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8章 對神秘波動的研究與解讀嚐試
字數:3654 加入書籤
1967 年實驗基地的量子監測室裏,淩晨四點的燈光比白晝更刺眼。艾倫團隊圍著三台並聯的量子頻譜儀,屏幕上淡銀色的波動曲線正以 4.2 秒的周期重複著 “升 穩 降 回” 的四拍韻律,每一拍內部的子波動像被精心編排過,7 個淡藍色小點按固定間距排列,在屏幕上閃爍出規律的微光。“把波動的振幅數據提取出來,按時間軸建立三維模型,” 艾倫的手指在觸控板上快速滑動,眼底的紅血絲比昨夜更明顯,“重點標注第三拍的子波動排列,剛才江博士說,1938 年觀測到這一拍的小點間距比其他拍窄 0.02 微米,可能藏著關鍵信息。”
技術員小王將數據導入建模軟件,屏幕上立刻浮現出一個半透明的銀色波紋模型,模型表麵的子波動小點像鑲嵌的碎鑽,隨著鼠標旋轉,能清晰看到每一排的小點排列都存在細微差異 —— 第一拍 “橫排”、第二拍 “豎列”、第三拍 “橫 豎交叉”、第四拍 “環形”,恰好對應老陳感知到的 “溫熱 微涼 沉重 輕盈” 四種觸感。“這不是隨機排列!” 小王突然大喊,跳出 1913 年清濁陣圖的符號庫,將 “橫排” 小點與陣圖中的 “天” 字符號重疊,兩者的吻合度竟達到 82,“第一拍的子波動,很可能對應‘天’的古意符號!”
江淺這時拿著剛打印的波動頻率分析報告走進來,報告上用紅筆圈出一組關鍵數據:“波動的基頻雖然在 2535 赫茲間浮動,但每拍的峰值都精準落在 28.7 赫茲 ±0.01 赫茲範圍內,和五怨器的理想頻率完全重合。” 她指著三維模型的第四拍環形小點:“1938 年看到的‘星’圖案,會不會是環形小點在特定角度下的視覺疊加?你們調整模型的觀測視角,模擬光帶出現時的能量折射角度。”
艾倫立刻讓團隊調整參數,當模型視角與 1938 與儀式現場的觀測角度一致時,第四排的環形小點突然重疊成一個五角星輪廓,輪廓中心的小點恰好落在模型的能量核心位置。“是星圖!” 監測員小李激動得打翻了手邊的能量飲料,藍色液體濺在屏幕旁的筆記上,卻絲毫沒影響他的專注,“這個五角星的角度,和 1913 年鎮砂爵上的星圖紋路一模一樣!”
就在這時,跨時空通訊器響起,1913 年老者的聲音帶著急切:“江博士!我們在《淮南子?天文訓》裏找到‘天序四拍,對應四方星門’的記載!裏麵說‘天拍為引,地拍為承,人拍為合,星拍為啟’,正好對應你們觀測到的四拍韻律!” 老者的全息影像出現在屏幕旁,手中舉著一本泛黃的絹冊,書頁上用朱砂繪製的四拍符號,與量子頻譜儀顯示的子波動排列幾乎一致,“第一拍‘天拍’對應東方啟明,第二拍‘地拍’對應西方長庚,第三拍‘人拍’對應南方熒惑,第四拍‘星拍’對應北方北辰!”
江淺立刻讓艾倫將星圖數據與波動模型結合,當四方星的坐標輸入模型後,屏幕上的四拍子波動突然自動連接,形成一道完整的星門輪廓,輪廓中心的淡銀色光帶與 1938 與觀測到的完全吻合。“原來波動的四拍韻律,是在指引我們定位四方星門的坐標!” 艾倫的聲音帶著抑製不住的興奮,手指在模型上輕點,星門輪廓的邊緣立刻浮現出一行模糊的符號,“這些符號,需要 1913 年的古籍解讀才能確定具體含義!”
