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9章 神秘波動引發的不同觀點與爭論
字數:3960 加入書籤
1967 年實驗基地的主控室裏,晨光剛漫過會議桌的邊緣,桌上攤開的波動分析報告與星門模型圖還沾著昨夜的咖啡漬。艾倫雙手撐著桌麵,麵前的量子頻譜儀屏幕上,淡銀色波動正以 4.2 秒的周期平穩跳動,每一拍的峰值都精準落在 28.7 赫茲的理想頻率上,與五怨器的能量曲線完美咬合。“數據不會說謊!” 他的聲音帶著一絲急切,指尖重重點在報告的紅圈處,“波動的能量譜裏沒有任何無序成分,反而在主動修複光網的細微裂紋 —— 昨天 1938 年反饋,靠近裂縫的銅徽章結晶,能量損耗率下降了 18,這分明是時空修複的自然反饋!”
坐在對麵的監測員小李立刻點頭附和,他調出 1967 年裂縫收縮數據圖,綠色曲線在波動出現後,斜率明顯變陡,從 1.9 厘米 \ 小時提升到 2.2 厘米 \ 小時:“而且裂縫的混沌能量濃度,從 21 降到了 17,這是前所未有的下降速度!波動出現後,混沌能量像被壓製得更徹底了,這絕對是好兆頭,說明它在輔助我們修複時空,不是什麽危險信號。”
“可你們忽略了波動的來源!” 突然,通訊器裏傳來 1913 年小鄭的聲音,他的全息影像帶著些許激動,手中舉著一本殘破的《大荒秘要》續卷,書頁上用墨筆寫著 “星門啟,或引異客”,字跡潦草卻透著凝重,“古籍裏隻記載了‘天序四拍’能引星門,卻沒說星門後麵是什麽!昨天我們按星序定位五怨器時,鎮砂爵的星圖紋路突然出現淡黑色的陰影,雖然很快消失,但這是之前從未有過的異常 —— 誰能保證這波動不是在‘召喚’什麽未知的東西?”
老者的影像也隨之清晰,他將青銅杖湊近通訊銅鏡,杖端銅鈴的鳴響比平時低沉了幾分:“小鄭說得對,《淮南子》裏還有一段被刪減的批注,我昨天用艾草汁浸泡絹冊才顯現出來 ——‘異韻非善類,合序需慎行’,古人都提醒我們要謹慎,咱們不能隻看眼前的數據,忽略了潛在的風險。” 他頓了頓,目光掃過屏幕上的星門模型,“萬一這波動是某種未知能量的‘探測信號’,我們貿然回應,會不會打開更大的時空缺口,比混沌能量更可怕的東西進來?”
1938 年趙隊長的影像這時也接入會議,他的背景裏,守護者老陳正盯著裂縫處的淡銀色波動,波動的光暈比清晨時擴大了一圈,空氣中的能量粒子震顫得更明顯。“我們現場的感受更複雜,” 趙隊長的聲音帶著一絲猶豫,“一方麵,光網確實更穩定了,村民們說地裏的莊稼長得比之前好;但另一方麵,昨晚守夜的士兵說,聽到裂縫裏傳來細微的‘嗡嗡’聲,不是儀器故障,也不是風聲,就像某種東西在‘呼吸’—— 這種未知感,讓人心裏沒底。”
“‘呼吸聲’可能是能量共振的自然聲響!” 艾倫立刻反駁,他調出波動的聲譜分析圖,淡銀色的波形與 “嗡嗡” 聲的頻率完全匹配,“這是波動與時空場共振產生的低頻聲波,不是什麽未知生物的呼吸!1913 年的古籍記載太籠統,不能作為判斷危險的依據,我們得相信科學數據。”
“科學數據也有局限性!” 小鄭的聲音提高了幾分,他將《大荒秘要》續卷翻到下一頁,上麵畫著一個模糊的黑色輪廓,圍繞著星門,旁邊標注著 “濁外之濁”,“你們看,古人早就預見可能有‘濁外之濁’的存在,混沌能量已經讓我們焦頭爛額,要是再引來更強大的未知能量,三個時空都可能遭殃!我建議暫停明日的同步回應計劃,先徹底查清波動的來源,再做決定。”
“暫停?絕對不行!” 小李激動地站起來,碰倒了手邊的能量杯,藍色液體灑在數據紙上,“明天辰時是四方星夾角最佳的時刻,錯過這次,下次要等七天!這七天裏,混沌能量可能卷土重來,之前的努力就白費了!”
