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3章 對鐵匠能力的測試與確認

字數:3712   加入書籤

A+A-


    1913 年穀雨的南京臨時實驗室,八盞煤油燈在青磚地麵投下搖曳的光暈。江淺指揮著三名助手安裝時空能量裝置,銅製的線圈在木架上纏繞成螺旋狀,每個節點都嵌著從敦煌經卷上取下的時砂樣本。鐵匠局促地站在房間中央,粗布工裝褲的褲腳還沾著皖南山區的泥點,左臂的印記在燈光下泛著淡金色的微光。
    “放鬆些,就當是在打鐵。” 江淺遞給鐵匠一杯熱茶,搪瓷杯壁上印著的五角星已經被時砂染成青銅色,“這些線圈會模擬時空裂隙的能量場,你隻需要告訴我,哪裏的‘氣’不對勁。” 她特意用了鐵匠熟悉的詞匯 —— 在皖南方言裏,“氣” 既指爐火的溫度,也指事物的內在能量。
    鐵匠捧著茶杯的手指微微收緊。當第一組線圈通電時,他突然偏過頭,目光精準地落在西南角的裝置上“那裏的‘氣’在打轉,像被風堵住的爐膛。” 江淺的瞳孔驟然收縮 —— 那組線圈確實因為接線錯誤導致能量湍流,連監測儀都需要三分鍾才能識別出異常,而他隻用了兩秒鍾。
    助手們迅速調整線路,房間裏的空氣突然震顫起來。鐵匠的喉結上下滾動,左臂的印記浮現出清晰的星圖,北鬥七星的勺柄正指向裝置中央的時砂容器。“它們在往外跑。” 他突然伸手在空中虛抓,那些肉眼不可見的能量流仿佛被無形的手牽引,監測儀上劇烈跳動的波形竟漸漸平穩,“就像燒紅的鐵要從砧子上跳下來,得按住。”
    江淺示意助手增加能量輸出。當電流強度達到額定值的 150 時,線圈周圍的空氣開始扭曲,時砂樣本在容器裏翻騰成青銅色的旋渦。鐵匠的額角滲出冷汗,印記的光芒忽明忽暗,但他始終穩穩地站在原地,掌心對著旋渦的方向。三分鍾後,旋渦奇跡般地平息了,監測數據顯示,能量泄露量比理論值減少了 72。
    “你能看見能量的顏色?” 江淺的筆記本上已經畫滿了波形圖,筆尖在 “異常穩定期” 幾個字下反複劃線。鐵匠搖搖頭,又點點頭,粗糙的手掌在空氣中比劃著“不是顏色,是溫度。順暢的‘氣’是暖的,打旋的是燙的,像淬火星子時的鐵屑。” 他突然指著牆角的備用線圈,“那個還沒通電的,裏麵藏著點‘冷氣’,像冬天凍住的河。”
    後續的測試持續了整整兩天。在蒙眼實驗中,鐵匠能僅憑觸感就分辨出不同年代的時砂樣本 ——1913 年的帶著鐵鏽味,1938 年的混著硝煙氣,1967 年的則泛著機油的冷香。當江淺將 1938 當重慶兵工廠的螺栓放在他手心時,印記突然爆發出紅光,螺栓表麵的鏽跡竟自動剝落,露出鋥亮的金屬本色。
    “這是‘物質溯源’能力。” 江淺用鑷子夾起螺栓,上麵還殘留著淡淡的螺旋紋路,“古籍記載的‘執錘者能辨金石之齡’,原來不是誇張。” 她突然想起 1967 年紐約少年用沙粒重現曆史的場景,不同時空的守護者似乎都擁有與物質對話的天賦,隻是表現形式因職業而異。
    第三天的測試移到室外。江淺在紫金山的竹林裏布置了二十七個微型能量源,組成與《伏尼契手稿》星圖相同的陣列。晨霧中的竹葉凝結著青銅色的露珠,那是時砂與水汽結合的產物。鐵匠閉上眼睛,左臂的印記在霧氣中勾勒出熒光軌跡,他每一步落下的位置,都恰好踩在能量源的節點上。
    “這裏的‘氣’像老槐樹的根。” 他在陣列中心停下腳步,腳下的泥土突然冒出細小的氣泡,裏麵混著閃爍的時砂,“它們從地底下鑽上來,順著葉尖往天上跑。” 江淺的地質雷達顯示,此處正是南京地磁場的異常點,與 1938 年李四光發現的地磁異常帶完全重合,而他僅憑體感就找到了這條隱藏的能量通道。
