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8章 守護者在不同時空場景下的實戰演練
字數:3968 加入書籤
1967 年冬至的日內瓦模擬訓練基地,青銅色的石砂在穹頂下翻滾,瞬間將訓練場改造成 1913 年巴爾幹戰爭的廢墟。1913 年的鐵匠握緊定星錘,錘頭的時砂結晶與模擬場中的彈殼產生共振,在布滿彈孔的教堂牆壁上投下螺旋狀的防護光盾。“東南角的聖母像快塌了!” 他對著通訊器大吼,定星錘在地麵劃出七圈紋路,將飛濺的碎石擋在光盾之外,“那是 1913 年最後一座完整的拜占庭風格雕像,不能讓它在模擬場裏毀掉!”
1938 年的張敏抱著教案本站在鍾樓底下,教案本自動翻到 1913 年的巴爾幹地圖,用朱砂標出三個平民藏匿點。當模擬的炮彈呼嘯而來時,她用粉筆在空氣中畫出 “安” 字,文字落地的瞬間化作實體屏障,將躲在木桶後的虛擬村民護在其中。“別碰那些陶器!” 她對著正在搶救文物的艾倫喊道,指尖指向教堂角落的陶罐,“那是 14 世紀的青花,裏麵還藏著嬰兒的骸骨 —— 曆史不光是物件,還有物件裏的故事。”
艾倫的神經頭盔突然發出警報,全息屏幕上顯示雕像底座下有個微型時空裂隙。他調出 1913 年的建築圖紙,發現雕像的承重柱與現代鋼筋結構的共振頻率完全不同。“不能用電磁脈衝!” 他操控著便攜式屏障發生器,“1913 年的石材受不了強磁場,會像餅幹一樣碎掉。” 他引導鐵匠將定星錘的能量調成脈衝模式,每三秒釋放一次微弱衝擊,那些即將崩裂的石縫竟在能量波中緩緩閉合。
當模擬場切換到 1938 年的台兒莊戰場時,硝煙與石砂的混合物嗆得人睜不開眼。陳守義趴在戰壕裏,左臂的印記貼在布滿彈片的土地上,能清晰 “看見” 地下三米處的時空纖維正在被炮火震斷。“日軍的重炮會在 90 秒後覆蓋這片區域!” 他的能量流順著戰壕蔓延,在地麵織成銀白色的警示光網,“1938 年這裏有個醫療站,二十七個傷員藏在防空洞裏,必須在炮擊前標出安全通道!”
1913 年的鐵匠突然想起什麽,定星錘在戰壕壁上敲出三短一長的節奏。模擬場中的時砂聽到這熟悉的頻率,竟自動組成指向防空洞的箭頭。“俺爹參加過 1904 年的日俄戰爭,他說炮彈落地前,土地會發出特別的顫音。” 他的能量背包釋放出儲備的防護能量,在防空洞入口處凝成青銅色的拱門,“就像鐵水快澆鑄時的動靜,老輩人能從聲音裏聽出危險離多遠。”
張敏的教案本在炮火中劇烈震顫,頁麵上的《楚辭》詩句與 1938 年的戰地日記重疊,浮現出醫護人員的撤離路線。“‘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遠’。” 她念著詩句,粉筆灰在空中組成發光的路標,“1938 年的醫護兵就是跟著這樣的路標轉移傷員,現在我們要讓虛擬的他們也安全撤離。” 當模擬的時沙暴突然襲來時,她畫出的 “護” 字屏障竟自動分出支流,將每個虛擬傷員都罩在獨立的防護泡泡裏。
艾倫的監測儀顯示石砂中混著芥子氣成分,1967 年的過濾裝置能過濾掉 90 的毒氣,但會幹擾時空感知。“切換成 1938 年的土辦法!” 他將活性炭與艾草的混合物裝進自製麵罩,“老王說他們用這個對付催淚彈,雖然 priitive(原始),但不會影響能量流動。” 他看著陳守義徒手將時空裂隙周圍的彈片撥開,那些鋒利的金屬在接觸到守護者能量時,自動排成防禦陣型,“生物能量比任何過濾器都管用,就像 1938 年的人體能在時砂中自然形成保護膜。”
模擬場的最後一站是 1967 年的紐約城市災難。時砂包裹著摩天大樓的玻璃碎片,在街道上組成旋轉的利刃。1967 年的阿依莎站在華爾街銅牛旁,孜然粉與能量流混合成金色的光霧,將銅牛表麵的時空裂隙一一填補。“地鐵站裏有三百人被困!” 她的手環與地鐵控製係統同步,“但不能直接炸開入口,1967 年的鋼筋混凝土裏有預應力鋼索,斷了會讓整棟樓塌下來。”
