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後顧之憂

字數:4352   加入書籤

A+A-


    雪夜的懷遠侯府靜得能聽見燭火燃燒的聲響。
    書房內,陳恪的筆尖在宣紙上疾走,墨跡如蛛網般蔓延,勾勒出一張錯綜複雜的朝局關係圖。
    "不行,太激進。"他揉碎紙團扔向角落,那裏已經堆積了七八個同樣的紙團,"現在提出改革,無異於自尋死路。"
    他抬頭望向窗外,雪已經停了,月光透過雲隙灑在庭院裏,將未化的積雪照得瑩瑩發亮。
    "若保持沉默..."陳恪在紙上列出自己的優勢:兩位王爺的老師、五品學士、常樂的商業網絡、嶽父的錦衣衛人脈...筆尖在這些詞句下劃出深深的痕跡,"三十歲入閣並非妄想。"
    萬壽宮那場大火仿佛仍在陳恪眼前燃燒。
    嘉靖帝轉身時眼中的光芒,不是憤怒,而是某種更深邃的東西——像是一個執念被生生掐滅後的空洞。
    "嘉靖變得瘋狂的導火索..."陳恪喃喃自語,筆尖懸在"萬壽宮焚毀"幾個字上方,墨汁滴落,暈開一片暗色。
    知乎收藏夾《明代重大事件解析》自動翻開:【當象征皇權的建築意外損毀時,往往預示著政治格局的劇變】。
    門外傳來細碎的腳步聲,陳恪頭也不抬:"樂兒,別胡鬧了,你先去睡吧。"
    "恪兒。"
    這聲輕喚讓陳恪手中的筆猛地一頓。
    他抬頭,看見母親王氏立在門前,誥命服外罩著件半舊的棉襖,發間的銀絲在燭光下格外顯眼。
    "娘!"陳恪慌忙起身行禮。
    王氏快步上前,粗糙的手掌扶住兒子手臂:"小心些。"她聲音輕柔,眼中卻盛滿了然,"娘打擾你了?"
    "沒有的事。"陳恪強扯出笑容,用袖子去擦案上的墨漬,卻越擦越花,"兒子隻是在...整理些文書。"
    王氏的目光掃過滿桌淩亂的紙張——那些密密麻麻的批注、箭頭交錯的勢力圖、被反複修改的策略。
    她沒說話,隻是從袖中取出帕子,輕輕擦拭兒子沾墨的手指。
    "你五歲的時候,"王氏突然開口,聲音像從很遠的地方傳來,"與尋常孩子不一樣。"
    陳恪的手指微微一顫。
    穿越之初的記憶如潮水般湧來——那個五歲的身體裏裝著現代靈魂的放牛娃,如何向母親討要五兩銀子"創業",如何在各種實驗失敗後堅持讀書,又如何發誓要給母親掙個誥命。
    "娘還記得你要五兩銀子時的樣子,"王氏嘴角微揚,眼角的皺紋舒展開來,"小臉繃得緊緊的,說什麽"錢生錢"的道理。"
    燭火"劈啪"爆了個燈花,映得王氏的臉忽明忽暗。
    陳恪喉頭發緊,那些穿越者獨有的記憶與情感在胸腔翻湧。
    "後來你要讀書,周夫子說你天資聰穎,變著法子不要娘交束修。"王氏繼續道,手指無意識地摩挲著兒子官服的補子,"再後來...你說要給娘掙個誥命。"
    她抬頭,眼中閃爍著驕傲的淚光:"你都做到了。"
    陳恪的視線突然模糊。
    他穿越以來步步為營,從放牛娃到狀元郎,從修撰到學士,表麵風光無限,實則如履薄冰。
    隻有母親記得每一個承諾,哪怕那些承諾來自一個"異常早慧"的孩子。
    "娘..."他聲音嘶啞,千言萬語哽在喉頭。
    王氏突然握住他的手:"你爹當年也是這樣。"
    陳恪一怔。記憶中那個模糊的農夫形象突然清晰起來——穿越後他從未刻意打聽過這具身體父親的死因,隻知是早逝。
    "那年大旱,"王氏的目光越過陳恪,看向虛空中的某處,"縣裏派人催糧,你爹見不得鄉親們挨餓,帶頭抗稅。"她聲音很輕,卻字字清晰,"後來...被衙役的棍棒活活打死。"