會議室內頓時陷入爭執,科研人員們圍著數據屏幕,列舉著波動帶來的積極變化;1913 年的學者們則捧著古籍,反複強調未知風險;1938 年的團隊沉默著,既期待波動帶來的修複加速,又擔憂現場的異常感受。江淺坐在主位,手指輕輕敲擊桌麵,目光掃過每一張緊繃的臉龐 —— 她能理解雙方的顧慮,科研團隊依賴數據,學者們敬畏傳統,而 1938 年的現場感受,更讓爭論多了一層現實的重量。
“大家先冷靜下來,” 江淺的聲音適時響起,打斷了嘈雜的爭執,“我們不能隻站在自己的角度判斷,要把數據、古籍和現場感受結合起來。” 她調出三個時空的同步監測數據,將波動的積極影響與異常信號分欄列出:“艾倫團隊說得對,數據顯示波動在輔助修複;但小鄭和周老的擔憂也有道理,古籍的警示和現場的異常不能忽視。現在的問題不是‘要不要回應’,而是‘如何安全地回應’。”
她指著屏幕上的星門模型,繼續說道:“明天的同步回應,我們可以分兩步走:第一步,先用 30 的能量輸出回應波動,觀察星門符號的變化,同時加強混沌能量和時空場的監測,一旦出現異常,立刻停止;第二步,若第一步安全,再逐步提升能量輸出,記錄完整的符號信息。這樣既不會錯過機會,也能控製風險。”
艾倫皺了皺眉,有些顧慮:“30 的能量輸出,可能無法觸發完整的星門信息,符號還是會滾動過快,記錄不完整。” 江淺看向 1913 年的老者:“周老,你們能不能用青銅杖的星圖能量,增強五怨器的星序定位效果?古籍說‘地脈能助星序’,或許地脈能量能彌補 30 能量輸出的不足,讓符號更清晰。”
老者點點頭,立刻回應:“我們可以在五怨器周圍埋上‘四方星石’,這是 1913 年特有的礦石,能增強星圖能量的傳導 —— 昨天測試過,星石能讓五怨器的能量共振效率提升 25,配合 30 的能量輸出,應該能讓符號滾動速度降低到可記錄範圍。”
趙隊長也補充道:“1938 年可以在光網外圍增設‘混沌預警線’,用艾草和靈晶泉泉水混合製成預警粉,一旦有未知能量靠近,粉末會變成紅色,我們能第一時間發現。”
會議室內的氣氛漸漸緩和,之前爭執的雙方開始主動交流 —— 艾倫團隊向小鄭解釋波動的聲譜原理,消除他對 “呼吸聲” 的顧慮;小鄭則給科研人員們講解古籍中星門的相關記載,幫助他們理解潛在風險。小李甚至主動提出,要將 1913 年的古籍符號與波動模型結合,優化符號識別算法,確保第一步回應就能記錄關鍵信息。
“這樣一來,安全和效率就都兼顧了,” 江淺看著逐漸達成共識的眾人,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科學需要大膽探索,但也不能忽視曆史的經驗;傳統需要敬畏,但也不能排斥新的發現。我們跨時空協作,就是要把各方的優勢結合起來,才能應對未知的挑戰。”
夜幕降臨時,三個時空的團隊已按新方案調整好準備工作 ——1967 年將五怨器的能量輸出閾值設定為 30,監測儀的預警靈敏度提升到最高;1913 年的村民們正在挖掘四方星石,準備埋在五怨器周圍;1938 年的士兵們則在光網外圍撒上預警粉,淡綠色的粉末在月光下泛著微光,像一道溫柔的防線。
江淺站在主控室的觀測窗前,看著屏幕上三個時空同步跳動的準備進度條,心裏清楚,明天的同步回應仍有未知,但至少此刻,團隊已從分歧走向共識,從爭論走向協作。“不管波動是修複信號還是未知預警,” 她輕聲說,目光望向遠處的能量晶體,“隻要我們保持謹慎和協作,就一定能應對任何可能出現的情況,找到時空修複的最終答案。”
淩晨時分,1967 年的監測室裏,艾倫團隊還在優化符號識別算法;1913 年的藏經閣,老者和小鄭在核對四方星石的擺放位置;1938 年的儀式現場,趙隊長和老陳在測試預警粉的靈敏度。三個時空的燈光,在夜色中連成一片,像一道跨越時光的橋梁,連接著不同的觀點與共同的目標,靜靜等待著明日辰時的關鍵一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