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3章 時空修複行動的持續推進與期待

字數:3928   加入書籤

A+A-


    1967 年實驗基地的主控室裏,江淺的指尖在全息鍵盤上快速跳躍,屏幕上玄石塗層的監測曲線突然出現細微波動 ——1913 年傳來的地脈數據顯示,廟宇下方的能量節點出現 0.2 赫茲的異常共振。“立刻聯係周老,” 她抓起通訊器,聲音因持續熬夜而帶著沙啞,“1938 年的結晶網需要同步提升偏振角度,否則會影響整個能量網絡的穩定性。” 控製台旁,技術員小王正用鑷子調整能量晶體的位置,晶體表麵的裂紋是昨夜反衝能量殘留造成的,他的額頭滲著冷汗,卻不敢放慢動作:“江博士,1938 年的張姐回複了,他們的士兵已帶著銅徽章結晶趕往西北節點,預計 27 分鍾後抵達。”
    實驗室的角落裏,艾倫團隊正緊急改良玄石塗層配方。燒杯中,1913 年的朱砂與 1938 年的桐油按新比例混合,加熱到 67c時,終於泛起穩定的藍光 —— 這是他們連續失敗 11 此後找到的最優方案。“之前忽略了戰地桐油的氧化程度,” 艾倫擦著護目鏡上的霧氣,看著塗層在金屬板上均勻附著,“1938 年的李教授說,這種桐油在戰火中儲存了半年,分子結構發生了細微變化,必須調整配比才能與朱砂兼容。” 當改良後的塗層覆蓋在裂紋晶體上時,屏幕上的共振曲線逐漸平緩,江淺長舒一口氣,才發現掌心的壓痕已深深印在控製台邊緣。
    1913 年的廟宇前,守護者們正頂著晨露搶修能量譜。昨夜的暴雨衝垮了三道符文旗幟防線,桃木劍插入的地脈節點處,能量液正順著泥濘的溝壑滲出。“快用桑樹皮繩加固旗杆!” 老者的青銅槌在鎮砂爵上敲出急促的節奏,每聲鳴響都對應著 1967 年傳來的應急指令,“小周,把 1938 年送來的銅結晶碎片埋在旗腳,它們能吸收雨水裏的雜質!” 小周抱著裝滿結晶的陶甕奔跑,褲腳沾滿泥漿,卻不敢停下 —— 他知道,這些旗幟是地脈的 “呼吸閥”,一旦徹底垮塌,1938 年的結晶網和 1967 連的緩衝層都會失去支撐。
    稻田邊的能量灌溉渠裏,村民們正用竹籃過濾渾濁的泥水。老嫗將能量錦碎片鋪在渠底,這些碎片在水中展開,自動吸附著影響能量流的雜質,渠水很快變得清澈。“你看這水紋,” 她指著渠麵泛起的漣漪,與 1967 年傳來的生態圖譜完全同步,“時空稻的根須最怕渾水,咱們得守住這條渠,不然今年的收成就沒指望了。” 孩童們提著陶罐,將過濾後的清水澆在時空稻苗上,苗葉上的露珠在陽光下折射出細小的能量光,像撒了一地的星星。後來 1967 年的衛星監測顯示,這片稻田的能量純度比暴雨前還提升了 8,江淺在日誌裏寫道:“是普通人的堅守,穩住了最脆弱的能量防線。”
    1938 年的山穀裏,炮火聲剛歇,趙隊長的士兵們就衝進硝煙搶修結晶網。小李的步槍槍管被彈片砸彎,卻依舊用刺刀挑起銅徽章結晶,按 1967 年的圖紙重新排列 —— 結晶網的西北角出現了兩米寬的缺口,反衝能量正從這裏滲入。“快把桐油澆在結晶連接處!” 張姐扛著木梯奔跑,梯子上綁著 1913 年傳來的艾草繩,“1913 年的老嫗說,桐油混艾草汁能增強結晶的黏性,比軍用膠水還管用!” 士兵們的手被滾燙的銅結晶燙傷,卻沒人叫苦,直到最後一塊結晶歸位,他們才發現掌心的血漬與結晶的光網連成了紅色的能量紋。
    戰地醫院的帳篷裏,誌願者們正用 1967 亮的應急燈為傷員做手術。燈泡的光忽明忽暗,卻照亮了手術台上的銅徽章 —— 這是從犧牲士兵身上取下的,此刻正泛著柔和的光,為醫生指引能量血管的位置。“再堅持一下,” 護士小林握著傷員的手,她的袖口沾著血和桐油,“1967 年的江博士說,等修複行動完成,咱們就能建真正的醫院,再也不用在防空洞裏做手術了。” 傷員虛弱地笑了,指了指帳篷外的 “記憶花園”:“我想看著那些花開花,想知道和平年代的花,是不是比炮彈殼裏長的更豔。”
