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熱血大明

字數:5286   加入書籤

A+A-


    序言的內容很多,主要闡述立法基礎與指導思想。
    提出大明是以近兩億農民組成的農耕大國,根本任務為在大明君王領導下富國強兵,一步步走向工業化,讓百姓豐衣足食兵強馬壯。
    提倡各民族平等,朝廷有責任義務對荒蠻之地予以教化,體現團結、互助的民族關係。
    “諸位,關於君主立憲,馮某需要特別予以闡述!”
    念及第一章總綱中的國體,馮英刻意停頓了一下。
    “依照憲法之規定,大明子民無論高低貴賤均稱作公民,一切權利屬於君主與所有公民!
    朝廷內閣成員由明鏡台或君主提名,連同法規方略在明鏡台代表會議中投票產生!
    我大明國以公有製為主體,多種所有製經濟共同發展,土地均屬於朝廷,承認現階段私有土地,國土資源法中有詳細作解!
    大明帝王兼任明鏡台、軍事委員會最高長官,掌控軍、政至上權柄!
    各項策略必須通過君主首肯,對國事具備一票否決權!”
    臣子們安靜聽著,這些動作不可謂不大,當今天子說不定早都在暗自籌劃了。
    原有衛所土地、藩地、士紳獲取的投獻地收歸朝廷,便已占據過半開墾出來的國土。
    那些荒蠻無人之地從法律層麵歸入朝廷,任誰也無法反對。
    你敢說那地兒是你家的啊?唯有皇帝才敢定奪。
    而且人家也沒提納入朱家,而是歸朝廷,國家由千千萬子民組成,他們也是其中一員,並不會感到特別吃虧。
    至於一票否決臣子們更無心理負擔,自古以來君權高於一切,這種思維早已植入骨髓。
    隻是很多人還沒弄明白,天子那麽霸道且反感言官,設立明鏡台幹啥啊?
    那明鏡台相當於專門廷推及議政的機構,用以前的話來說便是吵架衙門。
    太祖創立禦史言官製,一定程度上稀釋掉皇權,君主與臣子為爭權常常鬧得不可開交。
    最典型的便是嘉靖爺、萬曆爺,二人長期不上朝,與臣子大肆冷戰。
    武宗那麽好鬥,結果病入膏肓時就連想換一個禦醫,都被閣臣懟了回去。
    當今天子秉性與太祖極其相似,在這種大好局麵下並未將權力進一步收攏。
    明明已經削弱禦史還拆撤掉六科,卻又搞出個所謂明鏡台,這不繞回去了嗎?
    崇禎有他的考慮,憑他穿越者及匡複大明的雄心,能夠保證大體上不做昏庸事。
    可他的後代呢?那就不一定了。
    大明需要熱血,熱血大明才是他心中所想,後代可以無能,但絕不可將大明揮霍。
    所以就連與內閣、刑部商議條款時,孫承宗等人建議從律法層麵削弱臣子權利,帝王重拾絕對權柄,崇禎卻沒有采納。
    以現有威望已無限接近太祖成祖,要濫權太方便不過,可他不想那樣做。
    他並非崇尚幾百年後所謂西方君主立憲,而是期望於采用最符合大明國情的政治體製,找到其中平衡點。
    皇權要有,但不可泛濫,遇到昏君庸君極度可怕,或許太祖分出權利,就是考慮到後輩不一定像他那般雄才大略。
    要實現太祖夙願,唯有靠律法進一步規範,他相信隨著大明逐步好起來,百姓參政議政的積極性會越來越高。
    集大眾智慧才可盡量防止階級固化,讓大明源遠流長。
    當然,世間沒有絕對完美體製,不求最好但求最合適,要盡量做到完善或許還需要五十年、一百年甚至更久。
    於是,當中還誕生出一條規定
    “大明憲法在框架不變的情況下,應結合施政經驗適時修正,切實做到與時俱進!”
    一整天。
    都是關於憲法的詳解,中午自然皇帝賜食後接著開。
    《大明憲法》除了序言和第一章總綱,還有公民權利及基本義務、國家機構,國旗、國歌、國徽、首都三個章節。
    對公民選舉權、被選舉權、人身自由、人格自由,建議、控告及申訴權、勞動權利、休息權利、教育學術等作出明確規定。
    國家機構方麵則予以規範和調整,大明明鏡台行使行政立法權,選舉行政長官,為服務於君主的最高政權衙門。
    內閣屬於明鏡台授予的最高行政執行機關,等同於幾百年後的常委兼國務院。