    燭火劇烈搖晃,在牆上投下扭曲的影子。
    陳恪胸口如壓巨石,原主的記憶碎片突然閃現——一雙粗糙的大手將他高高舉起,笑聲爽朗;血色黃昏中,一群人抬著個破草席回來,母親撕心裂肺的哭聲。
    "娘不恨他丟下我們孤兒寡母。"王氏收回目光,直視兒子雙眼,"娘雖一介農婦,亦知恪兒所為不為自己,而為國家。"
    這句話如雷霆劈開混沌。
    陳恪突然明白母親深夜來訪的用意——她看穿了兒子內心的掙紮,來告訴他:放手去做。
    書案上的策論被墨汁浸透,那些關於土地兼並、財政危機、邊患倭寇的分析已成一片模糊。但此刻,這些都不重要了。
    "娘說這些,"王氏輕撫兒子緊繃的背脊,"隻是想告訴恪兒,不必擔心為娘。"
    陳恪再也忍不住,跪倒在地,額頭抵在母親膝頭。
    成年後第一次,他像個孩子般哽咽:"兒子...怕連累娘和樂兒..."
    王氏的手掌溫暖幹燥,輕輕梳理著兒子的發絲:"傻孩子,你爹走的時候,你才四歲。那麽難的日子都過來了,如今你是朝廷命官,娘是誥命夫人,還有什麽好怕的?"
    窗外風雪漸急,卻蓋不住遠處更夫的梆子聲。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陳恪抬頭,看見母親眼中的堅定——這個含辛茹苦將他養大的農婦,此刻竟有種令人心折的氣度。
    "兒子明白了。"陳恪深吸一口氣,緩緩起身。
    他拾起地上被墨染汙的策論,就著燭火點燃。
    火光中,王氏欣慰地笑了:"娘去給你煮碗薑湯,樂兒那丫頭在廚房忙活半天了,說是要給你做夜宵。"
    陳恪一愣,隨即失笑。原來常樂被他打發走後,竟跑去準備吃食了。想起妻子撅著嘴說"不理你了"卻仍惦記他饑飽的模樣,心頭湧起一股暖流。
    "對了,"王氏走到門邊又回頭,"你常伯伯明日要見你,說是...東南有消息。"
    陳恪瞳孔微縮。常遠山作為錦衣衛同知,所謂的"消息"必非尋常。聯想到近日倭寇猖獗的奏報,他隱約猜到幾分。
    待母親離去,陳恪推開窗戶,讓風雪撲麵而來。
    冰冷的空氣讓他頭腦愈發清醒。遠處,紫禁城的輪廓在雪夜中若隱若現,宛如蟄伏的巨獸。
    知乎收藏夾《明代轉折點》自動浮現:【嘉靖後期,土地兼並、財政枯竭、邊患頻發,大明由盛轉衰】。
    作為穿越者,他比任何人都清楚曆史的走向——若無改變,若幹年後萬曆登基,張居正改革曇花一現,再過幾十年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禎自縊,大明覆滅。
    那些在課本中冰冷的文字,如今是他眼前鮮活的世界。
    金華鄉的桂花,常樂的笑靨,翰林院的墨香...這一切都將在未來的動蕩中化為灰燼。
    "不能..."陳恪攥緊窗欞,指節發白,"絕不能..."
    書案上,火焰漸漸熄滅,餘燼中隱約可見"變法強軍開海"等字樣的殘片。
    陳恪知道,自己已經沒有退路。
    家人的支持,是他最大的安慰,會讓他覺得前行的道路,不那麽孤獨。
    “穿越者守則第二百二十條”陳恪在心裏默念“當曆史需要有人挺身而出時,穿越者身份不應成為懦弱的借口。”
    喜歡嚴黨清流之間的第三種活法請大家收藏:()嚴黨清流之間的第三種活法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