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3章 賀表來了(十六)
字數:6678 加入書籤
靖海伯府的馬車碾過暮色中的青石板路,車輪發出的單調聲響,仿佛也帶著主人般的疲憊,沉沉地駛入府門。
早已得到消息、在門房處焦急等候的周伯立刻迎了上來,見到陳恪下車時那雖然竭力挺直卻難掩倦意的背影,老管家嘴唇動了動,終究沒敢多問什麽,隻是低聲道“伯爺,您回來了。夫人已在裏麵等候多時了。”
陳恪微微頷首,沒有說話,徑直向內走去。
穿過幾重庭院,遠遠便看見正廳門口那盞熟悉的燈籠下,常樂纖細的身影正倚門而望。
她穿著一身家常的藕荷色襦裙,外罩了件錦緞比甲,發髻簡單挽起,並未過多裝飾,唯有在看到他身影的瞬間,那雙總是含著靈動光彩的眸子驟然亮起,提著裙擺快步迎了下來。
“恪哥哥!”她走到近前,聲音裏帶著顯而易見的擔憂,目光飛快地在他臉上逡巡,仿佛要確認他是否完好無損。
陳恪停下腳步,沒有像往常一樣對她露出寬慰的笑容,也沒有多餘的話語。
他隻是伸出手,輕輕握住了她微涼的手,指尖甚至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輕顫。
常樂的心猛地一沉。
他的手心不似平日溫暖幹燥,反而有些冰涼的潮意。
“我沒事。”陳恪開口,聲音低沉沙啞,仿佛被西苑精舍那沉重的空氣浸染過,隻吐出這三個字,便再無下文。
常樂的手被他緊緊攥著,那力道甚至讓她覺得有些疼。
她清楚地看到丈夫眉宇間籠罩著一層從未有過的、近乎僵硬的疲憊,那不是身體上的勞累,而是某種精神被極度擠壓磋磨後的痕跡。
她心中瞬間湧起無數疑問和焦慮,想知道宮裏到底發生了什麽,想知道他為何如此模樣。
但她終究什麽也沒問。
她隻是反手用力回握住他冰冷的手指,試圖用自己的溫度去暖熱它,另一隻手輕輕撫上他的手臂,聲音放得極柔極緩“回來就好。灶上一直溫著百合蓮子羹,最是安神,我去給你盛一碗來?或者……你先歇歇?”
陳恪搖了搖頭,目光甚至沒有與她對視,隻是望著院內被夜色漸漸吞沒的假山輪廓,重複道“不用。我沒事。”
他鬆開了她的手,動作有些遲緩地拍了拍她的手背,仿佛是在安慰她,又更像是在說服自己。然後,他便邁步,繞過她,徑直走向書房的方向,那背影在廊下燈籠的光暈裏,拉出一道孤直而沉重的影子。
常樂站在原地,看著他消失在書房門後,那扇熟悉的雕花木門輕輕合攏,甚至傳來了裏麵門栓落下的輕微“哢噠”聲。
她的心也跟著那聲輕響,沉沉地墜了下去。
他把自己鎖起來了。
如同受傷的猛獸退回巢穴,舔舐傷口,拒絕任何窺探和打擾。
常樂站在漸起的夜風裏,隻覺得一陣無力感漫上心頭。她聰明剔透,如何看不出丈夫的“沒事”之下,是怎樣的驚濤駭浪?她與他相識於微末,相伴至今,經曆過無數風浪,卻從未見他如此……如此近乎封閉的狀態。
她甚至能隱約猜到,此事必然與今日宮中那場突如其來的風波、與那個叫海瑞的六品主事有關。
可她縱有千般智慧、萬般擔憂,此刻卻毫無辦法。
朝堂之事,尤其是牽涉到帝王心術和臣子死諫的潑天大事,絕非她能夠置喙,更非她能輕易化解。
