那麽好見的。”
    崇禎嘴角微揚,一副輕飄飄。
    “陛下,蠻子已經徹底屈服,範閣老就提出的貿易額度均作口頭答應。
    蠻子要求見駕後與朝廷簽署合同,臣看他們都等不及了。”
    “那就再晾一晾這幫人,你回家看看公主孩子,後日陪範複粹先與他們談。
    之後朕會讓畢自嚴去,總之一個字,拖!五月底前簽署便是,你可明白?”
    “臣明白。”
    “陳愛卿!”
    “臣在!”
    “紙幣一事,五月底前務必發行,朕會從明日起讓日報連續刊登相關文章,為愛卿造勢。
    大明金融出路在於紙幣,紙幣今年內須鋪滿整個大明,讓天下百姓充分認可。
    朕還要讓它出海,就讓那幫蠻夷成為首批海外大客戶吧!”
    “臣遵旨!”
    “都回去吧。”
    事務已經聊得差不多,天子下達了逐客令。
    “臣等告退。”
    望著二人背影,崇禎儼然一笑。
    紙幣從去年成立大明銀行後便納入計劃,大明銀行數度改良製出樣板。
    上月回京又提了不少意見,前幾日才最終欽定。
    這下陳子龍回來了,時機也正好合適,可以開動印鈔機了。
    “大伴。”
    “皇爺。”
    “藩王們有無最新消息?”
    “回皇爺,據王德化稟報,連日來魯王、德王、衡王已先後到達萊州、雲梯關等地,隻待山東軍集結,便登船出海。
    湖廣部分藩王及蜀王已從長江啟程,周王昨日已抵達天津,按反饋情況看,其餘諸王入冬前均可出海完畢!”
    崇禎點了點頭,沒有出聲。
    山西、西北地區藩王距水路太遠,花費時日相對更長。
    很多都還等著船隻建造呢,能如期完成計劃就好。
    宗藩集中在今年出去,長江流域、沿海各大小船廠可謂沒日沒夜加班加點,大明造船業從來沒如此繁榮過。
    藩王們要船,皇家集團也在不停下訂單,經過此事整體造船業將更上一個台階。
    多虧天津等幾個船廠隻為朝廷服務,不然戰艦充盈水師都會受到影響。
    現製造局於萊州、鬆江、杭州、福建、廣東、台灣等地先後整合數家新船廠。
    民間造船業夠多夠發達,稍稍整合一下就能締造出產能,可以接住這波流量。
    還是以前朝廷不夠重視啊,船廠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這麽多,讓崇禎都感到意外。
    “第三軍呢?”
    “周將軍正抓緊籌備,待周王登船時即可運出第一批兵卒,預計就在近兩日。”
    “甚好,那朱大典也該有所行動了。”
    “正是!”
    站起身走到後方,崇禎望著輿圖四下端詳。
    去年靳念祖受範文程之命於大明安了不少釘子,有自己人也有建奴的。
    第三軍及朱大典部與藩王同路,可做到掩人耳目,他還不想移師皮島被過早泄露。
    隻待端午後一北一東兩處開花,屆時建奴必定“驚喜”連連,那樣方可達到奇效。
    小小朝鮮失控許久,遣明史都快十年不見蹤影了。
    天啟末年阿敏攻入朝鮮,之後便成了錢糧基地,充斥著建奴羽翼,絕不可再持續下去。
    臥榻之處豈容他人酣睡,棒子國是大明的,還是讓大明管起來比較好。
    “稟皇爺,內閣四臣、中原侯、王侍郎求見!”
    “傳!”
    “遵旨!”
    幾人來得剛剛好,崇禎給也正想找他們。
    一通君臣禮儀,孫承宗遞上了經國務秘書處、內閣初審的厚厚一本《大明憲法》。
    “陛下,此乃憲法最新修訂本,部分條款已再次刪改,請陛下過目。”
    “甚好!”
    瞄了一眼放在禦案上,接下來數日又得咬文嚼字了。
    國事兵事樣樣具體,皇帝也不是那麽好當。
    見盧象升手中還有一疊文書,問道:
    “中原侯。”
    “臣在!”
    “是作戰計劃嗎?”
    “正是!”
    “呈上來!”
    “是!”
    王承恩一把接過,崇禎認真翻閱起來。
    計劃很詳盡,較之前作出了全麵調整,由四路圍攻一步到位變成了分兩步實施。
    從當中一些細節可看出,盧象升包括整個軍機處沒少勞心。
    一刻多鍾後,崇禎開口:
    “王承恩!”
    “奴婢在!”
    “讓報社刊登奴酋稱帝一事,同步頒布討伐檄文,並予以一字不漏登報!”
    “奴婢遵旨!”
    黃台吉登基新聞稿和檄文早都寫好了,為保障靳念祖等軍情處將士周全,故意隱忍不發。
    要讓建奴覺得,明國情報收集工作並不怎麽樣,因此延後數日才公布。
    而且周遇吉、朱大典出兵在即,此時最為恰當。
    “孫先生!”
    “臣在!”
    “中原侯全權指揮此役,軍機處下文通報王業浩、侯恂、周遇吉、朱大典、黃蜚諸部!”
    “臣遵旨!”
    “中原侯!”
    “臣在!”
    “箭在弦上不得不發,遼東就看你了,朕不會過多幹涉,皆由愛卿自行定奪!”
    “臣定不辱使命!”
    盧象升語氣鏗鏘有力,向天子莊重敬軍禮。
    崇禎還以微笑,臉上全是信任與勉勵。
    這一回水師加上陸師兵力超過二十萬,牽涉到各路人馬,若算上過些日子才能到的鄭芝龍一部,人數將更多。
    崇禎不是打仗天才,大兵團作戰太過勉強,已經不需要如宣府、天津那種親征立威。
    專業事還得專業人去幹,盧象升忠君愛國,能力毋庸置疑,他把握一下宏觀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