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開發備用傳遞方案
字數:2330 加入書籤
深冬的鍾樓內,江淺的指尖在鋼琴鍵盤上懸停,琴鍵表麵的月光反光與她後頸的胎記形成微妙的共振。自日軍加強電磁監測以來,通風管道傳遞係統的風險係數直線上升,她不得不將目光投向更隱蔽的維度——聲音。古蜀密檔中"以聲傳訊,星淵共鳴"的記載突然浮現,與裴照實驗室遺留的聲波震蕩研究報告在她腦海中碰撞,激發出全新的靈感。
"頻率範圍在20到赫茲之間。"顧雲舟將繳獲的日軍聲波監測儀放在鋼琴上,儀器的指針在燭光下微微顫動,"但普通音樂的頻率會掩蓋情報信號。"他的手指劃過琴鍵,c大調的音符在空氣中回蕩,卻在監測儀上激起雜亂的波紋。
宋棲凰抱著一疊舊樂譜從閣樓下來,旗袍下擺掃過積灰的台階:"試試這個。"她展開泛黃的《廣陵散》譜頁,"嵇康臨刑前彈奏的古曲,音程結構與古蜀星象圖有驚人的相似性。"她的銀戒指輕叩琴鍵,商調式的音符如寒泉沁脾,監測儀的指針竟出現了規律性擺動。
江淺的眼睛一亮,迅速翻開古蜀樂律典籍。當她看到"五音對應五行,宮商角徵羽合於二十八宿"的記載時,胎記突然發燙。她抓起鉛筆在五線譜背麵繪製星象頻率對照表,將角音對應東方蒼龍七宿,徵音對應南方朱雀七宿,每個音符的升降調都對應著特定的星淵節點。
"用古曲作為載體,將情報編碼在變徵之音裏。"江淺將銅羅盤放在鋼琴踏板上,盤麵的北鬥七星圖案與琴鍵的cdefga序列完美重合,"比如《梅花三弄》的泛音部分,每個高音點都是一個加密符號。"她按下高音區的b鍵,羅盤中心的"天權星"位置隨之亮起微光。
顧雲舟開始改裝鋼琴,將拾音器接入自製的頻率調製器。當宋棲凰彈奏《陽關三疊》時,調製器的示波器上顯示出與普通聲波截然不同的脈衝波形——那些隱藏在旋律中的高頻振動,正是用摩爾斯電碼加密的情報。
首次測試選在聖誕夜的慈善音樂會。江淺穿著一襲墨綠旗袍,坐在臨時搭建的舞台鋼琴前,琴蓋內側用熒光筆寫著古蜀文字的加密對照表。當她按下第一個音符時,藏在吊燈裏的微型揚聲器同步發出人耳不可聞的高頻聲波,這些聲波穿過日軍的封鎖線,直達三公裏外的接收點。
"成功了!"顧雲舟在接收點舉起示波器,屏幕上的波形清晰可辨,"情報內容是"日軍明晨三點換防"。"宋棲凰看著譯出的情報,銀戒指在燭光下泛著冷光:"但要注意,《陽關三疊》的變徵音隻有在特定濕度下才能穩定傳輸。"
江淺早已考慮到這點,她在鋼琴內部安裝了濕度傳感器,當空氣濕度低於40時,踏板會自動彈出裝有海鹽的小抽屜。"古蜀人用露水煮琴,我們用海鹽調濕。"她解釋道,手指劃過琴身內隱藏的銅管,那裏麵流動著從日軍氣象站截取的濕度數據。
隨著研究深入,他們開發出更複雜的聲紋密碼係統。《十麵埋伏》的琵琶輪指對應緊急情報,《漁舟唱晚》的古箏泛音用於常規傳遞,甚至連日軍司令部播放的《君之代》都被逆向工程,在天皇誕辰音樂會中,江淺通過改編版的《君之代》向各據點傳遞了日軍防禦薄弱點的情報。
最驚險的一次應用發生在元宵節。當日軍指揮官要求江淺在慶祝宴會上演奏時,她表麵上彈奏著《彩雲追月》,實則在副旋律中嵌入了"毒氣彈藏於城西倉庫"的緊急情報。與此同時,顧雲舟在會場外操縱著留聲機,用相同頻率的音樂掩蓋真實信號,直到情報成功送達。
這種聲音傳遞係統的妙處在於,日軍即便監聽到異常頻率,也會誤以為是音樂會的聲學效果。當他們用聲波監測儀掃描會場時,聽到的隻是《茉莉花》的悠揚旋律,卻不知每個音符裏都藏著致命的機密。
江淺將這套係統命名為"天音計劃",取自古蜀文獻中"星淵天音,萬物共鳴"之意。她在鍾樓的密室裏建立了聲音數據庫,收錄了三百首古曲的頻率圖譜,每首曲子都對應著不同的情報加密方式。當她撫摸著鋼琴上的木棉花刻痕時,總會想起顧雲舟說過的話:"音樂是人類最古老的密碼,也是最安全的偽裝。"
某個暴雨傾盆的夜晚,當江淺在鍾樓彈奏《瀟湘水雲》時,雨水順著彩窗的縫隙流入鋼琴內部,竟意外增強了聲波的傳導距離。她看著示波器上跳動的波形,突然意識到自然元素與古蜀樂律的結合能產生更強大的力量。從那以後,每當雷雨天氣,各據點都會收到額外的情報傳遞窗口,那些在閃電中震蕩的音符,成了日軍永遠無法破譯的天籟之音。
隨著"天音計劃"的成熟,江淺等人的情報傳遞效率大幅提升,而日軍的反偵察手段卻始終停留在電磁層麵。當他們對著示波器上的音樂波形一籌莫展時,江淺正在鍾樓教新情報員彈奏《高山流水》,每個泛音裏都藏著明天的作戰計劃。她知道,在這場聲音與電波的較量中,古老的智慧正在煥發新的生機,而那些被琴聲掩蓋的情報,終將如破曉的晨鍾,喚醒沉睡的黎明。
喜歡時砂遺樓請大家收藏:()時砂遺樓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