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0章 修複行動中的心理支持

字數:3214   加入書籤

A+A-


    1913 年的廟宇偏殿裏,香爐飄著安神的檀香,心理疏導師正用銅錢卜卦為守護者們減壓。老嫗將三枚乾隆通寶放在陶碗裏搖晃,銅錢落定的卦象與 1967 連傳來的心理測試圖譜奇妙重合。“周小哥最近總做噩夢吧?” 她指著卦象中的 “坎” 卦,指尖沾著的艾草汁在碗沿畫出能量紋,“這是反衝能量影響了心神,試試用朱砂在枕邊畫‘安’字,再聽段 1938 年的戰地民謠 —— 張姑娘說她們的士兵聽了,夜裏就不夢見硝煙了。” 小周攥著發燙的青銅刀,刀背上的汗漬映出自己憔悴的臉,直到老嫗用桐油為他按摩太陽穴,才發現緊繃的肩頸竟慢慢鬆弛,窗外的蟬鳴也變得悅耳起來。
    祠堂的角落裏,新成立的 “話療班” 正圍坐成圈。參與者輪流用桑皮紙寫下煩心事,再把紙折成紙船放進能量液盆裏,紙船沉沒的速度據說能反映心結的輕重。“我總擔心能量儀式出錯,” 負責敲鍾的老漢聲音發顫,他的紙船剛下水就打了旋,“上次手抖讓鍾聲慢了半拍,總覺得地脈在怪我。” 旁邊的繡娘遞過塊雲錦手帕,上麵繡著 1967 年的心理暗示語 “順其自然”,卻用的是傳統吉祥紋樣:“你看這朵蓮花,花瓣再歪也是順著水流長的,能量流也一樣,哪能分毫不差?” 後來 1967 年的心理評估顯示,參與話療班的人焦慮指數比其他人低 40,連敲鍾的節奏都穩定了許多。
    1938 年的防空洞裏,戰地心理師正用炮彈殼做 “情緒溫度計”。士兵們將不同顏色的石子放進殼裏,紅色代表恐懼,藍色代表平靜,每天清點石子數量就能掌握心理狀態。“小李,你紅色石子又多了三顆,” 心理師蹲在他對麵,洞壁滲出的水珠在兩人之間連成細線,“是不是又想起被能量流卷走的戰友了?” 小李的指甲深深掐進步槍背帶,直到心理師教他用刺刀在地上畫能量循環圖:“你看這能量流,送走的人其實變成了保護我們的光,就像你爺爺種的桃樹,結了果就不算真的離開。” 防空洞深處傳來歌聲,那是心理團隊改編的《鬆花江上》,加入了 1913 念的安神咒調,唱著唱著,就有士兵掏出藍色石子放進炮彈殼。
    戰地醫院的帳篷裏,護士們用 1913 用傳來的穴位按摩法為傷員做心理疏導。按壓內關穴時要念 “能量如水流”,揉太陽穴時配合 1967 年的呼吸法,吸氣 4 秒平息 7 秒呼氣 8 秒,據說能快速平複創傷記憶。“張姐,我總夢見銅徽章結晶在手裏碎了,” 年輕傷員的繃帶滲出鮮血,能量檢測儀顯示他的心率因噩夢飆升,“那是犧牲的班長留給我的。” 張姐用沾著艾草汁的手指為他按揉百會穴,同時講起 1967 年的 “延續理論”:“結晶沒碎,是變成光融進你血脈裏了,你現在守護的陣地,就是它新的樣子。” 傷員突然笑了,說感覺胸口暖烘烘的,像揣著塊小太陽。
    1967 年的心理支持中心裏,全息投影的 “情緒花園” 正隨來訪者的心情變換。江淺的虛擬影像站在盛開的能量花中,為守護者們演示 “時空冥想”:先想象 1913 年的晨鍾,再感受 1938 年的戰地黃沙,最後回歸當下的實驗室,據說能增強心理韌性。“我連續三天夢見裂縫擴大,” 負責玄石塗層的技術員小王摘下 vr 眼鏡,額頭上全是冷汗,“每次驚醒都分不清現實和夢境。” 心理師調出他的腦電波圖,與 1913 年話療班成員的腦波對比,發現兩者的 a 波頻率驚人相似:“你試試用 1938 年的‘未來信’療法,給修複後的自己寫封信,就知道現在的緊張都是值得的。” 小王在全息信紙上寫下 “那時的玄石肯定像星星一樣亮”,寫完突然發現,握緊的拳頭不知何時鬆開了。
    社區服務中心的 “家庭心理課” 上,孩子們用 3d 打印筆製作 “能量守護符”。家長和孩子共同設計符紋,既要包含 1913 年的吉祥圖案,又要融入 1938 年的勇氣符號,最後用 1967 年的心理顏色學上色。“爸爸總說睡不著,” 紮羊角辮的女孩舉著粉色符牌,上麵的能量紋會隨溫度變色,“我在背麵刻了‘爸爸不怕’,用的是爺爺教的反切注音。” 父親接過符牌時,發現材料裏摻了自己實驗室的玄石粉末,瞬間明白女兒偷偷收集了他的廢料,眼眶一熱,連日來的失眠竟好像好了大半。課後的反饋表顯示,80 的家庭說這種活動讓家人更理解自己的工作壓力。
    三個時空的心理團隊通過跨時空信道交流方法時,江淺發現了驚人的共通性。1913 年的 “自然隱喻法”、1938 年的 “創傷轉化術”、1967 年的 “認知行為療法”,在緩解能量危機導致的心理問題上效果相近。“看這個數據,” 她指著全息圖表,1913 年話療班的紙船沉沒速度、1938 連炮彈殼的藍色石子數量、1967 年的焦慮量表得分,形成幾乎重合的曲線,“人類應對壓力的本能其實相通,隻是表達方式不同。”1938 年的心理師突然展示士兵們畫的能量循環圖,與 1967 年的心理韌性模型如出一轍:“就像這能量流,無論叫‘道’還是‘潛意識’,終究是要循環起來才健康。”
    反衝能量最猛烈的那周,各時空同時啟動 “集體心理防護”。1913 年的廟宇敲響 108 聲安神鍾,1938 年的山穀唱起改編戰歌,1967 年的實驗室播放融合三個時空的白噪音。江淺站在能量監測屏前,看著守護者們的心率逐漸同步,形成穩定的正弦波:“這就是心理支持的終極力量,” 她對著通訊器說,屏幕上 1913 年的紙船、1938 年的炮彈殼、1967 年的 vr 眼鏡在能量流中組成心形,“不是消除壓力,是讓大家知道自己不是一個人在扛。”
    時空裂縫閉合那天,三個時空的心理記錄同時封存。1913 年的桑皮紙日記、1938 年的炮彈殼石子、1967 年的腦電波圖,在虛擬空間組成巨大的 “心” 字。江淺撫摸著屏幕上小李的名字,他後來成了戰地心理師,教出的士兵能在畫能量循環圖時笑著流淚。“這些記錄告訴我們,” 她輕聲說,看著 “心” 字化作漫天光點,“修複時空的不僅是能量,更是每個普通人麵對恐懼時,選擇彼此支撐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