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7章 年的科技革新浪潮
字數:2339 加入書籤
盛夏的 1967 年,科技園區的能源實驗室裏,淡藍色的可控核聚變裝置 “星火號” 正平穩運行,裝置中央的等離子體發出柔和的光暈,屏幕上的 “能量輸出功率” 數值穩定在 500 兆瓦,遠超傳統發電設備。科研人員艾倫盯著屏幕,手指在控製麵板上輕輕滑動,調整著磁場約束參數:“之前時空修複時,我們掌握了序能與能量的耦合規律,現在把這一經驗用到核聚變上,約束時間從之前的 100 秒提升到了 300 秒,能量轉化率也提高了 15。”
江淺走進實驗室,看著裝置旁實時更新的能耗數據,眼中滿是欣喜:“這意味著可控核聚變離商業化應用又近了一步!按這個輸出功率,一台‘星火號’就能滿足一座中型城市的用電需求,而且零汙染、零排放,完全能替代傳統化石能源。” 艾倫點頭,指向實驗室外的太陽能電池陣列:“我們還升級了新型太陽能電池,采用序能塗層技術,光電轉化率從 20 提升到 35,就算在陰天,也能穩定發電。”
兩個月後,首批 “星火號” 核聚變發電站在華東地區投產,同時新型太陽能電池在農村地區廣泛推廣。在浙江某村莊,村民們看著自家屋頂的太陽能板為電動汽車充電,興奮地討論著:“以前用電總擔心停電,現在有了太陽能,再加上城裏的核聚變電站,再也不用愁了!” 村長老王則算了一筆賬:“裝了太陽能板後,每月電費省了一半,多餘的電還能賣給電網,咱們農民也能靠清潔能源賺錢了!” 能源領域的革新,不僅解決了能源短缺問題,更推動了低碳生活的普及,城市裏的電動汽車數量同比增長 60,空氣質量優良天數較去年增加了 40 天。
通信領域的量子通信突破,同樣改變著人們的生活。在科技園區的量子通信實驗室,科研人員小李正進行 “跨時空量子通信測試”—— 他通過量子密鑰,將 1913 年序能學堂的教學視頻實時傳輸到 1967 年的終端,畫麵清晰流暢,延遲僅 0.001 秒。“之前跨時空通信總擔心信號中斷或被幹擾,現在有了量子通信,安全性和穩定性都大幅提升,就算傳輸超大文件,也不會出現卡頓。” 小李指著屏幕上的傳輸數據,對江淺說。
江淺拿起量子通信終端,嚐試與 1938 年的趙隊長通話,終端裏傳來清晰的聲音:“江博士,我們剛通過量子通信收到了 1967 年的農業機械圖紙,現在正組織工人學習,下個月就能生產出第一批拖拉機!” 量子通信技術很快在各領域推廣應用:政府部門用它傳輸機密文件,企業用它開展跨時空商務會議,學校用它進行遠程教學。在 1967 年的一所中學,學生們通過量子通信設備,與 1913 年的序能學堂學生實時互動,一起學習傳統符文知識,兩地學生隔著時空的對話,充滿了對知識的渴望與好奇。
醫療領域的革新,更是給無數患者帶來了希望。在市中心醫院的基因編輯實驗室,科研人員正用 crisprcas9 基因編輯技術,修複患者體內的致病基因。患有遺傳性血液病的小男孩樂樂,經過基因編輯治療後,血常規指標逐漸恢複正常。樂樂的媽媽握著醫生的手,淚水止不住地流:“之前醫生說樂樂的病很難治愈,現在有了基因編輯技術,孩子終於能像正常孩子一樣生活了!”
同時,納米機器人技術在微創手術中廣泛應用。醫生通過操控納米機器人,精準清除患者體內的腫瘤細胞,無需開刀就能完成複雜手術。患有肺癌早期的張大爺,接受納米機器人治療後,僅一周就出院了:“之前聽說要做手術,我特別害怕,沒想到現在這麽先進,機器人在身體裏就能把腫瘤清除,恢複得還這麽快!” 醫院院長介紹,自基因編輯和納米機器人技術應用以來,醫院的重症患者治愈率提升了 30,手術並發症發生率下降了 25,醫療水平邁上了新台階。
科技的飛速發展,也深刻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在 1967 年的城市裏,智能機器人走進千家萬戶,幫人們打掃衛生、照顧老人;無人超市隨處可見,顧客掃碼就能自助購物;3d 打印技術讓人們能快速製作生活用品,甚至是建築構件。居民李阿姨笑著說:“現在的生活太方便了!機器人幫我做家務,買東西不用排隊,想要什麽東西,3d 打印機很快就能做出來,真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日子。”
江淺站在科技園區的觀測塔上,看著下方蓬勃發展的科技產業,心中充滿感慨:“1967 年的科技革新浪潮,離不開時空修複時積累的經驗和技術基礎。未來,我們還要繼續探索創新,讓科技更好地服務於人類,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1967 年的時空正朝著更加智能、高效、綠色的方向發展,為人類的未來描繪出一幅充滿希望的藍圖。
