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圖案的初步推測
字數:2310 加入書籤
鍾樓地下室的煤油燈在防風罩裏明明滅滅,江淺跪在散落的鋼琴共鳴箱殘片之間,指尖撫過那些深淺不一的刻痕。古蜀文字“星”的殘筆在燭光下泛著暗紅,像幹涸的血跡,又像某種跨越時空的暗號。她後頸的胎記突然發燙,這是星淵網絡產生共鳴的征兆,提示著這些圖案絕非尋常裝飾。
“這些刻痕的間距符合黃金分割比例。”顧雲舟將測繪儀的刻度盤轉向江淺,金屬齒輪咬合的聲音在寂靜的地下室格外清晰,“但排列方式卻違背常規樂理——如果是五線譜,這些符號根本構不成任何旋律。”他的軍靴碾過地麵的木屑,帶起一陣細小的塵埃。
宋棲凰把放大鏡貼近刻痕最清晰的區域,銀戒指在鏡片邊緣投下蛛網般的陰影:“看這裏,每個符號的起筆處都有個微小的凹陷,像是某種定位標記。”她突然頓住,從旗袍內襯摸出個油紙包,裏麵是從裴照實驗室偷出的膠卷,“和德軍在西藏發現的古格王朝岩畫碎片,在雕刻技法上有驚人的相似性。”
江淺的目光掃過鋪滿地麵的殘片拚圖,那些斷續的線條仿佛在黑暗中活過來,化作星淵網絡裏流動的光點。她想起祖父日記裏的記載:“古蜀樂律,以星辰為譜,以山川為調。”顫抖著取出青銅羅盤,當盤麵的北鬥七星圖案與某段刻痕的走向重合時,羅盤中心的人魚淚晶體突然發出幽藍的光。
“是星象密碼。”江淺的聲音帶著自己都未察覺的顫音,“這些刻痕不是音樂符號,而是二十八宿在特定時間的投影軌跡。”她抓起鉛筆,在牛皮紙上飛速勾勒,將殘缺的圖案與星象圖對照,“你們看,這條螺旋紋對應春季的蒼龍七宿,而這個類似琴弦的符號,恰好是天琴座α星的運行軌跡。”
顧雲舟立刻翻開繳獲的日軍氣象資料:“1913年鍾樓奠基時,正好是春分時節,蒼龍七宿在子夜升至中天。”他的手指劃過泛黃的紙頁,“德國人選擇這個時間建造,絕非巧合——他們早就知道這些刻痕與星象運行的關聯。”
宋棲凰卻搖頭,將顯微鏡下的木屑樣本推過來:“但問題在於,這些木材中的金屬成分。”載玻片上,銀色的金屬顆粒在燭光下閃爍,“檢測顯示是某種未知合金,既不是銅也不是鐵,卻能與星象產生共鳴。”她突然想起什麽,從百寶箱裏翻出個青銅鈴鐺,那是從青羊宮廢墟找到的古蜀遺物,“和這個鈴鐺的材質,有著相同的光譜反應。”
江淺的思緒突然被拉回童年。那時祖父總在月圓之夜,用古老的編鍾演奏隻有他們能聽懂的旋律。記憶深處的畫麵與眼前的刻痕重疊,她抓起鋼筆在紙上寫下一串數字:“是音波頻率!”字跡因為激動而扭曲,“古蜀人用星象定位,用音律編碼,這些刻痕的深淺對應著不同的聲波震動頻率!”
為了驗證這個大膽的推測,三人在地下室搭建起臨時的聲學實驗室。顧雲舟用日軍廢棄的收音機零件改裝成頻率分析儀,宋棲凰將共鳴箱殘片固定在特製的支架上,而江淺則根據刻痕的深淺,用音叉製造不同頻率的震動。當c調的261.6赫茲聲波響起時,奇跡發生了——某塊殘片上的古蜀文字突然泛起微光,與她後頸的胎記產生共鳴。
“成功了!”宋棲凰的銀戒指磕在儀器上,發出清脆的聲響。她迅速記錄下數據,發現每個符號對應的頻率,都能在古蜀樂律典籍中找到出處。但更令人震驚的是,這些頻率組合起來,竟形成了某種特殊的共振波形,與他們之前在星淵核心檢測到的能量波動如出一轍。
隨著研究的深入,他們發現這些圖案還暗含著時間密碼。通過對比不同刻痕的磨損程度,結合星象運行周期,江淺推算出這些圖案每隔18.6年就會與特定星象完全重合——這個周期,恰好是月球交點運動的沙羅周期。“這不僅是情報密碼,更是時空坐標。”江淺在日記中寫道,字跡被煤油燈烤得微微卷曲,“1913年的建造者,試圖用音樂和星象,在時空長河中留下永不磨滅的印記。”
然而,就在他們以為即將揭開全部秘密時,新的謎團出現了。在一組類似琴弦的刻痕末端,有個從未見過的符號。這個符號由三個同心圓和放射狀的線條組成,無論用星象學還是樂律學都無法解讀。宋棲凰在日軍檔案中找到線索,那是1937年鬆本實驗室的一份絕密報告,其中提到“星淵核心的終極密鑰”,配圖正是這個神秘符號。
“日軍也在尋找答案。”顧雲舟握緊了腰間的勃朗寧,槍柄上的防滑紋硌得手掌生疼,“他們對鍾樓的執著,恐怕遠超我們想象。”他望著滿地的殘片,那些曾被認為是裝飾的刻痕,此刻卻像無數雙眼睛,在黑暗中注視著他們。
江淺將青銅羅盤放在神秘符號上方,盤麵突然劇烈震動。她知道,真正的挑戰才剛剛開始。這些跨越百年的圖案,既是古蜀文明的智慧結晶,也是連接過去與未來的橋梁。而他們,作為星淵守護者的後人,必須在日軍之前解開全部秘密——不僅是為了抗戰的勝利,更是為了守護這份跨越時空的文明傳承。
喜歡時砂遺樓請大家收藏:()時砂遺樓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