    改軍機處為軍事委員會,領導全國武裝力量。
    軍事委員會具有兵事單獨立法權,與明鏡台一個管政,一個管軍,各司其職互不轄屬。
    原有工部拆分為交通運輸部、住房與水利建設部。
    禮部拆分為教育部、外交部。
    戶部拆分成財政部、國土資源部、農業部、稅務總局、工商總局、海關總局等衙門。
    對刑部與大理寺予以重組整合,劃分成新的刑部、大理寺,新設司法部。
    刑部主管案件審判,具有獨立審判權;大理寺負責提起公訴、批準逮捕、法律監督。
    往後的律法就不再由刑部起草了,一律交由司法部具體立法並上報明鏡台審核,實施普法宣傳、法律服務、監獄管理等事務。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這個改革相當於對原有三司進行責權重新賦予,讓律法實施更清晰透明。
    吏部方麵,其職能不變,有別於幾百年後的地方在於,七品及以上官員需由吏部審批,這也符合當下實際情況。
    崇禎還不敢把縣級官員交給行省定奪,如今階級堡壘僅撕開一條口子,還沒到下放的時候。
    督察院方麵,同樣保持原有職能,履行紀檢監察責權,須由內閣成員兼任。
    大明科學院則在其基礎上誕生出工業部、醫學衛生部。
    以華夏日報為根基,新設宣傳部、大明發展與改革總局。
    兩個部門一個管政策宣傳,一個管國家發展革新,與大明銀行、大明科學院一道由內閣與帝王直轄,所有事務不需通過明鏡台。
    而針對兵部這一塊,動作就更大了。
    朝廷新設警察部,劃入行政範疇,主要為治安與犯罪打擊。
    順天府已經最先設立警察局,各地方巡捕、衙役隻需適當改製便可完成。
    這是各級行政長官除稅警外,能調動的另一支武裝力量。
    剩餘的兵部原其它衙門、錦衣衛全部並入大明軍事委員會。
    委員會下設總參、總裝、總訓、總後、總訓導、總督察部,下麵分成野戰軍和內衛部隊。
    各都督府、水師屬野戰兵種,現有戰兵統稱野戰軍。
    地方錦衣衛改成省軍區早已完成,錦衣衛除應對當地情報、平叛、剿匪、救災等,還負責征兵、退伍安置,必要時配合警察執行地方公務。
    此般種種便是大明最新行政、軍事框架,今後肯定還會出現微調,但大方向已經定了。
    此類部門有的已經籌備完畢,有的尚在籌建或待建過程中。
    崇禎要求明年開春前必須調整完善,各衙門職權細則同步跟進,主官人選也得醞釀好,在第一屆明鏡台會議時投票確立。
    數月前就已定出明年春闈規模,錄取那麽多人便是為充入新衙門進行的未雨綢繆。
    雖第一屆明鏡台會議肯定有大量君主意誌強加,這也是沒辦法的辦法。
    大明體製和律法要走向規範化、人性化時間還很漫長,崇禎須掌控並作出科學引導,為後世締造最適合國情的策略。
    憲法最末第四章就相對簡單了。
    國旗、國歌、國徽都有藍本,崇禎一律拿來主義,真得感謝華夏人才輩出,他也有幸穿了過來。
    對於首都這兩百多年的既定事實,憲法作以明文規定,北京是大明唯一首都。
    當年成祖遷都北京將南京作為留都,還保留了一套完整班子,這製度早就不合時宜。
    去年崇禎將南京六部撤銷,官員通通調回京師,就是為今天部分方略作的些許鋪墊。
    大明崇尚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絕非一句空話!
    本尊寧願上吊都不遷都,環境不允許是因素之一,再則那份熱血基因本就讓他無所畏懼。
    曆史最終作出完美詮釋,隻有大明真正做到了不成功便成仁。
    崇禎比太祖成祖的理念更先進,那就吸取精華拋棄糟粕並加以優化,締造一部基礎大法。
    他深信祖宗的傳承加上他那永不磨滅的雄心,定會讓大明走向輝煌,讓華夏永遠矗立於天地之間!
    喜歡重生大明1635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重生大明1635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