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與潛伏人員的配合
字數:1914 加入書籤
暴雨如注的深夜,江淺蜷縮在鍾樓頂層的彩窗後,望遠鏡的鏡片被雨水模糊。她反複擦拭,終於看清街對麵日軍司令部崗哨處的異常——值夜士兵第三次將手電筒的光束掃向東側梧桐,短促三閃後長亮兩秒,這正是他們與潛伏人員約定的緊急聯絡暗號。
後頸的胎記突然發燙,她抓起改裝過的礦石收音機,將頻率調至76.3兆赫。電流雜音中,一個經過變聲處理的男聲傳來:"鬆本實驗室明晨六點轉移人魚淚樣本,押運路線經朱雀大街。"話音未落,信號便戛然而止,這是潛伏在日軍生化部隊的"夜鶯"。
"啟動星淵三級響應。"江淺對著微型對講機下達指令,聲音混著雨聲格外清晰。地下室裏,顧雲舟立即轉動青銅羅盤,將磁力控製器的頻率調整至"天樞逆位";宋棲凰則快速破譯情報,把關鍵信息轉化為古蜀文字編碼。他們知道,與潛伏人員的每一次配合都如走鋼絲,稍有不慎,便是滿盤皆輸。
三天前,江淺剛為新一批潛伏人員製定了全新的聯絡方案。此刻,她翻開密檔,裏麵夾著用隱形墨水書寫的《暗夜守則》:"晨光熹微時,賣糖畫的轉盤指針指向龍紋為安全;暮色四合,報童叫賣《盛京時報》時夾帶咳嗽三聲則為緊急。"這些看似平常的市井場景,實則是精心設計的情報交換節點。
最驚險的一次配合發生在中秋夜。潛伏在日軍通訊科的"青竹"傳來消息:日軍將對晉察冀根據地發動大規模空襲。江淺收到信號後,立即讓宋棲凰在綢緞莊彈奏改編版《彩雲追月》,琴音中暗藏的高頻聲波將情報傳向各抗日組織。與此同時,顧雲舟帶領小隊在城外設置假電台,故意釋放錯誤坐標,成功將日軍轟炸機引向荒無人煙的山區。
為了確保潛伏人員的安全,江淺設計了多重驗證機製。她從祖父留下的古蜀機關術得到靈感,製作了一套青銅對牌。潛伏人員每次傳遞情報時,必須將對牌嵌入指定地點的石縫,隻有當對牌上的星象圖與當天的北鬥方位完全重合,接收裝置才會啟動。這種基於古天文學的加密方式,讓日軍即便截獲對牌,也無法破解其中奧秘。
在日常聯絡中,他們更是將偽裝做到極致。太原城內,表麵經營照相館的地下黨員老陳,會根據衝洗照片的數量傳遞情報等級:三張普通照片代表常規信息,五張加急衝洗則意味著十萬火急。而照片邊角的卷曲程度、相紙背麵的指紋數量,都是經過特殊編碼的信息。
隨著日軍反偵察力度加強,江淺對配合方式不斷升級。她將"天音計劃"與潛伏人員的工作結合,讓情報傳遞徹底融入生活場景。當綢緞莊的留聲機播放《茉莉花》時,旋律中高頻泛音記錄著日軍兵力部署;鍾樓每日定時敲響的鍾聲,不同的節奏組合實則是給潛伏人員的行動指令。
某次,"夜鶯"傳回情報時遇到突發狀況。日軍臨時搜查實驗室,她急中生智,將寫有情報的紙條卷成細條,塞進口紅管中。次日,江淺安排接頭人員假裝偶遇,通過碰掉對方口紅的方式,神不知鬼不覺地獲取了情報。這種隨機應變的配合,正是他們在殘酷環境中生存的關鍵。
然而,風險無處不在。上個月,代號"山雀"的潛伏人員在傳遞情報時暴露。江淺接到預警後,立即啟動應急程序。她讓宋棲凰在鬧市彈奏《十麵埋伏》,激昂的琴聲掩蓋了"山雀"撤離時製造的混亂;顧雲舟則帶領小隊在城外伏擊追捕的日軍,成功掩護同誌脫身。
如今,江淺的筆記本上密密麻麻記錄著與潛伏人員配合的案例,每個成功的行動背後,都是無數次的推演與調整。她深知,這些在敵人心髒地帶戰鬥的同誌,是獲取情報的關鍵。而她能做的,就是用最安全、最隱蔽的方式,將他們的信息傳遞出去。
又是一個雨夜,江淺站在鍾樓頂層,聽著雨聲與遠處的槍炮聲交織。她知道,此刻在日軍司令部、在生化實驗室、在通訊中樞,無數潛伏人員正冒著生命危險,用眼神、用動作、用看似平常的舉動傳遞著至關重要的情報。而她和戰友們,將繼續守護這條隱秘的生命線,直到勝利的曙光穿透陰霾。
喜歡時砂遺樓請大家收藏:()時砂遺樓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