她所能做的,似乎隻有守在外麵,等他需要時,遞上一碗熱羹,或是一個無聲的擁抱。
常樂輕輕歎了口氣,眉宇間染上憂色,卻沒有離開,隻是對悄聲上前詢問的侍女擺了擺手,示意她們退下,自己則默默走到書房窗下的石凳上坐下,靜靜地守著那一窗燈火,以及燈火下那個獨自承受著巨大壓力的人。
——————
書房內。
陳恪沒有點燈,任由窗外最後的天光一點點黯淡下去,直至被濃重的墨色徹底取代。
他獨自坐在寬大的太師椅裏,身影幾乎完全融於黑暗,隻有偶爾因為極度疲憊而變換坐姿時,才能隱約看到一個模糊的輪廓。
西苑的那一幕幕,如同走馬燈般在他腦海中反複盤旋、撞擊。
嘉靖帝那噴濺的鮮血、瘋狂而猜忌的眼神、最後那看似平靜卻暗藏無盡鋒機的“朕等著你們的結果”……
趙貞吉那番聲淚俱下、堪稱影帝級別的“天子門生”表演……
還有他自己那番擲地有聲、卻言不由衷的“唯忠陛下一人”的表白……
這一切,最終匯聚成嘉靖輕飄飄卻又重逾泰山的那道旨意——讓他,陳恪,去查,去審,去批駁那個將皇帝罵到吐血的海瑞!
黑暗中,陳恪的嘴角勾起一絲極其苦澀、近乎扭曲的弧度。
陛下真的息怒了麽?
不,那絕不可能。
那位帝王的心胸,從來與“寬廣”二字無緣。
他今日看似被自己和趙貞吉勉強勸住,沒有當場掀起大獄,但那是因為他多疑的本性讓他暫時按捺住了——他需要時間觀察,需要證據,需要看看他這兩位“忠臣”究竟會如何處置這件事,這本身就是一場更殘酷、更誅心的測試!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而他與趙貞吉那番精彩奏對,看似暫時穩住了局麵,實則……完全沒有觸及海瑞奏疏本身的任何一個字!
他們成功地將話題從“海瑞罵得對不對”,偷換成了“我們對陛下忠不忠”。
他們安撫了嘉靖那顆因被戳穿而暴怒驚恐的心,卻巧妙地將那顆足以炸毀整個朝堂的實質性問題——海瑞所揭露的那些血淋淋的現實。
暫時懸置了起來。
但這懸置,是有代價的。
代價就是,他陳恪,必須親自出手,去解決這個被懸置的問題。
他必須去證明,海瑞罵錯了,陛下是聖君,天下太平,海瑞是個瘋子、是個狂徒、是個該千刀萬剮的罪人!
這可能嗎?
陳恪閉上眼,幾乎能清晰地“看”到那封他並未親眼閱覽,卻足以想象其內容的奏疏。
海瑞會說些什麽?無非是陛下沉迷修道、耗費國帑、二十餘年不視朝、法紀弛廢、吏治腐敗、民不聊生……
這些,難道不是事實嗎?
他陳恪從現代穿越而來,擁有超越時代的視野,他比任何人都更清楚這個王朝肌體上正在潰爛的創口。
海瑞所言,或許言辭激烈,或許帶有這個時代士大夫的局限性,但其指出的核心弊病,哪一樁哪一件不是確鑿存在?
讓他去批駁海瑞?
用他狀元郎的文采,去顛倒是非,指黑為白?
憑借他超越數百年的見識,他當然可以找出無數理論來“駁倒”海瑞。
他可以大談“發展階段性”、“曆史局限性”、“治理複雜性”,甚至可以拋出些“人性自私”、“絕對權力導致絕對腐敗”的後世觀點……
但那些東西,在這個時代,豈止是離經叛道?
簡直比海瑞的奏疏還要大逆不道一百倍!
那根本不是批駁海瑞,那是在挖整個封建皇權、乃至整個儒家倫理體係的根!
