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新科舉考核
字數:3838 加入書籤
"正是!"朱雄英點頭,"那些文人整日鑽研詩詞格律,研究聖人言行,可有誰想過改良農具?有誰鑽研過火器?"他看向劉三吾,"劉老,您學問淵博,可知《齊民要術》中記載的曲轅犁該如何改進?"
劉三吾頓時語塞,老臉漲得通紅。
張顯宗不甘示弱:"殿下,聖人之學乃立身之本..."
"張祭酒,"朱雄英溫和卻堅定地打斷,"孔子曰"君子不器",可沒說君子隻能做"一器"啊。研究聖人言行,不正是為了讓我們看清曆史,不再重蹈覆轍嗎?"
朱元璋在龍椅上聽得津津有味,手指不自覺地敲擊著扶手。
大太監注意到,皇上的嘴角都快咧到耳根了。
"所以孤才要辦中央學府,"朱雄英環視眾人,"增設物理化學等科目。詩詞文章要學,聖人經典要讀,但更要學以致用!"
劉三吾仍不死心:"殿下,科舉取士數百年來..."
"劉老,"朱雄英突然提高聲調,聲音有些不耐煩了,這老小子是不是忘了方孝孺是怎麽死的了?
"您可知道,現在工部最缺的是什麽人才?是能計算橋梁承重的!兵部最缺的是什麽?是懂火器製造的!這些,靠吟詩作賦能解決嗎?"
朝堂上的辯論愈演愈烈時,站在文官隊列最前方的三位秘書長神色各異。
練子寧這位曾經的翰林院修撰,手指不自覺地摩挲著朝笏上的紋路,眉頭微蹙;
兼任刑部尚書的楊靖則目光炯炯,顯然對太孫的主張頗為讚同;
而淩漢則板著臉,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樣。
"殿下!"劉三吾顫巍巍地再次出列,"老臣以為,詩詞文章乃..."
"劉老,"楊靖突然開口打斷,"冒昧問一句,若按詩詞取士,刑部需要的那些精通《大明律》的人才從何而來?"
這一問直擊要害。
站在不遠處的工部尚書秦逵聞言,立即幫腔道:"楊尚書所言極是!工部現在最缺的就是懂算術、會製圖的,光會吟詩作賦的舉子,連圖紙都看不懂!"
左都禦史陳德文輕咳一聲:"本官倒是覺得,詩詞教化確實不可或缺..."
"陳大人,"淩漢突然接過話茬,"都察院去年查辦的科舉舞弊案,那些隻會死記硬背的舉子,上任後鬧出的笑話還少嗎?"
吏部尚書詹徽見狀,連忙打圓場:"諸位,太孫殿下並非要廢除詩詞考核,而是主張因才施用..."
禮部尚書李原名卻冷哼一聲:"詹部堂此言差矣!科舉取士數百年來..."
"李部堂,"戶部尚書傅友文突然插話,"您可知道去年戶部新進的進士,連算盤都不會打?下官不得不專門請老賬房從頭教起!"
朱雄英看著幾位重臣爭論,適時補充道:"諸位大人,孤的意思是,詩詞文章要考,聖人經典要讀,但更要學以致用。譬如..."他看向練子寧,"練秘書長曾任翰林院修撰,如今處理政務時,可曾覺得光靠詩詞學問就夠用了?"
練子寧被突然點名,略顯尷尬地出列:"回殿下,臣...臣確實深感不足。”
練子寧輕撫朝笏,苦笑道:"不瞞殿下,臣在翰林院時,終日與詩詞典籍為伴。”
“可如今處理政務,每每遇到修橋鋪路、煉鐵鍛兵等實務,便覺力不從心。上月審閱工部奏報的黃河堤防修繕方案,臣連"夯土""石籠"這些術語都弄不明白,不得不連夜去向秦大人請教。"
秦逵聞言,忍不住插話道:"練大人那晚可是把下官從被窩裏拽出來的!不過話說回來,若非如此,那堤防方案險些就被誤批了。"
淩漢也出列附和:"臣深有同感。上月核查江南賦稅賬目時,麵對那些繁雜的數字,臣不得不三次登門向戶部求教。”
“傅尚書還笑話臣,說臣的算盤打得還不如他府上的賬房先生。"
戶部尚書傅友文捋須笑道:"淩大人倒是謙虛了。不過說實在的,戶部這些年新進的進士,十個裏有八個連《九章算術》都沒讀完。"
楊靖更是感慨良多:"諸位可知刑部每年要複核多少案件?那些隻會死讀《春秋》的翰林,連最基本的驗屍文書都看不懂。”
“上月有個案子,就因為新任推官不懂傷口查驗,險些釀成冤案!"
練子寧適時接過話頭:"楊大人所言極是,我就曾遇到農田產量驟降的奏折。”
“當地官員隻會引經據典,最後還是中央學府的農科先生發現是種子出了問題。"
朱雄英點點頭,他環視眾臣,語氣誠懇:
"諸位大人都是國之棟梁,想必更能體會,治國理政不能隻靠吟詩作賦。”
“正如皇爺爺常教導孤的,"坐在金鑾殿上,要懂得百姓鍋裏的米"。"
這番話引得幾位實務派大臣連連點頭。
秦逵激動地說:"殿下明鑒!就說這修橋鋪路,光會寫詩有什麽用?得懂力學計算,得知道什麽樣的石材最耐用..."
傅友文也忍不住補充:"還有賦稅征收,不僅要懂算術,還得了解各地物產、氣候..."
幾位武將忍不住拍手叫好,被身邊的文官瞪了一眼。
“你瞅你爹幹啥?”
“瞅你咋地?”
“下朝後別走!在皇宮門口等老子,咱倆練練!”
“呸,有辱斯文,君子動口不動手!”
“娘們兒嘰嘰!”
“...”
“都閉嘴!”
朱元璋見火候差不多了,清了清嗓子:"雄英和眾愛卿說得在理。"
一開口,滿朝文武立刻噤聲,"咱看這樣,明年六月加開恩科,詩詞文章照考,但各衙門缺什麽人,就考什麽本事!"
老朱看向三位秘書長:"你們三個,跟六部對接一下,把空缺職位和所需本事都列出來。"又瞥了眼劉三吾,"翰林院也參與,把聖人經典裏能用在實際政務上的都挑出來。"
“此次科舉改革,詩詞文章考核難度和量都降低一些,重心放在各部需要的技能本事上麵。”
朱雄英暗自驚歎:老爺子這一手太高明了!
既照顧了傳統文人的麵子,又推動了實用學科的發展。
這不就是後世的公務員分類考試嗎?
喜歡重生朱雄英,複活白起滅倭國請大家收藏:()重生朱雄英,複活白起滅倭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