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5章 守護者與科研團隊的合作深化

字數:3546   加入書籤

A+A-


    1967 年初暑的日內瓦聯合實驗室,3d 打印機的嗡鳴在無菌艙內回蕩。生物學家蘇菲戴著防靜電手套,將 1938 年陳守義的基因樣本注入液態金屬,透明的溶液瞬間泛起青銅色的漣漪,在模具中凝結成螺旋狀的手環。手環內側的七圈紋路正在緩慢旋轉,每圈都對應著不同時空的能量頻率 —— 這是科研團隊耗時三個月的成果,專為增強守護者的能量感知設計。
    “第一版原型機在兩河流域測試時,鐵匠的定星錘差點把它融了。” 材料工程師馬克遞過冷卻後的手環,金屬表麵還殘留著 1913 年時砂的結晶痕跡,“現在加入了隕鐵粉末,能承受 800c的能量衝擊。” 他調出全息圖紙,手環的能量接口處,清晰可見與 1967 連神經頭盔兼容的通用協議,“就像給不同時空的插頭裝了轉換器。”
    江淺將手環遞給剛結束訓練的陳守義。金屬接觸到他左臂印記的瞬間,七圈紋路突然亮起,在空氣中投射出三維能量場圖譜 ——1913 年的鐵匠正在修複裂隙,1938 年的張敏在引導孩子們撤離,1967 年的艾倫在調試防護盾,每個光點的亮度都代表著實時能量強度。“這比發報機直觀多了。” 陳守義轉動手腕,圖譜隨之旋轉,某個閃爍的紅點格外刺眼,“那裏是東京地鐵?能量波動有點異常。”
    蘇菲的瞳孔在護目鏡後收縮。東京山田的監測數據剛剛傳來,時空裂隙的擴張速度突然加快了 03 赫茲,而手環提前 17 秒就發出了預警。“它能捕捉到 001 赫茲的能量差。” 她調出手環的感應原理示意圖,那些螺旋紋路其實是微型能量傳感器,“就像 1938 年林醫生能通過脈搏判斷傷勢,現在你們能‘觸摸’到時空的脈搏。”
    在隔壁的裝備車間,1913 年的鐵匠正試著穿戴新研發的能量背包。帆布材質的背囊上縫著七塊隕鐵製成的能量板,每個板塊都刻著不同的螺旋符號。當他將定星錘插入背包側麵的接口時,能量板突然亮起,在地麵投射出與兩河流域主裂隙相同的能量模型。“這玩意兒能存住能量?” 鐵匠的手指在能量板上劃過,能感覺到裏麵流淌的時砂能量,像被馴服的鐵水。
    “最多能儲存三次時空校準所需的能量。” 能源專家艾娃調整著背包的調節閥,“1967 年的超導線圈能鎖住能量流失,而 1913 年的隕鐵板負責穩定頻率 —— 就像你們鐵匠鋪的儲煤倉,既要有足夠的燃料,又不能讓火滅了。” 她按下背包上的釋放鍵,一道銀白色的光絲從噴口射出,在牆麵畫出完美的螺旋,與陳守義覺醒時的光絲完全一致。
    1938 年的張敏捧著新設計的教案本走進來,封麵的朱砂印記與手環產生共振。當她翻開書頁時,全息投影自動展開,將 1913 年的防護口訣、1938 年的應變方案、1967 年的能量公式整合在一起。“學生們的筆記幫了大忙。” 她指著頁麵邊緣的小字,那是被救的孩子們寫下的 “安全信號”,“科研團隊把這些情感能量編碼成了程序,現在教案本能自動生成最適合當前場景的方案。”
    艾倫的神經頭盔在這時完成了最後調試。頭盔的感應區新增了七個觸點,分別對應其他守護者的能量頻率。當他戴上頭盔時,眼前的全息界麵突然多出六個小窗口,實時顯示著鐵匠的能量儲備、張敏的防護範圍、陳守義的基因穩定性。“這叫‘神經互聯’。” 他操控虛擬光標,將東京的裂隙數據同步給所有成員,“就像 1938 年的電台組網,隻是現在我們能共享視野。”
    實戰測試在模擬訓練場展開。當青銅色的時砂暴形成旋渦時,鐵匠的能量背包自動釋放儲備能量,在地麵組成防護基底;張敏的教案本投射出動態路線圖,引導虛擬市民撤離;陳守義的手環突然發出蜂鳴,預警某個隱藏的時空碎片 —— 這比監測係統的反應快了 23 秒。艾倫的神經頭盔將所有數據整合,生成最佳解決方案,三個時空的能量在他的引導下,形成了前所未有的立體防護網。
    “能量損耗降低了 40。” 江淺看著實時數據,防護網的穩定性比上次提升了 27 個百分點,“最關鍵的是響應速度,以前需要三分鍾的協同準備,現在隻需 47 秒。” 她注意到鐵匠的背包在自動補充能量,那些吸收的時砂正在隕鐵板上凝結成 1913 年江南的稻穗形狀,“設備不僅在輔助你們,還在學習你們的能量特征。”
    訓練間隙,陳守義發現手環的內側刻著細小的花紋 —— 那是用摩爾斯電碼刻的 “永不獨行”。老王的發報機在這時收到信號,科研團隊用 1938 年的電波頻率發來消息“所有設備都預留了手動操作模式,就像老式鍾表總有發條,關鍵時刻還能靠最原始的方式運轉。”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在後續的救援行動中,這些設備展現出驚人的威力。在開羅的時沙暴中,阿依莎的手環捕捉到深埋地下的能量源,能量背包釋放的防護盾精準覆蓋了香料市場;在重慶的時空裂隙修複中,張敏的教案本自動調出 1938 年的防空洞圖紙,與 1967 年的地質數據結合,找到了最佳加固點;在紐約地鐵的危機中,艾倫通過神經互聯,引導鐵匠的定星錘打出跨越三個時空的能量光絲。
    “這不是取代能力,是放大勇氣。” 江淺在慶功會上展示設備的核心部件,那是用各時空的材料混合製成的1913 年的隕鐵、1938 年的彈殼、1967 年的芯片,“就像陳守義背上的肉芽,人類的智慧與守護者的能力,正在這些設備裏實現共生。”
    鐵匠突然舉起定星錘,錘頭與能量背包的接口碰撞,發出三短一長的節奏。所有設備同時響應,在會場中央組成巨大的螺旋。“俺爹說,好工具要像自己的手一樣聽話。” 他的手環與其他設備產生共鳴,“現在這些玩意兒不光聽話,還懂俺們在想啥 —— 這才是真的合為一體。”
    深夜的實驗室,蘇菲在顯微鏡下觀察手環的磨損痕跡。那些與印記接觸的地方,金屬表麵長出了納米級的螺旋結構,與陳守義的基因序列完全匹配。“它們在生物融合。” 她在報告中寫道,“設備不再是外部輔助,正在成為守護者身體的延伸。” 窗外,守護者們的設備在月光下泛著光,像無數顆星星,在科研與勇氣的交織中,組成了新的守護星座。
    當第一縷陽光照進實驗室時,新一批設備的圖紙正在生成。設計欄裏,科研人員與守護者的名字並排出現,在 1913 年的手繪草圖、1938 年的修改筆記、1967 年的三維模型旁,有人用朱砂寫了一行字“所謂神器,不過是人心的延伸。” 江淺知道,這種合作的深化,才是對抗時空風暴最堅實的基礎 —— 就像不同時空的齒輪,終於在共同的使命中,找到了完美的咬合頻率。
    喜歡時砂遺樓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時砂遺樓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