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繞道伐明

字數:4897   加入書籤

A+A-


    數日後。
    拿著靳念祖通過高文采轉呈回來的密報,崇禎一臉輕蔑。
    建奴終究坐不住了,稱帝是黃台吉目前唯一最有效途徑。
    消沉了這麽久,去年冬天又凍死若幹人口牲畜,再不打一劑強心針,他黃台吉地位難堪。
    “都傳看一下吧!”
    王承恩接過密奏,雙手遞給孫承宗。
    待軍機三臣、李若鏈、方正化全部傳看完,崇禎問道:
    “不知卿等如何看待?”
    “陛下,臣以為此舉乃奴酋精明之處,如此可重振建奴上下,一眾大明叛徒得到相應職位,必然更加死心塌地。
    建奴貴族勢力被削弱一二,奴酋權利變得更大,封王安撫可暫時穩住朝堂平衡。
    然宣府一敗影響深遠,平衡並不可長久維持,入秋左右奴酋必會來一場正名之戰!”
    孫承宗三言兩語表達觀點,崇禎聞言微微點頭。
    老孫眼光沒得說,倘若他換成黃台吉,也會選擇這樣做。
    也就是說無論大明今年發不發起進攻,建奴都會奮力一搏。
    黃台吉要想進一步立威,保持所謂帝王威儀,除了發動戰爭外別無他選。
    “盧愛卿呢?”
    “陛下,臣深以為然!”
    “兩位李愛卿意下如何?”
    “臣附議!”
    “方秉筆呢?”
    “奴婢附議!”
    “嗯,很好,朕也覺得孫先生所言不差,那諸位都說一說,看建奴會怎樣覬覦大明吧。”
    掃視一圈,孫承宗、李邦華、李若鏈、方正化都微垂眼眸,就盧象升平視禦座。
    崇禎心中暗笑,幾人明顯想讓盧象升打頭陣。
    這段時日都聽說了,針對建奴的作戰方案,已經基本形成兩套初步思路。
    若去打建奴,孫、李二人統兵明顯不現實,唯有盧象升。
    兩人都清楚皇帝很看重中原侯,讓他上陣的可能性極高。
    而且作戰方案名義上孫承宗負責,實際主要為盧象升花心思,大家都樂見其成。
    “陛下,臣請借輿圖一用!”
    “甚好!”
    抬了抬手,兩小太監將禦座後麵掛著的輿圖取下,撐開呈現在諸臣麵前。
    “臣以為建奴若發起戰爭,繞道伐明仍乃唯一途徑!”
    “何以見得?”
    崇禎故意一問,背著雙手從台上緩緩走了下來。
    指著輿圖,盧象升朗聲道:
    “北征都督府控製興和路至喜峰口以北一線,兵鋒所至之處漠南諸部已臣服我朝。
    然額哲並無其父林丹汗之威望,察哈爾轄地不及原有一半,古北口向北500裏外,均不在北征都督府勢力範圍。
    建奴若繞道攻明必會避開鋒芒,比以往多走近千裏,而大同以西便乃最理想之地!”
    崇禎沒有接話,隻是靜靜盯著輿圖。
    王業浩統領的兩支禁軍沒有讓他失望,收複了長城以北一二十萬平方公裏地域。
    然實力畢竟僅限於此,內喀爾喀、科爾沁餘部仍臣服建奴,心思出現些許搖擺者也有,卻並不能代表會買大明的賬。
    而再向北向西那些蒙古部落,就更不用提了。
    或許很久沒嚐過大明刀子,早都忘了當初成祖北征,令他們的祖先落荒而逃的痛楚了。
    是的,大明已經起死回生,局部甚至出現壓倒性優勢。
    卻也隻能做到局部,要全盤掌握還任重道遠呢。
    “若換成你中原侯是黃台吉,你會怎麽做?”
    略微思索,盧象升拱手:
    “臣會派出一支強兵先攻打寧錦諸城,同步派出水師襲擾錦州至萊州一線。
    再於遼東半島及朝鮮異動,嚴防水師登陸,將遼東攪成一鍋粥,從而聲東擊西!
    待時機成熟之時,主力進入草原一路向西,於歸化附近向我大明擇機而動!”
    “屆時我大好局麵將被葬送,臣服之蒙古諸部會生出二心!
    搖擺者將對建奴死心塌地,所有主動轉變為被動,於大明極其不利!”
    崇禎一口接過。
    “正是!臣以為建奴會速戰速決,取得一定戰果便退出國境,根本不給反應時間。
    甚至出現於榆林、河套等意想不到之地!”
    “嗯。”
    崇禎不由踱起步來。
    按此分析建奴會來一場閃電戰,你認為他行程接近3000裏,路程太遠會跳過大同就開幹。
    萬一黃台吉不顧這些因素,選擇繼續向西呢?
    方知建奴行軍最多僅帶數日軍糧,之後以劫掠補充,隻要有搶的就不存在行動受限。
    河套附近察哈爾一部心向建奴,額哲的威望無法感化,大明也暫無能力對付。
    鄂爾多斯部在宣府一戰後向大明稱臣,然一旦建奴殺至,不可能替大明當炮灰。
    兩處可都是理想的物資補給點,還會讓建奴多出友軍,從而如虎添翼。
    現榆林衛至河套一帶流賊已經剿盡,孫傳庭與寧夏巡撫樊一蘅去年大力興修水利。
    隨著寧夏鎮及三邊各個衛所拆撤,廣大軍戶及流民分到了土地,無論今年幹旱與否,糧食肯定比往年大大增收。
    洪承疇於三邊的防務無法阻止住建奴兵鋒,原盧象升、秦良玉麾下的關寧軍都留給了他,手下兵力超過十萬人。
    可陝西、山西、三邊地域太寬了,洪承疇重心仍放在商洛至漢中一帶圍堵高迎祥。
    若黃台吉往榆林至河套平原一線劫掠,那麽明廷在邊關取得的成績將慘遭敗壞。
    而且一旦建奴破關,說不定朝廷會讓陝西腹地洪承疇、孫傳庭秦軍抽兵北援。
    如此,高迎祥說不定會重新坐大,建奴這一招實在狠毒,可謂一箭多雕。
    “朕沒想到奴酋會登基稱帝,情況較上月籌劃已發生改變,須靈活予以調整。
    奴酋算盤打得好嘛,朕深諳最好之防禦便乃進攻,看來我軍隻有提前行動了。”
    崇禎深吸一口氣,慢悠悠說道。
    黃台吉沒得到傳國玉璽,仍然與曆史驚人一致。
    大汗和皇帝其實一個道理,但就建奴內部各方來說,實際意義如同久旱逢甘霖。
    “陛下,臣深以為然!”
    盧象升堅定地拱了拱手。
    “臣附議!”
    “臣附議!”
    “......”
    這樣的梳理應該無大錯,為黃台吉不二選擇。
    “天雄軍籌備得如何?”
    “稟陛下,一萬二千新卒已訓練超過一個月,李重鎮稟報,本批新兵七成為原有軍戶。
    其中接近半數曾當過騎兵,訓練時限將大大減小!”
    “很好,繼續加大訓練,七月初一前天雄軍就整裝上船,向遼東半島發動進攻!”
    “臣遵旨!”
    “另外將朱大典也納入北征序列,與其讓他固守山東,不如與周遇吉、沈世魁一道,提前把朝鮮給朕收回來!
    奴酋想讓朕功虧一簣重蹈覆轍,朕就讓他後院不穩,還要攻入他的前院打狗,看這幫雜碎敢不敢向西玩陰招!”
    “臣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