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慎獨VS律法
字數:5472 加入書籤
三日後。
盧象升領著南線第六軍數千兒郎踏上北上之路,身在京師的崇禎也接到了他的奏本。
“哈哈哈”
崇禎開懷大笑,整個東暖閣充滿著欣喜氛圍,十餘重臣也難掩興奮之色。
“恭喜陛下,賀喜陛下!”
“陛下,此役曆經兩個餘月達成既定目標,我軍大獲全勝,吾皇高瞻遠矚運籌帷幄,實乃我大明之幸矣!”
“陛下,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我大明自此可安心發展國內民生,臣不敢多言,至少年奴酋難有作為!”
“”
恭維之詞從臣子口中說出,崇禎愉快地舒了幾口氣,笑道
“那是自然!孫先生!”
“臣在!”
“以軍機處並內閣回複盧象升,赤峰至鎮江堡一線按既定部署排兵布陣!
近一兩年內以小股騷擾為主,作出隨時都有可能攻入遼東腹地之勢,需讓奴酋上下感到前所未有滅國之壓力!
前線已用不著那麽多兵力,由他酌情抽調部分禁軍及水師兒郎,回防京師與天津!
另外還有一點,多爾袞和杜度仍在赤峰至朝陽一帶,讓大淩河守軍騰出一隻手,助黃、尤二人把那兩幫建奴給朕趕跑!”
“臣遵旨!”
想了想,應該就這些了。
以盧象升眼光完全看得清局麵,多爾袞等人也不可能傻到等著明軍去消滅,趕走就行了,崇禎隻是提醒一下。
至於本次的俘虜和投誠漢軍以及記功之類,更用不著操心,盧象升奏本中早已說清。
漢軍和建奴一律派去修路,勞改數年後貶為普通平民,大明還需要兵,但不是兵油子,首領人物則通通押到京師治罪。
立功將士在中秋以前完成所有記功,傑出者及將士代表都將回京接受封賞。
“孫先生!”
“臣在!”
“通知下去,明日起沐休三日,朕要在後日於大明樓宴請京師百官!”
“臣遵旨!”
“王大伴!”
“奴婢在!”
“將盧象升奏本抄送一份給田大成,華夏日報全麵報道戰果,將此事傳遍天下!”
“奴婢遵旨!”
抿了口茶,崇禎笑容不改,是時候把更多精力投向國內了。
“馮尚書!”
“臣在!”
“給朕說說律法之事吧!”
“遵旨!”
理了理思路,馮英朗聲道
“啟稟陛下,《大明憲法》、《公務員法》、《大明刑律》、《國土資源法》、《大明稅法》等均已定稿完畢!
現已先後交予禮部經廠刊印,年內除滿足各級衙門所需,還將陸續向民間發售!
刑部正與軍機處和兵部籌劃《兵役法》,與禮部籌備《教育法》、與工部籌備《建築水利法》、同大明銀行修訂《銀行法》”
馮英說了一大堆律法名稱和進展,總之刑部忙得不可開交。
大明要繼往開來須擁有大量配套法律,一個國家隻有用健全的法製去管理方可。
純粹靠君主意誌是行不通的,崇禎可不想累死。
“甚好,朕隻有一點要求,所有律法及條例必須依據《大明憲法》為基礎,切實做到以人為本,律法麵前人人平等!”
“臣遵旨!”
“另外刑部要與華夏日報積極對接,以報紙的形式撰文向天下百姓普法!
常言道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百姓方為一國之根本,一旦階級固化魚肉百姓亂象無法根治,則離亡國不遠亦!
因此法律之精髓乃平等,任何脫離百姓脫離平等之舉均屬自取滅亡!”
“臣等謹記!”
從律法衍生到國家存亡,崇禎道出了王朝興衰真諦,與他曾說的三百年國運如出一轍。
“今日朕很高興,一年多以來從未開過經筵,要不就在此與諸卿談古論今?”
“臣等遵旨!”
