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調整傳遞時間和頻率

字數:2434   加入書籤

A+A-


    鍾樓頂層的自鳴鍾剛敲過三下,江淺卻沒有像往常一樣啟動磁力控製器。她貼著通風管道的縫隙向外張望,月光下,三輛載著電磁探測儀的日軍裝甲車正緩緩繞著鍾樓巡邏,探照燈的光束如同幽靈的手臂,在彩窗上投下慘白的光影。後頸的胎記突然發燙,這是星淵網絡傳來的危險預警 —— 日軍的反偵察頻率,已經從每周三次增加到了每日兩次。
    "所有節點暫停行動。" 江淺對著微型對講機低聲下令,聲音在陰冷的管道中激起細小的回音。她翻開皮質筆記本,最新一頁上用紅筆標注著日軍巡邏規律:淩晨兩點、上午十點、下午四點、晚間八點,這四個時間點的電磁監測強度是平時的三倍。而在這些時間段之外,還有不定時的便衣偵查。
    顧雲舟的回複帶著電流雜音傳來:"太原據點報告,日軍在下水道安裝了聲紋監測器,我們的載體移動聲已經被記錄。" 他的聲音頓了頓,"這樣下去,就算調整路線,也很難避開全天候監控。"
    宋棲凰的聲音從另一個頻道切入,背景音裏傳來算盤珠子的碰撞聲 —— 她此刻正潛伏在日軍司令部隔壁的綢緞莊:"我這邊截獲了新情報,日軍準備啟用德國進口的量子糾纏探測器,能實時追蹤 0.01 特斯拉以上的磁場波動。" 她的語氣凝重,"我們必須徹底改變傳遞模式。"
    江淺握緊手中的青銅羅盤,盤麵的古蜀文字在月光下泛著幽藍的光。她想起祖父日記裏的一句話:"星淵之道,貴在無常。" 一個大膽的想法突然在腦海中成形。"召集所有聯絡員,半小時後在鍾樓密道開會。" 她的聲音冷靜而堅定。
    半小時後,十二名來自不同抗日組織的聯絡員齊聚在鍾樓地下三層。潮濕的石壁上,古蜀星象圖在煤油燈下若隱若現。江淺將一張泛黃的星圖鋪在石桌上,上麵用朱砂密密麻麻標記著近一個月的氣象數據和日軍活動記錄。
    "從今天起,我們的情報傳遞將不再有固定時間和頻率。" 江淺用匕首尖指著星圖,"傳遞時間將根據三個要素隨機決定:星象變化、氣象條件,以及日軍的活動規律。" 她翻開另一本筆記本,上麵記錄著複雜的計算公式:"當北鬥七星的鬥柄指向 " 天璣 " 星,且出現雷暴天氣,同時日軍連續三天未在該區域巡邏時,才是最佳傳遞時機。"
    一名遊擊隊員皺著眉頭提問:"這樣會不會耽誤情報時效性?有些緊急情報根本等不了那麽久。"
    江淺點頭,從懷中掏出個小巧的銅鈴:"這就是我們的 " 驚蟄鈴 "。" 她輕輕晃動銅鈴,鈴聲清越卻帶著一絲詭異的震顫,"遇到十萬火急的情況,聯絡員可以敲響特定頻率的鈴聲。聽到鈴聲後,各節點需在三小時內,利用現有條件完成傳遞。" 她展示了鈴身上刻著的古蜀符號,"這些符號對應不同的緊急程度,比如這個 " 雷" 字,代表必須立即行動。"
    顧雲舟補充道:"頻率方麵,我們將采用 " 潮汐式傳遞 "。" 他在地上畫出波浪形的曲線,"就像潮水一樣,時而密集,時而稀疏。日軍以為我們三天沒有傳遞情報時,很可能放鬆警惕,而這時恰恰是我們發動的時機。"
    宋棲凰舉起一個微型沙漏:"為了增加隨機性,每個節點都將配備這種特製沙漏。" 沙漏的玻璃壁上刻著星象圖,"沙子流完的時間在十分鍾到兩小時之間隨機變化,隻有當沙漏結束時,才允許開始傳遞準備。"
    會議持續到天亮,當第一縷陽光透過鍾樓彩窗時,新的傳遞規則正式確定。江淺將寫滿公式和符號的羊皮紙分發給眾人,每張紙上都用古蜀文字標注著不同的加密算法。這些算法會根據每日的星象自行變化,就算日軍截獲了情報,沒有當天的星象密鑰,也無法破解。
    接下來的日子裏,整個情報網絡仿佛化作了無形的幽靈。有時在暴雨傾盆的午夜,載體借著雷聲的掩護在管道中穿梭;有時在陽光明媚的午後,情報藏在風箏的竹骨裏,借著風勢飄向遠方。日軍的探測儀常常捕捉到零星的異常信號,卻總是在趕到現場時一無所獲。
    最驚險的一次傳遞發生在中秋之夜。當日軍在鍾樓附近舉行慶祝活動時,江淺敏銳地捕捉到了機會。她將情報載體偽裝成河燈,趁著眾人賞月的間隙,放入護城河中。載體表麵的特殊塗料在月光下與普通河燈無異,卻在接近接收點時,通過磁場變化自動沉入水底。
    三個月後的一次行動中,當江淺收到八路軍成功伏擊日軍運輸隊的捷報時,她知道新的傳遞模式已經初見成效。此刻的她站在鍾樓頂層,望著遠處的萬家燈火,後頸的胎記平靜如常。她明白,在這場與日軍的博弈中,唯有像星淵般變幻莫測,才能在黑暗中守護住希望的火種。而那些隨機出現的傳遞時刻,那些隱藏在自然現象中的密碼,終將匯聚成一股不可阻擋的力量,引領他們走向勝利。
    喜歡時砂遺樓請大家收藏:()時砂遺樓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