    最關鍵的測試在暴雨中進行。江淺將一組不穩定的時空裂隙模擬器架在玄武湖邊,當裝置製造出半米寬的裂隙時,湖水突然掀起巨浪,青銅色的沙粒在浪尖組成猙獰的漩渦。鐵匠的印記此刻亮如白晝,他抓起岸邊的一塊玄武岩,按在裂隙邊緣的地麵上。奇跡發生了 —— 沙粒旋渦像遇到堅冰的潮水般退去,裂隙在十分鍾內縮小到不足十厘米。
    “石頭裏的‘氣’能鎮住它。” 鐵匠的聲音帶著疲憊,卻異常堅定,“就像俺們村口的老槐樹,能擋住山風。” 江淺撫摸著那塊玄武岩,發現它的磁場強度是普通岩石的三倍,而這種 “鎮邪石” 的傳說,恰好存在於皖南山區的民俗中,隻是沒人知道背後的科學原理。
    測試結束的深夜,江淺整理著厚厚五本數據記錄。鐵匠的能力在不同場景下呈現出驚人的一致性對時空能量的感知精度達 03 立方米,能量引導效率超過最先進的屏蔽裝置,物質修複能力尤其對金屬有效。當她將這些數據與古籍記載的 “五金守護者” 特征比對時,發現吻合度達到了 98。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跟我說說那塊隕石。” 江淺遞給鐵匠一碗薑湯,爐火在他布滿老繭的手背上投下跳動的光斑。鐵匠捧著碗沉默了片刻,說起祖父講過的故事道光年間,他們家族的鐵匠鋪曾三次遭遇山洪,每次都是地基下的隕石發光,讓洪水繞著鋪子流走。“俺小時候貪玩,把隕石敲下一小塊做彈弓,結果那天鋪子的鐵全成了豆腐渣。” 他的指尖劃過印記,“後來俺爹把彈弓埋回去,第二天鐵水就恢複了黏性。”
    江淺突然明白,所謂 “守護印記” 並非憑空出現。鐵匠家族世代與金屬打交道,長期接觸隕石釋放的時空能量,逐漸激活了基因中的特殊序列。就像 1938 年雲南的彝族少年能感知地下水係,1967 年的紐約少年能與星圖共鳴,環境與天賦的結合,才造就了獨一無二的守護者。
    黎明時分,江淺將最終報告發給日內瓦總部。在 “結論” 一欄,她寫下“確認 1913 年皖南鐵匠為首位覺醒的時空守護者,其能力符合古籍記載的‘能量感知、物質溯源、裂隙穩定’三大特征,建議納入全球守護者網絡。” 窗外的紫金山在晨光中泛著青銅色的光暈,鐵匠正在院子裏用時砂練習塑形,那些青銅色顆粒在他掌心變成了一把迷你的鑰匙 —— 與《伏尼契手稿》中描繪的 “時空之鑰” 分毫不差。
    當杜邦的全息影像出現在實驗室時,老人的眼睛裏含著淚光。他舉著剛修複的 16 世紀星圖,皖南山區的標記旁,用拉丁語寫著的 “首位覺醒者” 下方,有人用朱砂添了一行小字“其力如爐,能熔時空。” 這行字的筆跡,與 1938 與聞一多先生在《楚辭章句》上的批注驚人地相似。
    “該讓他見見其他同伴了。” 江淺望著鐵匠專注的背影,他正在用能量修複一把 1913 年的斷劍,斷裂處的金屬像有生命般自動愈合。遠處的竹林裏,晨霧正在散去,那些被時砂覆蓋的竹葉,在陽光下露出新生的翠綠 —— 就像這個在守護者力量中重獲平衡的世界,正從青銅色的沙暴裏,透出希望的光芒。
    鐵匠放下修複好的劍時,劍身上映出的星圖恰好與他左臂的印記重疊。江淺知道,測試雖然結束,但真正的考驗才剛剛開始。首位守護者的覺醒,就像在漫長黑夜中點起的第一盞燈,接下來要做的,是讓更多的燈火亮起,直到所有的光匯聚成照亮時空裂隙的星河。
    喜歡時砂遺樓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時砂遺樓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