    1967 年的科技園區裏,陳老板的工廠正 24 小時趕製 “和諧磚”。流水線旁,工人們將 1913 年的雲錦碎片壓入磚體,這些碎片能讓磚塊在能量波動時自動調節溫度,首批產品將用於 1938 和戰地醫院的重建。“這批磚必須在月底前送過去,” 陳老板對著對講機喊道,看著貨車將磚塊裝上跨時空運輸艙,“1938 年的張姐說,傷員們在漏雨的帳篷裏待了太久,我們多快一天,他們就能少受一天罪。” 實驗室的另一側,程序員們正調試 “時空教育平台” 的最終版本,屏幕上,1913 年的私塾先生已能通過全息投影,給 1967 年的學生講解《考工記》中的能量原理。
    跨時空協作會議的全息屏幕上,三個時空的進度條正緩慢爬升。1913 年的能量農耕區建設完成 89,1938 年的時空文化展覽館主體結構已封頂,1967 年的民用時空技術研發完成 76。“按這個進度,再過三個月,我們就能啟動最後的裂縫閉合程序,” 江淺指著屏幕上跳動的綠色數據,“但我們不能掉以輕心,1938 年的戰場地脈仍有不穩定因素,1913 年的古柏需要更精準的能量養護。”1913 年的老者突然敲擊青銅爵,爵身的星圖與屏幕上的進度條形成共振:“老祖宗說‘行百裏者半九十’,咱們得咬著牙走完最後一段路。”
    時空裂縫閉合倒計時一個月時,三個時空同時舉行了 “期待儀式”。1913 年的村民們在稻田裏種下最後一批時空稻,稻種上裹著 1938 年的銅結晶粉末和 1967 年的能量液;1938 年的士兵們在展覽館的梁上刻下每個人的名字,希望後人記得這場跨越時空的守護;1967 年的科研人員則在時間膠囊裏,放入了三個時空人們的手寫期待 —— 有孩童對豐收的渴望,有士兵對和平的向往,有科研人員對技術普惠的期盼。
    “我期待時空稻熟了,能給 1938 年的士兵送一筐,讓他們知道太平年的米有多香。”——1913 年,紮羊角辮的女孩。
    “我期待展覽館開放那天,能帶著妹妹來看,告訴她我們用勇氣守住了時空。”——1938 年,士兵小李。
    “我期待有一天,1913 年的孩子能通過全息投影學量子物理,1967 年的學生能親手做傳統青銅器。”——1967 年,技術員小王。
    江淺站在時間膠囊前,看著這些稚嫩或堅定的字跡,突然明白行動持續推進的動力是什麽 —— 不是玄石的力量,不是科技的先進,而是每個時空的人們,都對未來抱著最樸素的期待。當三個時空的代表同時將手按在時間膠囊上時,能量流在膠囊表麵組成巨大的 “盼” 字,與 1913 年的油燈、1938 年的火把、1967 年的霓虹交相輝映。
    夜幕降臨時,1967 年的觀測台頂,江淺望著三個時空同步亮起的燈光。1913 年的廟宇前,村民們正圍著能量譜唱歌;1938 年的山穀裏,士兵們在展覽館旁種下最後一株希望花;1967 年的實驗室裏,科研人員仍在調試最後的參數。“再堅持一下,” 她對著通訊器輕聲說,聲音裏滿是堅定,“我們終將徹底解決時空危機,讓每個時代的人,都能在寧靜的時空中,活出自己的精彩 —— 這是我們共同的期待,也是我們不懈奮鬥的意義。”
    遠處的能量晶體突然綻放出耀眼的光,將三個時空的夜空照得如同白晝。江淺知道,這是行動持續推進的信號,是無數人用堅守與期待點燃的希望之火。而這團火,終將照亮人類曆史的新篇章,讓時空恢複往日的和諧,讓每個角落都充滿安寧與歡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