若不能用那些超前的思想,僅憑這個時代的儒學框架和話語體係,他如何去駁倒一個用生命去踐行“民為本社稷次之君為輕”理念的諍臣?
如何去否定那些連皇帝自己心裏都清楚是事實的指控?
根本不可能。
海瑞站在那裏,本身就是一麵照妖鏡,他照出了皇帝的昏聵,也照得所有試圖為他辯護的人,顯得那麽虛偽可笑,那麽蠅營狗苟。
那……稱病呢?
陳恪的腦海中閃過這個念頭。
以此為借口,拖延,回避,將這副重擔甩給趙貞吉,或者幹脆推給三法司去扯皮?
念頭隻是一閃,便被他自己否決了。
不行。
今日在西苑,他和趙貞吉已經將“忠君”的調子唱到了極致,幾乎是在逼迫皇帝承認他們是“孤忠”。
若此刻他突然稱病退縮,在嘉靖那多疑到極致的心裏,會立刻被打上“首鼠兩端”、“心懷鬼胎”的標簽。
之前所有的努力不僅白費,更會引來致命的猜忌。
陛下讓他去批駁海瑞,不僅僅是要一個結果,更是要看他陳恪的態度,看他是否真的“可用”,是否真的“貼心”!
這是一個徹頭徹尾的陽謀。
一個將他置於炭火之上炙烤的難題。
直到此刻,陳恪才真正清晰地意識到,自己如今所處的位置,是何等的凶險與尷尬。
是,他看似聖眷正隆,權傾朝野。
在嘉靖眼中,他或許確實是個“孤臣”,沒有嚴嵩、徐階那樣盤根錯節的朋黨,榮辱係於帝心一念。
從根源上,他的權力來自於嘉靖的信任和需要。
但另一方麵,他這些年的所作所為,有意無意間,早已編織出了一張龐大而隱形的網絡。
他在心學門人中被譽為“知行合一”的踐行者,王畿、錢德洪等人對他寄予厚望,無數年輕士子視他為榜樣。
他在軍中,與胡宗憲、俞大猷、戚繼光等抗倭名將惺惺相惜,薊遼總督王忬也對他頗為看重,更別提那些受過他恩惠、被他一手提拔起來的勳貴子弟如英國公世子等人。
他掌握著神機火藥局,某種程度上扼住了帝國軍隊未來的咽喉。
這些,都是實實在在的“勢”,是無法被嘉靖帝那“孤臣”想象所完全涵蓋的潛在力量。
他忠於嘉靖嗎?
是的,他忠。
因為他需要嘉靖這麵大旗,需要皇權的庇護來推行他的想法,來為這個積重難返的帝國尋找一線生機。
他的許多目標,與鞏固皇權、強化中央集權並不矛盾,甚至需要依賴於此。
但他絕不可能像嚴嵩那樣,為了權力毫無底線,昧著良心指鹿為馬!
這,正是他內心深處與海瑞其實並無本質區別的底線——有所為,有所不為。
也正因如此,他才在嚴嵩倒台後,並未急於擴張明顯的政治勢力,反而刻意低調,專注於實務。
他深知,一旦卷入純粹的權力爭奪,必然會迷失本心,最終變成自己曾經厭惡的那種人。
然而,此刻嘉靖帝出的這道難題,卻逼著他必須做出選擇。
是放棄底線,迎合上意,去踐踏一個正直的靈魂,以換取暫時的安穩和信任?
還是堅守內心的準則,不惜觸怒帝王,賭上好不容易積累起來的一切?
書房內一片死寂。
窗外的月光艱難地透過窗欞,在地麵投下冰冷而模糊的光斑。
陳恪一動不動地坐在黑暗裏,如同一尊沉默的雕像,隻有緊握的拳頭上微微凸起的骨節,顯示著他內心正經曆著怎樣劇烈的掙紮。
喜歡嚴黨清流之間的第三種活法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嚴黨清流之間的第三種活法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