不少臣子有點興奮,皇帝還是很近人情的嘛。
雖經曆這麽久革新思維洗禮,但他們都出自儒家,對引經據典深有體會,帝王本就該常常以古為鏡督促自身。
劉宗周變得活躍起來,搶先一步作揖
“陛下,恕臣直言,不知陛下今日要論何本經典?”
崇禎淺笑,擺了擺手,說道
“朕不以某書籍而論,方才提到律法與平等,朕就以此為題,諸位愛卿盡管直言!”
見天子興致頗高,劉宗周也不再心存芥蒂。
他是好人不假,思想意識也有了很大改觀,但骨子裏那份守舊依然存在,大膽道
“陛下,臣自小飽讀儒家經典,凡讀書人均知我華夏文化博大精深!
曆代先賢教導後人為君、為官、為人,可謂令世人洗心革麵字字典範,但臣至今仍有一點弄不明白,還望陛下解惑!”
說到這裏,劉宗周抱拳鞠躬。
崇禎心中暗笑,要說就直接說唄,何必進一步試探君王態度。
老家夥還是沒完全脫離迂腐啊,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看來凡事都得一步步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朕方才就說了諸位盡可直言,君臣之間辯論便是辯論,越辯隻會讓諸事越清晰。
臣子說錯說對都無妨,隻要不是胡攪蠻纏即可,朕喜歡用事實說話,沒有那麽多罪過。”
“臣多謝陛下!”
天子定了調意思不會論罪,劉宗周擅長直言,卻也膽寒天子的殺伐果斷。
現在放心了,輕咳一聲,說道
“陛下,儒家推崇以德服人,臣掌管禮部一年有餘,自知其精華不容褻瀆。
然自陛下推崇新學,開科取士分成九科,文學隻占其一。
如此若幹年後諸多儒家精髓是否會被世人遺棄,臣深感憂慮,常常為此夜不能寐!”
“哈哈哈”
崇禎大笑,劉宗周到底是劉宗周,被那份固有迂腐毒害得不是一般的深。
怪不得此人以往崇尚“慎獨”思維,還推出過武器無用論,倘若去後世阿三那裏當苦行僧,倒還是個不二人選。
崇禎聞到了一絲危險氣息,劉宗周算是最貼近身邊的所謂大儒,這一年多來改變了許多,卻並不徹底,恐怕也代表著相當一部分人的意識形態。
看來大刀闊斧改革隻是暫時遏製住了迂腐蔓延勢頭,要真正做到讓天下人完全轉變,還前路漫漫任重道遠啊。
“既然劉愛卿提到這件事,那朕就議一議。”
天子似乎未說完,臣子們都沒有出聲,靜待著下文。
慢悠悠抿了口茶,崇禎接著道
“朕今日拋出律法與平等話題,劉愛卿看似隻提及學術和開科取士,實則寓意深遠。
這樣吧,話已至此,何不就劉愛卿提出過的空間之獨、意念之獨、防於未萌之先,克於方萌之際深入探討!”
說完,崇禎掃視一圈,有讓臣子們發言的意思。
大家都是聰明人,漢武帝罷黜百家後就剩儒家唯我獨尊,影響著華夏兩千餘年。
劉宗周那番說辭明顯一脈相承,在對慎獨論作最後掙紮。
學術上持之以恒原本無錯,可也需要與時俱進懂得變通,曾經的大明讀書人並不完全認可那個觀點,卻也受到一定波及。
崇禎心頭跟明鏡似的,說白了慎獨就是指修身養性。
通俗點就好比即使沒有警察沒有法律去管製,人們也懂得把持意念,不會去幹壞事。
可真能做到嗎?我信你個鬼!
“陛下,臣有話說!”
幾個臣子躍躍欲試,馮英最先開了尊口。
“準!”
崇禎暗自竊笑,大明還未在正式場合抨擊過劉宗周言論,今日老家夥恐怕不好過了。
“多謝陛下!”
馮英掌管著大明法律,劉宗周慎獨論天生與律法產生背離。
他若不主動站出來的話,堂堂刑部尚書也太掉價了。
喜歡重生大明1635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重生大明1635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