與此同時,1913 年的藏經閣裏,燭火已燃到燈芯底部,小鄭捧著《大荒秘要》的孤本,手指在 “星門啟,需五器合序” 的字句上反複摩挲。“周老,您看這段!” 他將絹冊遞到老者麵前,書頁上畫著五件器物圍繞星門的圖案,每件器物旁都標注著與波動四拍對應的動作 —— 金器舉向東方、木器旋向西方、水器傾向南方、火器揚向北方、土器按向中央,“這和咱們之前調整儀式的動作幾乎一致,隻是多了‘按星序定位’的要求!”
老者立刻讓學徒取來四方星圖拓片,將五怨器的位置按拓片標注擺放。當金怨器隕鐵匕首對準東方啟明星的方向時,匕首突然泛出與波動同源的淡銀色光芒,刃身的能量紋與星圖紋路產生共振,發出細微的 “嗡鳴” 聲。“有反應!” 小鄭激動地握住匕首,能感覺到一股溫和的能量順著手臂流淌,與之前感知到的波動韻律完全同步,“隻要五怨器按星序定位,再配合四拍韻律,就能觸發星門的完整信息傳遞!”
跨時空通訊器裏,江淺將 1967 年的波動數學模型同步給 1913 年:“我們通過模型預測,明日辰時四方星的夾角將達到最佳值,此時同步回應波動,星門符號的滾動速度會降低 60,咱們有足夠時間記錄完整信息。” 老者拿著星圖拓片,與模型中的星門坐標對比:“1913 年的地脈節點正好對應四方星的能量線,明日辰時,我們可以用青銅杖引導地脈能量,為五怨器提供星序定位的支撐。”
1938 年的儀式現場,趙隊長正組織隊員按星序調整光網的銅徽章排列。士兵們用桃木尺測量每塊徽章與四方星的角度,將淡銀色的波動感應粉撒在徽章周圍 —— 當徽章角度與星序吻合時,粉末會泛起銀色微光。“趙隊,東方的徽章定位好了!” 小李跑過來匯報,手裏的頻率檢測儀顯示,徽章的頻率已穩定在 28.7 赫茲,與波動的峰值完全同步,“粉末的微光和裂縫波動的顏色一模一樣,說明定位準確了!”
夜幕漸深,三個時空的研究仍在繼續。1967 年的監測室裏,艾倫團隊優化完最後一版數學模型,模型能精準預測明日辰時波動的每一個子波動節點;1913 年的藏經閣裏,學者們將星序定位的動作和咒語整理成詳細手冊,標注出每一步的角度和力度要求;1938 年的儀式現場,守護者們反複演練按星序舉、旋、傾、揚、按的動作,確保明日能與其他時空完美同步。
江淺站在監測室的觀測窗前,看著屏幕上三個時空同步跳動的波動數據,心裏突然湧起一股強烈的預感 —— 這神秘波動不是偶然出現的 “訪客”,而是時空本身在傳遞修複的 “密鑰”。“艾倫,明天辰時前,把五怨器的能量輸出精度再提升 0.001 赫茲,” 她轉身對著團隊說,“1913 年的星序定位、1938 年的光網協同、1967 年的儀器監測,咱們三方必須做到分毫不差,才能接住這份來自時空的‘禮物’。”
艾倫點點頭,目光落在屏幕上的星門模型:“等解讀出波動的完整信息,說不定就能找到混沌能量的根源,甚至知道時空裂縫產生的真正原因。” 江淺望著窗外泛著微光的能量晶體,輕聲說:“不管它是什麽,至少現在我們知道,我們不是在孤軍奮戰 —— 這波動,或許就是時空給我們的最後一道提示,也是修複行動的最後一把鑰匙。”
淩晨五點,1967 年的監測室裏依舊燈火通明,量子頻譜儀的屏幕上,淡銀色波動仍在規律跳動;1913 年的藏經閣,燭火下學者們還在核對星圖坐標;1938 年的儀式現場,守護者們迎著晨曦,開始最後一次星序動作演練。三個時空的努力,正朝著明日辰時的那個關鍵時刻匯聚,而那道神秘的淡銀色波動,像一首等待被完整奏響的曲子,在時空裂縫深處,靜靜等待著與人類的 “合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