鐵匠的定星錘在柏油路上敲出複雜的節奏,路麵下的鋼筋突然發出嗡鳴,順著他的能量軌跡組成臨時支撐結構。“就像給骨折的人打石膏。” 他擦了把臉上的汗,定星錘的錘頭泛著紅光,“1913 年修鐵路時,遇到塌方就用這種‘以柔克剛’的法子,硬撐會把路基徹底搞垮。” 他引導虛擬救援人員沿著鋼筋的走向挖掘,接觸到的玻璃碎片竟自動吸附在鋼索上,形成安全通道的護欄。
張敏的教案本投射出紐約地鐵的三維模型,1967 年的管線分布圖上,用朱砂標出了七個時空不穩定點。“第五大道的供水管道不能碰!” 她對著正在設置屏障的陳守義喊道,“那裏的水壓是 1938 年的五倍,破了會衝垮整個地下網絡 —— 現代城市的脆弱藏在看不見的地方。” 她畫出的 “通” 字在地下展開,文字的筆畫化作臨時管道,將被困人員引導向安全出口。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當三個場景的演練結束時,訓練場的穹頂下落下漫天光屑,在地麵組成三維評分圖。1913 年場景的文物保護得分 92 分,1938 年場景的傷員存活率 97,1967 年場景的城市設施保全率 89。江淺站在控製台前,調出每個場景的關鍵數據“最難得的是‘曆史尊重度’。” 她指向 1913 年場景的細節記錄,“你們沒有為了保護雕像而移動平民,也沒有為了快速救人而破壞 1938 年的戰壕遺跡 —— 守護時空不光要對抗危機,還要學會在危機中保持敬畏。”
鐵匠突然用定星錘敲了敲地麵,訓練場的時砂重新匯聚,在中央組成 1913 年的打鐵爐、1938 年的防空洞、1967 年的地鐵站,三個場景的邊緣相互重疊,形成完整的螺旋。“俺們就像這螺旋上的點。” 他的聲音透過能量共振帶著回響,“1913 年的法子能幫 1938 年,1938 年的經驗能教 1967 年,而 1967 年的科技又能完善 1913 年的不足。”
陳守義的手掌撫過重疊的場景邊緣,那些虛擬的時空纖維在他的能量引導下相互纏繞,1913 年的石材、1938 年的混凝土、1967 年的鋼筋,竟在光屑中融合成全新的複合材料。“武漢防空洞的教訓告訴俺。” 他的能量流在材料中循環流動,“沒有哪種方法是萬能的,就像沒有哪種水泥能適應所有氣候 —— 得讓不同時代的智慧在實戰中‘通混’,才能生出最管用的法子。”
深夜的總結會上,張敏的教案本自動生成《跨時空實戰手冊》,第一頁就印著三個場景的合影1913 年的鐵匠在教堂光盾後微笑,1938 年的陳守義在戰壕裏比出勝利手勢,1967 年的艾倫正對著銅牛豎起大拇指。“每個場景都在教我們新東西。” 她用朱砂筆在合影旁批注,“1913 年教我們‘守’,1938 年教我們‘變’,1967 年教我們‘融’—— 這三個字合起來,就是守護時空的真諦。”
當訓練基地的燈光熄滅時,模擬場中央的螺旋光雕依然亮著。鐵匠的定星錘、張敏的粉筆、陳守義的能量流、艾倫的神經頭盔,在光雕中留下各自的印記,隨著時砂的流動不斷變換位置,卻始終保持著完美的協同陣型。江淺知道,這些在不同時空場景中淬煉出的默契,終將在真正的危機來臨時,成為守護整個時空的鋼鐵防線 —— 就像 1913 年的星火、1938 年的火炬、1967 年的燈塔,在曆史的長夜裏,始終朝著同一個方向燃燒。
喜歡時砂遺樓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時砂遺樓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